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技术》之防火防复习资料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35554772 上传时间:2018-03-17 格式:PDF 页数:31 大小:992.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生产技术》之防火防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安全生产技术》之防火防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安全生产技术》之防火防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安全生产技术》之防火防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安全生产技术》之防火防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全生产技术》之防火防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生产技术》之防火防复习资料(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第四章第四章第四章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防火防爆安全技术防火防爆安全技术防火防爆安全技术 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 火灾爆炸事故机理火灾爆炸事故机理火灾爆炸事故机理火灾爆炸事故机理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 消防设施与器材消防设施与器材消防设施与器材消防设施与器材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 防火防爆技术防火防爆技术防火防爆技术防火防爆技术第四节第四节第四节第四节 烟花爆竹安全技术烟花爆竹安全技术烟花爆竹安全技术烟花爆竹安全技术第五节第五节第五节第五节 民用爆破器材安全技术民用爆破器材安全技术民用爆破器材安全技术民用爆破器材安全技术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 火灾爆炸事故机理火灾爆炸事故机理火灾爆炸

2、事故机理火灾爆炸事故机理一、燃烧与火灾一、燃烧与火灾一、燃烧与火灾一、燃烧与火灾(一)燃烧和火灾的定义、条件(一)燃烧和火灾的定义、条件(一)燃烧和火灾的定义、条件(一)燃烧和火灾的定义、条件 1 1 1 1、燃烧的定义、燃烧的定义是物质与氧化物之间的放热反应,它通常同时释放出火焰是物质与氧化物之间的放热反应,它通常同时释放出火焰 或可见光。或可见光。 2 2 2 2、火灾定义、火灾定义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火灾会造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火灾会造 成人或物的损失。成人或物的损失。 3 3 3 3、燃烧和火灾发生的必要条件、燃烧和火灾发生的必要条件氧化剂、

3、可燃物、点火源,即氧化剂、可燃物、点火源,即火的三要素火的三要素火的三要素火的三要素。在火灾防治。在火灾防治 中,阻断三要素的任何一个要素就可以扑灭火灾。中,阻断三要素的任何一个要素就可以扑灭火灾。一、燃烧与火灾一、燃烧与火灾一、燃烧与火灾一、燃烧与火灾(二)燃烧和火灾过程和形式(二)燃烧和火灾过程和形式(二)燃烧和火灾过程和形式(二)燃烧和火灾过程和形式 1 1 1 1、燃烧过程、燃烧过程可燃物质的聚集状态不同,其受热后所发生的燃烧过程也可燃物质的聚集状态不同,其受热后所发生的燃烧过程也 不相同。不相同。气态可燃物是扩散燃烧,液态可燃物是可燃蒸汽燃烧,固气态可燃物是扩散燃烧,液态可燃物是可燃

4、蒸汽燃烧,固 态可燃物是热解后的可燃气体燃烧。态可燃物是热解后的可燃气体燃烧。 2 2 2 2、燃烧形式、燃烧形式(1 1 1 1)扩散燃烧。)扩散燃烧。 (2 2 2 2)混合燃烧。)混合燃烧。 (3 3 3 3)蒸发燃烧。)蒸发燃烧。 (4 4 4 4)分解燃烧。)分解燃烧。一、燃烧与火灾一、燃烧与火灾一、燃烧与火灾一、燃烧与火灾一、燃烧与火灾一、燃烧与火灾一、燃烧与火灾一、燃烧与火灾 (三)火灾的分类(三)火灾的分类(三)火灾的分类(三)火灾的分类 火灾分类火灾分类按物质的燃烧特性将火灾分为按物质的燃烧特性将火灾分为6 6 6 6类。类。A A A A类:固体物质火灾;类:固体物质火灾;

5、B B B B类:液体火灾或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类:液体火灾或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C C C C类:气体火灾;类:气体火灾;D D D D类:金属火灾。类:金属火灾。E E E E类:带电火灾,类:带电火灾,是物体带电燃烧的火灾,如发电机、电缆、是物体带电燃烧的火灾,如发电机、电缆、 家用电器等。家用电器等。F F F F类:指烹饪器具内烹饪物火灾,如动植物油脂等。类:指烹饪器具内烹饪物火灾,如动植物油脂等。 按照一次火灾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受灾户数和财产损失金按照一次火灾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受灾户数和财产损失金 额,火灾划分为额,火灾划分为3 3 3 3类:特大、重大、一般火灾。类:特大

