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工业十一五发展成就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5539570 上传时间:2018-03-17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3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信息工业十一五发展成就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电子信息工业十一五发展成就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电子信息工业十一五发展成就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电子信息工业十一五发展成就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电子信息工业十一五发展成就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子信息工业十一五发展成就》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信息工业十一五发展成就(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子信息工业“十一五”发展成就第一部分 电子信息产业一、 “十一五”期间产业发展总体评价经过建国 60 年尤其是改革开放 30 年的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电子信息制造业大国。2009 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收入 51305 亿元,在全国工业中的比重达到 10%左右; 出口 4572 亿美元,占全国出口的 38%;从业人员 755 万,约占全部工业从业人员的 9%; 彩电、手机、计算机、程控交换机及多种元器件等主要电子信息产品的产量位居全球第一, 初步满足了人民群众对电子信息产品不断增长的需求。同时,也面临着产业增速放缓、自 主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根据“十一五”期间产业实际发展状况,可做总

2、体评价如下。(一)产业增速明显放缓,软件业保持较高增速近年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一直保持着倍于国内生产总值的速度增长。整体而言,从 2004 年以后,全国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仍保持较快增长,但增长速度逐年下降。至 2009 年, 全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 6.08 万亿元,同比增长 3.39%,较 2004 年 38.1% 的增长率下滑了 34.71 个百分点;规模以上产品制造业实现工业增加值 1.2 万亿元,同比增 长 5.3%,较 2004 年 46.55%的增长率下滑了 41.25 个百分点。主要产品产量居世界首位。在 2009 年,我国生产手机 6.19 亿部、微型计算机 182

3、15 万台、 彩电 9899 万台,分别占全球比重的 49.9%、60.9%和 48.3%;集成电路销售收入 283 亿美 元,占全球比重的 12.9%。图 1 2004-2009 年规模以上产业销售收入及增长率数据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2010图 2 2004-2009 年规模以上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及增长率数据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2010与产业规模的发展趋势相一致,从 2004 年以后,全国电子信息产业进出口保持较快增长, 但增长速度逐年下降,在遭遇金融危机冲击的 2009 年甚至出现负增长。当年全国电子信息 产业实现进出口总额 7719 亿美元,同比下降 12.8%,较 2004 年 41

4、.6%的增长率,下滑了 54.4 个百分点。出口额 4572 亿美元,同比下降 12.5%,较 2004 年 46.0%的增长率,下滑 了 58.5 个百分点。产业增速放缓的原因主要可以归纳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因为产业规模基数逐年增高,增速 放缓是客观经济规律;一方面是因为继彩电、PC、互联网和移动通信之后,缺乏新的领域 拉动产业高速增长。另外,金融危机冲击所造成的国际市场疲软,也是迫使产业增速放缓 的重要因素。总之,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依靠数量实现高速增长的时代已逐渐消退,产业发 展已进入“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培育新兴领域、增强内生增长动力”的阶段。表 1 2004-2009 年主要电子产

5、品产量统计表年度彩电 (万台)微机 (万台)其中: 笔记本 (万台)集成 电路 (亿块)程控 交换机 (万线)手机 (万台)显示器 (万台)20047400430027502118465230007500200582838084456426677213035480522006837593365800336740548014934120078478120738671412538754858144382008903313667108594174584559641336520099899181251400841442636192514327(注:其中笔记本、程控交换机的产量根据部重点监测企业产量估算

6、)数据来源:工业和 信息化部,2010图 3 2004-2009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进出口情况在“十一五”期间,软件业始终保持着较高增长态势。随着国际外包的转移,2004-2009 年我 国软件产业营业收入从 2405 亿元增长到 9513 亿元,年均增速超过 30%,即使是受金融危 机冲击、产业整体增速下滑的 2009 年,软件业增速依然达到 25.6%。图 4 2004-2009 年软件产业发展情况图 3、图 4 数据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2010(二)产业结构逐步调整升级,区域聚集效应日益凸显在“十一五”期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结构从单一制造业转变为制造业与软件服务相结合, 从集中于产业链下

7、游转变为产业链上下游相结合。自 2008 年受金融危机冲击以来,我国进 一步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2009 年,软件产业占电子信息产业的比重已达 15.6%, 比 2004 年的 9.1%提升了 6.5 个百分点。同时,随着产业集中度的提升,产业区域聚集效应日益凸显。目前,我国已形成了以 9 个 国家级信息产业基地、40 个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园为主体的区域产业集群。特别是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三大区域,劳动力、销售收入、工业增加值和利润占全行业比重 均已超过 80%,产业集聚效应及基地优势地位日益明显,在全球产业布局中的影响力不断 增强。图 5 全国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分布随着产业集中度

8、的提升,优势企业不断壮大。2010 年第 24 届电子信息百强入围底线为 19 亿元,比 1987 年第 1 届电子信息百强入围底线提高了 47 倍;主营业务收入超过 100 亿元 的企业有 22 家,华为、海尔、联想三家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 1000 亿元;实现利润 633 亿元,占全行业总量的 35%;上交税金 628 亿元,占全行业总量的 50%以上;员工人数 116 万人,占全行业总量的 15%以上。(三)部分关键技术领域取得突破,企业逐步成为创新主体“十一五”期间,在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创新战略下,国家对科技创新的投入逐年 增加,支持领域从科研院所扩大到创新型企业,使得我国信息

