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交响笔法描画历史宏图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5542414 上传时间:2018-03-17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1.7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交响笔法描画历史宏图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以交响笔法描画历史宏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交响笔法描画历史宏图(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交 响 合 唱 启航作为艺 术 节 开 幕 演 出 在沪首演。 本报记者 叶辰亮摄wwwhb 17年10月21日星期六10人文聚焦编辑/王鹏以交响笔法描画历史宏图评交响合唱启航杨燕迪恰逢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第十 九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在上海大剧 院以交响合唱启航的首演拉开序 幕。以“启航”做题,其象征意涵是,近 百年来,正是中国共产党排除千难万 险,带领中国这条承载五千年文化沉 淀、幅员辽阔而人口众多的巨轮,开启 了在现代世界中寻找国家自立和民族 自强的伟大航程。上海有幸成为这一 航程的起点,这是历史的机缘,也是时 代的必然。身在上海的艺术家,以心灵 感悟历史沧桑,用艺术观照国家和民 族的命运

2、,交响合唱启航于是应运 而生。昨晚,廖昌永、韩篷、许蕾三位歌 唱家,上海爱乐乐团、上海歌剧院合唱 队、上海学生合唱团与少年宫小伙伴 艺术团在著名华人指挥大师汤沐海的 带领下,情绪饱满地投入这部“红色” 交响新作的现场演绎,赢得掌声雷动。 “交响合唱”,点明了这一大作的 体裁归属。一般公认,交响乐队加入合 唱队及独唱,那是音乐中“宏大叙事” 的标志自贝多芬第九交响曲 (别名“合唱”,1824年首演)以降,用这种交响曲的“升级扩展版”来表达人类崇 高、宏大的主题意旨,已成为音乐中的一 大景观。不妨回望一下李斯特的浮士德 交响曲(1857年首演,末乐章使用男高 音独唱和男声合唱)和马勒的第八交响 曲

3、(别名“千人”,1910年首演,动用两个 成人合唱队,一个童声合唱队和8位独唱 演员)等蔚为大观的交响巨作,其间恢弘 的音响洪流往往给人留下难以忘怀的印 象。让人惊讶的是,龚天鹏作为一位“90 后”的年轻作曲家,这部编制庞大、五个 乐章、全长逾一个小时的长篇大作启 航,居然已是他的第九交响曲(作品 54号)!众所周知,第九交响曲自贝多 芬以后已成为交响曲创作的某种“界 碑”,往往是一位作曲家最成熟、最厚实 的成果对于龚天鹏这位青年才俊, 这部“第九”显然具有某种向伟大先辈 致敬的鸿志,而这种音乐上的心愿刚好 和这部他笔下“第九”的题旨和意念完 全匹配。 启航的五个乐章用宏阔“写意”笔 法架构而

4、成,从第一乐章“序曲”(乐队与 无词童声合唱)似黎明前朦胧的轻声咏唱起步,通过“青春咏叹”(男中音与合 唱)、“劳工歌谣”(男高音与合唱)、“曙色 初度”(女高音与合唱)三个中间乐章形 成对比的“承”与“转”,最终达至末乐章 “走向未来”(合唱)的豪迈高歌。所用歌 词或选自先烈诗作,或以当代人的眼光 抒发百年沧桑的感悟,用心不在“写实” 细节,而是发挥音乐所长,更多着力于 “精、气、神”的渲染和营造。龚天鹏的音 乐写作呈大开大合的气派,他充分调动 各类不同声部人声色彩的资源,并以非 常熟练的技艺把控交响乐队既作为叙述 主角、又承担人声帮衬的丰沛能量。这部 作品的一大特色是好听而畅达的音乐流 动

5、,几乎每一乐章都有轮廓鲜明而气息 悠长的如歌主题旋律,这种当代严肃音 乐中日渐少见的品质对于现场普通听众 而论,具有相当的吸引力。 动听而富于感染力的长线条、大尺 度音乐本是一百余年前晚期浪漫派音乐 的遗韵。可以相信,作曲家在创作此曲时 脑海里一定不断回响着(尤其是古斯塔 夫马勒)的乐声诸如全曲一开始六 度跳进与和弦分解式的“召唤”主题(后有多次再现),合唱处理中在强力讴歌 后突然转入神秘的轻言细语,乐队发 展中富有激情的动力模进,以及多处 亢奋而辉煌的全奏高潮这些笔法 反映出作曲家对基于传统调性语言的 浪漫式表达的强烈认同。有意味的是, 马勒式表达中的焦灼、渴望、深情和向 往与整个20世纪以

