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第三单元复习学案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5549865 上传时间:2018-03-17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复习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复习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复习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复习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复习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复习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生活第三单元复习学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化生活第三单元复习学案文化生活第三单元复习学案化生活第三单元复习学案一:知识网络体系 殷周时期:萌动春秋战国时期:诞生秦:统一发展1 古代辉煌 汉代:正统 强势的 历程 隋唐:扩展远流长 宋元明:延续的中华化 明清:面临冲击我们 近代:救亡图存的 2 远流长的中华化见证: 字 / 史书典籍中华 3 创造中华化 近代中华化的衰微化 新辉煌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民族复兴和化的兴盛独特性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学艺术 / 科学技术博大精深 1 表现 地域性一方水土,一方化 的中华化 民族性中华瑰宝,民族骄傲2 远流长、博大精深原因中华化的包容性 3 中华化的力量1 民族精神的含义2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

2、华民族之魂 永恒的中华 爱国主义是核心 勤劳勇敢我们 民族精神 3 中华民族精神 团结统一 自强不息 的 的基本内涵 爱好和平民族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精神 4 高扬爱国主义旗帜 爱国主义是具体的 当今爱国主义的主题1 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新民主主义 / 社会主义时期重要性中华民族之魂弘扬中华 2 弘扬民族精神 提高全民综合素质 民族精神 的原因 必要性 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坚持社会主义道路3 如何弘扬 发挥“主心骨”作用 / 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 民族精神 正确对待外化 / 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二:重点知识梳理:(建议使用时间:20 分钟)一、弘扬中华化1 中华化的基本特

3、征: (从历史上看) (从内容上看)2 中华化之所以具有上述特点是由于? 3 中华化为何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不同的区域化之间有何关系?4 中华各民族化与中华化的关系?民族化的地位?各民族对于中华化认同的意义?中华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6 为什么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应该如何坚持爱国主义?7 为什么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必要性:是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重要性: 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7 应该如何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三:典型题析:1 (2009 天津综卷)某校开展了以“纪念新中国成立 60 周年”为主题的读书活动。开展这项活动,

4、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其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有利于引导学生把握人生道理、实践人生追求。这是因为化能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 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化知识才会有崇高的道德 化作为精神力量能转化为物质力量A B D2 (2009 天津综卷) 格萨尔王传是藏族人民群众创作的一部伟大的英雄史诗。近千年,它主要由民间艺人口耳相传。随着许多民间说唱艺人步入高龄,这部英雄史诗濒临失传。为使这一优秀化遗产得以传承,党和政府专门组织人力,拨出专款,抢救整理并出版了格萨尔王传 。上述材料说明中华化远流长,博大精深 中华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中华化得到各族人民的认同 中华各民族化都是中华化的瑰宝A B D3 (

5、2009 江苏卷)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将中华化与奥林匹克精神完美结合,向世界奉献了一部奥运史上最华美的乐。这充分说明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中华化具有包容性外化是中华化创新的基础 中华化正在成为世界化A B D4 (2009 福建综)在海峡西岸建设特种邮票中,有俩枚以“闽台缘博物馆”和“湄洲妈祖”为题材,展现了“闽台关系” 地缘近、血缘奈、缘深、商缘广和法缘久的特点。 “五缘”显示了闽、台化之间同根同,一脉相承 相互交融,相互借鉴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一方水土,一方化A B D (2009 年广东基)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这句话可以用表达化的 A包容性 B不平衡性 同一性 D时代性我

6、们的民族精神1(2009 年广东基)孙中“集毕生之精力以赴之,百折而不挠”地从事革命事业所表现出的民族精神是A善良朴实 B爱好和平 自强不息 D艰苦朴素2(2008 年高考东科基础,44)传统化强调人要奋发有为, 勇于担当。下列名句中体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位卑未敢忘忧国 天下兴亡,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A B D 3(2007 高考海南卷,16)琼州胜景五公祠有副脍炙人口的对联:“只知有国,不知有身,任凭千般折磨,益坚其志;先其所忧,后其所乐,但愿群才奋起,莫负斯楼。 ”这副对联生动体现

7、了中华民族精神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 公正廉明、崇尚平等的民主精神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超然胸襟 自强不息、坚韧不拨的顽强斗志A B D四:限时训练(建议时间: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分,共 0 分)1中国艺术有许多独到之处。以一种字的书写方式和笔迹的律动,表现出书写者的情绪和审美的追求,从而使字的书写升华为一种艺术,这就是中国书写的奥秘。与书法同的中国画,同样表现出它的独特性,所谓梅兰竹菊的气节、松石的高风,正是艺术人生的写照。这说明 书法、绘画艺术是中华明的重要标识 中华化博大精深 书法艺术和绘画艺术是中华化特有的 多彩多姿的中华化展示了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A B D2优

8、秀的化是没有国界的。中国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就是一个以众为师,以各国人民为师,不断学习和创造的过程。汉朝的张骞、班超出使西域,唐代的玄奘到“西天”取经,明代的郑和下西洋,都带回了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化。这体现了 A中华化远流长 B中华化具有巨大的包容性 中华化一脉相传 D继承性是中华化的最大优点 3下列说法中能够说明中华化“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是 发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明历经沧桑至今仍存 今天的汉字是由甲骨演变而北宋时的资治通鉴经久流传我国民族化异彩纷呈A B D4被列入世界化遗产名录的都江堰,是当今世界年代最久远、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工程。它的主体工程规划科学、布局合理,综合发挥了分水、

