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高效化学课堂案例研究研究报告王文龙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5563325 上传时间:2018-03-17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背景下高效化学课堂案例研究研究报告王文龙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新课程背景下高效化学课堂案例研究研究报告王文龙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新课程背景下高效化学课堂案例研究研究报告王文龙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新课程背景下高效化学课堂案例研究研究报告王文龙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新课程背景下高效化学课堂案例研究研究报告王文龙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程背景下高效化学课堂案例研究研究报告王文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背景下高效化学课堂案例研究研究报告王文龙(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加强问题探究式教学 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益“创设情境,问题探究式”高效课堂案例研究报告王文龙 四川省兴文第二中学校【摘要摘要】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了,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也改变了。在新的学习方式下,我们应在课堂教学中大胆进行教改实践,实施多元化课堂教学。那么,新课程背景下,什么样的教学课堂才是高效?如何建构高效化学课堂?本文通过自己在实践中的一些课堂案例进行分析与研究,尝试归纳了“创设情境,问题探究式”高效化学教学课堂教学法,并探讨了个人的体会与反思,希望能化学课堂的教学与改革有所促进。【关键词】创设情境 问题探究式教学 高效课堂 案例研究一、研究背景一、研究背景(一)课题来源

2、(一)课题来源2012 年 2 月2013 年 11 月,本人有幸成为“四川省中小学教学名师培养人选” ,参加了为期三年的名师班学习培训。在培训期间,为了进一步培养和提升教育教学科研能力,我所在的学习小组以我为负责人,共同申报了“新课程背景下建构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实践案例研究”课题,2012 年 12 月,批准立项为“四川省中小学教学名师专项课题” ,目前,该课题仍在实施推进过程中。现将此过程中个人实践与研究体会作总结与反思。2(二)问题背景(二)问题背景1 1教学课堂面临学习方式的挑战教学课堂面临学习方式的挑战从 2010 年秋期起,四川省开始全面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

3、,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了,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也改变了。在新的学习方式下,我们应在课堂教学中大胆进行教改实践,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实施多元化课堂教学。2.2.教学课堂教材等教学资源的变化教学课堂教材等教学资源的变化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新教材为师生的发展提供了平台,教材不再是教育的目的和结果,而是把教材作为可以利用的工具和手段,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媒介,搭建起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3.3.教学课堂中教师与学生地位变化教学课堂中教师与学生地位变化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扮演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只是在关键时机加以适当的组织和点拨,以利于学生

4、主动构建、有效巩固和灵活运用。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是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来实现的,教学中教师的激发作用、启迪作用、组织作用和熏陶等主导作用是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前提。4.4.呆板、低效的教学课堂亟待改革呆板、低效的教学课堂亟待改革长期以来形成的、代代相传的教学方式和传统习惯根深蒂固,左右着教师的教学理念和行为,教学课堂长期存在低效、无效甚至负效的现象,是长期困扰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顽症。如何提高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教育界热的话题和3焦点,建构高效的教学课堂,早已成为化学教师孜孜以求的目标,这既是令人困惑的现实焦点,也是重要的理论与实践难题。5.5.因各地各校以及师生的实际情况存在程度不同的差

5、异等因因各地各校以及师生的实际情况存在程度不同的差异等因素,导致课改领先地区的成果往往难以普及和推广素,导致课改领先地区的成果往往难以普及和推广在新课程背景下,怎样的化学课堂才算是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化学课堂中的“以问题为主线,探究活动为载体,实现三维目标的达成”如何实施?如此问题,在我们的头脑中思考着,也在教学实践中尝试着。近年来,我们对什么是一节好课、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才算有效、高效的等围绕课堂教学问题的讨论也在不断的深入,当然观点很多,建构模式也林林总总,评价的标准也各不相同。我国许多专家学者也提出了自己对高效课堂、优化课堂的观点和认识。例如,华

