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洋指迷原本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5562166 上传时间:2018-03-17 格式:DOC 页数:44 大小:1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洋指迷原本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山洋指迷原本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山洋指迷原本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山洋指迷原本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山洋指迷原本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洋指迷原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洋指迷原本(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山洋指迷原本山洋指迷原本山洋指迷原本(卷一) 序一 地理指迷原本得行于世,岂偶然哉,如明初周景一先生,为州山吴氏卜葬多奇穴,更贻以 指迷书,厥后吴氏人文蔚起成巨族,其书遂见重于人,传抄几遍江浙,第自明迄今,相沿 年遂抄录愈繁,舛讹益甚,此原本固不可不刊行也,姑苏俞君归 K 同邑吴子卿瞻嗜青囊, 学见指迷坊刻之讹,即其注释亦未能阐发书意,因取旧藏原本疏注,为枕中秘,惟是俞吴 二子向皆作客远方,天南地北,萍合四明,讨论数载,惟成全集而先生传书四百余年,今 始得人益,有数存非偶然也,宜为同志者怂恿付梓,公之于世,问序于余。读之明晣畅达 与大概流传者,独优所增注解,简明扼要,亦与他本不同,是真得先生

2、之心传者,予曾注 星影二卷,发明在天成象,在地成形之义,是编有之以地下山形合上天星象,可谓先得我 心,二书兼备,则仰观俯察,于地学益臻微妙,比原本不可不亟为刊行也,予喜其书成而 为之序。 序二 地理由来尚矣,有传人必有传书,顾书不一,如周景一先生指迷者,盖寡先生为明初堪舆 大家,孤踪高蹈,不以术鸣先,是于李爻青岩公游于越,得其书不识为谁氏著撰,乡里荐 绅家,偶有藏本较之稍异,且多平洋一卷。尝曰:是析理昭畅,甲子峦理诸家学地理者, 宜以此为宗,岁甲辰予客涌江,晤山阴吴子卿瞻论堪舆学,述周景一先生巅末事,得闻其 所传指迷原本与于旧帙吻合,因以知显晦有时,向读其书,今悉其人,务实学而名必归之 也,独

3、惜其书较诸家且确而不盛传于世,盖以其人不求名誉,遇知音而方馨所学,如吴子 称述,明永乐时先生与其族祖友善,居停数十年,发祥诸茔,悉由指示,濒行日始以箧书 赠,其慎重也若是,此书之所以不甚传而独为吴氏秘。及吴氏簪缨世显,好事者,仅以山 法数卷辗转传抄,假名刊布,增损舛讹,岂知先壁固有在一斑,未足以窥全豹,况更有毫 厘千里之谬哉,今读全书,原本萃青囊之秘要,阐黄石之微言,细若机丝,朗如金鉴,较 传抄诸本,言辞阙失,阅未竟而厌倦者,不啻霄壤,实为开凿混沌,昭晰阴阳秘笈。得其 旨者,何于望洋兴叹,迷于所视乎,及与吴子互相讨论,增注成编,质之同志咸以为可天, 求名师不得,读名师之书即得也。自应公之宇内使

4、人操宝钥家奉南车,山川不能遁其形, 贤达不得专其美,先生之教庶与日月终古矣,因付梓人而述其大略如此。 时 乾隆丁未春日吴门俞归璞序 序三 周景一先生者,明初台郡人也,善堪舆为予先世窀穸,计贻地理山洋指迷书四卷,珍 为家藏,递传弗失,予同客四明见目讲师地理索隐即指迷也,有山法而无平洋,且删 除殆半,无以发明,更有以指迷为宋王伋撰或称元谭仲简书,镂板行世,书同名异,何以 证之,尝读族祖环州公序,先生本儒业而性耽山水,得青囊之秘,人以地仙称,前明永乐 间游于越,与予三世伯祖裕菴公深契,居停有年,家数善地,悉由指点,蛇山眠犬为最著, 正统十四年先生辞归爰以箧书赠,此书之由来也,其后予族丁齿日繁,簪缨继

5、起,以忠孝 文行武功著者,代不乏人,四百余年来,子姓箕裘,仰承如昔食先生之德而扬其微者,迄 今犹称道,弗衰书之传也,盖确有可证者,第先生潜德高风深自韬晦,不著姓氏,于书传抄者或昧根荄,刊行者,借名炫世,或图简略率意删除亥豖鲁鱼,殊失卢山面目,况少平 洋一卷,犹非全壁,其称为目讲玉伋谭仲简者,即非漫无所据,亦可无论已。甲辰春姑苏 俞归璞先生共事甬城,见予指迷原本,证其所载,卷帙相同,幸旧录之犹存,较传抄之未 备,因思所以寿世而予亦有同心,于是反复参详,逐篇增注,三易其稿,犹虑不能阐其微, 同人谬加称许,爰付剞劂,皆所以推广,先生传书垂教之意,俾究心地理者,识山水之性 情,辨龙穴之真伪,吉获牛眠,

