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示例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5562449 上传时间:2018-03-17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示例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示例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示例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示例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示例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示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示例(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示例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示例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示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掌握西晋的兴亡和内迁各族。2 掌握东晋、前秦的建立和淝水之战。3 掌握江南地区的开发。能力目标1 通过本学习,使学生综合认识头绪纷繁和较长时段的历史过程,把握其发展线索的能力有所提高。2 通过本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动乱对社会经济所起的破坏作用,培养学生从社会大环境中去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3 通过本学习,使学生初步认识我国历史上存在的主要经济区域,并培养学生运用这种认识思考相关的社会经济问题的能力。德育目标1 通过对西晋八王之乱的学习,使学生明白:稳定压倒一切,没有稳定就没有发展。2 通过对内迁各族的学习,使学生

2、认识:中华民族的形成是各民族相互融合的结果,每一个民族都做出了应有的贡献。3 通过对江南地区开发的学习,使学生认识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劳动人民对于社会物质明发展的重大贡献。教学重点1 淝水之战。2 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难点1 这一历史时期历史发展线索。2 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方法1 歌谣导入法。可以用歌谣的形式将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线索讲清楚,从而带出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特点和导入新。2 讲述法。对西晋统治阶级的腐朽生活和淝水之战等内容,采用讲述法好些。3 图表法。由于本线索复杂,又涉及较多的空间概念,故而用图表法,增强直观性。4 讲解法。对江南地区的开发,可以适当讲解,因为

3、这一目对学生说难度较大,用此法会好一些。联系现实法。主要是经济重心南移。教具准备1 投影仪。2少数民族内迁形势图和淝水之战形势图 。时安排一时教学过程导入语例示一同学们,在中国历史朝代歌里中间有几句“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这二十个字中,前十五个字是属于我们常讲的魏晋南北朝的历史。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的发展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北方民族大融合,一是江南地区的开发。今天,我们就学习一下“江南地区的开发”。导入语例示二今天的江南地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重要地位。那么,汉朝时的江南的经济发展状况又是如何呢?司马迁在史记中是这样记载的: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

4、,人们还可以从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经济发展水平?汉朝以后,江南经济状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我们今天就学习这些内容。导入语例示三同学们,在讲新之前,我们看三个成语:先看“投鞭断流”。它是用形容军马众多的。在特定语言环境下,也用以形容自恃自信。再看“风声鹤唳”。它用形容有一点风吹草动和声响,就惊恐慌乱起。第三个成语是“草木皆兵”。它用形容惊慌时疑神疑鬼。 (把三个成语都写在黑板上)同学们知道吗?这三个成语都出自中国古代一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淝水之战。淝水之战是发生在前秦与东晋两个政权之间的一场战争。那么,淝水之战的背

5、景是什么?淝水之战中双方胜负如何?淝水之战对当时的南北双方都有哪些影响?学完这一后,我们就会解决这些问题的,下面我们看详细内容。导入语例示四请同学们先看一组投影。投影显示三国两晋南北朝歌诀黄巾起事东汉瘫,群雄割据起战乱。三国鼎立魏蜀吴,分裂割据六十年。西晋代魏灭蜀吴,统一时间太短暂。东晋偏安于江南,十六国家乱中原。宋齐梁陈称南朝,三魏齐周北半边。分裂二百七十载,统一江隋朝建。同学们,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从公元 220 年到 89 年,即从曹魏政权建立到隋灭陈统一全国,历时三百六十多年。这段历史头绪繁多。政权更迭频繁,除西晋短期统一外,主要是封建国家的大分裂时期。掌握这个时期的朝代顺序,是学习这

6、段历史的首要问题。关于三国的历史,我们前面已经学过,根据这首歌谣里的顺序,三国结束后应当是西晋王朝开始。下面我们就看一下西晋的兴亡和取代西晋的东晋和十六国的历史。板书第 19 江南地区的开发一、西晋的兴亡和内迁的各族1 魏灭蜀汉和司马炎建晋灭吴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本第一段的内容,把三国到西晋一段历史的线索先理顺。学生看书教师引导请一个同学起复述一下从三国到西晋的逐步演变。学生复述曹丕死后,大臣司马懿逐渐控制了魏国的大权。首先是魏灭蜀汉,然后是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在公元 266 年代魏建立了晋朝。最后,280 年,晋灭孙吴政权,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局面。教师引导看过三国演义的同学知道三国后期,在历史舞台

