浙版教案——四季歌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5565511 上传时间:2018-03-17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版教案——四季歌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浙版教案——四季歌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浙版教案——四季歌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浙版教案——四季歌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浙版教案——四季歌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版教案——四季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版教案——四季歌(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浙版教案浙版教案四季歌四季歌浙版教案四季歌一、浙版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有关一年四季的知识,四季歌能运用花、树等自然界中的各种景物表现四季的不同特征四季歌。2 浙版教案培养学生运用适合自己的绘画工具、材料表现四季,四季歌学习给诗配画或画配诗,体会画画与作诗互相融合的感觉;能用色彩表现四季的象征景色,四季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色彩表现力和综合创造四季歌能力。3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四季、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探究四季歌的兴趣。二、教材分析1 编写思路。“江碧鸟逾白,青花欲燃”,这是杜甫眼中的春景,碧与白,青与红,色彩流溢,春天的美景历历在目;“接天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是杨万里眼中的夏天

2、,碧绿的叶,茂盛而广袤,阳光映照下的荷花显得特别的红艳;“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是杜牧眼中的秋天,色调明朗、充满生气,充分展现了秋季的美丽;“梅虽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眼中的冬天,则因为有了梅雪争春而更显活力,色彩鲜明。那在儿童眼中的四季又是怎样的景象呢? 本以四季歌为题,意在通过观察、欣赏一年四季的典型美景,帮助学生了解四季的特点,知道有关色彩的象征意义;学习体会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魅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现力和诗画融合创作的能力。教材提供了春天的樱花、桃花,夏天的荷花,秋天的菊花和冬天梅花的图片,目的是为了便于学生更好地观察比较四季的特点,体会四季色

3、彩象征意义。为了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帮助学生了解一些有关诗画融合的名家大作或同龄作品,教材还提供画家笳咏的春江水暖 、徐英槐的月落乌啼霜满天 、李可染的万红遍层林尽染 、潘天寿的映日荷花别样红及一些学生作品,并以此激发创作欲望。那么,怎样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加强生活感悟呢?让学生游览、观察,感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道理,这样,学生的创作才会更有生机,教师的教学也更显得有本有。2 重点、难点。重点:画出四季的特点,进行四季的诗配画或画配诗创作。难点:画出四季的象征景色,能够在创作时表达自己的情感。方案一第一时前准备(学生)前分组:4-6 人为一组。要求: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知识水平、家庭环境等

4、情况分组;选好组长,明确小组成员间的分工和责任(实际上本学期学生的分组都可以参照这样的要求安排) ;各组做好主题描述、过程分析、总结工作;发挥组长的作用,培养团结协作精神。收集有关四季的材料(诗歌、故事、图片等)对四季景色的描述(教师) 、各种四季的图片资料、范画教学过程1 前汇报。(1)学生分组派代表汇报收集的有关四季的资料:四季的特点及其景物的变化。(2)教师总结。2 观看录像。(1)播放有关四季景物的录像:说说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感受?(2)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3 欣赏范作。(1) 出示范作:让学生说说范作的创作工具、技法和画种。(2)进一步介绍蜡笔水彩画、水粉画、钢笔画作品在表现

5、主题上的技巧区别。4 布置作业。(1)主题:我喜欢春天或者夏天、秋天、冬天,四季都画也可以。(2)学生说一说创作计划。 (主题、内容、色彩、工具等。 )(3)建议:选择适合自己的工具进行创作;注意色彩要体现出该季节的特点;用心创作,让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创作完成后可配简要的字说明。(4)学生创作,教师指导。作业讲评。(1)学生展示、介绍作品,集体评价作品。 (注意色彩及所选的季节性事物特点。 )(2)教师小结。(3)外作业:收集一些诗画互配的艺术作品。第二时前准备(学生)前分组:4-6 人为一组。收集有关四季的材料(诗歌、故事、图片等)(教师) 、各种四季的图片资料、范画教学过程1 继续创作。

6、(1)学生继续创作。(2)教师分集体和个别进行指导。2 欣赏范画。(1)出示诗画结合的名家作品,学生思考:最喜欢哪幅画,诗与画存在怎样的联系?(2)教师小结。3 尝试配诗。(1)学生介绍自己作品的特点:主体事物特点;环境特点;色彩特点;意境特点。(2)学生尝试为自己的作品配一句话或一首诗。(3)教师巡回指导。4 尝试配画。教师出示有关四季的古诗或现代诗句,让学生根据诗意配画。(注意色彩要体现出季节的特点;在作品中表达自己的情感。 )交流作品。(1)学生展示作品,大家互相交流各自的诗画创意。(2)集体分析作品的创意和情感表达。(3)教师总结评价。(4)放入档案袋。6 拓展作业。收集触动你的情感或

7、有象征意义的诗,进行配画;观察自然界不同的季节特点。第三时前准备(学生)收集有关四季的材料(诗歌、故事、图片等)(教师) 、各种四季的图片资料、范画教学过程1 作品分析。根据上节所展示的学生作品,结合四季特点,师生共同分析色彩的象征意义。2 了解色彩。(1)教师让学生根据色彩联系事物及感受。如:红色,使人想到火光、太阳等,让人感到炎热。(2)学生选择一种色彩进行讲述。(3)教师小结,讲述色彩的象征知识。3 学生创作。(1)主题:温暖的春天。 (或者炎热的夏天、凉爽的秋天、寒冷的冬天等。 )(2)建议:注意色彩对季节的表现,突出每个季节的色彩特点。(春的明绿、夏的火红、秋的金黄和冬的雪白等。 )