6、庆延麟趾,作忠作教 XX。 升平知先生加惠于地学无涯,而人子之葬其亲端赖是编传之不朽云。 时 乾隆丁未仲春山阴吴卿瞻序 凡 例 一是书山龙耑重开面,平洋耑重束气开口,占地步则山洋均重,书凡四卷,第一卷首论峦 头为本,为全编立言,大旨分、敛、仰、覆、向、背、合、割四篇,概论开面纵、横、收、 放、偏、全、聚、散四篇,概论地步二卷,分论开面三卷,分论地步后以开面地步包括形 势星辰为山法诸篇结束。饶灭挨弃倒仗浅深四篇乃立穴定向之准绳,所以补葬法之未备, 四卷耑论平洋水山龙开面说起以山洋异同篇总结全书。 一是书山法诸篇虽经坊刻尚未有未全,而平洋一卷更为世所罕见,标题山洋指迷者实 与他本不同。 一是书正文

7、图说悉照原本,不敢增减,惟大概抄本间有诠注,虽不知何人手批,然足以阐 发文义者,亦采录附入,此外尚有未甚晓畅处,或引前人成言,或另增注解加圈别之,第 四卷本无注释,并经参注,更有笔墨难尽者,推广正文本义附以图说,复将每篇警句密圈 分清段落,庶可一目了然。 一是书娓娓数篇,言如剥蕉抽茧,层层推勘,丝丝入扣,其妙处全在一正一反,对说如 何是真,必言如何是假,丝毫不肯放过,虽字句不无重复处,然缕晰條分各有精义,潜心 披阅自可豁然贯通,初学最易入门,高明者亦可扩充眼界,开拓心胸。 一是书评论山洋每篇先言龙脉,次及砂水穴情,分别龙穴真伪大小了如指掌,至山龙分 敛篇云:“穴后宜分不宜合,穴前宜合不宜分”,

8、平洋龙体穴形篇云:“后以束气为证,前以 明堂聚处为凭”,总括山洋龙穴大旨可谓要言不繁。 一山龙落脉全在垂头,开面结穴全在毬簷毡,辨脉穴真假已备于首二两卷,若乳突窝钳 及平洋龙体穴形诸篇,尤为穴法精粹,是编应推峦理上乘。 一山龙为三分三合水,平洋有大分合、小分合、真分合之水,山洋龙法穴法大略相同, 太阳太阴少阳少阴四象,虽论平洋形体,亦与山龙彷彿可以参看。 一平洋束气开口乘脊脉,看水绕,前人有论及原是书辨明收放开口各有真伪,近山平洋 有脊脉者不可无水绕,远山平洋有脊脉,以低田低地为堂界,而无明水者不可无大水会合 及出水。X 花泊岸浮簲逝水沙洲诸格他书无此发明。 一点穴自古称难,欲明点穴之法莫过此

9、书,明白畅达亦莫过此书,平洋妙论精微法无不 备,且以补山龙穴法之不足,其有裨地理更匪浅鲜。 注:书中 X 者为不可辨认之字。另异体字用字母代替。 A: B: C: D: E: K: 山洋指迷原本目录 卷一 论地理以峦头为本 开面地步 分敛 仰覆 向背 合割 纵横 收放 偏全 聚散 卷二 开面异同 隐面显面 横面 偏面 开面 峦面 深面浅面 大面小面 开面多寡 特降牵连面 开肩之面 乳突窝钳面 石山 峻山 独山 高山 偶有开面 泛顶不开面 卷三 太祖 分龙 中出偏全 应星 祖宗远近 少祖 龙格 枝干 老嫩 内外 开帐 益护枝叶 过峡 入首 胎息孕育 裀褥唇毡 余气 论地面本于开面 论开面地步包括

10、形势星辰 饶减 挨弃 浅深 卷四 平洋 因水验气 纵横 收放 渡刦 龙体穴形 行止 分合 脊脉水绕 平洋低田 向背 敛割 水穴 火嘴 仰覆 枝干大小 沿海 山洋异同 山洋指迷原本(卷一) 山洋指迷卷二 周景一先生著 严陵张九仪先生增注 山阴吴卿瞻、姚两方校阅 山阴吴太古、姑苏俞法陶同校 论地理以峦头为本 峦头不专指星体而言,凡龙穴砂水有形势可见者,皆峦头内事也, 青囊经曰:“理寓于 气,气囿于形”。盖理者阴阳五行之理,气者阴阳五行之气,形则山峙水流之形也,山之所 以峙,水之所以流,莫非阴阳五行之气使然,而其中有理存焉,朱子所谓:“气以成形,而 理亦赋焉”者也,但气有吉凶,不以理推之,则不可得而

