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高考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全国Ⅰ)

上传人:jinli****o2018 文档编号:35565400 上传时间:2018-03-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33.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8年高考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全国Ⅰ)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08年高考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全国Ⅰ)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08年高考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全国Ⅰ)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08年高考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全国Ⅰ)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08年高考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全国Ⅰ)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8年高考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全国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8年高考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全国Ⅰ)(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8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部分物理部分本试卷共 12 页,满分 36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 条形码粘巾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写,如写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非选择题用 0.5 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夂答在答题卡上每题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 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选择题共 21 小题,第小题

2、6 分,共 126 分。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 l C 12 O 16 Na 23 K 39 Mn 55 Cu 64 Zn 65 Ag 108 Pb 207 14如图所示,一物体自倾角为 的固定斜面顶端沿水平方向抛出后落在斜面上。物体与 斜面接触时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满足 A.tan=sin B. tan=cos C. tan=tan D. tan=2tan14、D解析:竖直速度与水平速度之比为:tan = ,竖直位移与水平位移之比为:gtv0tan = ,故 tan =2 tan ,D 正确。0.5gt2v0t15.如图,一辆有动力驱动的小车上有一水平放置的

3、弹簧,其左端固定在小车上,右端与一 小球相连,设在某一段时间内小球与小车相对静止且弹簧处于压缩状态,若忽略小球与小 车间的摩擦力,则在此段时间内小车可能是 A.向右做加速运动 B.向右做减速运动 C.向左做加速运动 D.向左做减速运动 15、AD 解析:对小球水平方向受到向右的弹簧弹力 N,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小球必定 具有向右的加速度,小球与小车相对静止,故小车可能向右加速运动或向左减速运动。16.一列简谐横波沿 x 轴传播,周期为 T,t=0 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此时 平衡位置位于 x=3 m 处的质点正在向上运动,若 a、b 两质点平衡位置的 坐标分别为 xa=2.5 m, xb=5.5

4、 m,则 A.当 a 质点处在波峰时,b 质点恰在波谷 B.t=T/4 时,a 质点正在向 y 轴负方向运动C.t=3T/4 时,b 质点正在向 y 轴负方向运动 D.在某一时刻,a、b 两质点的位移和速度可能相同16、C解析:由图可看出波长为 4m,t=0 时刻 x=3m 处的质点向上振动,可得该波向左 传播。将整个波形图向左平移 1.5m 时,a 质点到达波峰,此时 b 质点正好在平衡位置,与 t=0 时刻平衡位置在 7m 处的质点振动状态一样,故 a 质点到达波峰时,b 质点正在平衡位 置并向上振动,A 错;将图像整体向左平移 1m,即波传播 T/4 时,a 的振动状态与与 t=0 时刻

5、平衡位置在 3.5m 处的质点振动状态一样,即处在平衡位置上方并向 y 轴正方向运动, B 错;将图像整体向左平移 3m,即波传播 3T/4 时,a 的振动状态与与 t=0 时刻平衡位置在 9.5m 处和 1.5m 的质点振动状态一样,即处在平衡位置下方并向 y 轴负方向运动,C 对; a、b 质点相隔 3m,即相差 3T/4,速度相同的质点应该在半周期内才会出现,故 D 错。 17.已知太阳到地球与地球到月球的距离的比值约为 390,月球绕地球旋转的周期约为 27 天.利 用上述数据以及日常的天文知识,可估算出太阳对月球与地球对月球的万有引力的比值约 为 A.0.2 B.2 C.20 D.2

6、00 17、B解析:设太阳质量 M,地球质量 m,月球质量 m0,日地间距离为 R,月地间距离 为 r,日月之间距离近似等于 R,地球绕太阳的周期为 T 约为 360 天,月球绕地球的周期为 t=27 天。对地球绕着太阳转动,由万有引力定律:G=m,同理对月球绕着地球MmR242RT2转动:G=m0,则太阳质量与地球质量之比为 M : m=;太阳对月球的万有引力mm0r242rt2R3T2r3t2F= G,地球对月球的万有引力 f= G,故 F : f= ,带入太阳与地球质量比,计Mm0R2mm0r2Mr2mR2算出比值约为 2,B 对。 18.三个原子核 X、Y、Z,X 核放出一个正电子后变

7、为 Y 核,Y 核与质子发生核反应后生 成 Z 核并放出一个个氦(42He),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X 核比 Z 核多一个原子 B.X 核比 Z 核少一个中子 C.X 核的质量数比 Z 核质量数大 3 D.X 核与 Z 核的总电荷是 Y 核电荷的 2 倍 18、CD 解析:设原子核 X 的质量数为 x,电荷数为 y,依题意写出核反应方程,根据质量 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可得原子核 Y 的质量数为 x,电荷数为 y-1,原子核 Z 的质量数为 x- 3,电荷数为 y-2。由此可得 X 核的质子(y)比 Z 核的质子(y-2)多 2 个,A 错;由此可 得 X 核的中子(x-y)比 Z 核的中子(

8、x-y-1)多 1 个,B 错;X 核的质量数(x)比 Z 核的 质量数(x-3)多 3 个,C 对;X 核与 Z 核的总电荷(2y-2)是 Y 核电荷(y-1)的 2 倍,D 对。 19.已知地球半径约为 6.4106 m,空气的摩尔质量约为 2910-3 kg/mol,一个标准大气压约为 1.0105 Pa.利用以上数据可估算出地球表面大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A.41016 m3 B.41018 m3C. 41020 m3 D. 41022 m319、B解析:大气压是由大气重量产生的。大气压强 p=,带入数据可得地球表mgSmg4R2面大气质量 m=5.21018kg。标准状态下 1mo

