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三模”试卷详解及最后30天如何冲刺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5554550 上传时间:2018-03-1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三模”试卷详解及最后30天如何冲刺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江苏省“三模”试卷详解及最后30天如何冲刺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江苏省“三模”试卷详解及最后30天如何冲刺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江苏省“三模”试卷详解及最后30天如何冲刺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江苏省“三模”试卷详解及最后30天如何冲刺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三模”试卷详解及最后30天如何冲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三模”试卷详解及最后30天如何冲刺(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江苏省“三模三模”试卷详解及最后试卷详解及最后 30 天如何冲刺天如何冲刺高三考生迎了考前最后一次模拟考试“三模”。和之前不同,“三模”考试时间全面仿真高考,历时三天。高三老师介绍,如果说“一模”是为了检查学生基础知识结构是否牢固, “二模”主要是固化学生的知识,那么“三模”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稳定学生的状态。 “三模”过后,离高考还有 30 天, “三模”试卷给考生怎么样的启示,下一阶段该如何冲刺,记者邀请一线教师进行评析和指点。试卷评析语:与二模比总体难度有所降低扬州中学西区校教科室主任 谢晓玲与“二模”比, “三模”总体难度系数有所降低。言段比“二模”短,学生读懂原的困难下降,更注重

2、基础知识的落实与检测,但要得高分也不易。如言翻译题中的“建法会于蒋”“陛下深溺其教,无惑乎臣言之不入也”就涉及到状语后置、省略等多种特殊句式,而要将其中实词“辟”“惑”翻译准确做到不丢分,就要学生做题要更细心。此外,学类阅读题有梯度,只要读懂本读懂题干作答,估计得分比“二模”有所提高。实用类本材料平实,事实与观点都明显,只要不粗心,学生得分率将比“二模”大大提高。此次“三模”语最大亮点是作预约精彩 ,中国近精彩,让人人有话说,新材料不缺,学生不会动辄拿司马迁陶渊明之类的古人说事了,但审题有难度,写好不易。考生在审题时,首先应对“预约”和“精彩”进行概念分析, “预约”必然论及目标、理想坚信能实

3、现等,且要预约,说明要较长的过程,有要克服的困难等。于是自然谈到如何由“预约”实现“精彩”计划、规划,持之以恒,要承受压力或痛苦,要付诸行动,要调整策略这是难度所在。而“精彩”,则要展现目标达成或实现理想的场景等的精彩动人,给人的美好感受、意义等。数学:“三基”考查仍是重点扬州中学西区校数学教研组长 胡广宏试卷总体结构稳定,注重对“三基”考查,考查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推理论证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与考试说明要求基本吻合。填空题整体难度较“二模”有所降低,重视常规题型和基础知识考查。前 12 题都是基础部分,学生只要注重基础和本知识都能做出。填空题最后两题较 09 年难度有所增加。解

4、答题题型与 09 年江苏高考题型顺序相同,考查能力的同时适当拉开得分差距。解答题顺序安排基本符合预期,题型分布与去年高考试卷相同。第 18 题的第二问学生做起有一定难度,第 19 题较 09 年高考应用题难度上有所下降,考查了学生建模的思想。第20 题一改以往让学生很为难的情形,以大家都很熟悉的导数为载体,重点考查分类讨论、数形结合思想,题型与 09 年江苏高考 20 题非常相似。不少试题注意在具体的情景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突出考查学生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如第 19 题考查学生的建模思想,第20 题重点考查了数学中的分类讨论、数形结合思想。30 天冲刺语:基础反复练,题型多总结1“三模”过后

5、,考生要对失分多的板块做专题巩固,与综合复习结合,在似是而非的地方多加强,比如语音,对常见多音字,反复练、练反复,常见言实词的归纳整理,名句默写天天练 8-10 句等。2 作审题还要加强,围绕“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设计题目进行审题训练与列写作提纲训练和素材的收集整理。3 针对不同题型,总结答题思路与要点,注意审题准确,弄清楚“哪些”与“哪些方面”, “概括”“艺术技巧”“含义”等答题要求与技巧。数学:专项、限时、运算训练都需要二轮复习以专题为主,三轮复习在主要进行综合训练的同时,后一阶段仍可以分函数、三角、数列、解几、立几等几个级指标专项训练,对填空题限时训练。加强对错题本中易错题

