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四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文学特长生能否特招复习试题(附答案苏教版)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5531865 上传时间:2018-03-1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四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文学特长生能否特招复习试题(附答案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必修四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文学特长生能否特招复习试题(附答案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必修四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文学特长生能否特招复习试题(附答案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必修四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文学特长生能否特招复习试题(附答案苏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必修四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文学特长生能否特招复习试题(附答案苏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必修四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文学特长生能否特招复习试题(附答案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四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文学特长生能否特招复习试题(附答案苏教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必修四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文学特长生能否特必修四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文学特长生能否特招复习试题(附答案苏教版)招复习试题(附答案苏教版)必修四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学特长生能否特招复习试题(附答案苏教版)(时间:40 分钟 分值:48 分)一、基础巩固(1 分,每小题 3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狭隘(i) 焚毁(fn)罢黜百家(h) 龙盘虎踞()B衙门() 补给()阖家欢乐(h) 乳臭未干(hu)孺子(r) 嵯峨(u)什刹海(h) 杀一儆百(n)D枯燥(z) 壮硕(shu)气宇轩昂(xun) 扮演配角(u)解析:A 项, “踞”应读 ;B 项

2、, “臭”应读 xi;项, “孺”应读 r, “儆”应读 n。答案:D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衙署 远眺 溃决 振聋发馈B逻辑 泛滥 刹车 龙去脉苍桑 抵触 阻梗 庸人自扰D机敏 防御 弊害 千锤百练解析:A 项, “馈”应为“聩”;项, “苍”应为“沧”;D 项, “练”应为“炼”。答案:B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毁掉北京的城墙,既浪费人力,同时还要毁掉环绕着北京的一国宝物环城护城河,这不但是庸人自扰,简直是罪过的行动了。B主张拆除城墙的人的观点是知其一不知其二的,见树不见林的。目前,在同类产品中,工艺特点不明显,生产技术偏低,产品同质化现象突出,即使是老字号

3、,与新品牌之间也无太大的差异,长此以往就造成了市场供求矛盾的加剧,企业间的恶性竞争愈演愈烈。D828 米的世界第一高楼落成之际,恰逢迪拜深陷债务危机之时,这座“通天塔”能否发挥定海神针的作用,撑住房地产市场风雨飘摇的天空,还有待时间的检验。解析:“长此以往”用于将时态。答案: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城墙的存废在现代的北京都市计划里,在市容上,在交通上,在城市的发展上,会发生什么影响,确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应该慎重地研讨,得到正确的了解,然后才能在原则上得到正确的结论。B在伦敦、纽约等市中心区居住的人,要坐三刻钟乃至一小时以上的地道车才能到达郊野。北京的城墙无疑地也可当“中国的颈环”乃

4、至“世界的颈环”的尊号而无愧。它是世界人类的物遗迹,也是我们的国宝。D清明前后几个周末,郊外颐和园一天的门票曾达到八九万张的纪录,正表示北京的市民如何迫切地需要假日休息的公园。解析:项,语序不当,按逻辑关系,正确的语序应为“它是我们的国宝,也是世界人类的物遗迹”。答案:下面的句子组合成一段连贯的话,最恰当的一组是( )梁思成的思想不被当时的人们接受,在他逝去多年之后,世人渐渐地认识了他,认识了他的思想的价值自己所珍爱的东西向他展示了行将消失的暗淡前景,自己却无能为力但是,用体现他的思想价值的对象历史化建筑,却大部分已荡然无存对于一个致力于传统化整理、总结和保护的大师说,还有什么能比他所珍爱的化

