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我们需要怎样的课堂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5547523 上传时间:2018-03-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随笔:我们需要怎样的课堂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教育随笔:我们需要怎样的课堂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教育随笔:我们需要怎样的课堂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教育随笔:我们需要怎样的课堂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教育随笔:我们需要怎样的课堂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随笔:我们需要怎样的课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随笔:我们需要怎样的课堂(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随笔:我们需要怎样的课堂教育随笔:我们需要怎样的课堂教育随笔:我们需要怎样的堂前几日在阳城一中报告厅有幸聆听了几位教师的“高效堂”展示活动,感触颇多。堂上学生生龙活虎,高潮迭起,关键处往往妙语连珠、趣味横生,着实让人叹为观止。教师沉着冷静,旁若无人,疑难处常常只言片语、字字珠玑,实在令我自叹弗如。新堂、新模式、新理念给我们在场的每一位教师以全新的感受,指明了今后一段时期改的方向。然而感动过后冷静之余,我突然发现发现,这样的堂难道就是我们所期待的堂吗?下面我谈几点愚见与诸位同仁商榷。一、需要高效堂。时代呼唤改,高效率已经是现代社会一切经济活动的标志之一,科技发展知识爆炸让我们的人才观发生了根

2、本的变革,社会更需要有较强持续学习能力的人才,这种学习能力主要于学校教育。高效就是比一般堂教学更高的教学效率或效益,这也是以往我们不断进行的堂教学改革所追求的目标之一。我认为高效应该是目标制定更精准,目标达成度更高;高效还应该是在有限的教学空间里采用恰当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去获取知识与能力,提高学习的效率。高效堂被称为展示堂,重在展示,满足了小学生勇于表现、乐于展示的心理需求,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堂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堂,较好的解决了长久以困扰大家的“导”与“学”之间此消彼长的矛盾关系。教育需要改,学校是教育的工厂,而堂就是教育的产品。社会各界对教

3、育的关注度越越高,对教育也提出了越越高的要求,教育搞的好不好,主要体现在堂上。在堂上学生愿学、乐学、会学成为社会评价教育发展程度的最直接、最真实的信息,因此教育要不断适应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化需要就必须不断的改革,堂教学改革顺应潮流被推到了教育改革的风口浪尖。二、需要生本堂。以生为本成为新程改革的重要理念之一,喊了多少年的“主人翁”意识在新改温煦的春风里抽出嫩绿的新芽。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他们需要成长,需要历经不断的认识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的充满激情和挑战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是谁也不能代替的个性化成长过程。因此我们的堂不是机械制造,需要尽可能的给学生创造个性发展的平台。新程改革十年我们告

4、别了教师的“独白”,走向了师生的“对话”,民主、和谐、平等的理念在千呼万唤中半遮半掩的走进堂,自主、合作、探究三大学习方式在一片质疑声中改变着堂中的师生地位和导学比重。如何才能算是实现了生本堂呢?我认为理念创新固然重要,模式跟进则显得更迫切。无论哪种堂教学模式,无论进行了怎样详细而深邃的阐述,我认为只有一个核心:只要能够在堂中把学生的需要和成长放在首位,也就实现了生本堂。三、需要本色堂在一次次强力推动的堂教学改革中,尤其是各级组织的示范、展示、研讨等一系列被冠以各种新奇名字的堂教学,在过于功利的思想诱导下逐渐淡化甚至失去了学科堂的本色。现在有很多的语在教师对字词句段的琐碎分析下,被肢解的像屠宰

5、牲口一般。在有些教师看自己就像庖丁一般,技艺娴熟、游刃有余。在学生看那只是一堆血淋淋的映像深刻的牲畜身体部。语的工具性和人性在这里真正得到落实了吗?我不敢妄加评判,但是我知道我们不做庖丁,我们的堂拒绝庖丁解牛。语不应该成为活动、历史,应该回归语本色。我觉得对一篇优秀的作品应该在整体上把握作者的思想内涵,在朗读中去接受语言字的浸润,在品读中感受中华化的熏陶,尽可能的把识字、解词、分段、重点词句段落的理解等内容有机融入到学生对整篇的感知和赏析中。数学本是一门思维的艺术,数学堂首先应该是思维的堂。在展示堂中学生真的动起了,小组口号整齐划一震天动地,学生汇报不假思索流畅自如,教师点拨精当到位言简意赅,

6、目标达成方式灵活快速准确。但是思维即思考,对学生说思考需要时间,需要安静,这样才能保证思考的质量。堂上的种种精彩掩盖了一个不争的事实,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被教师有意识的压缩了,直接进入了最受人关注的合作探究环节。独立思考是一种优秀的品质,是学生独立人格的基石,试想不懂得独立思考的人,每天人与亦云思维模糊怎么才能成为一个独立的人?合作交流固然重要,但是每种学习方式、思考方式都是不可相互替代的,各有利弊优劣。我们不能为了重视合作,忽视独立思考。对学生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的培养新程改革特别强调的方面,在这几节展示中教师着力于导学案的熟练使用和对堂各环节的有效调控,忽略了对问题的预设与生成的系统性和层次性

7、的思考。为了展示学生思维活跃、参与积极、学法得当,问题预设相对肤浅,每个问题的提出几乎不需要思考都能正确回答,这样的问题有意义吗?自学生的问题发现和提出,教师不敢加以适度的追问进行问题筛选,堂问题的有效性和导向性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似乎教师在害怕什么,逃避什么。问题的解决机制相对单一,为了达到学习方式转变的效果,把一切问题都交给了小组,美其名曰“问题让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解决,问题让学生探究”,这是一种典型的形而上学的教学方法。学生把大量的学习时间浪费在讨论一些简单的根本不需要讨论的琐碎问题上,那些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却如蜻蜓点水般掠过。如果说思考是数学的大脑,那么问题就是数学的心脏。缺少思考的堂是如同灵魂出窍只剩下一副僵硬的躯体;忽视问题的堂就像供血不足的羸弱身体,造成全身各方面发育迟滞。数学堂要回归本色,返璞归真。任何艺术都不是完美的,教学也不例外,正是因为教学的缺憾才让许多人在堂改革的大道上不懈追索。我们需要缺憾,但不需要缺少灵魂的遗憾。我们需要包容,但绝不宽容肤浅的低层次的错误一而再再而三在堂中出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