6、来中国社会发展道 路的内在性质确乎能够形成精神上的 契合:近百年来,中华民族所经受的磨 难、牺牲、寻觅、搏斗、奋进和希望,不 断呼唤着当代音乐家通过声音的方 式予以表达与塑造。作曲家龚天鹏以 其个人的选择采用这样一种浪漫式 的创作线路,这是他通过自己的感受 与思考对时代走向和创作命题的回 答。我们希望,他在今后的创作道路 上,对音乐的现代性、个人性与民族 性等艺术命题,通过自己在重大创作 上的继续实践做出进一步的思考和 回应。他还非常年轻,极具青春才华, 潜力无限。 (作者系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音 乐学系教授)大型交响合唱启航 为本届上海国际艺术节拉开大幕伴随着序曲中轻柔的音乐和纯 真的童声,

7、大型交响合唱启航为第 十九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拉开大 幕。音乐中深沉的情感和充满画面感 的旋律,仿佛把听众带入到那段艰难 坎坷而又壮怀激烈的年代。这部由中 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委约上海爱乐 乐团青年作曲家龚天鹏创作的交响合 唱作品,用当代青年的视角,感悟和抒 发了96年前同龄人创建中国共产党的 赤子情怀。 整部作品表现了两层意义:一是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带领中国走 出黑暗,迎来黎明;二是在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刻,党领 导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 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 梦不懈奋斗。龚天鹏告诉记者,这部时 长65分钟的作品是他与百年前革命先 辈隔时空的心

8、灵对话。“海派”气息犹如空气 一般弥漫其中年仅25岁的作曲家龚天鹏与许多 改革开放后出生的当代青年一样,曾 是琴童,有海外深造的经历。受到祖国 繁荣强大的感召,他回国受聘上海爱 乐乐团驻团作曲家后,以敏锐的眼光 观察与体验社会的发展和巨变。于是, 音乐灵感在他心底萌发。“交响乐是无 国界的世界语言,我渴望将中国厚重 的文化历史背景、国人的民族自信和 民族抱负,融入国际音乐语汇之中。 ” 从今年3月起,龚天鹏寻访了多个 革命先烈纪念馆搜集资料。“革命先烈 的事迹从网络、书籍中可以找到,但我 不想把乐曲当成一项任务。但我更愿 意亲身来到这些地方,以最虔诚的心 态去体会90多年前年轻的英烈们,他们所

9、面临的那个世界。”有了这样的经历 和准备,灵感在他的脑海里涌动、迸发。 之前,龚天鹏跟随上海文联赴甘肃天水 采风。他坐在大巴上眺望远处的大山,音 符在那一刻喷薄而出,他立刻在车上将 旋律记录下来,一气呵成。 在龚天鹏看来,身为一名中国作曲 家,仅仅掌握西方的作曲技巧是不够的。 在启航中,他融入了大量上海的声音 元素。上海码头号子、江南民歌、聂耳大 路歌“海派”气息如空气一般弥漫 在这部交响合唱之中。几代艺术家集体智慧凝 结出启航年轻人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在他们的作品中,能读出他们的追求、激情与 担当。“他的音乐创作可以用才华横溢来 形容。 ”当谈及启航,无论是执棒本场 音乐会的指挥家汤沐海,还

10、是担任文学 策划的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毛时 安,都毫不吝惜赞美之词。 对于启航的音乐部分,汤沐海给 予了高度的评价。“整部作品的音乐浓淡 有致,音色和音乐主题的处理都恰如其 分。 ”他认为,运用交响乐的方式讲述中 国故事,更能凸显历史的厚重感。 “在这 部作品中,我感受到了青年人对党和国 家的热爱,中华民族的崛起,犹如一艘巨 舰,乘风破浪。 ” 事实上,此次创作,凝聚了上海几 代艺术家的集体智慧。龚天鹏说,在最 初的创作时,他曾一味追求音响效果,在配器上“下手过重”,以至于乐队 的声音盖过了合唱团的人声。“一开 始我以为是不是合唱团的人数太少 了?但汤沐海指挥建议我在乐队的配 器上做减法。

11、后来我将乐队的配器减 掉了一半,乐队与人声出现了水乳交 融的效果。” 在不断磨合的过程中,启航 完成了数次的修改。在现场聆听这部 交响合唱,感受观众如雷般的掌声, 回想这几个月的辛勤工作,主创团队 表示: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他们渴 望用这部作品激发年轻人跳出自我, 思考历史、思考民族魂。用当代青年 人的视角,去呼吁、去唤起、去复兴 先烈们的家国情怀,这就是启航 的使命。江南城镇通史复原江南演变历时六年编撰,力争“上下连通、左右旁通、融会贯通”“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 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 江 南? ” 这 首 人 们 耳 熟 能 详 的 诗 文,道出江南无尽风情。岁月长河中的

