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论文:浅析晨间户外活动中教师有效策略的思考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5565501 上传时间:2018-03-17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研论文:浅析晨间户外活动中教师有效策略的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科研论文:浅析晨间户外活动中教师有效策略的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科研论文:浅析晨间户外活动中教师有效策略的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科研论文:浅析晨间户外活动中教师有效策略的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科研论文:浅析晨间户外活动中教师有效策略的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科研论文:浅析晨间户外活动中教师有效策略的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研论文:浅析晨间户外活动中教师有效策略的思考(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科研论文:浅析晨间户外活动中教师有效策略的思考科研论文:浅析晨间户外活动中教师有效策略的思考科研论:浅析晨间户外活动中教师有效策略的思考摘要:健康是幼儿发展之本,体育则是实现幼儿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一日之际在于晨。晨间体育活动是幼儿体育的一种基本组织形式,也是幼儿每日一小时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早晨的空气凉爽、清新,在此时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即可以提高幼儿肌体对外界气温变化的适应能力,又可以激发和恢复幼儿肌体主要器官的机能,是幼儿精力充沛、精神愉快的开始一天的生活,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晨间户外活动的有效实施,是幼儿健康成长的添加剂,是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有效途径。我们认为:晨间户外活动不仅

2、要时间保证,还要组织得当;不仅要关注幼儿的快乐体验,还要关注幼儿运动能力的提升,这样才能保证其有效性。关键词:幼儿园 晨间户外活动 指导策略 在晨间活动中,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景象:有的幼儿在自由追逐打闹;有的幼儿拿着绳子看别人跳;有的幼儿跨越轮胎一遍又一遍,轮胎间的距离始终不变;有的教师提供了活动材料之后就无所事事-总而言之,教师的教育理念和实际行为还存在一定差距,提供的游戏材料层次性体现不够,不能各尽所能地给每个孩子更多选择权,缺乏一定的目标性和指导性。晨间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活动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保证幼儿每天户外活动时间不少于两小时的重要途径。合理的晨间活动安排,不仅使幼儿肢体得以舒展,

3、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还能使幼儿精神愉快,促进幼儿在接下的活动中拥有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中也指出:“应开展多种有趣的体育活动,特别是户外的、大自然的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由此可见,我们应该科学、合理的组织晨间活动,让每个幼儿在活动中都能富有个性地、快乐地成长,促使幼儿身心健康、动作协调发展。我们的晨间户外活动研究就是以孩子的兴趣为起点,活动器械的投放为主线,结合“一物多玩”的活动重点,以老师的组织形式为支架,层层深入,去提升晨间户外活动的价值。因此晨间活动对幼儿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据此思考,教师如何提供有层次的游戏材料促进幼儿运动智能发展,从

4、而达到晨间活动的细化管理呢?本通过对我园晨间活动状况的分析,找出晨间活动出现的问题,探讨如何更好地开展幼儿园晨间户外活动。一、问题形成的原因:本学期初开始,我非常关注我园晨间活动的开展情况,发现并总结出孩子们对于晨间活动积极性、参与性低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形式单一、自主性低在组织的晨间活动中,部分教师以统一安排为主的集体活动。这样的活动形式单一,虽然是安静有序地进行,但活动中幼儿自主性得不到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显得微乎其微。幼儿难以长时间对此感兴趣,教师的意愿与幼儿的活动不能和谐。(二)材料单一、兴趣不高晨间活动中,材料的选择权往往在于教师,孩子得不到自主选择的权利,而提供的材料又较

5、单一,不能很好的激发孩子活动的积极性,导致孩子在活动中会出现游离、无所事事的情况。(三)互动较少,合作不多互动包括师幼互动、幼儿间互动。良好的互动不仅能激发幼儿间互相学习和合作,也能让幼儿体验到与老师、同伴互动游戏的快乐。但是在实际活动中,教师参与较少,幼儿与同伴的合作较弱,互动少,孩子们体验不到互动的快乐,进而影响晨间活动的质量。(四)游戏乏味,积极性差有趣、好玩的游戏能让晨间活动达到高潮,让孩子体验到晨间活动的快乐,反之则不然,孩子们会觉得乏味,无趣,参与性低。二、组织晨间活动的有效策略:基于以上问题,我认为教师的有效策略应从材料和指导方法、形式、互动方面着手进行改善。(一)从材料着手,提

