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学习“治庸问责”学习体会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5541820 上传时间:2018-03-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学习“治庸问责”学习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教师学习“治庸问责”学习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教师学习“治庸问责”学习体会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教师学习“治庸问责”学习体会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师学习“治庸问责”学习体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学习“治庸问责”学习体会(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师学习教师学习“治庸问责治庸问责”学习体会学习体会金秋送爽,硕果飘香。本学期开学以来,我校领导认真实践着上级主管部门“治庸问责”的会议精神,一次又一次地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治庸问责”“课内比较学课外访万家”的各种制度、方案。一股“治庸、治散、治懒”的学习热潮席卷着我们每个人的心灵,洗涤着我们的头脑。我在这次学习总结、反思体会、自查自纠活动中收获颇丰。现将这段时间的学习心得汇报如下:一 、 加强学习,转变观念通过学习,我牢固树立了“无功就是过”、 “教书育人,高度负责”的理念。这里的“无功就是过”我觉得它不单单是针对干部,对于我们每位普通的老师来说,也是同样适用的。你在教学上没有追求,无所建树,

2、这也是一种“无功”的表现,这不论是对于教师个人发展本身,还是对学校以及学生的发展来说都是一种“过”。长期以来,教师这个职业在社会上被公认为所谓的“富不了也饿不死”的稳定职业,它在客观上有某些容易使人滋生安于现状的因素,出现“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情况。另外,由于教学本身具有一定的重复性,因此也出现了个别教师工作几年之后,就感觉上课没意思,觉得都是重复的内容,有的甚至出现几年、几十年教案都没有改的情况,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非常不负责任的表现。应该说,虽然我们的课本,我们的教材不是经常更换,也不可能经常更换,但是我们的教学对象,我们的教学时间都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因此即使教授相同的内容,我们也要根

3、据对象和时间有所改变,我们要充分把握教学中的这些变数来改变我们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这既是对学生、对家长负责的表现,也是我们提高自身教学质量、在自己的教学领域立功的表现。二、 教书育人,高度负责。 教师素有“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之称,是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广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而我们教育的真谛在于激活生命的力量,使鲜活的生命绽放光芒,因此,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肩负着培育祖国未来力量的重任,只有本着高度负责的态度,我们才能够做好我们的本职工作。另外,我们的教育,不仅仅要求我们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做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教师每一位教师要以“学为

4、人师、行为示范”为准则,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三、 完善自己 迎接挑战在近期开展的“课内比较学,课外访万家”的活动中,我作为教师中的一员,我一定要端正态度,提高认识。在这次“革命”中要抓机遇,迎挑战,燃激情,接受教师责任风暴洗礼;有心、用心、尽心,塑造新型教师形象,做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勤于学习、善于研究的教师;治暮气,去骄气,树正气,营造和谐校园文化。 我结合自身认真总结反思,发现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还存在诸多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努力从以下几方面来完善自我: 首先,积极向其他有经验的老师学习

5、。 其次,多钻研、勤思考。由于我们的教学对象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这其中有太多的变数,我们没有一个一成不变的模式和方法可以套用,这就要求我在实践当中不断的摸索和探求,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在教学路上走出自己的特色。 然后,多学习,提素质。学习,是人类认识自然和社会、不断完善和发展自我的必由之路。无论一个人、一个团体,还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获得新知,增长才干,跟上时代。十六大报告强调: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这就从深度和广度上对学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作为教师,我们应时刻以“要想给人一滴水,必须自己先有一桶水”自免,不断的加强自身的学习。 最后,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思想。新课改浪潮的席卷中,我一定要对自身的教师角色重新定位,当好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一定要转变思想,更新观念,要充分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思想。努力为时代、社会塑造“四有新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