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总结:从激发幼儿的兴趣开始美术活动初探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5547640 上传时间:2018-03-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总结:从激发幼儿的兴趣开始美术活动初探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教育总结:从激发幼儿的兴趣开始美术活动初探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教育总结:从激发幼儿的兴趣开始美术活动初探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教育总结:从激发幼儿的兴趣开始美术活动初探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教育总结:从激发幼儿的兴趣开始美术活动初探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总结:从激发幼儿的兴趣开始美术活动初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总结:从激发幼儿的兴趣开始美术活动初探(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总结:从激发幼儿的兴趣开始美术活动初探教育总结:从激发幼儿的兴趣开始美术活动初探教育总结:从激发幼儿的兴趣开始美术活动初探幼儿天真活泼,对很多事物都充满好奇,尤其是大班的幼儿,随着观察力和感知力的提高,对周围的人、事、物、所看到的动植物、大自然的变化等一系列事情、现象都有着自己的感受或体验,但由于受到自身语言水平发展的限制,生活中很多时候还不能完全自如地用语言表达审美体验,对于幼儿说,美术是他们自我表现的一种方式。每个人都有表现自我和与人交流的需要,年幼的幼儿尚不能自如的运用语言、字这类符号表现自我和与人交流时,他们便会运用其它一些符号系统表现自己、满足自己,美术就是这些符号系统中的一种。

2、在幼儿教育领域中,教师需要借助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去支持、发展幼儿对世界的感受、认知和表达表现,尊重幼儿发展的需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的,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但美术活动中绘画的技能技巧不是一蹴而就的,它还需要幼儿在平时的学习和反复尝试操作中慢慢练就,只有提高幼儿的绘画技能,才能更好的帮助幼儿表达表现语言所没有办法表达的美和感受。但幼儿的年龄特点又告诫我们,让幼儿反复训练某一技能技巧,很快就会让幼儿枯燥乏味而心生厌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人们在学习上最积极最重要的

3、因素。 ”而心理学家皮亚杰也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对于学前阶段的幼儿说,兴趣是他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首要因素,幼儿对活动的热情就于他们的兴趣。由此可见,在美术活动中,教师也需要激发幼儿的活动热情,使之对活动内容产生兴趣,自主的参与到活动中,才能帮助幼儿富有兴趣的进行绘画创造,大胆表现自己对美的感受以及语言不能描述的已有经验。在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方面,我有几点体会:一、创设情境,注重体验上海市学前教育程指南指出:“教师要重视幼儿学习的过程,尽量创造条让幼儿通过直接体验学习,充分利用社区和周边的环境,扩展幼儿的学习空间,为幼儿提供体验性、探索性学习创造条。 ”

4、情境能帮助幼儿有真实深入的体验,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之中。创设情境是为了引起幼儿对活动的兴趣,是激发幼儿向知识领域不断探索的教学方法。如在家乡的甜芦秫主题中,我们开展了参观芦秫地的活动。利用幼儿园周围丰富的芦秫资,我和孩子们到芦秫地,当孩子们看到田野里高高的芦秫,兴奋地用家乡话喊起,于是我引导道:“它的名字叫芦秫。请你们仔细地观察芦秫,等会儿再告诉大家你的发现。”于是孩子们一边喃喃学叫着“芦秫”,一边三五成群的分散开观察芦秫去了。有的说芦秫籽的颜色,有的看芦秫叶,有的扒开芦秫皮研究着,突然听到有孩子说:“芦秫怎么长得怎么高呀?”旁边还有孩子跟着一起拉下一根芦秫,几个孩子开始数这跟芦秫一共有几

5、节,有的挺直身体靠着芦秫用手量起,也有孩子跳着想碰弯下的芦秫籽孩子们各自观察着、发现着、交流着,脸上满是喜悦的笑容,我站在旁边没有急着应答,而是将孩子们的观察过程用相机记录成一张张真实的图片。回到教室,和孩子们继续聊芦秫地的话题,瑶瑶说:“我看到芦秫长得长长的,里面是一节一节的。 ”“芦秫的叶子是绿色的,而且长长的、尖尖的”三木补充道,奕涵说:“我看到有的芦秫籽绿绿的,有的是红的和咖啡色的。 ”“芦秫的根长在泥土里,它的根有一点露在外面,上面有一根一根的根须”, “芦秫被风一吹就会弯的,我看见的芦秫就有好几根都被风吹得有点弯下了”,不时有孩子补充自己的发现。“你们的眼睛都很亮嘛!发现了这么多芦

6、秫的秘密,而且大家说的都很棒,因为你们都用心的在观察。老师也发现了一个关于芦秫的秘密,还把它拍成了照片,不如我们先看一看。 ”我看没有孩子谈及和芦秫比高的事,我便拿出了芦秫地里拍的照片,扬扬、俊俊等孩子看到自己和芦秫比高的照片,急忙说道:“老师,我们在和芦秫比高呢!”“那请你们说说你是怎么和芦秫比高的?”我顺着孩子的话问道。看着照片,孩子们自豪地介绍起,旁边的孩子们听得兴趣盎然。 “刚才你们用了比较、跳高、垫脚等各种不一样的方法和芦秫比高,可是很多小朋友没有试过,现在和你的好朋友一起再想想还有哪些和芦秫比高的方法?”我鼓励孩子们去自由的交流想象。 “大家都想到各种各样与芦秫比高的方法,那今天我

