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伪的含义、内容、伪书、方法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5562358 上传时间:2018-03-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辨伪的含义、内容、伪书、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辨伪的含义、内容、伪书、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辨伪的含义、内容、伪书、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辨伪的含义、内容、伪书、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辨伪的含义、内容、伪书、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辨伪的含义、内容、伪书、方法(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含义:辨伪,是指为古籍或内容进行鉴别辨认,以区别其真伪的一种研究方法。 2 辨伪工作的主要内容 :关于古籍文献名称、作者、著作年代真伪等的考辨; 关于书籍内容(如事实、论说真伪等)的考辨。前者和古籍版本学、目录学的关系较 密切,后者则与校雠学及史学中的史料考辨工作相近。辨伪的根本目的并非要从古文献 中剔除伪书,而是要弄清这些文献的真实著者、书名和著作内容、年代等,使人们能准 确地了解其价值和正确利用。 3 伪书:含义、伪书种类与作伪原因。 (1)含义:中国的历史文献以及其它各类古籍中的书太多。所谓“伪书”是指 有些古书虽然署有作者之名,但是却根本不是此书的真正作者,而是他人冒名伪造的古 代

2、文献;也可以说,凡作者姓名或著作年代不可靠的古代文献,均可称之为伪书。(2)伪书的种类 :梁梁启启超超在在中中国国近近三三百百年年学学术术史史 中中提提出出了了今将重要之伪书, 已定案、未定案、全部伪、部分伪、人名伪、书名伪等,分别总括列表如下。所录限于 汉以前书,或托名汉以前书者;其术数、方技等书,虽托名汉以前者,亦不录其未定案 者间附鄙见。(甲甲)全全部部伪伪绝绝对对决决定定者者:古文尚书及孔安国传。问题起自宋代,到清初完全解决,公认为魏王肃伪撰 古文考经孔安国传 。伪撰人未定 。孔子家语及孔丛子。乾隆中叶问题完全解决,公认为魏王肃伪撰。 阴符经六韬。汉以后人伪撰 。 鬻子关尹子子华子文子

3、亢仓子鹖冠子鬼谷子于陵子尉缭子。各书著录 汉书艺文志者已不可尽信,今本又非 汉志之旧。大率晋至唐所陆续依托 。 老子的河上公注。晋以后人伪撰 。 陆贾新语,贾谊新书。晋以后人伪撰 。 (乙乙)全全部部伪伪大大略略决决定定者者:周礼。此书问题最大,从初出现到今日二千年,争论不决。据现在趋势,则不认为周公制作者居多。大概此趋势愈往后愈明了。应认为汉刘歆杂采战国政书附以己意伪撰。 孝经。春秋时无 “经”之名,大约汉人所撰,托诸孔子、曾子 。 晏子春秋。大约西汉人伪撰 列子。此问题发生不久,但多数学者已渐渐公认为晋张湛所伪撰 吴子司马法。大约西汉人伪撰 毛诗序。此亦宋以来宿题。撰人名氏拟议蜂起。今多数

4、学者渐认为后汉卫宏撰,与孔子、子夏、毛公无涉 。 (丙丙)全全部部伪伪否否未未决决定定者者:尚书百篇序 。是否伏生、孔安国时已有,何人所作,完全未决 古本竹书纪年 及穆天子传。古本纪年之伪,不待言。但有人谓晋太康汲郡发冢事根本靠不住。如此则此两书纯属晋人伪撰。但我颇信其真 逸周书。有人指为伪,但清儒信为真者居多。我虽不认为周初书,但谓非汉以后人撰,其中或有一部分附益则不可知 申子尸子慎子尹文子公孙龙子。此五书已佚,今存者或不全,或由近人辑出,原书是否本人所作,抑秦汉以后人依托,问题未决。 (丁丁)部部分分伪伪绝绝对对决决定定者者:老子中“夫佳兵者不祥 ”一节。无旧注,是知后人加入 墨子中亲士修