6、供好玩、新颖,符合孩子年龄特点的材料。1 材料难易相当,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幼儿晨间活动主要是从激发兴趣入手,过难或过易的材料都会使幼儿望而却步或者无趣,丧失兴趣。因此我们提供的材料应难易相当,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我们应根据幼儿的兴趣和能力对活动材料随时加以调整,满足幼儿活动的需求。如:在玩车区域中,小班我们创设的是“送动物回家”的游戏,提供难易不同的两条道路(麻袋和“石子”铺成的路)和两种车(纸盒小车和牛奶罐车) ,让幼儿推着车游戏;随着幼儿动作的发展,我们增设独木桥和有一定坡度的桥,让幼儿有新的尝试,提升幼儿运动能力;到中班,我们结合社会热点,更换游戏情景,以“逛超市”的主题,变换场地形式

7、,增加道路难度,提供球、沙包等材料当辅助材料,让幼儿尝试新的挑战。例如,对小班幼儿还可提供一些动作要求不高又极具吸引力的器材,如小推车、拉拉瓶等。中大班幼儿晨练主要是从体能锻炼的价值入手,提供一些能有效促进幼儿体能发展的器械。使用较多的是一些可以单人、双人和多人合作游戏的器材,如滑板、呼拉圈、羊角球、抬沙包,滚轮胎等等,这类器材的创新玩法既加大了走、跑、跳等动作技能的难度,满足了中大班幼儿的活动需求,同时又成功地培养了幼儿间的合作意识与竞争意识。并组织幼儿“一物多玩”,使幼儿有机会自我尝试、自我发现、自我调整、自我锻炼。难易相当,有助于孩子积极参与。2 提供色彩鲜艳、造型新颖的材料。幼儿的年龄

8、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 所以他们在选择晨间活动材料时,容易被事物的外部特征吸引,更多的选择色彩鲜艳、造型新颖的材料。例如:我们在活动前准备了小动物套圈,其鲜艳的色彩和可爱的动物形象一下子就吸引了好多幼儿,而且每次活动总是人流不断。当场地上放置许多色彩缤纷的跨栏时,小朋友一见就涌了上去。可见,在材料投放时应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例如:用饼干盒、牛奶罐做小车,给它贴上彩色的车身,安上轮子,小朋友拖着小车运粮食;废旧的布条,编成辫子做“揪尾巴”的游戏,这时,操场上会留下孩子们推着小车走走、跑跑、跳跳、爬爬的身影等等。3 巧妙、适时的提供辅助材料,给器械带新鲜玩法,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需要

9、。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我们应为幼儿准备多种体育活动材料,鼓励他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开展活动。我认为幼儿的材料自主选择应逐步放开,刚开始教师可先提供 12 样幼儿喜欢材料开始,等幼儿建立了良好的活动常规后(包括器材的收放以及安全使用) ,再逐渐增加多种体育活动材料,鼓励他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开展活动,所以我认为教师在活动中应巧妙、适时的提供辅助材料,满足不同幼儿活动需要,提高活动兴趣。为了更好地开发“一物多玩”,首先,教师要激发幼儿对运动材料的兴趣,使幼儿既喜欢玩,又乐于探索。实践中我们发现,有些运动材料的运动功能比较显性,容易限制幼儿的思维。针对此类情况,我们尝试将多种运动材料组合运

10、用,拓展运动材料的多种功能。如常见的平衡木,大多数幼儿在运动时只想到了在平衡木上走,因此这一材料并不受幼儿欢迎。于是,我们引导幼儿利用平衡木和其他材料以及现有的场地开展组合运动。以平衡游戏“过小桥”为例,教师为幼儿搭建了形状、宽度、高度不同的小桥,如有直直的小桥,有弯弯的小桥,还有的是“S”形的小桥,另外,我们在小桥上还设置了障碍物,如放上具有一定宽度的毛绒玩具,让幼儿跨过去这些具有层次性的材料,为幼儿自主选择与积极探索创造了条,使每个幼儿都能获得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例如:玩套圈游戏时,给孩子腰上和脚上增加呼啦圈,提高了孩子套圈的难度,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孩子玩的更开心了。(1)活动前提供,

11、增强兴趣一般单一材料玩过一段时间后,孩子们会有点厌倦,但是如果在活动前加入新的辅助材料,孩子们会又重新有新鲜感,把两种材料结合成新玩法。 36 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要经常和幼儿一起在户外运动和游戏,鼓励幼儿和同伴一起开展体育活动,辅助材料的提供正为幼儿间的合作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拿到不同材料的幼儿会合作,发现新玩法的幼儿会自发邀请同伴一起玩。(2)活动中提供,增强挑战性当孩子在活动中对一种动作掌握较好时,教师可适时加入辅助材料,增加活动难度,提高孩子进一步活动的积极性、挑战性和运动能力。(3)游戏中提供,增强发散性好玩的游戏能够让孩子体验的快乐,进而喜欢玩这样材料。如果在游戏中加入辅助材料

