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为高中学生主动学习创造条件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5556494 上传时间:2018-03-1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如何为高中学生主动学习创造条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浅谈如何为高中学生主动学习创造条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浅谈如何为高中学生主动学习创造条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浅谈如何为高中学生主动学习创造条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浅谈如何为高中学生主动学习创造条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如何为高中学生主动学习创造条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如何为高中学生主动学习创造条件(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如何为高中学生主动学习创造条件浅谈如何为高中学生主动学习创造条件浅谈如何为高中学生主动学习创造条【摘要】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成长,教育改革新形势下对教育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也为教育方式的转变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与模式。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既要创新也不能割离传统,没有知识基础而一味空谈教育改革的教育方式是有害的,而墨守传统不思改变的教育方式也已经被证明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高中生的认知有他的年龄特点,我们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思考的同时,也必须避免把大学的研究方式过早的搬入高中堂,我们可以引入一些学术研究的最新动向,但又要避免过于专业、理论化的方式挫伤学生的热情。鲜活的史料引入不一定冲击史实的严肃性,

2、而学有所用,学有所成,让学习成为学生的需要,必将成为学生自主化探索中的一个积极方式。关键词:主动性 鲜活性 成就感在今天的教育中,我们非常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已经成为教育的基本原则。多数学校都提倡一切为了学生(从教育目的讲) ,为了一切学生(从教育对象讲) ,为了学生一切(从教育方针讲)这种教学思想,有的学校为了落实这种教学方式,对老师上时间进行严格控制,以希望改变深刻影响教师每个教育习惯的传统教育方式。人们为摆脱传统教学,积极探寻新更高效教学模式所付出的努力不可谓不大,然而现实中的效果如何呢?以我任教的学校为例,最近几年我校一直提倡教师少讲多练,把堂交给学生,让

3、学生有更多的自由发挥空间。学校在评价教师教学质量时甚至硬性规定:一节 40 分钟,教师讲的时间不得超过 2 分钟。这种规定的实施效果如何呢?由于实际操作缺乏有效的操作模式,我校教师除了公开应付学校检查之外,很少有教师能够按照学校的要求进行类似操作。这种现象,科比理科严重,高一高二比高三严重。老师们对学校的教育规定用脚投票,其中存在的很多问题值得我们思考,新标精神的落实不应该是一种一厢情愿,也不应该通过学校脱离教师在教学中碰到的实际困难粗暴的制定几个教学规则就得以实施。问题的存在是客观的,我们只有找到对策,才能顺利的跨过这个坎,不然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精神,也必将成为一纸空。我们首先必须发掘在主体

4、性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一、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1、专业化或学习化。高中教育仍然属于基础教育,其目的是在奠定学生认知的同时,培养学生一定程度的判断能力,因而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控制使用材料的深度。学生不是史学专家,很多基础知识还有待建立,因此高中教学应该有所局限,教师在讲授过程中要适当的点到即止。现实当中有些教师总希望面面俱到展现史实的各个方面,但学生常常受知识储备与人生经历等方面的限制,纷繁复杂的解读说明只会给学生的理解制造障碍,从而影响了学生对史实的理解。之前有一位老师讲述孔子的思想,这位老师用了很多言材料讲述仁的思想,也吸纳了今人对于仁的解读,材料有古有今,充分而详实,但学生的表现并不理

5、想。这里主要存在以下问题:讲述繁杂。思想史对于高中生讲抽象难懂,讲述宜简不宜繁。言使用过多。高中生对古的理解能力有限,加之思想史的抽象性,字的障碍,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模糊不清。因而这节虽然也安排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环节,但是由于学生缺乏具体的知识支撑,对相应的概念不够理解,从而影响了学生认识的进一步发挥。2、理论化或生活化。历史教学要求真,结论要客观尊重史实,教科书中抽象的概念使史实常常显得过于理论化,这容易让生动活泼的学习内容变得枯燥刻板。乏味抽象的概念、生硬的说教、太多的提炼与学生觅奇的心态产生冲突,言简意赅却语焉不详、刻板、冰冷、意识形态化的表述方式,都让历史的可读性、趣味性大大降低,影响了