5、身所染三篇。后人采儒家言掩饰其书 庄子外篇杂篇之一部分。 内篇为庄生自作,无同题; 外篇则后人伪续者甚多; 杂篇亦间有 韩非子中初见秦篇。由战国策混入 史记中记昭、宣、元、成以后之文句。褚少孙至刘歆等多人续入 楚辞中之屈原大招。汉人摹仿 招魂而作。 (戊戊)部部分分伪伪未未决决定定者者:今文尚书二十八篇中之 虞夏书。二十八篇为孔子时所有,盖无疑。但 虞夏书是否为虞夏时书,则大有问题,恐是周初或春秋时人所依托 左传中释经语。今文学家不承认 左氏为解释春秋之书,谓此部分皆汉人伪托 论语二十五篇中后五篇。有人谓汉张禹所窜乱 史记中一部分。有人谓刘歆窜改 荀子韩非子之各一部分。有人谓后人误编 礼记及大

6、戴礼记之一部分。有人指为汉人伪撰。然两书本题 “七十子后学者所记”,其范围包及汉儒,有汉人作不能谓为作伪 。 (己己)撰撰人人名名氏氏及及时时代代错错误误者者:易彖传象传系辞文言说卦序卦杂卦。相传为孔子作。有人攻其非。但原并未题为孔子作,不得遂为后人依托孔子 仪礼。相传为周公作,亦后人臆推。大抵应为西周末、春秋初之作 尔雅小尔雅。后人指为周公作,纯属臆推。大抵为西汉人最集训诂之书。管子商君书。汉书艺文志题为管仲、商鞅作,乃汉人误推。大抵属战国末年法冢者流所编集 。 孙子十三篇。旧题孙武作,不可信。当是孙膑或战国末年人书 尚书大传。旧题伏生作,是否未定,总是西汉经生所著 山海经。或言大禹作,伯益

7、作,当然不可信。大约是汉代相传一部古书 各种纬书。自 易乾凿度以下二十余种,汉儒或指为孔子作,当然不可信,大约是战国末年传下来古代神话书 。周髀算经。相传周公或商高作,当然不可信。大约是周末或汉初相传古算书素问难经。相传黄帝、秦越人作,当然不可信。大约是秦汉间的医书 越绝书。旧题子贡作。据原书末篇叙词用隐语自著其名,已知作者为会稽袁康,后汉人 。 以上各书之真伪及年代,或属前代留下来的宿题,或属清儒发生的新题。清儒经三 百年多少人研究讨论的结果,已经解决的十之三四,尚未解决的十之六七。但解决问题固然是学术上一种成绩,提出问题也算一种成绩。清儒在这部分所做的工作也算可观了。(3)伪书的原因 :伪

8、书的数量与种类如此繁多,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又是什么呢?这要从造伪的主观动机来分析。古人作伪,可分有意与无意两种。 有有意意作作伪伪,有意者,情况又有多种: 一是为托古。在封建社会里,按照一般人的心里特点,多尊古而残近、厚古而薄今,因此道术之土,一巳忧虑己作不能取重于当时,便引古人以为重。例如易托名伏羌,本草托名神农, 礼托名周公等,便是此意。 二是为邀赏。历代战乱之后、统治者为恢复文化,常常悬赏以求书,重金之下,免不了有些投机取巧者借机行欺以牟利。比如汉朝张霸伪造古文尚书,隋朝刘悠伪造连山、归藏等,就属此类。 三是为争胜。在学术论争中,名齐才等之人多嫉恨与仇视对方,当独侍口舌不能胜人时,便有人

9、或造作伪书,或窜改古书,以此来拉古人之大旗作自己的虎皮,于气势上压倒对方。比如魏晋间王肃为在学术上取胜于经学大师郑玄,便伪作孔子家语等书,以证明己说与孔子后人相合,从而立于不败之地。 四是为焙名。一些无真才实学之徒,为了能扬名天下,亦通过伪造古书,达到露才扬己的目的。比如明代藏书家丰坊,为显示自己藏书之丰、伪造出子贡易传、子夏诗传、晋史乘、楚梼杌等书、但因其诗学功底不厚,终被众人所戳穿。 五是为评善。在统治阶级内部的派系斗争中,以及个人之间的战斗中*讨建士大大你争我斗,势同水火,为了毁谤对方,他们住行广借以伪造书籍为武器,达到不可吉人的目的。例如唐代牛、李竞争时李德褂门 人撰写出一部女周秦行纪