7、上活动的主要人物在蜀国方面讲有诸葛亮、姜维等人,在魏国有司马懿父子等。下面,请同学们讲一讲关于诸葛亮和司马懿的故事,看一下大家对这段历史的熟悉程度。学生讲述诸葛亮和司马懿在五丈原交战,司马懿吃了败仗。他退回营寨,坚守不出。蜀军到他营前百般叫骂,司马懿吸取了从前的教训,充耳不闻,并命令众将官,不许前去迎战。诸葛亮为长远打算,让蜀兵在渭河南岸的土地上开荒种地,以充军粮。两军就这样相持了很长时间。诸葛亮见司马懿拒不出战,便用了一个盒子装了妇人用的头巾和衣服,并写了一封信派人给司马懿送去。信中写道:你身为魏国大将,竟不能率部下与我一决雌雄,而缩在营中不敢出战,这和妇人有什么区别,不如穿上我给你送去的这

8、些衣服,回家享清闲去吧。司马懿看了以后虽然怒火中烧,但还是控制住自己,并很隆重地招待了使。为了从使口中套得蜀军的虚实,司马懿假装热情地对使说:“诸葛丞相每日忙于军务,身体还好吧?”使说:“丞相每日都早起晚睡,事必躬亲,近他的胃口不好,只吃很少的饭。 ”使者走后,司马懿对他的手下说:“诸葛亮每日军务繁忙,可吃饭休息都不好,我料他不能再活多久,我们只要坚守营寨,蜀军会不战自退。 ”果然,诸葛亮因长期操劳,积劳成疾,不久逝去。蜀军退走,司马懿也退兵洛阳。 (如果学生愿意,可以在后组织故事擂台赛)教师讲解诸葛亮死后,蜀汉开始衰落。继续执政的蒋琬、费祎基本上遵循了诸葛亮的各项政策,蜀国尚能维持较安定的局

9、面。23 年,费祎被魏国降的郭修刺杀。此后,侍中陈祗和宦官黄皓相互勾结,干预朝政,政治日益腐败。大将军姜维于艰难中继续诸葛亮的未竟之业,派兵屯守汉中。自己亲统大军多次伐魏。由于刘禅昏庸,黄皓等从中作梗,姜维的北伐毫无进展,反而劳师动众,国力更趋衰弱。263 年,魏大将军司马昭派钟会。邓艾、诸葛亮分兵三路,大举攻蜀。钟会率 10 万大军为主力。由斜谷入汉中,姜维率蜀军主力于剑阁防守,双方激战。邓艾率 3 万军出阴平道,行无人之地 700 余里,南下江油(四川江油北) ,在绵竹与诸葛亮之子诸葛瞻激战,诸葛瞻阵亡。魏军直逼成都。蜀朝廷一片混乱。光禄大夫谯周建议刘禅举国投降。他说:“大能吞小,此数之自

10、然,投降后,后主尚可封爵延年。 ”于是刘禅出降,蜀亡。这时,姜维伪降钟会,跟随进军成都。次年,钟会想叛魏自立为王,姜维伪与钟会合作,准备乘机恢复蜀国,后事败自杀。刘禅被送至洛阳,封安乐公。教师引导刘禅在位,昏庸无能,无一贡献。但也有两大好处,一是充分信任诸葛亮,政事咸委于他,使诸葛亮的治蜀方略能够实施。二是给后世留下了一个成语。我想问大家的是这个成语叫什么?学生回答 “乐不思蜀”。教师引导谁知道这个成语的历?学生回答蜀汉亡国后,后主刘禅被安置在魏国的都城洛阳。一天司马昭问他想不想念西蜀,他说:“此间乐,不思蜀矣。 ”教师讲解司马懿是河南温县人,出身于著名的世族豪门。初为曹操起用,但受压抑。明帝

11、时地位提高。明帝死后,年仅 8 岁的曹芳继位,司马懿与大臣曹爽受诏共同辅政。后在洛阳发动了政变,把曹爽集团一网打尽,掌握了朝廷大权。此后,曹魏政权为司马氏所左右。司马懿死后,先由其子司马师掌权,后由司马师之弟司马昭掌权。司马昭杀曹髦,立曹奂,自为相国,称晋公,接着封晋王,完全控制了魏国政权。他杀名士嵇康,肃清异己势力,加紧废魏准备。26 年,司马昭死去,其子司马炎继为晋王。266 年,司马炎在洛阳南郊设坛,召集百官,并有匈奴单于等万人参加,举行登基大典,宣布代魏建晋,改元泰始,都洛阳,是为晋武帝,史称“西晋”。西晋建立后,在司马昭灭吴准备的基础上,于 279 年,令太尉贾充为大都督,帅杜预、王