6、、重大、一般火灾。一、燃烧与火灾一、燃烧与火灾一、燃烧与火灾一、燃烧与火灾一、燃烧与火灾一、燃烧与火灾一、燃烧与火灾一、燃烧与火灾 (四)火灾基本概念及参数(四)火灾基本概念及参数(四)火灾基本概念及参数(四)火灾基本概念及参数闪燃:闪燃:在很短的时间内重复出现火焰一闪即灭的现象。在很短的时间内重复出现火焰一闪即灭的现象。阴燃:阴燃:没有火焰和可见光的燃烧。没有火焰和可见光的燃烧。爆燃:爆燃:伴随爆炸的燃烧波,以亚音速传播。伴随爆炸的燃烧波,以亚音速传播。自燃:自燃:没有外来火源的作用。分自热自燃和受热自燃。没有外来火源的作用。分自热自燃和受热自燃。闪点:瞬间着火并出现火焰;闪点:瞬间着火并出

7、现火焰;燃点:可燃物质产生自燃的最低温度;燃点:可燃物质产生自燃的最低温度;自燃点:不用任何辅助引燃能源而达到引燃的最低温度。自燃点:不用任何辅助引燃能源而达到引燃的最低温度。引燃能、最小点火能。引燃能、最小点火能。着火延滞期(诱导期)。着火延滞期(诱导期)。一、燃烧与火灾一、燃烧与火灾一、燃烧与火灾一、燃烧与火灾一、燃烧与火灾一、燃烧与火灾一、燃烧与火灾一、燃烧与火灾 (五)典型火灾的发展规律(五)典型火灾的发展规律(五)典型火灾的发展规律(五)典型火灾的发展规律典型火灾事故的发展过程:初起期、典型火灾事故的发展过程:初起期、发展期发展期发展期发展期、最盛期、减、最盛期、减 弱期和熄灭期,图

8、弱期和熄灭期,图4-14-14-14-1。初起期:初起期:重要特征是冒烟、阴燃,重要特征是冒烟、阴燃,灭火最有效。灭火最有效。发展期:发展期:一般采用一般采用T T T T平方特征火灾模型来简化描述,即火平方特征火灾模型来简化描述,即火 灾热释放速率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轰然发生在发展期。灾热释放速率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轰然发生在发展期。最盛期:最盛期:火灾燃烧方式是通风控制火灾。火灾燃烧方式是通风控制火灾。(六)燃烧机理(六)燃烧机理(六)燃烧机理(六)燃烧机理活化能理论。活化能理论。过氧化物理论。过氧化物理论。链反应理论:引发阶段、发展阶段、终止阶段。链反应理论:引发阶段、发展阶段、终止阶段

9、。二二二二、爆炸、爆炸、爆炸、爆炸 (一)爆炸及其分类(一)爆炸及其分类爆炸的定义及爆炸的定义及特征特征。按能量来源:物理爆炸、化学爆炸、核爆炸。按能量来源:物理爆炸、化学爆炸、核爆炸。按爆炸反应相的不同:气相爆炸、液相爆炸固相按爆炸反应相的不同:气相爆炸、液相爆炸固相 爆炸。爆炸。(二)爆炸破坏作用(二)爆炸破坏作用 1 1 1 1、冲击波。、冲击波。2 2 2 2、碎片冲击。、碎片冲击。 3 3 3 3、震荡作用。、震荡作用。4 4 4 4、次生事故。、次生事故。二二二二、爆炸、爆炸、爆炸、爆炸 (三)可燃气体爆炸(三)可燃气体爆炸1 1 1 1、分解爆炸性气体爆炸、分解爆炸性气体爆炸2

10、2 2 2、可燃性混合气体爆炸、可燃性混合气体爆炸扩散阶段。扩散阶段。感应阶段。感应阶段。化学反映阶段。化学反映阶段。3 3 3 3、爆炸反应历程、爆炸反应历程热反应、链式反应。热反应、链式反应。二、爆炸二、爆炸二、爆炸二、爆炸(四)物质爆炸浓度极限(四)物质爆炸浓度极限 1 1 1 1、爆炸极限的基本理论及其影响因素、爆炸极限的基本理论及其影响因素爆炸极限爆炸极限是表征可燃气体、蒸气和可燃粉尘危险性的主要是表征可燃气体、蒸气和可燃粉尘危险性的主要 指标之一,指可燃性气体、蒸汽或可燃粉尘与空气(或氧)指标之一,指可燃性气体、蒸汽或可燃粉尘与空气(或氧) 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均匀混合,遇到火源发生爆

11、炸的浓度范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均匀混合,遇到火源发生爆炸的浓度范 围,围,包括包括爆炸下限和爆炸上限爆炸下限和爆炸上限。爆炸危险度爆炸危险度H H H H值越大,则爆炸危险性越大。值越大,则爆炸危险性越大。爆炸极限不是一个物理常数,爆炸极限不是一个物理常数,它随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影它随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影 响因素有:响因素有: (1 1 1 1)温度的影响)温度的影响 (2 2 2 2)压力的影响)压力的影响 (3 3 3 3)惰性介质的影响。)惰性介质的影响。二、爆炸二、爆炸二、爆炸二、爆炸(四)物质爆炸浓度极限(四)物质爆炸浓度极限 1 1 1 1、爆炸极限的基本理论及其影响因素、爆炸极限的基

