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论文:幼儿欺骗行为的分析及应对策略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5565271 上传时间:2018-03-1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研论文:幼儿欺骗行为的分析及应对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科研论文:幼儿欺骗行为的分析及应对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科研论文:幼儿欺骗行为的分析及应对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科研论文:幼儿欺骗行为的分析及应对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科研论文:幼儿欺骗行为的分析及应对策略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科研论文:幼儿欺骗行为的分析及应对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研论文:幼儿欺骗行为的分析及应对策略(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科研论文:幼儿欺骗行为的分析及应对策略科研论文:幼儿欺骗行为的分析及应对策略科研论:幼儿欺骗行为的分析及应对策略摘 要: 欺骗行为不是凭空而的,要有效的阻止并纠正幼儿欺骗的行为就要将幼儿欺骗行为进行分类,并深入探讨幼儿欺骗行为的原因,有的放矢,针对行为和原因采取应对策略,更好的解决幼儿的欺骗行为。 关键词:幼儿;欺骗行为;分析;策略 对于欺骗这个词语而言很多人都并不陌生,对于这个话题的研究也都是非常丰富的。在 80 年代左右,很多人都是从哲学或者道德角度对其进行分析,研究人类的各种欺骗行为。欺骗行为在幼儿时期已经出现了,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从幼儿道德判断的角度研究幼儿的欺骗,笔者在实习期间

2、,观察发现幼儿当中出现的欺骗行为并不是个例,所以针对这一现象写下的这篇论。 一、幼儿有意欺骗行为的原因 有意欺骗是幼儿主观上进行的一种欺骗行为,属于故意而为的行为表现。 (一)逃脱惩罚 最为常见的就是幼儿为了掩盖过失而欺骗,生活中幼儿犯错误难免,但是有些家长是难以容忍的,孩子一旦犯错就打骂,这就造成了幼儿的心理的紧张,为了掩盖过失而不得已欺骗。其实幼儿的有些行为并不是完全处于故意,只要说明实情,父母加以理解就可以了,但是横加指责只会导致幼儿欺骗。例如,在一次自主游戏活动中,有两个幼儿在“医院”当“医生”,过了一会儿,有一个“病人”过去看病,然而两个“医生”都想给“病人”诊断病情,为了这事,两个

3、当“医生”的幼儿发生了争吵,在争吵的过程中不小心把“听诊器”扯断了。老师知道这事后,过去询问是谁把“听诊器”扯断的,可是问了半天,那两个幼儿都不肯承认是自己扯断的,还说是对方扯坏的。最后这事情只能不了了之了。 (二)希望达成愿望 在现实生活中幼儿由于幻想性而经常夸大其词,经常沉醉在自我的陶醉中。比如:小宝家里有一个漂亮的飞机模型,凯凯也随口就说了一句,我们家以前还有个更大的。实际从家长的了解中我们得知,他们家庭情况一般,也没有买过什么模型。其实这事说明了幼儿只是非常的希望家里也能够有一个这样的模型,这个愿望当作了现实说了出而已。 (三)取悦他人 在进入幼儿园之后,幼儿开始正式的介入了和同龄人的

4、群体生活之中,随之各种竞争攀比也就十分的常见。都会刺激幼儿的虚荣心的增长,一些情况经常出现, “你有的我都有;我有的你没有”,或者是“你有的我虽没有,但我有的优于你有的,我的比你的好”。甚至有时为了不让自己处在劣势,不顾一切的夸大其词,编造事实。而且有些时候幼儿的欺骗行为经常地能够带各种好处,像常见的欺骗能够得到父母和老师的夸赞,甚至是物质奖励。有些幼儿看了这些情况也开始仿效,回家说自己在幼儿园做了什么,或者遵守纪律得到了表扬,也就会吸引父母,从而强化幼儿的欺骗行为。例如,今天上午是美术活动,主要是涂色练习,孩子们很快掌握了涂色要领:“上下上下,左右左右,不能出线!不留空白!”瑶瑶喜欢东张西望

5、,画得较慢,坐在其前面的宇宁早早地涂好了,宇宁高兴的把画拿给老师看,上下坐位的时候不小心碰了瑶瑶的手臂,瑶瑶马上哭起:“你为什么撞我?”宇宁连忙道歉说:“对不起,我不是有意的。”瑶瑶不听,噘着嘴告诉我:“李老师,宇宁推我的手,我画错了。 ”一副很难过的样子。很快到了评价小朋友作品的时候了,李老师给画得快涂得好的小朋友印上了一个智慧星。 “老师,妞妞还没画好!”瑶瑶抬起头,歪着小脑袋左看右看:“李老师,宇宁把线条画在外面了,不应该得智慧星。 ”“李老师,羽涵画得不如我呢!” 事实上,瑶瑶到现在还没画好,她只是看到别人得到智慧星,而自己没有心里觉得不平衡。 二、幼儿无意识欺骗行为的原因 无意欺骗是