7、们画一幅我和芦秫比高矮的图画,把你刚才想到的办法以及观察到的芦秫画下吧。 ”“好!”孩子们在快乐的回答后认真的画起。因为幼儿亲身的接触和观察、体验,所以在照片的引导下很快能把孩子引入到真实的情境中,帮助孩子在真实的情境中体验亲近自然的乐趣,激发孩子去表达表现的愿望和兴趣。 我和芦秫比高矮活动让我深切地体会到,照片创设的图片情境激发起幼儿的已有经验和对真实情境的回想,而真实的情境促使孩子更主动的学,因为这是他们亲历亲为的体验和感受,才使他们更有兴趣去探索和了解的知识经验。通过轻松的绘画活动,不仅提高了孩子们的绘画技能、对大自然美的欣赏感受,而且孩子们对芦秫的了解也增多了,同时增进了与同伴之间的交

8、流。二、贴近生活,关注经验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幼儿园是死幼儿园,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是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遵循的原则之一。 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现实生活的声、光、形、色都能激发起幼儿的兴趣,从现实生活中选取绘画的题材是最捷径、也是最有效的方式。战胜沙尘暴美术活动中,我以“小兔的一家”故事导入,帮助孩子们更直观的了解沙尘暴给我们生活和健康带的威胁:小兔一家上海的一块空地生活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兔爸爸

9、、兔妈妈、兔姐姐和小兔很喜欢上海的生活。转眼春天到了,小兔也在一天天长大,但一家人却总觉得有点不对劲小兔的眼睛老是痒的难受;兔姐姐一唱歌就咳嗽;兔妈妈整天打扫屋子,屋里却总是灰蒙蒙的,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是躲在沙窝里的沙尘暴在作怪,正在向我们靠近呢!孩子们听得认真,于是我引导幼儿讨论“有什么办法可以阻挡沙尘暴呢?”孩子们纷纷出主意,戴口罩、搬家、紧闭门窗等方法都不能真正阻挡沙尘暴,孩子们相互看看,一时没了主意,于是我请孩子们想想我们幼儿园的空气怎么样、是什么让我们幼儿园的空气这么新鲜,孩子们恍然大悟是因为大树能净化空气的缘故,这样帮助“小兔一家植树造林阻挡沙尘暴”的“活动”就自然展开了。在战胜沙

10、尘暴活动中,运用故事的情境和于孩子们生活的环境丰富他们的知识经验,因为贴近生活的事和经验,在教师的引导下更好的激发了孩子们解决困难的兴趣,已有的知识经验也帮助孩子们更好的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和创造生活的美。三、多种方式,适时点拨在美术活动中,为了帮助幼儿更好的表达表现,发挥灵活的感知力和丰富的想象创造力,选材确定好后,要想方设法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心理环境,同时也是一个充满情感色彩的审美环境,以引起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形成情绪上的兴奋,进而转变为绘画的冲动,这样他们的身心才会处于最佳状态,才能激发出创作的动机。就如孔雀开屏活动中,我请孩子们猜猜开屏的孔雀是雌的还是雄的,意在引起孩子们的思考,

11、然后告知孩子们开屏的孔雀是雄孔雀,孩子们就好奇了:为什么这么漂亮的孔雀是雄的?于是孩子们纷纷猜想,在得知雄孔雀开屏展现自己美丽的尾巴是为了吸引雌孔雀的注意后,孩子们笑了起, “原它想找女朋友”有个孩子一语道破,全班孩子哈哈笑出了声, “但并不是每一只开屏的孔雀都能吸引雌孔雀注意的,雌孔雀找朋友的要求是很高的”我开始引导孩子们观察范例中的孔雀开屏时的特点羽毛打开时的对称性、羽毛的颜色、雄孔雀神气的表情等,在孩子们绘画时,我鼓励他们把尾巴的羽毛画大一些,告诉他们那是雄孔雀力量、精神的代表,当孩子们涂色时,我告诉孩子们羽毛颜色鲜亮美丽表示雄孔雀健康强壮,会更容易吸引雌孔雀的注意,我趁着孩子们涂色时唱

12、起“对面的女孩看过、看过、看过”的歌曲,孩子们似乎感觉到雄孔雀开屏时的心声,再一次笑了。从教学中我感受到,幼儿很容易对美术表现出自发的热情,但往往是浅层的自发的兴趣,停留在“好玩”、 “我喜欢”的阶段,具有不稳定性。因此,我们在进行美术活动时要善于把幼儿的浅层兴趣引申并提高到一定深度的动机水平上,即“动机呼唤”,把幼儿原有的兴致导向内化,将表面的热情转化为主动从事美术活动的推动力,使之成为积极主动的参与者。我们应及时捕捉幼儿的兴趣方向,调整幼儿的学习兴趣,利用幼儿当时感兴趣的事物充当引导幼儿进入学习氛围的“工具”。幼儿只有对学习有兴趣才会快乐,有兴趣才会自主参与。让兴趣伴随幼儿的学习,让他们的潜能在兴趣的激发下得到最大发挥,让幼儿从兴趣出发,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总之,只有想方设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才能调动幼儿的内在潜力,使幼儿更好更快地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