12、,不仅有助于游戏的顺利开展,还会拓展思维的发散性,使游戏在晨间活动达到高潮。对于能力弱的孩子,效果更好,有助于模仿。(二)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促进有效互动,体验晨间活动的快乐。1 以参与促兴趣许多老师在发给孩子一物多玩的材料后,就让孩子自己玩了,自己则成了活动的监督员。可事实上,真正的观察是建立在教师参与基础上的。老师们要注意挖掘孩子们各种材料的多种玩法。当教师参与孩子的活动后,观察才会得有血有肉,富有深度与广度,幼儿的兴趣才会被激发出。例如玩跳绳时,有些调皮的孩子用绳子放在身后做尾巴,两个幼儿就互相追跑进行,旁边的幼儿看见了,他们也会加入追跑的队伍,这样人越多就会很容易发生危险事故,如果此时

13、教师作为一名旁观者及时的制止他们的行为,不仅压制了幼儿自由活动的兴趣,而且也使旁边在玩的津津有味的幼儿活动兴致受到破坏,即使当时幼儿停止了追跑,过一会儿他们就会依旧像刚刚一样,问题仍然得不到解决。而如果这时老师作为一个活动的参与者身份加入幼儿的活动,看到这个情况就可以积极地引导这几名在追跑的幼儿将注意力转移到别的活动形式上,如再组织其他幼儿把绳子拉直,其他的幼儿则拉着老师的衣服玩过洞的游戏,看谁最厉害身体没有碰到绳子。老师在此时及时的参与,这样会使危险的事故能及时的得到制止,幼儿活动的兴趣也会得到高涨。如有的孩子在拍几下球后就不玩了。教师这时可以以轻松的口气说:“嘿!把球抛过!”“真棒!接着!

14、”孩子立刻会有兴趣地和你玩,即使教师走了,他也会在此种情绪的带动下找几个伙伴继续玩。2 以模仿促自信有些内向的孩子往往喜欢躲在角落里,自己玩自己的,难得与其他孩子交流,自信心不足。这时教师若给予良好的指导,则会提高孩子“多玩”的自信心。有个较好的法子就是“模仿”。当教师看到孩子一个不同的玩法时,立刻走到他身边玩同样的方法,然后假装学不会的样子问孩子:“你的玩法真有趣,可以教教我吗?”面对老师的学习、模仿,孩子会略带羞涩地告诉你。等受到教师的继续模仿,或者拉其他孩子一起模仿之后,他的自信心便会增强,学习的兴趣才会高涨。 “积极的暗示胜于消极的命令。 ”晨间活动中,幼儿往往自己能创造出各种富有新颖

15、的玩法,但他们却不善于传教。这就需要老师善于发现闪光点,以各种暗示的方法传递幼儿的成果。如在玩圈中,大部分幼儿把圈拿在手里当方向盘开汽车,这时有一个幼儿却用圈当轮胎滚,这时,老师就暗示:“小朋友真聪明,在滚轮胎呢!”孩子们听后,也就相距模仿了起。正如蒙台梭利说的:“如果孩子们成长于鼓励他们自然、顺序地发展的环境中,他们会突破性地进人到学习,他们将变成自我激发者,自我学习者。 ”3 以互动促提高孩子们在学习中,有他们各自不同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潜能,他们展露自己智慧和个性的契机也有所不同,只有领悟到幼儿的这一点,给予孩子充分展示的机会,扩大幼儿相互探讨的空间,才能求得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当一个孩子

16、的玩法和另一个孩子的玩法相比较时,孩子们会发现:“原还可以这么玩啊!”这不仅让幼儿突破固有的思维束缚,更促进了孩子之间的相互交流学习。 让幼儿教幼儿,调动孩子在活动中的积极性、主动性。晨间活动的形式比较自由,在活动中,让幼儿两人或多人结伴活动。在结伴活动中,幼儿遇到困难时,就会从同伴身上受到启发,共同寻找克服困难的方法。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互相取长补短。 “让幼儿教幼儿”的益处,正如陈鹤琴先生所说:“让儿童教儿童, ”不仅教者得益,教者在巩固自己所学技能的同时,也获得了发展才能的机会。如,在玩轮胎和跳呼啦圈游戏中,我鼓励孩子们自己探索各种玩法,他们有的摆出了“熊猫”形状,然后孩子们讨论如何跳,设计单脚、双脚,在玩轮胎中,让孩子探索多种玩法,孩子们创造出了各种玩法,在互动中既培养了合作能力,又激发和整合了孩子们探索的欲望,同时培养了孩子的运动能力。幼儿在良好的师幼互动中确定行动方向,在师幼互动中进行合作,探讨解决方法。(三)材料与情境游戏巧结合,组织简单、有趣、好玩的情境游戏。由于晨间活动时间,孩子是陆续到园的,而且每个班级都出去活动,声音比较嘈杂,对老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