6、的再整理,可以从错题本中摘录部分题目针对性指导与训练。冲刺 30 天要重视运算能力的培养,注意认真审题、答题规范。后期运算能力的培养,很多同学有方法、有思路就是算不下去、或者一算就错、有畏难情绪,针对这种问题,在三轮复习中可以有意识的通过解析几何专题复习强化这一点,有些题目分析过思路后不要省略大容量的计算,还可以请教老师对如何优化运算、合理运算进行点拨。高三语二模调研卷分析一、概况本次语“二模”试卷由苏州市教研室提供,命题思路基本符合2010 年高考语考试说明 ,有一定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考查了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探究 6 个能力层级。理科合卷 18 道题目 16

7、0 分,其中客观题 6 道,主观题 12道:语言字运用 4 道题 1 分,言阅读 4 道题 19 分,古诗鉴赏 1 道题10 分,名句名篇默写 8 分,现代阅读 7 道题,其中学类本 4 道题 23分,实用类本 3 道题 1 分,作 70 分;科加试 7 道题 40 分:言阅读3 道题 10 分、名著名篇阅读 2 道题 1 分、本材料归纳分析和鉴赏 2道题 1 分。与往年同期相比,难度略有下降。二、评析(一)语言字运用(均分约 10 分)第一题字音, 选择“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 考查点有多音字、形近字,主要有声母、韵母、声调等区分点,尽管是常见常用字,得分仍不理想。第二题语病的辨析,错误

8、类型虽说比较典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和成分残缺,但选例不够典型,干扰因素太大,绝大多数考生皆出现差错,错选的考生皆选 A 项。此题得分率极低,缺乏区分度,可视为废题。第三题概括要点题,本题属于压缩语段,根据要求 “用四个短语概括铁路工作人员进行团体订票的主要过程”。此题所选阅读材料中的答案信息过于明显,所有考生基本得满分(4 分) ,此题得分率极高,同样缺乏区分度,亦可视为废题。第四题语言表达题,知识点是“仿句”。此题型江苏多年未考,作为一种常见题型进行训练亦为不可。建 议:正确运用语言强化语境意识,提高辨析能力。精选常考字音,让学生背诵,甚至默写;编制限时训练材料,强化基础知识的识记,力争少

9、失分;精选语言表达题,通过训练使考生掌握基本类型的解题方法。(二)言阅读(均分约 14 分)选材是一篇史传,选自明史 ,阅读障碍较少。三道客观题得分较高。第题言实词,少数考生错选 D 项,主要原因是不会根据意推断实词的用法。第 6 题信息筛选、第 7 题段内容分析与概括得分较高。第 8 道的翻译题,难度亦不算大,但得分尚可。第句、第句一些关键虚实词,如:”“辟”、 “自任”、 “惑”等理解不到位,或在翻译过程中不看上下推敲词义,造成失分。 建 议: 在下阶段的言阅读讲评中仍然要强调:对古要整体上大致读懂,对涉及考题的句子和词语要在语境中揣摩其含义;不可忽视实词字典义的积累,更不可忽视其语境的辨

10、析;适当回归本。精选中的重点实词、虚词、句式,加强翻译训练中的纸笔训练,使学生能够有相当量的言积累;要注意及时纠正学生翻译中的病句和别字等。(三)古诗鉴赏、名篇名句默写(古诗鉴赏均分约 4 分,默写约 7 分)古诗鉴赏是苏轼的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此词作于元佑六年(1091)苏轼由杭州太守被召为翰林学士承旨时,是作者离杭时送给参寥的。参寥是僧道潜的字,以精深的道义和清新的笔为苏轼所推崇,与苏轼过从甚密,结为莫逆之交。苏轼贬谪黄州时,参寥不远两千里赶去,追随他数年。这首赠给参寥的词,表现了二人深厚的友情,同时也抒写出世的玄想,表现出巨大的人生空漠之感。整首词达观中充满豪气,向往出世却又执着于友情,

11、读毫无颓唐、消极之感,但觉气势恢宏,荡气回肠。命题规范,符合近年江苏卷的命题方向,导向性较好。阅读障碍不大,但情感不易把握,因而得分仍然不高。四个能力点:内容概括,修辞手法,表达作用,情感把握。第(1)题,考生答题不规范,问:“词中记述了诗人与参寥的哪些交游活动”,这一设问就暗示考生应组织动宾短语作答,如:观钱塘潮,赏游西湖春景等,但不少考生仍回答“钱塘”、 “西湖”,写出了地名,而不是“交游活动”,造成无谓失分。第(2)题,思考不深入,表述浅表化。问的是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不少考生不能指明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特点,答题笼统,所以得分率较低。第(3)题,思考不全面,角度单一。问:下片蕴含了诗