6、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历史应该是丰腴、肥美,有血有肉的,过去式的历史无法满足当代学生的要求,教学的内容应该引起学生内心的共鸣、与他们日常生活有着某些联系。读史能够明智,那么历史教学就不应该单纯只是对过去的阐述,而更多的应该与现实相联系,教师从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现实问题,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等方式,完成对学习内容的检测与巩固,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说明现实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打铙钹三千或撞金钟一下。新程大纲希望堂能提供多元化的教育方式,教育不再仅仅局限于现有的教材和资料,因而在教学中教

7、师通常都会对教材的内容进行补充丰富。这种扩充对完整的认识历史事与人物有时是非常必要的,特别能够增进学生对历史背景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历史。但是这种丰富也不是豪无节制的,毫无目的补充历史知识必然造成学生知识把握主次不分,从而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对教材的丰富补充必需围绕主干进行,否则学生在学习中必然显得盲目。之前一位刚任教两三年的老师讲述五四运动,基本上也采取了传统的方式,讲述了背景、经过、影响等方面的内容,本身并没有什么太多的创新,但是这位老师却把大量的时间用在了五四运动过程的讲解当中,甚至详细讲解了五四运动学生行进路线图,我认为这是非常没有必要的,这些内容学生可以通过书本的阅读得到认识,知识本

8、身也没有太多思考的空间。听完一整节,五四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中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学生根本并不了然。知识缺乏一种前后衔接,重点并不突出。其实教师可以在运动的背景与影响选择一个突破口,如与新化运动的联系,对无产阶级运动的影响,若要推陈出新,提供更加广阔的思考空间,也可以列举北洋军阀在舆论环境、言论出版、政治空气、社会稳定等方面的宽容,凸显中国在民族危机之下的无奈,从而引述在救亡图存道路上积极求变的必要性。从一个点带动整个面的学习,这样既能突出重点,也让学生对前后的知识进行联系,从而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二、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新改以后,在探索如何刺激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自主学习,很多

9、教师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也提出了很多宝贵值得参考的意见。综合讲,主要是让历史生活化,增加上讲解的幽默性,用一些外在的方式刺激学生,如影视材料,图片资料,用动态的堂改变过去相对比较静止的教学模式。这些方式这几年我也在不断的实践,只是其中的一些技巧,特别是在切入方面,我觉得应该尽量做的自然顺畅。另外,这几年对于教师在教学中抓重点,抓知识落实的做法,批评的声音很多,在这里我也有点不同的意见需要说明。1、要创新,也要回归。新标要求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让学生自主学习,这种做法是在假设学生有能力自主学习的前提下进行的。实际上,在网络充积着每个角落的时代,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习惯与知识结构,知识储备水平与预想

10、的状况存在很大差距,他们不再是安静的求知者,对历史事、人物的把握,浅薄的程度有时会让你吃惊,在这里我并不想责难学生认知的肤浅,只是想说明一个问题,我们鼓励学生自主思考的时候,是否考虑建立学生必要的知识储备。我们在高喊改革,不断对传统开炮,试图和传统划清界限的时候,是否考虑过传统教学方式中也存在着值得发扬的优良传统。历史需要理解、思考,但是在这个理解、思考的过程中离不开基础知识的记忆。万丈高楼平地起,我们需要有个坚实的地基。学生厌恶记忆历史,很多时候是因为教材需要记忆的内容过于繁杂,在记忆中总会有种顾此失彼,力不从心的感觉。我们应该帮助学生排解记忆中碰到的困难。简单化是一种不错的尝试。在需要记忆

11、的内容方面,我们要尽量精简表述的内容,我的习惯是提供关键词。譬如在讲述苏联的农业发展方面,我提供的关键词有余粮征集制、粮食税、农业集体化、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我并不喜欢用太多字注释说明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字容易让概念显得生硬晦涩,让我们觉得充满陌生感。那么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这些概念呢?我们可以设定一些情景模式。譬如在讲述农业集体化时,我首先假设了这样一个情景:假设班级将强制没收全班学生的财物,把个人物品变成公共财产,那么今天,你们将会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态度去面临即将到的明天呢?问题很生活化,学生有很多自由发挥空间,思考并不难,堂的气氛异常热烈,对他们讲这似乎已经脱离了教材的范围,这样的氛