9、l 气体的体积为 v=22.410-3m3,故地球表面大气体积为 V=v=22.410-3m3=41018m3,B 对。mm05.2 101829 10 - 320.矩形导线框 abcd 固定在匀强磁场中,磁感线的方向与导线框所在 平面垂直,规定磁场的正方向垂直低面向里,磁感应强度 B 随时间 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若规定顺时针方向为感应电流 I 的正方向,下 列各图中正确的是20、D解析:0-1s 内 B 垂直纸面向里均匀增大,则由楞次定律及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可 得线圈中产生恒定的感应电流,方向为逆时针方向,排除 A、C 选项;2s-3s 内,B 垂直纸 面向外均匀增大,同理可得线圈中产生的感

10、应电流方向为顺时针方向,排除 B 选项,D 正 确。 21.一束由红、蓝两单色光组成的光线从一平板玻璃砖的上表面以入射角 射入,穿过玻璃 砖自下表射出.已知该玻璃对红光的折射率为 1.5.设红光与蓝光穿过玻璃砖所用的时间分别 为 t1和 t2,则在 从 0逐渐增大至 90的过程中 A.t1始终大于 t2 B.t1始终小于 t2 C.t1先大于后小于 t2 D.t1先小于后大于 t221、B解析:设折射角为 ,玻璃砖的厚度为 h,由折射定律 n= ,且 n= ,在玻璃sinsincv砖中的时间为 t= ,联立解得 t2,红光频率较小, 为零时,t1t2, 为hvcosn4n2 - sin290时

11、,趋近渐近线,初步判定该函数为单调函数,通过带入 为其它特殊值,仍然有 t1t2,故 B 对。非选择题 共 10 大题,共 174 分22.(18 分).(6 分)如图所示,两个质量各为 m1和 m2的小物块 A 和 B,分 别系在一条跨过定滑轮的软绳两端,已知 m1m2,现要利用此装置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1)若选定物块 A 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过程中进行测量,则需要测量 的物理量有_。 物块的质量 m1、m2; 物块 A 下落的距离及下落这段距离所用的时间; 物块 B 下落的距离及下落这段距离所用的时间; 绳子的长度。 (2)为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程度,某小组同学对此实验提出以下建议: 绳的

12、质量要轻; 在“轻质绳”的前提下,绳子越长越好; 尽量保证物块只沿竖直方向运动,不要摇晃; 两个物块的质量之差要尽可能小。 以上建议中确实对提高准确程度有作用的是_。 (3)写出一条上面没有提到的对提高实验结果准确程度有益的建议: _ 。.(12 分)一直流电压表,连成为 1V,内阻为 1000。现V将一阻值在 50007000 之间的固定电阻 R1与此电压表串联, 以扩大电压表的连成。为求得扩大后量程的准确值,再给定一直 流电源(电动势 E 为 67V,内阻可忽略不计) ,一阻值R2=2000 的固定电阻,两个单刀开关 S1、S2及若干导线。 (1)为达到上述目的,将答题卡上对应的图连成一个

13、完整的实 验电路图. (2)连线完成以后,当 S1与 S2均闭合时,电压表的示数为 0.90 V;当 S1闭合,S2断开时,电压表的示数为 0.70 V,由此可以计 算出改装后电压表的量程为 V,电源电动势为 V. 22、I(1)答案:或解析:通过连结在一起的 A、B 两 物体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即验证系统的势能变化与动能变化是 否相等,A、B 连结在一起,A 下降的距离一定等于 B 上升的距 离;A、B 的速度大小总是相等的,故不需要测量绳子的长度和 B 上升的距离及时间。 (2)答案:。解析:如果绳子质量不能忽略,则 A、B 组 成的系统势能将有一部分转化为绳子的动能,从而为验证机械能 守

14、恒定律带来误差;若物块摇摆,则两物体的速度有差别,为计 算系统的动能带来误差;绳子长度和两个物块质量差应适当。 (3)答案:对同一高度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或选取受力后 相对伸长量尽量小的绳;(个人补充:尽量减小滑轮的质量、对滑轮转动轴进行润滑、选择质量相对较大的物块 A、B) 解析:多次取平均值可减少测量误差,绳子伸长量尽量小,可减少测量的高度的准确度。 (个人补充解析:实验过程中,滑轮也会转动,其能量同样来源于 A、B 组成的系统,故 应减小滑轮的质量。 ) II.答案:7,6.3(1)将待测电压表与标准电阻串联后与电源连接即可。设电源电动势为 E,则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当两开关都闭合时,R2被短路,有:U1=E 当 S1闭合,S2断开时,E=U2+(R1+R2);解两式得:R1=6000 ,E=6.3V;根据串联分压原理,可得电压表U2 R0量程为 7V。 23.(14 分) 已知 O、A、B、C 为同一直线上的四点、AB 间的距离为 l1,BC 间的距离为 l2,一物体自 O 点由静止出发,沿此直线做匀加速运动,依次经过 A、B、C 三点,已知物体通过 AB 段与 BC 段所用的时间相等。求 O 与 A 的距离.23、解析:设物体的加速度为 a,到达 A 点的速度为 v0,通过 AB 段和 BC 点所用的时间为 t,则有l1=v0t at212l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