12、濬等军 20 万,兵分六路,大举伐吴。280年正月,王濬从益州顺流而下,烧毁拦江铁索,直抵建业城下。其余几路军马也同时并进,一路上“兵不血刃,攻无坚城”。这时,吴末帝孙皓率太子等人,自缚囚车,到晋军营中请降。吴国灭亡,西晋统一全国。孙皓被押送洛阳,封为归命侯,284 年病亡。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投影。投影显示西塞怀古刘禹锡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间几回伤亡事,形依旧枕寒流。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这首诗写的就是西晋灭吴,王濬率军东下的情景。作者借怀古讽喻现实。教师过渡西晋统一全国后,社会经济有所发展,人民生活也趋于安定,但好景不长。由于司马炎的滥

13、封,造成了地方割据势力的形成。各割据势力之间争夺权利、展开混战。给社会带了很大损失。下面我们就看一下具体内容。板书2 统治集团的腐朽和皇族争夺皇位的斗争教师引导西晋统一以后,统治集团迅速腐朽。特别是晋惠帝时此种现象更甚。生活腐化,争夺皇权的斗争耗竭了西晋的国力,使西晋短期而亡。下面请同学们看本第二段和小字内容,对这一时期的情况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学生看书教师讲述西晋建国后,统治集团日趋腐朽。开国皇帝司马炎就很荒淫。灭蜀、吴后,把刘禅、孙皓宫中的美女送往洛阳,使他的宫女近万人。他还公开卖官。得钱都入私囊。继位的晋惠帝是个白痴,昏庸不堪。他在华林园听到蛤蟆叫,问左右:“此鸣者,为官乎?私乎?”听到许

14、多地方发生灾荒,人民多被饿死,却问,为什么不吃肉粥?这样的人执政,国事腐败可想而知。最高统治者如此,官僚贵族都竞相奢靡,腐化成风,太傅何曾每天吃饭的钱要花上万,仍然没有下筷子的地方。晋武帝有一次到常公主府上作客,感到王济(常公主丈夫)家的猪肉味道特别鲜美,吃完后赞不绝口。一问才知是用人乳喂大的。官僚石崇请客,命美女劝酒,如客人饮酒不尽,他便以劝酒不善而杀美女。有一次因一个客人不肯饮酒而连杀三名美女。石崇的厕所,也布置得十分华丽,洒以香粉,并有美女在厕侍候。石崇曾与皇亲王恺斗富:王恺用麦糖洗锅,石崇就以白腊当柴烧;王恺用素丝布作步障四十里,石崇就以锦作布障 0 里;王恺涂墙用赤石脂,石崇就用香椒

15、泥。晋武帝看他的舅父王恺不能取胜,就暗中支持,增他一株二尺多高的珊瑚树拿到石崇面前夸耀,石崇顺手把它打碎,然后叫仆人拿出三四尺高的珊瑚树六七株,任他挑选。这种情况在当时比比皆是,因此有人指出:“奢侈之费,甚于天灾”。而这种意见在当时并没有引起上层统治者足够的重视。教师引导统治阶级内部的奢侈腐化,加剧了西晋统治的危机,而皇族内部为争夺皇权而进行的斗争,则加速了西晋的灭亡。下面我们看一下这场斗争的简单过程。教师讲述我们还从一个成语开始,这个成语叫“狗尾续貂”。它是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接到好的东西后面,显得好坏不相称(多指学作品) 。但这个成语的历却与这场争权斗争有关。司马炎称帝后,认为曹魏政权外无屏藩

16、,所以孤立而亡。于是大搞分封制。封司马氏 27 人为王,诸王镇守要冲,逐渐形成了割据一方的势力集团。这大大削弱了中央集权。司马炎死后,白痴皇帝惠帝即位。由他的外祖父杨骏辅政。惠帝的皇后贾南风想掌握朝廷大权,受杨骏排斥。贾南风在 291 年三月发动宫廷政变,让掌握禁军的楚王司马玮杀死杨骏,逼死杨太后,株连数千人。不久又杀掉辅政的司马亮,又杀掉楚王司马玮,控制了朝政。299 年又想废太子,不久把太子毒死。车骑将军司马伦以替太子报仇为名、杀贾后、夺取政权、逼退惠帝,自己即位。即位后,滥封官员。由于所封官员人数过多,本官帽应该用貂尾装饰的,现在只好使用狗尾巴代替,这就是成语“狗尾续貂”的历。司马伦即位不久即遭到其他诸王的反对,各王之间互相厮杀,这场战火从宫廷燃到地方,从洛阳烧到大河南北和关中地区,一直持续到 306 年。这场战争,前后持续 16 年,中原和关中地区惨遭破坏,社会经济损失严重,北方人民生灵涂炭,西晋政权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教师过渡同学们请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