5、被消解更让他痛苦呢他所做的种种努力,在现实面前,常常显得那么脆弱与无力就如同眼看着一个患病的亲人,在庸医的手中一天天走向绝境,自己的有效施治方案却无人理睬A B D解析:总说,是承接的转折;领起下,是对前面所说现象的比喻;总结,是深层议论。答案:A二、阅读鉴赏(18 分)阅读下面的字,完成 68 题。该不该复建圆明园?(专访)(一)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叶廷芳记者:您一直反对复建圆明园。针对圆明园最近将修复部分建筑一事,您向人民日报投书,表示“感到很愤怒!”为什么?叶廷芳:圆明园是中华民族的国耻纪念地,是烙在每个有良知的炎黄子孙脊梁上的痛苦标记。我们留住她,就是留住入侵强盗的“作案现

6、场”,让她成为对帝国主义侵略者的永远的无声控诉!物是什么?物是不可再生的历史化或明遗产,它的意义在于历史见证价值。对于中国人民说,圆明园废墟不啻是一口永久的警钟;对于全人类,包括肇事国的子孙们也是不可或缺的教科书,可以使他们懂得:毁坏别国人民的智慧结晶,是要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的。记者:您总说“废墟也是一种美”,尽管有人不以为然,但我发现您始终坚持这个观点。叶廷芳:这牵涉到对物的体认。物的贵重品格在于它的历史的原初性和真实性,任何凭主观愿望的增添或改动都意味着破坏。 圆明园遗址残存的东西固然不多,但这是历史,是她被劫后的真实状况。再说,遗址的物性质和价值,不是依据她残留物质的多寡而决定的,而主

7、要看她的历史见证价值。从某种意义上说,像圆明园这样的遗址,拥有的残留物越少,无声的控诉效应越悲怆、越强烈!废墟之美,其美的奥蕴就在这里。鲁迅说过,悲剧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了给人看。如今,被当年国际侵略势力毁掉的“万园之园”留下的这片废墟就是一种巨大的、震撼人心的悲剧美!有人说:那么大片的地皮荒在那里,岂不可惜?非也!正是因为她“大”并且“荒”,才这样震撼人心。记者:有人认为部分复建并不影响圆明园的遗址性质。您的看法如何?叶廷芳:2000 年北京市出台的圆明园遗址公园规划正确地确定了公园的“遗址”性质。但同时又不无矛盾地规定在遗址上复建十分之一的规划。十分之一在比例上固然是小数,但绝对数将是大量

8、的,这样一,岂不使苍凉静穆的圆明园遗址变得不伦不类! 至于在原址上复建的问题,鉴于目前争论还很大, “不妨先冷一冷,放一放”。(二)访建筑学家汪之力记者:学界有人提出,应直面圆明园废墟,您对此怎么看?汪之力:关于要保留废墟的说法,我听到了许多言论,比如“废墟对人民有更大的教育意义”, “对废墟的触动就是对历史的亵渎和背叛”, “让废墟静静地躺在那里”, “废墟也是一种美”单纯看这些观点,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同情,但这都脱离了圆明园遗址的实际。圆明园遗址的实际情况是,清朝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都在被毁坏当中,根本没有静静地躺在那里的机会。建筑界早年间之所以发出倡议,成立中国圆明园学会,就是因为当时有

9、关部门在讨论是否要在圆明园遗址修建一座旅馆的方案。一些农民为了发展生产挖填湖。一些学者多次提出国外原样保存遗址的实例,但国外有许多复杂的情况,必须视具体情况而定。外国也多有修复遗址的先例,比如波兰古城就在二战后得到恢复。当然也存在一些保存废墟的情况,比如古罗马大斗兽场,但圆明园是一座占地 30 多公顷的大型园林,有它的特点。而且,我们提出的是修复圆明园,重建一部分建筑,恢复它的水,而非再造一座圆明园。记者:为什么要恢复圆明园的形水系、植物配置和一部分建筑物?怎样看待修复与保护生态的关系?汪之力:恢复形水系有两大意义。其一,圆明园原有的水风景太经典了。它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遗址,体现了中