12、围对于师生之间都是非常轻松自在的。学生的应对措施多种多样,此时他们不再是一个普通的高中生,他们是苏联农业集体化下的农民,这时候我们引入这样一段材料:在入社前屠杀和出售牲畜,到了 1933 年,苏联的牲畜总量将近损失了 0%。部分农民在绝望中毁坏工具、焚烧谷物,还时常参与纵火、暗杀等破坏活动。全盘集体化也没有给农业生产效率带明显提高,1932 年1934 年之间,苏联出现了严重的饥荒,农业总产值下降了 23%。而且在 1936 年1940 年集体化完成后,农业总产值也只是维持在1924 年1928 年的水平。,一切就显得非常自然,材料我并不需要费力讲解,一切都成为水到渠成的事情。历史成了他们的生

13、活,原先空洞枯燥的概念,变得有血有肉,因为历史就在身边。2、注重史实的鲜活性。学生学习有时会表现的麻木,他们对教材,教师相对固化的知识陈述有时会显得无动于衷,缺乏兴致,这不难理解。很多时候我们应当反思学生为何会出现这种负面情绪,这是尊重学情的一种表现。在求知过程中表现的求新猎奇心态,是推动学生进步的一个巨大动力,对此我们不应当回避或扼杀这种特点,适当的利用这种特性诱导学生的学习热情,对教学的帮助将是显而易见的。如鸦片战争,多数人的认识是奸臣们是投敌卖国的,战争指挥是混乱的,而林则徐这样的民族英雄是开明却不被重视的。目前的中学历史教材对鸦片战争的阐述,在民族意识和阶级观念上已经做出了很多调整,近

14、代化史观取代了原有的阶级史观,不过在人物的认识方面似乎并不完整。教材突出了原有的天朝上国、闭关锁国思想,而林则徐作为开眼看世界的突出代表,新旧之间的界限是非常分明的。一方面是传统势力的保守落后,一方面是开明地主的积极进取,中国社会处于新旧交融当中。那么历史是否如此泾渭分明?我们是否能提供一种不一样的历史,让学生能有更全面的认识。184 年,英国外交官进入福州,却被拒绝入城。1849 年,广州反入城斗争胜利。180 年 2 月,咸丰帝继位,对外采取强硬姿态。6 月,两名英国人到福州,租城内神光寺房屋,租契交侯官县令盖印。英国人首次进入福州城。林则徐闻讯组织士绅,质问侯官县令,上书福建巡抚徐继畲,

15、要求驱逐英国人。徐继畲主张从缓设法,避免酿起事端。林再次上书,一连串提出十二个问题,表明他不惜为两名英人入城而引发大战。为此,他还向徐继畲表示:如须绅民守助相资,以成犄角之势,亦必恭候切谕,自当迅速遵行。此外,他还联络闵籍言官上奏,酿成一时大案。如何看待外国人入城,林则徐的态度与传统官僚无异,为了阻止外国人入城,不惜轻率用武,我们看不出他有高于当时中国社会的思想和手段。引述这则材料,我并不想否定林则徐的历史功绩,而是希望学生多面看待历史。林则徐是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但他并没有摆脱时代烙在他身上的印迹,林的开明与入城事上的保守,冲突的人物特点非常好的说明了中国封闭落后与世界脱节。鲜活的史料让学生

16、看到了不一样的林则徐,更深刻的理解鸦片战争这个时期中国的世界观念。3、关注学生的成就感。学生自主学习很多时候于自身的学习兴趣,而兴趣通常自于所学学科能否给予学生一种成功的喜悦,因而在教学中我们需要关心学生在付出了努力以后是否能够获得应有的心里满足。中学教材为了贯彻知识要求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教材的编排离不开政治、经济、化若干板块,前面我虽然肯定了对知识的掌握问题,但是教学中我们也必需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多种教学方式运用配合,有利于避免教学陷入机械化的模式当中,历史不是抽象与学生毫不相关的,而是能够被理解被运用借鉴的。读史可以明智,学习应该有助于学生能力的提升发展,应该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收获的喜悦。如岳麓版必修一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这节在讲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涉及到西安事变,本只是粗略讲述了其过程,对其意义也只是简单的交代了一句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全民族抗日局面的形成打下了重要的基础,学生以一个局外人的身份听完整个事,对史实的印象并不深刻。历史离他们太远,因而对史实本身也显得漠不关心。那么有没有什么方法让学生变得主动而积极呢,我认为最好的方式就是让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