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5534376 上传时间:2018-03-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关于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关于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关于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关于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关于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崔允漷/柯政【专题名称专题名称】中小学教育中小学教育【专专 题题 号号】G3】G3【复印期号复印期号】2011】2011 年年 0101 期期【原文出处原文出处】全球教育展望全球教育展望(沪沪)2010)2010 年年 9 9 期第期第 3 38 8,1212 页页【英文标题英文标题】Study】Study onon thethe ComprehensiveComprehensive QualityQuality AssessmentAssessment forfor HighHigh SchoolSchool StudentsS

2、tudents【作者简介作者简介】崔允漷,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上海崔允漷,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上海 200062200062;柯政,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讲师,上海;柯政,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讲师,上海 200062200062 【内容提要内容提要】普通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是今后高中教育和考试评价改革的一个重要热点内容。本研究首先对我国当前各地综合素质普通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是今后高中教育和考试评价改革的一个重要热点内容。本研究首先对我国当前各地综合素质 评价政策实践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考察分析,其次对其他教育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面的经

3、验和做法进行评价政策实践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考察分析,其次对其他教育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面的经验和做法进行 了比较研究,最后在如上的研究基础上对如何推动和完善当前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政策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明确了比较研究,最后在如上的研究基础上对如何推动和完善当前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政策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明确 综合素质评价制度的功能与关系定位;对综合素质评价制度的功能与关系定位;对“综合素质评价综合素质评价”进行概念修正;用进行概念修正;用“课程学习记录课程学习记录”来评价学生的非学术能力来评价学生的非学术能力 表现;表现;“课程学习记录课程学习记录”的具体操作建议;完善

4、综合素质评价的监督制度。的具体操作建议;完善综合素质评价的监督制度。【关关 键键 词词】普通高中普通高中/ /学生评价学生评价/ /综合素质评价综合素质评价 EEUU1757611EEUU1757611一、当前我国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现状与问题(一)对“综合素质”的理解异中见同什么是综合素质?这是实施综合素质评价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根据我们对有关各地的相关政策文本和实践的考察分析,我们发现教育部以及各地对综合素质具体内容的理解相差很大,但是存在着一个很大的相同之处,那就是基本上大家都把综合素质理解成了“非学术能力表现”。教育部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中,明确提出学生的

5、综合素质主要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六个方面。有些省市在实施过程中直接参照了这个框架,但许多省市则对具体内容进行了调整。从总的情况来看,目前各地所界定的综合素质评价维度相差较大。如浙江省只有四个评价维度,而且只有两个“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艺术”评价维度处于教育部六个维度的范围之内。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尽管大家对综合素质的具体内涵存有大的偏差,但一点却是高度的统一,那就是都把综合素质大体等同于学生所拥有的非学术性能力。如 尽管教育部所提出的六大领域中包括“学习能力”这一部分,但从具体的描述中可以看出,这里的学习能力更多的是指学习的兴趣、愿望和

6、习惯等内容,而不是学业成就。只有北京市等极少数地方明确把学术成就作为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内容进行评价。(二)综合素质评价在整个评价体系中的定位模糊显然,综合素质评价是我国学生评价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除了综合素质评价之外,还有一直存在着的高考制度,以及最近同时在推进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那么,综合素质评价与这些主要评价制度之间的关系如何,它在整个评价体系中的地位如何,该扮演何种角色呢?从理论上说,这也是各地实施综合素质评价政策时首先需要回答的问题。尽管各地也都有一些零星的探索,但总的来说,大家对此还并不清楚,还处于“试误”阶段。从政策分析的角度上来说,多采取“得过且过”的策略。定位的不清晰,集

7、中表现在各地对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使用的规定上,尤其是在是否需要与高考做实质性“挂钩”的问题上陷入左右为难。(三)综合素质评价的配套技术与制度不足综合素质评价对相关的配套技术与制度要求很高,而现实情况是,各地在开展综合素质评价的实践中,普遍缺乏解决这些配套技术与制度问题的思路与方向,即使偶有尝试,也缺乏有说服力的论证。困扰各地实践的主要配套技术与制度主要包括如下几方面:1.测量、计分问题如何对某位学生的某一项具体素质,如道德品质进行评价,这是各地在实施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会遇到的一个技术难点,也是许多人认为学校实施综合素质评价的一个最大问题。2事实上这其中会涉及三个层面的问题:首先是行为样本的选择问

8、题。比如哪些行为表现可以算作是道德品质,或者审美艺术呢?其次是评价结果的呈现形式问题。目前各地的做法主要采取评分与等级两种评价方式。对有些可以量化的内容,如“运动与健康”中的“运动能力”,采用评分与等级的方法是可行的。但对“道德品质、公民素养、交流与合作、审美与表现”使用评分与等级则并不合适。其最大的问题在于很难在等级认定的标准上取得共识。最后是评价结果的叠加汇总问题。除了如何把行为表现转化为具体的评价结果之外,综合素质评价所涉及的测量与评分问题还包括对各项目、各维度评价结果的合成问题。就当前实践看,各省对于学生平时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如何合成综合素质等级的规定很不统一,具体方法的规定都是以经验摸

9、索为基础,显得很随意、混乱。2.管理的问题综合素质评价给管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就目前各地的现实情况来看,管理问题还比较突出。这首先表现在如何建立一套专业、负责、有序的管理机制问题,其次是如何避免简单化、去专业化的管理措施问题。当前的综合素质评价,各个责任主体之间的责任和权利缺乏相应的规定。针对综合素质评价,并没有一套完整的管理机制。综合素质评价具体该归属哪个部门管理,该由谁来提供专业服务,由谁来进行相应的监督和管理,没有一个清楚的框架。除了管理机制没有理顺之外,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具体管理中,也经常出现简单化、去专业化的管理措施,与综合素质评价所倡导的评价理念相冲突。如某省规定,除“公民道德