10、国园林建筑“天人合一”的根本思想。圆明园集大自然的美好景色于方寸之间,在世界园林艺术上有突出地位。其二,水是圆明园比较容易修复的部分。侵略者只能烧毁建筑而无法破坏水布局,圆明园虽然曾被挖填湖,但比较容易复原。按规划,经过园林专家的研究设计,进一步调整树种,扩大水面,整修形,可以使遗址的生态更丰富,更提高,不会破坏生态。记者:能否设想一下,如果按照规划修复圆明园,它将具备哪些功能?反之,会怎样?汪之力:如果按照科学规划、专家参与的原则,本着保护、整修与利用相结合的原则修复圆明园,圆明园可以成为“保护世界化纪念馆”、故宫第二个展览中心等。这样,圆明园遗址将成为有丰富内容的保护世界化特殊的纪念地。反

11、之,坚持保持废墟面目(即在园内不修建任何建筑物,不整理原有的形水系和植物配置),我担心圆明园将沦为又一个娱乐休闲场所。(节选自光明日报)6下列对本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叶廷芳认为,圆明园废墟是无价的物,重修无异于破坏圆明园的物价值。B叶廷芳认为,北京市出台的圆明园遗址公园规划规定复建的比例太大,因此暂时不能考虑圆明园复建问题。汪之力认为,恢复圆明园的形水系、植物配置,部分复建圆明园建筑物,更加有利于圆明园的保护和利用。D汪之力认为,圆明园有不同于国外废墟的地方,一味坚持保留圆明园的废墟,其实无异于对圆明园的破坏。解析:叶廷芳认为暂时不能考虑圆明园复建问题,理由是目前各方

12、争议还很大,应先“冷一冷,放一放”。答案:B7叶廷芳反对修复圆明园的理由有哪些?请分条概述。(9 分)答:_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中信息的能力。从他对记者的三次提问的回答中分别筛选概括即可。答案:(1)圆明园废墟具有巨大的教育价值,是警世之钟。(2)圆明园废墟具有无可替代的物价值,保留了历史的原初性和真实性。(3)圆明园废墟具有丰富的审美价值,给人以强烈的苍凉美和悲怆美。8在是否修复圆明园的问题上,汪之力的观点和叶廷芳针锋相对,但其实也包含着一些共同的理由,请简述其共同之处。(6 分)答:_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评价本主要观点的能力。从两人的观点阐释不难发现,他们的出发点都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发挥

13、圆明园的现代作用。答案:汪、叶的观点针锋相对,但其共同之处在于:都是为了更好地对圆明园遗址进行保护,都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圆明园遗址的化价值、教育价值和审美价值。三、表达交流(1 分)9某中学开展辩论赛,假如你是反方参赛队员,请针对下面正方的说法,写两个反问句,把反方的话补充完整。(6 分)正方:如果不以成败论英雄,那么请问:难道出身卑微,行事多有违德之处,但最终一统天下的刘邦不是英雄吗?难道为夺皇位,不惜杀死同胞兄弟,却察纳雅言,勤政爱民,开创“贞观之治”的李世民不是英雄吗?反方:如果以成败论英雄,那么请问:_参考答案:难道反抗暴秦,兴兵起义但最终兵败的陈胜不是英雄吗?难道垓下被围,自刎乌江但重情重义的项羽不是英雄吗?难道革除弊政,锐意改革但以新法被废结局的王安石不是英雄吗?难道兵败滑铁卢,慢慢老死于荒岛但用兵如神的拿破仑不是英雄吗?(反问 1 分,两个符合逻辑的事例各 2 分,表达顺畅 1 分)或者:难道勾结宦官,矫诏害死太子而身登皇位的秦二世是英雄吗?难道勾结外敌,以“莫须有”罪名诬陷岳飞却得保高官的秦桧是英雄吗?难道为个人荣华,不顾违逆历史潮流复辟的袁世凯是英雄吗?难道不顾国家危亡勾结日寇建立伪政权的汪精卫是英雄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