12、这片神奇土地,究竟历经了怎样的起 源、发展、演变过程?日前,多名学者 历时六年编撰的七卷本200余万字江 南城镇通史,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引发学界瞩目。 近二三十年来,中外学界围绕江南 城镇史的研究相当活跃,成果丰硕,但有 学者直言,目前已有成果大多侧重断代 性或专题性研究,从长时段角度扫描江 南城镇演变,以及针对由此形成的区域 发展道路的探索则相对薄弱。据悉,江 南城镇通史破除了城市史研究中的城、 镇二元思维,也避免了城市史与社会史 相分离,是迄今国内首部对江南城镇发 展历史作系统考察和分析,并将城市与 市镇视为统一体系的专门性通史。 “通史编撰的一大难度在于,如何力 图打破时段分割和层

13、面分割的既有思 路,形成贯通历史全程的认识体系。”江 南城镇通史主编、浙江师范大学江南文 化研究中心首席专家陈国灿说,江南历 来是中国城镇最为发达的区域之一,特 别是唐宋以降一直走在全国城镇发展前 列,很大程度上也引领了城镇发展方向。 身处中国城镇化进程加快的当下,江南 城镇史这一论题十分具有现实关怀意 义,也能促进中西历史比较研究。这片最有故事的地方值 得贯通书写江南城镇通史分先秦秦汉、六 朝隋唐五代、宋元、明代、清前期、晚 清和民国七卷,由陈国灿、黄爱梅、张 剑光、姚建根、王日根、戴鞍钢等多名 学者编撰,全面考察了从史前时代到民 国时期江南地区城镇演变全过程,分析 不同历史时期江南城镇的活

14、动形态特点, 揭示了江南城镇的发展道路及其与区域 社会的关系。 “江南城镇,可以说是中国社会经 济生活中最为活跃,最有生机,最有故 事的地方。因此,江南城镇通史的 出版,无论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还是 学界研究都具有深远影响。”日前举办 的新书研讨会上,中国城市史研究会会 长熊月之说,好的通史撰写要做到“三 通”,即上下连通、左右旁通、融会贯通。“上下连通指不同时段主线清晰、 一脉相承;左右旁通是说不同地区、不 同城镇互相呼应;融会贯通要求全书气 韵一致,浑然一体。”他也指出,通史 撰写有“三难”,一是人才难觅,二是 质量和进度难以平衡,三是体例难以一 致。而江南城镇通史在“三通”的 把握上比较

15、成熟,难能可贵。 作为我国历史上城市的主要发源地 之一、市镇发展最为活跃和成熟的区域 之一,江南从先秦时期城市的源起和形 成,到宋代市镇的广泛兴起,再到近代的 曲折转型,江南城镇经历了漫长的演进。 有学者评价,江南城镇通史在思路构 建上,尽管按时段分为七卷,但各卷都是 基于江南城镇发展全过程的视角,避免 了断代研究简单组合的倾向;分析思维 不是停留于过程性描述,而是注重对城 镇形态、体系及其运作机制的多层面考 察,把握其内在机理和时代特征。挖掘江南人文底蕴, 为 中国城市美学提供典型范例从古至今,“江南”都是个富有伸 缩性的地域概念。目前,江南城镇集中 散布于杭嘉湖平原、宁绍平原、太湖平 原和

16、长江三角洲平原,既包含综合性极 高的区域中心城市,又不乏特色鲜明的 中小城市、小城镇。但其人文意象往往 离不开鱼米之乡的美丽富庶、“小桥流 水人家”的秀丽景象、白墙青瓦式的建 筑风格、才子佳人的情义绵长等,为许 多人所热爱神往。 如今,我国现代化发展和城镇化建 设正进入新的阶段,以长三角为核心的 江南区依然扮演着重要角色。在上海人 民出版社副总编辑齐书深看来,出版 界对于区域文明的挖掘与传承,不仅 仅是保存一份份历史文献资料,更重要 的是提炼出符合当代发展的元素,并加 以改造和提升,从而创造出新的文化成 果,使传统文明能够跨越时空再度发挥 作用。 学界聚焦江南城镇通史时,也 格外注重从史料中爬梳出对当下有所借 鉴和启发的线索。学者刘圣鹏说,有些 城市或城镇建设趋向同质化,而以江南 城镇作为特色城镇个案进行考察研究, 就不难发现,其中佼佼者在自然与人 居、传统和现代、公共精神和个体趣 味、城市品格和大众审美上,为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