10、 v 却题为午僧儒所探,以此来还对方。 六是掠人之美。见他人才华胜于自己,便不惜采取剽窃行为,据为已若。此如王鸿绪的明文稿,便是抄袭万斯向的著作。 以止六种均属作者有意作伪。 非非有有意意作作伪伪,非有意作伪的情况又包括如下几种: 一、该书因作者不详而被误题或妄题,例如 孝经; 二、该书因分辨不清历代的注释,而将其一起混入正文,例如庄子; 三、该书因后人续写部分不祥而与原作相混淆,史记; 四、该书因后人编辑之误,而被掺入他人作品,例如李太白集。 有有意意作作伪伪,动动机机很很恶恶劣劣,非非辨辨别别不不可可;无无意意作作伪伪,虽虽无无歹歹意意,但但客客观观上上混混淆淆了了是是非非, 亦亦同同样样

11、需需要要严严格格考考订订。为为此此,辨辨伪伪工工作作异异常常地地艰艰巨巨而而复复杂杂。 4 4 辨辨伪伪的的方方法法 (1)胡胡应应麟麟的的方方法法辨伪方法有很多种,最早作出系统总结的是胡应麟,他在四部正讹中提出了八种方法: “一、核之七略,以观其源;二、核之群志,以观其绪;三、核之并世之言,以观其称;四、核之异世之言,以观其述;五、核之文,以观其体;六、核之事,以观其时;七、核之撰者,以观其;八、核之传者,以观其人。这是胡应麟对前人及他自己辨伪经验的总结,概括得非常精要。 (2)梁梁启启超超的的方方法法梁启超根据自己的治史以验,提出了十二种方法:其书前代从未著录或绝无人征引而忽然出现者,十有

12、九皆伪。如明人所刻古逸书忽有三坟记、晋史乘、楚史梼杌等书,此类书既不见诸史志著录,亦未闻汉以后人征引,十之八九为伪造。 其书虽前代有著录,然久经散佚,今忽有一异本突出,篇数及内容等与旧本完全不同者,十有九皆伪。如缪荃孙藏明钞本 慎子,篇数、内容与旧读本全异,盖为伪作。 其书不问有无旧本,但今本来历不明者,即不可轻信。如晋人梅颐所献伪古文尚书孔安国传 ,魏晋间人张湛自编自注之 列子等书,皆为伪造之作。 其书流传之绪,从他方面可以考见,而因以证明今本题某人旧撰为不确者。如今所称神农本草,汉书艺文志无其目,知刘向时决未有此书,殆可断言其伪造。 真书原本,经前人称引,确有佐证,而今本与之歧异者则今本必

13、伪。例如古本竹书纪年 有夏启杀伯益,商太甲杀伊尹等事,又其书不及夏以前事。而今本记伯益、伊尹等文,全与彼相反,其年代又托始于黄帝,故知非汲冢之旧也。 其书题某人撰,而书中所载事迹在本人后者,则其书或全伪或部分伪。如管子、商君子,汉志皆著录,题管仲、商鞅撰。然两书又各记有管、商死后之人名与事迹。故知两书决非管、商自撰,有为后人所窜乱者。 其书虽真,然一部分经后人窜乱之迹既确凿有据,则对于其书之全体须慎加鉴别。例如司马迁在 史记自序中明言“迄麟止”,而今本不惟有太初天汉以后事,且有宣成以后事,此中必有为后人窜乱者。 书中所言确与事实相反者,则其书必伪。例如今道藏中有刘向撰 列仙传,书中尽言诸仙荒诞之事,决非刘向本人所撰。 两书同载一事绝对矛盾者,则必有一伪或两俱伪。例如1973 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 战国纵横家书 关于苏秦事迹的记载与 史记苏秦列传的记述在时间和事迹上都有矛盾。可见 苏秦列传史料,必须重加鉴别审理。 各时代之文体,盖有天然界划,多读书者自能知之。故后人作伪之书,有不必从 字句求枝叶之反证,但一望文体即能断其伪者。例如东晋后出古文尚书,比诸 今文之周诰、殷盘,截然殊体,故知决非三代以上之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