6、幼儿根据自身的水平能力而产生的一种欺骗行为。(一)幼儿认知特点的分析 其实对那些年龄相对较小的幼儿说,这些欺骗行为从侧面上反映了幼儿的认知水平,很多幼儿的欺骗行为都是在幼儿的心智开始走向成熟的时候发生的,一般而言幼儿在 2 岁左右的时候就开始出现了欺骗性的行为。幼儿年龄较小,一味模仿大人,辨别是非对错能力较弱。著名幼儿学家皮亚杰在其幼儿认知发展理论中认为,2 岁左右的幼儿思维有一个较为明显的发展特征,这个时候正式出现了信号功能或象征功能,已经开始进入了前运算时期,他们已经开始从具体的动作行为中走出,在头脑中进行所谓的“表象性思维”。幼儿那些欺骗性的谎言也就是他们的正在形成中的“表象性思维”的语

7、言表述而已。 (二)现实与想象的难以区分 我们知道幼儿都是有着充分的想象力的,整个幼儿时期幼儿的无意识想象占据主导地位,有意识的想象也开始慢慢地形成,创造性的想象也在渐渐的发展。他们对于现实和想象常常是难以区分的。在生活中经常发现幼儿是难以区分现实与想象的,一些只能在想象中发生的事情很容易当成现实中的事情,或者一些已经发生过的事情很容易误认为是希望发生的事情,很多情况下所以即使幼儿没有进行有意的说谎也是很容易被成年人误认为是在说谎。而且幼儿的想象力的充沛也会让他的语言充满着夸张性,他们只是注意表现自己的想法而不是在乎现实的实际情况,经常会夸张地描述某事或某个物体,比如有一次一个小朋友告诉笔者他

8、奶奶家的狗像牛那么大。其实幼儿这种夸张性的描绘也会被斥责为说谎,作为教育者我们就必须知道幼儿的夸张性的想象其实正是他们心理发展特点的一种反映。随着他们对现实生活的的不断深入了解,这种情况就会慢慢的消退。 (三)幼儿记忆不够准确 一个人的记忆是比较复杂的心理过程,是将过去的经验储存到幼儿的大脑中的过程,幼儿的记忆过程主要包括识记、保持、再认等几个基本过程,但是他的记忆的效果从质量到数量都是无法和学龄期幼儿的记忆效率相提并论的,幼儿的记忆能力只是在年龄的伴随下才开始逐渐的增长。幼儿在这个时期记忆能力保持的时间都是相对较短,记忆的准确率也是欠佳的,一旦回忆过去的时候很容易添加自己的一些想象中的事情补

9、全,这个时候就会被大人们误认为是在欺骗。 (四)幼儿的语言是有欠缺的 对于幼儿说,掌握任何一门合适的语言都是需要很多年的时间的,而且掌握和成熟也是存在着差距的。幼儿在参与社会活动的时候,就需要交流,在交流中需要调动头脑中的词汇进行语言的重组编排,但是幼儿此时的生理结构还没有完全发育,所以很多情况下幼儿的语言都是语无伦次甚至是东拉西扯的,幼儿这时候并不是在有意的进行欺骗行为,只是语言表达的问题。 以上对于幼儿心理和生理结构的分析是希望引起教育者的关注,幼儿的欺骗有时并不是有目的性的,而是自身特点决定的,教师需要充分了解情况进行仔细的甄别的。 三、幼儿欺骗行为的应对策略 (一)正确的区分幼儿欺骗的

10、类型 面对幼儿的欺骗行为老师要分清欺骗行为的类型是有意欺骗还是无意欺骗,分析其欺骗的原因并对原因进行分析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从而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幼儿有意欺骗行为的应对策略 1 创造良好的环境 一般说幼儿的出生环境是不同的,自不同的家庭,需要教师给幼儿提供各种可能的良好的环境确保其发展,要设法让他们意识到欺骗行为,并且知道欺骗行为是不正确的。在具体的实践中,笔者一般都是会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童话故事进行有效地说理。像狼了这个故事就很有代表性,通过讲这个故事可以让幼儿意识到欺骗行为的不合理性和危害性,从而让他们从内心里对欺骗行为产生抗拒心理。更多情况下也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表演行为

11、呈现一个欺骗的形象让幼儿一起讨论,让他们意识到欺骗的人是不受欢迎的。例如,孩子为了达到个人的某种愿望而有意识的说谎,欺骗成人和隐瞒事实或嫁祸于人,出现这种情况是由周围环境不良造成的。如,路路的父母因为有了小弟弟而忽视了对路路的关爱,路路为了得到大人的关注就编了谎话。对于这种有意说谎,成人应给予充分的注意,因为说谎这种行为幼时不教,长大后就难以纠正了。要纠正这种行为,首先,成人必须以身作则,克服自身的说谎行为,决不对孩子说谎。其次,要耐心,亲切地和孩子讲道理,可以运用生活中的实例和艺作品中的形象去揭露说谎行为的丑恶,赞美诚实行为的美好,帮助孩子分清是非。再次,对孩子无意中造成的过失不能严加指责。