9、技术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技术 储备能力稳步增强。据已掌握的统计数据,在 1985-2008 年间,信息技术专利申请总量年 平均增长率达到 19.0%,集成电路、软件、移动通信、新型元器件、数字视听、计算机等 产品技术领域不断取得突破。在集成电路方面,通用 CPU 等一批中、高端芯片研发成功并投入生产,集成电路设计水平 突破 65nm,集成度超过 5000 万门,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明显缩小。在软件方面,具有自 主知识产权的中文 Linux、国产中间件、财务及企业管理软件、杀毒软件相继开发成功, 广泛应用于经济和社会各领域。在移动通信方面,第三代移动通信、数字集群通信、光通 信技术跨入世界先进行列,自

10、主知识产权的 TD-SCDMA 标准成为三大国际主流标准之一,并已开始商用。在新型元器件方面,光电子等领域的核心技术开发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逐步缩小,已可生产光纤预制棒、液晶面板、有机发光二级管、太阳能多晶硅等较高附加 值产品。在数字视听方面,AVS、DRA 等自主音视频标准已成为国家标准,并实现相关应 用;一批数字电视相关产品、标准进入商用化阶段,专用芯片配套能力增强。在计算机方 面, “银河”、 “曙光”的计算能力已步入世界前列,深腾等高性能服务器打破了国外封锁,路 由器交换机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下一代互联网核心设备研发取得明显进展。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初见成效。在专项资金扶持

11、、政策引导等方式推动下, 企业在技术创新体系中的地位愈来愈重要。2010 年第 24 届电子百强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合 计达 611 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到 4.9%,其中 9 家企业研发投入额超过 10 亿元, 研发投入最高的华为达到 174 亿元,占其营业收入的比例超过 10%。截止 2009 年底,百 强企业专利总数超过 6 万件,其中发明专利 2.9 万件,占比近 50%。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 的 2009 年发明专利申请量前十强企业中,中兴、华为、大唐等百强企业分列第 1、2、6 位。 在 2009 年的全球 PTC(专利合作条约)申请量排名中,华为以 1847 件位居第二,中兴申

12、 请量增量排名全球第一。(四)内外资企业呈现相反走向,外资主体地位有所削弱近年来,内资企业逐步发展壮大,外资企业在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中占主导地位的局面正在 逐步改变。2005 年,随着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国际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三资企业地位日益突 出,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向中国转移的趋势持续加强,跨国公司在深化在华战略的基础上加 强全球资源整合,其在华企业独资化的势头进一步显现,并加快建设区域总部和研发中心。 2006 年,随着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国际化程度的日益提高,三资企业仍是产业发展的重要力 量,全年三资企业在规模以上制造业销售收入、工业增加值、利润中的比重分别为 80%、79%、80%,均比上年有所提

13、高。但从 2007 年起,内外资企业呈现不同发展格局,内资企业各项指标增速均高于三资企业。 尤其是在 2008 年以来,金融危机对外向型企业冲击明显,三资企业发展显著放缓,内外资 企业出现相反的走向。2009 年,内资企业销售产值增长 17.6%,占全行业的比重(26.7%)比 上年提高 3.3 个百分点;港澳台企业销售产值下降 0.8%,外商投资企业下降 1.5%,所占比 重同比分别下降 0.9 个百分点和 2.4 个百分点。从效益看,内资企业利润增长 48.4%,占行 业比重(46.5%)比上年提高了 16.2 个百分点;港澳台企业下降 27.4%,外商投资企业下降 25.1%。从投资看,

14、内资企业增长 49.5%,占全行业比重(63.3%)比上年提高 14 个百分点;港 澳台企业投资下降 11.2%,外商投资企业下降 15.7%。从出口看,三资企业下降 13%,高 于全行业降幅 1 个百分点,占全行业比重比上年下降近 1 个百分点。(五)产业向价值链上游迈进,企业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在“十一五”期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投资重点从产业链终端的家用视听、计算机、通信设 备等整机制造向前端的器件、元件、材料转移。目前,我国建成投产的 12 英寸集成电路生 产线有 4 条,正在建设的有 3 条,12 英寸晶片的产能规模已达到 12 万片/月。5 代液晶面 板生产线达到 4 条,多条 7.5

15、 代线及 8.5 代线正在建设。海信、TCL、长虹等企业逐渐向液 晶模组上游延伸,模组生产线相继投产。“走出去”战略取得积极成效,电子信息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华为、海尔、联想、 中兴等多家企业出口和海外经营收入占比超过一半,已成为名副其实的跨国公司。百强企 业的产品普及世界五大洲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海外建立的研发、生产基地超过 500 个。 华为、中兴凭借多年海外经营,在全球软交换、SDM(用户数据管理) 、NGHLR(下一代 归属位置寄存器)等多个领域取得市场领先位置,已经进入全球电信解决方案提供商的一 线阵营。海尔、海信、TCL 等多家整机企业在东盟、非洲等主要国家建立了完整

16、的研产销 体系,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和形象,占据了领先的市场份额,部分企业海外自主品牌占比已 超过 30%。二、 “十一五”期间产业发展获得成绩(一)电子信息制造业规模继续扩大,国际地位持续提高2004 年至 2009 年,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销售产值从 24501 亿元增长到 50202 亿 元,年均增长 15.43%;利润从 1004 亿元增长到 1791 亿元,年均增长 12.27%;出口额从 2070 亿美元增长到 4572 亿美元,年均增长 17.17%,出口额占全国外贸出口的比重一直保 持在三分之一以上。2007 年,我国即已成为世界电子信息产品第一制造大国。2009 年,我 国重点电子信息产品中手机、计算机、彩电、数码相机、激光视盘机的产量分别占全球的 49.9%、60.9%、48.3%、80%和 85%,电子信息产品贸易额占全球 15%以上。(二)产业技术创新实力稳步提高,重点企业发展良好2004 年至 2009 年,全国电子信息制造业新产品产值增长保持在 2%以上,占销售比重保持 在 20%左右。截止到 2009 年底,全国信息技术领域专利申请总量达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造价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