11、知之,故圣贤说卦以明理,用卦以 推气,凡先天后天,双山四经,三合玄空,穿山透地,坐度分金,休囚旺相,气运岁时, 皆理气内事也。 (理气诸说各有所用,恐人无所适从,特举最要数者为后学指南)第峦头理 气,二者孰重,曰:峦头真理气自验,峦头假理气难凭。故理气不合,而峦头真者,虽有 瑕疵,不因理气不合而不发富贵,理气合而峦头假者,定不因合理气而发福禄,是峦头为理气之本也,明矣,学者必待峦头精熟,地之真假大小,穴之吞吐浮沉,卓然有见于胸, 然后讲求理气,以明乘气立向,控制消纳,徵岁运之用亦不可废,如峦头未熟,先学理气, 虽贵阴贱阳,来生去墓诸说,确确可据,而吉凶休咎,似与峦头无与,往往求福而致祸者, 舍

12、本逐末故也。故曰:占山之法,以势为难,而形次之,方又次之。又曰:有体方言用, 耑用则失体,可不知所先务哉。 开面地步 地之真假大小,何以辨之,先观开面之有无,便知真假之概,再观开面之多寡大小,及 地步之广狭,而地之大小,亦知其概,何谓开面,只以分、敛、仰、覆、向、背、合、割 八字察之,分而不敛,仰而不覆,向而不背,合而不割者,为开面,四者之中,有一反是, 为不开面,何谓地步,只以纵、横、收、放、偏、全、聚、散八字察之,纵长横广,收小 放大,局全而聚大者,地步广,纵虽长,横不广,收虽小,放不大,局偏而聚小者,地步 狭。 分敛 (此篇论来龙降服及穴山、穴面之分敛,总以诸砂证其开面,为山法全编之主脑

13、也) 何谓分敛,曰:分者,分开八字也,无个字不成龙,无分金不出脉(山龙落脉非个字不行, 落脉处要成星体,方有分金之面,有个字则开肩,开肩则有分水,水分则脉清) ,故凡有顶 有泡处,皆不可无分金,以为个字分金之丿丶(分金之丿丶者,分出丿丶成金字之面也) , 但不可三股显然如鸡爪。必有矬有平,中脉如宽牵线者方是(三股一样高起如鸡爪者为贯 顶,两边砂高,中脉微平软泛方是宽牵线) ,又须大丿丶之内,有小丿丶,显丿丶之内有隐 丿丶,故有大分小分,显分隐分之不同,大分者主顶星上分开大八字,谓之明肩,明肩之 内,又分半大半小八字,不论条数之多寡,均为护带,护带之内,贴脉分小八字,谓之蝉 翼(蝉翼乃出脉处所分

14、之隐砂) ,显分者,明肩护带也,隐分者,蝉翼也,更有隐者,谓之 肌理刷开(是体土有无数细纹分开者,是依稀微茫,须细心体认) ,其顶下胸腹间所起突泡, 或分小八字,或分隐八字,谓之金鱼砂,亦为暗翼(此半山突泡,所分之隐砂,比蝉翼砂 略短) 。以上乃来龙降脉之分,不论祖山穴山,皆宜如此(行度处微有不同) ,有临家之际 或分蝉翼砂而成乳突穴,或分牛角砂而成窝钳穴,蝉翼牛角砂之内,均有肌理刷开之隐分, 方开穴面,亦有乳突无蝉翼可见,只满面肌理刷开,使穴腮圆胖,以成穴面者,此临穴之 蝉翼牛角,肌理刷开,总谓之牝牡砂,乃为分尽之分, ,亦谓分金之面(穴后宜分,穴前宜 合,分至此而尽,故曰:分尽。以上概论祖

15、山穴山临穴分金之面,以下分疏诸砂名义) 。 谓之明肩者,以其如人之两肩,如飞鸟之两翼,又如金字之人字(外背内面弯抱向里者是, 如背面直者非) ,不论大小星辰,俱不可少,在横降处,尤为紧要(横降无肩,落脉必假) , 假如无大八字,或大八字少一边,或参差不齐,或一边背我,或无菱角背面,或内无隐八 字,或大八字之丿丶上,自分个字而成龙,不为我之用神者,不论祖山穴山,俱无真结。 若外有至大之八字帐幕迎送缠护者是也(迎送缠护即帐幕所分之技脚) ,又有开肩之大八字, 三台、五脑、七脑、九脑、金水帐者是也。 谓之护带者,以其形如垂带,作正脉两边之护从也,开脚大星(中分一脉,旁分数条显然 可见者,为开脚大星)

16、 ,与横山分落开帐落脉者,俱不可少(星辰广阔,故须护带) ,此三 者若无护带,为出脉无地步,护带不豁开。如八字而反插入者为敛(或直生或背向里者皆 是) ,惟外背内面,先分开面尾插入者不忌,护带无背面为闲砂,一边背我为无情,皆不成 地,中小星辰,不拘护带有无(有则更妙) ,尖圆方之正体星辰,常无护带(正体星辰开隐 个字之面必有肌理刷开,故不须护带) ,护带亦有生于明肩外者(明肩外者有砂包囊重重均 为护带) ,总要外背内方圆方真。 谓之蝉翼者,以其所分至隐,如蝉翼之轻薄也,蝉之飞住不同,故蝉翼有舒贴二体,舒者 上半贴于身,至翼尾则分开两片于旁,三股并然可见,贴者翼尾紧贴身上,两股隐然难明(三股连中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