8、(3)学生创作,教师指导。4 作业讲评。(1)学生互评,师生共评。(2)展览作品。后作业。进一步探索一年四季的变化的规律,比如四季的天气变化、树木的变化和其他景物的变化等。方案二第一时前准备(学生)蜡笔水彩画等工具、探索春季的秘密(花、叶等) 、收集有关四季的资料(教师) 范画等教学过程1 交流发现。(1)提问:你心中的四季是怎样的?(2)交流在一年四季中花、草、树等景物的变化特点。2 欣赏范画。 (名作或师生范作)(1)出示范画,提问:画的是哪个季节,你怎么知道?(2)比较各季节范画的画面区别。(3)教师小结。3 学生创作。(1)让学生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季节进行创作。(2)建议:要抓住这个季节

9、的主要事物及色彩特点。(3)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4 作业评价。(1)教师选取优秀作品进行讲评。(2)同桌参考教师提供的评价标准进行互评。(3)评价标准:作品是否体现季节特点;作品是否更大可能地发挥工具材料的特性;作品是否在构图、意境的表达上富有创意;作品是否表达出自己的独特感受。(4)学生修改各自作品。小结拓展。收集有关四季的图片及字资料。第二时前准备(学生)蜡笔水彩画等工具、收集有关四季的诗词(教师) 诗配画的范作等教学过程1 深入交流(1)再次交流有关四季的图片和字资料。(2)教师小结,明确目的:本节要完成一幅诗配画的作品。2 分析范作。(1)出示诗配画的范作。提问:你发现这幅作品的诗

10、意与画之间有什么联系?画中季节的象征性景物是什么?(2)师生共同分析范作。(3)教师小结诗配画的特点。3 尝试创作。(1)让学生讲讲自己准备为哪句诗作画。 (字资料没收集到的学生,教师可以为其提供相关诗句。 )(2)学生创作,教师指导。4 评价作品。(1) 学生自我评价与互评相结合。(2)展示作品:评出具有意境的作品。外拓展。设计四季故事,进一步探索你喜欢的季节的特点。第三时前准备(学生)选用蜡笔水彩画或钢笔水彩画,水粉等绘画工具(教师) 、各种四季的图片资料、范画教学过程1 回顾总结。(1)师生共同总结上节所学的诗配画的特点。2 欣赏佳作。联系大自然的美景及图片(包括象征色彩的图片)进行赏析

11、。3 畅谈感想。学生间互相讲述四季的特点及色彩特征。4 创作作品。(1)主题:画出四季的象征色彩。(2)技法:运用蜡笔水彩画、钢笔水彩画、水粉等形式作画。(3)配一句或几句表达自己感想的话或诗歌。外拓展。设计四季故事,进一步探索你喜欢的季节的特点。外资料1 四季诗歌绝句(唐)杜甫江碧鸟逾白,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行(唐)杜牧远上寒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雪梅二首(宋)卢梅坡其一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梅虽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2 四季基本常识。为什

12、么说四季轮回在于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年一度,冬去春,四季更迭。这一自然规律,早在战国时期,我国劳动人民就根据太阳运行的位置制定了 24 节气,其名称和顺序都同现今通行的基本相同,24 节气告诉人们太阳在运行中有节气意义的位置和日子。据记载,在西周和春秋时期,我国劳动人民用圭表测日影的办法,确定冬至和夏至的日子,从冬至开始,等间隔地安排各个节气。这 24 节气分别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人们还把 24 节气编为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

13、寒,节气每月有两个,上半年六、二十一,下半年八、二十三,相差不过一二天。 ”24 节气从科学角度说,是地球绕太阳运动(叫做公转)的反映,地球公转的路线是一个椭圆轨道。公转一周所需时间为一年。在一年中,地球上的某一地区相对太阳说,其位置是不相同的。太阳有时直射北半球,有时直射南半球,有时直射赤道上。太阳直射的范围最北是北纬 2326,最南是南纬 2326。当太阳直射在北纬 2326时(6 月 22 日前后) ,就是北半球夏至的日子。此后,太阳直射点南移,在 9 月 23 日前后,太阳直射在赤道上,就是北半球秋分的日子。12 月 22 日前后,太阳直射在南纬 2326,就是北半球冬至的日子。此后,

14、太阳直射点又北移,到 3 月 21 日前后太阳再次直射在赤道上,就是北半球春分的日子。地球一边自转,一边公转,天天如此,年年如此,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里包括太阳直射点的变化而引起的日照角度的不同,表现出的太阳高低的不同,也包括地球在公转轨道上处于不同位置而引起的日照时间的长短不一,表现出昼长夜短或昼短夜长的变化。在一年之中,夏季是太阳位置最高、白昼最长的季节,冬季就是太阳位置最低、白昼最短的季节,春秋二季是夏季和冬季的过渡季节,每年的春分、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等长。这便是四季交替、节气往复的地球。地球的公转和四季的变化,造成地球上同一个地方,一年之中出现冷热交替变换,也造成地球上不同的地方,从赤道向两极出现了几个大的自然带,就是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这些自然现象对地球上生命的繁衍和发展意义重大。不是吗?正是由于四季轮回,才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的景色,正是由于自然带的分布,才有多种多样的与周围自然条相适应的动物和植物。例如在寒带的北极狐有稠密的绒毛,白熊有很厚的皮下脂肪,以抵御寒冷的气候。相反,在热带,大象身上的毛就十分稀疏,以适应炎热的环境。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