12、人什么思想感情?其实词中的思想感情是多元的,有对与参寥在杭州的交游生活回忆和留恋之情,对友情的珍惜,有在离别之际对参寥的劝慰和自我安慰之情,同时还表达了自己归隐超脱的心志等,很多考生未能逐句分析其中蕴含的感情,尤其是不明典故“谢公雅志”的含义,造成感情把握不住或出现偏差的现象。“名句名篇默写”得分较高,故不作具体分析。失分的主要原因仍是书写错误。建 议:仍然要注重规范答题的训练,让学生适当掌握一些诗词鉴赏的专业术语,多看一些古诗词鉴赏的资料和答案,让学生懂得答题的法;加强审题训练;在读懂诗歌本的内容上花狠功夫;老师们必须关注学生背诵记忆的准确度,提倡边读记名句名篇,边用手指代笔书写有关易错的字

13、,甚至不妨抽出一定的堂时间让部分同学上黑板默写部分易错的句段。(四)学类本的阅读(均分约 13 分)红松擎天一,表达了作家张抗抗热爱大森林、热爱红松故乡的情感,体现了曾经工作生活在北大荒、并从黑土地里走出的知名女作家自于深沉理性思考。热情讴歌了红松在祖国建设中的巨大作用以及对以往对红松的漠视、对森林破坏现象的反思。阅读难度不大(很多地区选用此作为学作品阅读材料) 。四道题围绕考试说明中有关学类本阅读的要点,从内容把握和手法分析两方面进行设置,难度适中。我市考生答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很多考生缺乏概括能力。如第题“概括第段字的主要内容”,这是一道对具体语段内容的概括题,相当于语用题中的“压

14、缩语段”,但是,不少考生抓不住语段的重点,只会叙述,不会概括;第题“红松的珍稀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这是一道对全内容的概括题,对考生的概括能力要求更高了,因而失分也就更多。(2)缺乏应有的分析(赏析)能力。如对修辞手法的赏析,不少考生不明一些主要修辞手法的特征,如“比喻”的生动、形象等。(3)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这一点尤其体现在学类本阅读的探究题的解答中,不会根据本进行深层挖掘。如第题“探究红松擎天有哪几层含义”,不少考生只知红松的高大、高耸入云,不会根据意去理解作者反复强调的红松在社会建设中的作用以及在生态平衡中的巨大作用等。建议:训练答题技巧:读懂本,理顺思路;审清题干,揣摩用意,寻

15、找区间,分条陈述;言简意赅,轻轻诵读,确保规范;加强探究类题训练,严格依据本;散、小说同时兼顾。(五)实用类本的阅读(均分约 10 分)因实用类本是“人物类”,有事、有故事、有情节,相对论述类本,阅读障碍小,概括能力要求低。1 题是关于骆家辉到四川受到欢迎的表述,是对本信息的提炼、归纳,从中容易找到对应语句,难度不大。16 题是找出能体现骆家辉取得成功的“个性”因素,是对本信息的概括。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生审题不清,不少学生在组织答案的时候,没有从“个性”角度去考虑,概括不够全面,没有结合“个性”,或者是语言表述能力差。部分学生审题偏差,不看本,不看语句,漫无边际乱答一通,以为话多即可,漏了要点

16、,不会概括。17 题,问:骆家辉被任命为美国商务部长,对于中国说,是利好消息。他的哪些主张和实践能说明这点?仍是信息概括题。答题中学生存在两个主要问题:一是审题不明,不知“主张”是什么(应是他的观点、理论) ,不会概括他的主要实践活动(对中国说是利好消息) ;二是不会分条作答,草绳捆乱麻,笼而统之。建议:强化确认、筛选意识,提高整合能力。论述类本和实用类本,不管是那一类本,知识性都是其共同的特点。能力考查的重点主要是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要求学生强化整体阅读本的意识,防止信息遗漏,难点问题和语段要养成多读多悟的习惯;同时对学生进行规范答题训练,审清题干,重在要点全。(六)写作(均分约 2 分)作题目“预约精彩”,是一道质量较高的题目。首先,符合 2010 年高考作的命题方向。审题难度不大,学生有话说,同时题目又有一定的限制性,能有效地防止宿构、抄袭、套作等。其次,体现了新程的一些理念。新程强调要注重学生的发展,而现在的高中生对社会、对生活、对自身日渐显得麻木,此道题目对他们的心灵是一次很好的触动。其三,此题目能很好的引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