12、 2 要创造榜样 这个需要教师从自身做起,因为教师在幼儿的心目中更有着重要的权威性,自身的一言一行都可能给幼儿产生重要的影响。但是现实生活中很多教师并没有意识到这些问题,对幼儿的撒谎行为随处可见。像常见的哄骗幼儿说谁要保持安静就给与某种奖励,带他们出去玩等,结果往往不兑现,这就会给幼儿产生不信任的感觉。有时教师为了某种公事哄骗幼儿,自己却开小差,结果也会影响教师在幼儿中的形象和权威性。同时,还可以讲解一些相关的故事作为幼儿学习的榜样,由于不管在幼儿园还是在家里,幼儿最喜欢听故事。 狼了 、 长鼻子 、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 、 诚实的列宁等等优秀的学作品,讲的都是为什么要做一个诚实的孩子,怎样做一

13、个诚实的孩子,让我们的孩子多听这方面的故事,自己去体会故事的含义,在日常生活中以这些为榜样约束自己。 3 允许幼儿辩解 很多情况下教师并不能完全理解幼儿的心理,有时幼儿的欺骗行为并不是带有某种目的性,或者仅仅是因为误会而产生的,一旦教师认定幼儿是欺骗的可能会给幼儿心理带巨大的影响。所以当发生这种情况的时候,教师要注意给幼儿申辩的机会,让他们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即使幼儿是在欺骗也要循循善诱,帮助他们纠正想法。因为,多给幼儿一些辩解的机会,不但能尊重理解幼儿,而且还可以通过幼儿在辩解的过程中,因势利导地进行教育。若幼儿的申辩是对的,家长老师就应尊重幼儿的意见。如果幼儿的申辩是错误的,家长老师也应该通

14、过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使幼儿心悦诚服。同时,允许幼儿申辩,可提高幼儿的分析力、想象力、辩驳力以及推理判断能力。因为幼儿要申辩,就要动脑筋分析、思考,使自己的申辩有说服力。这样做,不但可以发展幼儿的智力,而且可以提高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还可以加深幼儿同家长老师之间的感情交流,促使两代人之间的感情更加亲密融洽。 4 加强和家长的交流 很多情况下幼儿欺骗的发生都是因为家长和老师之间的缺乏沟通而引起的。所以有必要加强两者之间的联系,因为这样可以杜绝很多情况下幼儿欺骗行为的发生。教师和家长要团结协作,对孩子进行协调一致的教育。一旦互不通气,各搞一套,就很容易产生相互抵消的结果反而给幼儿以

15、可乘之机,不仅事倍功半,劳而少功。而一旦家长和幼儿园经常沟通,幼儿意识到两者之间的紧密关系,就不会轻易的欺骗了。另外,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家长应多了解幼儿园对孩子的教育内容和方法,要与幼儿园的教育保持一致。不能让孩子在家里是一个样子,在幼儿园又是另一个样子,不利于幼儿良好行为的培养,家长要运用多种形式和多种渠道积极主动地了解幼儿在学校的状况,假如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在家老爱说谎,家长在送孩子上幼儿园时,应主动找幼儿园的老师进行了解情况,双方共同商讨,解决这个问题,或者是幼儿园的老师发现幼儿最近在幼儿园老是喜欢说谎,家长也应该主动配合幼儿园老师,做好教育孩子的工作,让孩子能在双方共同营造的

16、美好环境下快乐地成长。 (三)幼儿无意欺骗行为的应对策略 1 帮孩子分清现实与想象 对孩子的“无意识说谎”,不必太在意。可以和孩子一起读或编“天方夜谭”的故事,从而把它当做孩子锻炼语言表达和发挥想象力的机会。当然前提是不会伤害到任何人包括自己。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家长应提醒幼儿观察和认识外界事物,而不是一味的沉浸在想象的世界里。这样,孩子就会对事实和想象进行区分和平衡。 2 抓住教育契机,让错误变美丽 过失恰是教育的良机。因为内疚和不安,孩子急于求助,此时明白的道理更有可能刻骨铭心。应保持冷静,既不要简单地训斥,也不要毫不在意,而应当讲清道理,指出弥补过失的方法,让孩子从过失中学到有价值的东西。 参考献: 1叶晓玲,幼儿欺骗行为浅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4) 2张静,张瑞平,幼儿欺骗行为的发展及与欺骗认知的关系,应用心理学,2007(9) 3王阁杰,幼儿欺骗行为原因探析,东教育,2008(2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