6、东师范大学的叶澜教授曾经谈到,高效的课堂应该做到平实、真实、丰实、扎实、充实的 “五实”标准;文喆教授的“五项标准”;郑金洲教授“十化”标准; 崔允灏教授的教得有效、学得愉快、考得满意的“十二字”标准,还有李炳亭老师在杜郎口旋风一书中,推出的杜郎口中学“10+35 模式”、“0 作业与 100%升学率”等模式。可以说,这些专家学者对优化课堂、高效课堂的特征的概括,都从特定的角度抓住了课堂教学的本质,道出了我们的课堂优化应该追求的方向。笔者也从身边周围的一些学校看到这样的现象,热热闹闹的派遣大队人马到全国各地学习取经,然后轰轰烈烈地开展借鉴和模仿诸如杜郎口中学“三三六”教学模式,以及4山东淄博市

7、周村区实验中学的“七二一”模式等教改活动,最终取得的成效也并不理想,教师学生也并不适应,结果有点“三不像”,既没有学到别人的“精髓”,甚至还把自己一些特色冲淡了。(三)(三)个人对个人对“高效课堂高效课堂”的一些认识与理解的一些认识与理解1.高效课堂及基本评价维度高效课堂及基本评价维度高效课堂,应该是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物力,取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衡量课堂高效的尺度:一看学生知识掌握、能力增长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程度;二看教学效果是通过怎样的投入获得的,是否实现了少教多学;三看师生是否经历了一段双向激发的愉悦交往过程。也就是将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

8、观”三维目标和谐统一,达到最大化、最优化。教学的效果主要从学生的实际发展表现出来,目标不能局限在认知、学科能力的培养范畴,还应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的影响等。2.2.高效是一个相对的和动态发展的过程状态高效是一个相对的和动态发展的过程状态笔者认为, “高效”是一个相对的发展性的概念,既是相对于自己纵向发展的课堂教学效果而言,抑或是相对于自己所在学校实际状况等横向的教学课堂而言;“高效”更不能离开传统的并且有效的教育行为方式的支撑,也不能离开自己校教育教学的实际(如学校教学设备设施、办学条件、班级学生状况等因素) 。而化学科教学课堂,有自身的学科特点,如学科实验的新奇、

9、趣味、亲身观察体验感受等,与生产、生活实际的联5系密切等,可以创新、结合、发挥其教学中的启思睿智作用,发展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导火索、推进剂。(四)有关理论依据(四)有关理论依据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现代建构主义把学习看作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里表征的过程,古宁汉(D.J. Cunningham,1991)认为, “学习是建构内在的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 。该理论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具备建构性教学理念,通过教建构促进学生学建构,通过建构性教引导学生建构性学,在建构性教与学的偶联中,谋求教学的高效益。

10、从根本上讲,高效教学应该是一种建构性教学、策略性教学、真正关注学生的自主性,同时也体现教师主体性的教学。2.2.情境认知理论情境认知理论(Situated(Situated CognitionCognition)情境观认为,实践不是独立于学习的,而意义也不是与实践和情境脉络相分离的,意义正是在实践和情境脉络中加以协商的。教学情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的内容,为落实教学目标所设定的,适合学习主体并作用于学习主体,产生一定情感反应,能够使其主动积极建构性学习的具有学习背景、景象和学习活动条件的学习环境。3.陕西师大陕西师大张熊飞教授的张熊飞教授的“诱思探究诱思探究”教学思想教学思想“诱思探究”

11、就是诱导思维,探索研究。这一理论提出以“掌握知识,发展能力,陶冶品德”为内容的三维教学目标;以“四主”教学思想,即“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6主线,思维为主攻” ;而“变教为诱,变学为思,以诱达思,促进发展” ,则是启发教学的精髓。二、二、 “创设情境、问题探究式教学创设情境、问题探究式教学”高效课堂简介高效课堂简介(一)基本原理(一)基本原理创设情境、问题探究教学高效课堂是建立在上述理论和教育思想指导之下的一种教学法。创设情境是这一教学法的前提,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情境的创设 富有活力,学生的学习活动以问题的解决为主线,以问题的探究来引导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