12、本理论及其影响因素 (4 4 4 4)爆炸容器对爆炸极限的影响。)爆炸容器对爆炸极限的影响。 (5 5 5 5)点火源的影响。)点火源的影响。 2 2 2 2、爆炸反应浓度、爆炸温度和压力的计算、爆炸反应浓度、爆炸温度和压力的计算 (1 1 1 1)爆炸完全反应浓度计算。)爆炸完全反应浓度计算。 (2 2 2 2)爆炸温度计算。)爆炸温度计算。 (3 3 3 3)爆炸压力的计算。)爆炸压力的计算。 3 3 3 3、爆炸极限计算、爆炸极限计算 (1 1 1 1)爆炸上限和下限的计算。)爆炸上限和下限的计算。 (2 2 2 2)多种可燃气体组成的混合物的爆炸极限计算。)多种可燃气体组成的混合物的爆

13、炸极限计算。 (3 3 3 3)含有惰性气体组成混合物的爆炸极限计算。)含有惰性气体组成混合物的爆炸极限计算。二、爆炸二、爆炸二、爆炸二、爆炸 (五)粉尘爆炸(五)粉尘爆炸 1 1 1 1、粉尘爆炸的机理和特点、粉尘爆炸的机理和特点 当可燃性固体呈粉体状态,粒度足够细,飞扬悬浮当可燃性固体呈粉体状态,粒度足够细,飞扬悬浮 于空气中,并达到一定浓度,在相对密闭的空间于空气中,并达到一定浓度,在相对密闭的空间 内,遇到足够的点火能量,就能发生粉尘爆炸。内,遇到足够的点火能量,就能发生粉尘爆炸。粉尘爆炸的特点:粉尘爆炸的特点:(1 1 1 1)爆炸速度或升压速度比爆炸气体小,但燃烧时间)爆炸速度或升

14、压速度比爆炸气体小,但燃烧时间 长,产生的能量大,破坏程度大。长,产生的能量大,破坏程度大。(2 2 2 2)爆炸感应期较长。)爆炸感应期较长。(3 3 3 3)有产生二次爆炸的可能性。)有产生二次爆炸的可能性。二、爆炸二、爆炸二、爆炸二、爆炸 (五)粉尘爆炸(五)粉尘爆炸2 2 2 2、粉尘爆炸的条件及爆炸过程、粉尘爆炸的条件及爆炸过程(1 1 1 1)粉尘爆炸的条件。)粉尘爆炸的条件。(2 2 2 2)爆炸过程。)爆炸过程。3 3 3 3、粉尘爆炸的特性及影响因素、粉尘爆炸的特性及影响因素 主要特征参数主要特征参数有爆炸极限、最小点火能量、最低着火温有爆炸极限、最小点火能量、最低着火温 度

15、、粉尘爆炸压力及压力上升速率。度、粉尘爆炸压力及压力上升速率。粉尘爆炸极限不是固定不变的;粉尘爆炸极限不是固定不变的;粒度粒度对粉尘爆炸压力上对粉尘爆炸压力上 升速率的影响比粉尘爆炸压力大得多。升速率的影响比粉尘爆炸压力大得多。 (六)燃烧、爆炸的转化(六)燃烧、爆炸的转化 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 消防设施与器材消防设施与器材消防设施与器材消防设施与器材一、消防设施一、消防设施一、消防设施一、消防设施(一)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一)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一)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一)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消防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组成。自动消防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组成。 1 1 1 1、系统分类、系

16、统分类区域火灾报警系统、集中报警系统和控制中心报警系统。区域火灾报警系统、集中报警系统和控制中心报警系统。 2 2 2 2、火灾报警控制器、火灾报警控制器分为区域火灾报警控制器、集中火灾报警控制器和通用火分为区域火灾报警控制器、集中火灾报警控制器和通用火 灾报警控制器。灾报警控制器。 3 3 3 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适用范围、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适用范围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和场所内设置的火灾自动报警系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和场所内设置的火灾自动报警系 统,不适用于生产和储存火药、炸药、弹药等场所。统,不适用于生产和储存火药、炸药、弹药等场所。一、消防设施一、消防设施一、消防设施一、消防设施(二)自动灭火系统(二)自动灭火系统(二)自动灭火系统(二)自动灭火系统 1 1 1 1、水灭火系统、水灭火系统包括室内外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水幕和水喷包括室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