10、素养”外,其他五个方面被评为 B 的学生数在省级示范高中、市级示范高中、一般普通高中中必须分别控制在被评学生数的 60、50、40。又如某省规定,综合素质评为 A 等的,各省辖市应控制在 30以内。这种硬性的规定或者是处于某种管理方面的考虑,但从本质上来说,这些管理措施显然并不符合综合素质评价的理念。3.诚信与监督机制的问题虽然各地从文件上都明文要求建立抽测制度、监督制度、公示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但这些制度多停留于纸面,流于形式,并没有落实到实践操作中,造假的现象仍然比较突出。更重要的是,民众对诚信问题异常敏感,甚至容易把一些偶然出现的问题扩散为评价系统的本质与结构性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在如

11、何承受与化解这些方面压力上也就需要更多有实质性的进步,但目前来看,各地在这方面的探索与进步并不明显。二、综合素质评价的国家和地区经验为了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有效经验,我们对美国、英国、加拿大、新加坡和我国香港等八个主要国家和地区的高中生评价体系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发现,各国都非常重视高中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形成了许多可资借鉴的做法和经验。(一)对综合素质的理解和界定各主要国家和地区在对高中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都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但它们对学生综合素质的理解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相同之处是它们都认为学生的学术能力或者学业成绩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们所搜索到的各种针对高中生的

12、评价体系中,基本上都没有把学生的学术能力或者学业成就排除在综合素质之外,而都是把它作为一块十分重要的内容。把综合素质界定为除学生的非学术能力之外的素质,则基本没有。如果参照我国的综合素质评价概念,国外对非学术能力表现包括哪些内容,同样是很不一致的。例如在新加坡评价体系中,非学业成就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非学业成就是指学生在课外活动(Co-Curriculum Activities,CCAs)中取得的成绩,广义的还包括学生的品性。而在加拿大安大略省的标准化学习报告单中,非学术性素质主要是社区活动。在美国,它所包含的内容则更多,任何能够说明自己在非学术方面取得成就的材料都可以作为评价内容。(二)

13、综合素质评价的功能定位对高中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的目的是什么?综合各国情况来看,大部分重要的评价都是为录用单位(主要是大学)选择候选人提供重要信息的。这其实也很好理解。任何评价都需要花费成本,而且评价所涉及的群体越大,评价难度越高,社会成本越高。所以,如果没有巨大的社会价值或者社会需求,对大量的高中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是不可能维持的。而对绝大部分高中学生或者家庭来说,毕业后能进入大学进一步深造是他们共同的需求,正是这种需求使评价产生了巨大的社会价值。换言之,如果综合素质评价对大学录取新生没有作用,那么它就不大会引起社会的关注,因而也就不会成为“重要”的评价制度。如果说不同国家、地区的综合素质评价

14、在功能定位上还有些区别的话,那这种区别主要就是程度的差异。有些综合素质评价成绩直接成为大学入学成绩的一部分,如韩国、新加坡等,而有些综合素质评价成绩只是大学招生的参考依据,如加拿大的高中报告单。(三)综合素质评价方式如果把学生的综合素质看作是学术性能力与非学术性素质的综合,那么考试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评价方式。如果以可否进行考试和是否学术性素质进行交叉匹配,我们就可以简单地把综合素质划分为四类:首先是可以考试的学术能力。其次是很难用考试,尤其是一次性考试来测量的学术能力,如高阶的思维品质(如运用历史知识来对当下时政作出分析判断的能力)。对于这部分能力,许多国家和地区都通过用平时的课程成绩来呈现,以

15、弥补一次性高利害考试的不足。第三是能够用考试或者结构化较强的测验来衡量的非学术能力。在我国,我们很多人都默认非学术性素质(即我们所说的综合素质)基本上是不能通过考试来评价的。3但有些国家和地区却试图把学生的非学术能力进行结构化的测试,借此更好地纳入评价体系。如英国 QCA 组织的“受控评价”就是让学生置身于一个模拟真实或者类真实的环境中,让学生进行真实操作,然后对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行评价,非常类似我们所熟悉的实验考试。这种评价方式可以较好地评价学生的许多非学术性能力,如家政、商业能力等。香港地区所采用的校本评核机制的功能也与此类似。第四类就是不能用考试来测量的非学术能力。这类素质与我国所说的综合

16、素质最为接近,如思想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对于那些不能用考试来测量的非学术能力,各国和地区又大致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评价方式。一种只收集那些有明确证据的行为,其典型例子有新加坡。另一种是对各种材料进行模糊的判断,其典型的有美国。新加坡把非学业成就限定在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取得的成就,具体包括体育活动、团体艺术表演、童子军(Uniform Groups)、学生社团等四部分。对哪些活动可以进入评价范围,其具体的行为表现标准以及分数比重都有非常清晰的界定,如担任校学生会主席可以相当于几分。以模糊评价为主地区的典型代表是美国。各大学招生时并没有明确、系统的评价指标,而是采用了大量评语式的材料来进行定性的评价。一个完整大学入学申请材料主要包括了入学申请(application for admission)和附属材料两大部分。而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在这两部分中均得到了充分体现。它将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一个整体,采取了模糊评价、总体评价的方法,这与新加坡的方法大异其趣。(四)综合素质评价的操作方式大体来说,各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