12、带着问题探究,使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二)基本环节(二)基本环节本教学法的基本教学环节主要包括:创设问题的情境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精讲点拨应用巩固。(三)教学设计与教学组织(三)教学设计与教学组织笔者对“创设情境,问题探究式”高效教学课堂的组织与设计,应注意以下策略。1.创设富有生命活力的教学情境创设富有生命活力的教学情境情境是引导学生进入教学课堂的序幕,如集中学习注意力的发令枪,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导火索,是点燃学生积极思维的火花,是驱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引擎。情境要密切联系教学主题内容,有利于“问题”的形成,有利于调动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心理因素。2以问题的解决为主线,以思维能力的培养

13、为核心以问题的解决为主线,以思维能力的培养为核心7问题贯穿教学的全过程,问题既是教学的起点和主线,也是教学的终点和延伸。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不仅仅是为了增进知识,而且更主要的是为了引发更多的新问题,从而引发思维,激发创新。因此,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既是对信息进行筛选综合、重组的过程,也是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过程。3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讲解者、促进者。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一是精心设计问题的情景,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动力。二是科学地设置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使每个学生,探有所得。三是开发学生的潜能,排除思维障碍,科学解决问题。四是加强学法

14、指导,组织讨论,协调教学活动的进程。五是精讲点拨,总结评价,发展提升。4.努力为学生创造发挥主动学习、活化思维、积极探究的努力为学生创造发挥主动学习、活化思维、积极探究的主体作用平台主体作用平台一是利用学案导学和情境激发下的自主学习过程;二是学生的交流展示过程;三是学生之间主体互动和评价,促进学生的自评、纠错和能力的发展。同时,又体现了探究过程中学生与学生的交流,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拓展了知识获取的渠道和途径。围绕上述内容,笔者想通过自己实践的一些典型课例,加以剖析,探讨,希望能对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化学课堂的组织建构、教学目标达成有效、高效等方面有所认识、有所收益。三、

15、课堂教学实践案例分析与研究三、课堂教学实践案例分析与研究8张熊飞教授在“诱思探究”论述中强调“所谓探索性学生实验,就是在教师诱导下,让学生亲自通过实验观测去探索研究、归纳出新概念,或客观规律的学生实验”,又指出“在教学设备能够满足需要的情况下,或者经过努力,能够创造条件的情况下,应该尽可能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为此,笔者认为,高效的化学课堂建构,更要很好的适宜地选择利用教学资源与素材,充分挖掘化学教材的内在结构,创设好问题的情境,为探究式学习做好教学资源的整合。(一)案例一(一)案例一 有机化学中创设情境问题探究式教学案有机化学中创设情境问题探究式教学案例例有机化学在知识结构体例上,更好地体

16、现化学科“结构(官能团)性质变化”的学科思维特点,而且“卤代烃”又是有机合成中物质转化枢纽,也是跨接“烃”和“烃的衍生物”的桥梁,学好这一内容,可以让学生掌握在烃的衍生物的学习中,抓住官能团的结构和性质这一中心,确认结构决定性质这一普遍性规律,既巩固了烃的性质,又为后面的醇、酚、醛、羧酸、酯等烃的含氧衍生物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学会以点带面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体验建构学科知识的思想与方法。因此选择“卤代烃”的教学活动作为课例研究的样本,很有代表性;同时,也能很好地建构“创设教学情境” 、 “问题探究为主线” 、 “小组合作、师生互动”等教学活动过程。本课例的研究的主要目标:如何创设情境,如何开展小组合作、问题探究式教学。9教学课题:卤代烃(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第二章第三节第一课时)授课教师:王文龙 时间:2012 年 12 月 26 日上午第二节,地点:西华师大教学楼 3-1 教室。1.1.设计思路设计思路(1)以介绍 1995 年 Nobel Chemistry Pr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