9、导水、蓄水、引水和泄洪排沙的功能,形成了科学、完整、调控自如的工程体系,既能保证内江灌区用水需要,又可防止灾害发生。这说明 A中华明是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古老明 B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中国的科学技术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D中国的学艺术在古代就大放异彩深港澳台少儿化艺术夏令营正式开营,140 名自深港澳台的中小学生在深圳进行为期六天的化之旅。孩子们分别到中华民俗化村、深圳博物馆、南书城等地参观交流,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之所以开展上述活动是因为 A化艺术素质是全面提高青少年素质的前提B中华化博大精深,远流长感悟远流长的中华化,有助于增强民族的凝聚力D丰富

10、学生暑期生活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灭亡”这一古训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精髓,这表明A提出“社会主义荣辱观”就是要求遵循古训B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根植于我国优秀化传统之中弘扬民族精神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D “社会主义荣辱观”已成为每个公民的道德选择7化传承需要承载体,从字、音乐到传统节日。从挂春联、买桃花到吃粽子、划龙船、登高望远,一项项活动无不在做着传承中华化的重要工作。这表明 中华化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我国的民族化异彩纷呈中华化有其丰富而绚丽的内涵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A B D近年,全国政协高度关注中国优秀传统化的继承与发展,先后对闽南化、河洛化、三晋化和齐鲁化等地域化进行调研,不断

11、推动全国对地域化的研究、保护、开发和利用,以此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为祖国现代化建设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回答8-10 题。8 在我国,之所以产生和存在着各具明显特征的不同区域化,主要是因为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千差万别 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 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 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A B D9中华化是一个恢弘的整体,融合了各具鲜明特色的区域化和民族化。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这主要显示了A中华化古代辉煌的历程 B中华化远流长的基本特征中华化的博大精深 D中华民族厚重的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10全国政协副主席、致公党中央主席罗豪才在结束对安徽“

12、徽化”的考察后认为徽化是中华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宝贵资,加强对徽化的研究、保护、开发和利用,对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化,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安徽在中部的崛起,加强与世界化的交流,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主要表明区域化作为一种化力量A是一个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B可以促进化资的持续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动力 D是一个地区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二)非选择题1“爱国就是爱社会主义,不爱社会主义等于不爱国。 ”你认为这个观点对吗?请阐述理由。 (10 分)2北京奥运会火炬的设计吸收了往届奥运火炬的优点,又渗透着深厚的中华化。火炬造型自中国传统的纸卷轴,纸的出现使人类明得以更好传播。 “祥云

13、”的化概念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化符号。北京奥运会火炬向世界展现了中华化远流长、蕴涵的无穷魅力。请用化生活的知识回答:中华化为什么能够远流长、蕴涵着无穷的魅力?(10 分)32008 年月 12 日的四川汶川大地震,灾情惨烈,举世震惊。但中国表现出一个更加强大和成熟的国家形象:政府以最快的速度做出镇定的反应,受到国际社会的称赞;灾区人民稳定沉着,没有出现秩序混乱而是积极自救。灾区到处是舍己救人,见义勇为的行为。胡锦涛等领导人带头捐款,表达对灾区人民的深情关怀,激励灾区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迎难而上、百折不挠,奋力抗震救灾。在全国各地,一个个捐助点前,普通老百姓排起长龙,慷慨解囊,争相献血,涌动着

14、一片真情。在大灾面前,国人挺起脊梁,展现出强大的抗灾自救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在地震废墟上闪耀,中华民族更加紧密团结在一起。这是一个国家伟大之所在,中国呈现给世界和国民一个有力、有序、有效的负责任的大国形象!鲁迅先生曾说:“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中国才有真进步。 ”(1)请结合材料说明,鲁迅先生所说的“民魂”指什么?其基本内涵是什么?(4 分)(2)从化生活角度,谈谈怎样理解“民族精神在地震废墟上闪耀”?(6 分)(3)为什么要让“民魂”“发扬起”?(8 分)(4)你觉得应该怎样发扬我们的民族精神?(10 分)4 材料一:2008 年月 23 日上午,温家宝总理到在四川绵阳市区内设

15、立的北川中学临时学校,看望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中幸存下的师生,他在黑板上写下“多难兴邦”四个字勉励师生。 “多难兴邦”自左传昭公四年:“或多难以固其国,启其疆土;或无难以丧其国,失其守宇。 ”这句话的意思是,有些遭遇劫难的国家,政权巩固,疆土拓展;有些未遭劫难的国家却政权不守,疆土丢失。现在,人们这样解释多难兴邦:国家多灾多难,在一定条下可以激励人民奋发图强、战胜困难,使国家强盛起。材料二:左传原名左氏春秋传 ,又名春秋左氏传 ,或称左氏春秋 ,是一部史学名著和学名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 722 年) ,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 464 年) ,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1) “多难兴邦”自史书典籍说明了什么问题?(4 分)(2)古人和今人对“多难兴邦”的不同理解给了我们什么启示?(8 分)答案:1-10DBB BBA DD(二)非选择题1 (1)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作为中国人民千百年形成的最浓厚感情,在不同的历史时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