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古诗鉴赏7首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5531669 上传时间:2018-03-17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古诗鉴赏7首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常见古诗鉴赏7首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常见古诗鉴赏7首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常见古诗鉴赏7首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常见古诗鉴赏7首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见古诗鉴赏7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古诗鉴赏7首(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常见古诗鉴赏常见古诗鉴赏 7 首首常见古诗鉴赏 7 首过故人庄 过故人庄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写的是诗人应邀到一位农村老朋友家做客的经过。在淳朴自然的田园风光之中,举杯饮酒,闲谈家常,充满了乐趣,抒发了诗人和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这首诗初看似乎平淡如水,细细品味就像是一幅画着田园风光的中国画,将景、事、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孟浩然(689740) ,唐代诗人,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人。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曾隐居鹿门。40 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

2、。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一生经历比较简单,他诗歌创作的题材也不宽。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他和王维并称“王孟”,虽远不如王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有孟浩然集三卷,今编诗二卷注释译词语注释过故人庄:选自孟浩然集 。过:拜访,探访,看望。故人庄,老朋友的田庄。 具:准备,置办。鸡黍:指烧鸡和黄米饭。黍(sh):黄米饭。 邀:邀请。至:到。 合:环绕。 郭:指城外修筑的一种外墙,泛指城外。这里指村庄的四周。斜:迤逦远去,连绵不绝。因古诗需与上一句押韵,所以, 应读第二声的 x

3、ia 开:打开轩:有窗户的长廊或小屋。面:面对。场圃(p):菜园和打谷场。 把酒:拿起酒杯。把:端着,拿起。话:闲聊,谈论桑麻:指桑树和麻,这里泛指庄稼。 重阳日:夏历九月九日重阳节。古人在这一天有登高,饮菊花酒的习俗。 还:回到原处或恢复原状;返。就菊花:指欣赏菊花与饮酒。就:靠近、赴。这里指欣赏的意思。菊花:既指菊花又指菊花酒。指孟浩然的隐逸之情。1 作品译老朋友准备好了丰盛饭菜,邀请我到他的田舍(家)做客。翠绿的树木环绕着小村,村子城墙外面青连绵不绝。打开窗子面对着谷场和菜园,我们举杯欢饮,谈论着今年庄稼的长势。等到九月初九重阳节的那一天,我还要再和你一起喝酒,还在一起观赏菊花。创作背景

4、 这首诗是作者孟浩然隐居鹿门时到一位村友人家作客所写。学赏析全诗描绘了美丽的村风光和平静的田园生活,用语平谈无奇,叙事自然流畅,没有渲染的雕琢的痕迹,然而感情真挚,诗意醇厚,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学情趣,从而成为自唐代以田园诗中的佳作。 一、二句从应邀写起, “故人”说明不是第一次做客。三、四句是描写村风光的名句,绿树环绕,青横斜,犹如一幅清淡的水墨画。五、六句写村生活情趣。面对场院菜圃,把酒谈论庄稼,亲切自然,富有生活气息。结尾两句以重阳节还相聚写出友情之深,言有尽而意无穷。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这一开头就像是日记本上的一则记事。故人“邀”而作者“至”,字上毫无渲染,招之

5、即,简单而随便。这正是不用客套的至交之间所可能有的形式。而以“鸡黍”相邀,既显出田家特有风味,又见待客之简朴。正是这种不讲虚礼和排场的招待,朋友的心扉才往往更能为对方敞开。这个开头,不是很着力,平静而自然,但对于将要展开的生活内容说,却是极好的导入,显示了气氛特征,又有待下进一步丰富、发展。 “绿树村边合,青郭外斜。 ”走进村里,作者顾盼之间竟是这样一种清新愉悦的感受。这两句上句漫收近境,绿树环抱,显得自成一统,别有天地;下句轻宕笔锋,郭外的青依依相伴,则又让村庄不显得孤独,并展示了一片开阔的远景。这个村庄座落平畴而又遥接青,使人感到清淡幽静而绝不冷傲孤僻。正是由于“故人庄”出现在这样的自然和

6、社会环境中,所以宾主临窗举杯。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才更显得畅快。这里“开轩”二字也似乎是很不经意地写入诗的,但上面两句写的是村庄的外景,此处叙述人在屋里饮酒交谈,轩窗一开,就让外景映入了户内,更给人以心旷神怡之感。对于这两句,人们比较注意“话桑麻”,认为是“相见无杂言”(陶渊明归田园居 ) 。但有了轩窗前的一片打谷场和菜圃,在绿阴环抱之中,又给人以宽敞、舒展的感觉。话桑麻,就更让读者感到是田园。于是,读者不仅能领略到更强烈的农村风味、劳动生产的气息,甚至仿佛可以嗅到场圃上的泥土味,看到庄稼的成长和收获,乃至地区和季节的特征。有这两句和前两句的结合,绿树、青、村舍、场圃、桑麻和谐地打成

7、一片,构成一幅优美宁静的田园风景画,而宾主的欢笑和关于桑麻的话语,都仿佛萦绕在读者耳边。它不同于纯然幻想的桃花,而是更富有盛唐社会的现实色采。正是在这样一个天地里,这位曾经慨叹过“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的诗人,不仅把政治追求中所遇到的挫折,把名利得失忘却了,就连隐居中孤独抑郁的情绪也丢开了。从他对青绿树的顾盼、与朋友对酒而共话桑麻中可以看出,他的思绪舒展了,甚至连他的举措都灵活自在了。农庄的环境和气氛,在这里显示了它的征服力,使得孟浩然有几分皈依了。 “待到重阳日,还就菊花。 ”孟浩然深深为农庄生活所吸引,于是临走时,向主人率真地表示将在秋高气爽的重阳节再观赏菊花。淡淡两句诗,故人相待的热情

8、,作客的愉快,主客之间的亲切融洽,都跃然纸上了。杜甫的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中说:“月出遮我留,仍嗔问升斗。 ”杜甫诗中田父留人,情切语急;孟浩然诗中与故人再约,意舒词缓。杜甫的郁结与孟浩然的恬淡之别,读者从这里可以窥见一些消息。 一个普通的农庄,一回鸡黍饭的普通款待,被表现得这样富有诗意。描写的是眼前景,使用的是口头语,描述的层次也是完全任其自然,笔笔都显得很轻松,连律诗的形式也变得自由和灵便了。诗中给读者的感觉是,这种淡淡的平易近人的风格,与作者描写的对象朴实的农家田园和谐一致,表现了形式对内容的高度适应,恬淡亲切却又不是平浅枯燥。它是在平淡中蕴藏着深厚的情味。一方面固然是每个句子都几乎不见费

9、力锤炼的痕迹,另一方面每个句子又都不曾显得薄弱。比如诗的头两句只写友人邀请,却能显出朴实的农家气氛;三四句只写绿树青却能见出一片天地;五六句只写把酒闲话,却能表现心情与环境的惬意的契合;七八句只说重阳再,却自然地流露出对这个村庄和故人的依恋。这些句子平衡均匀,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意境,把恬静秀美的农村风光和淳朴诚挚的情谊融成一片。这是所谓“篇法之妙,不见句法”(沈德潜唐诗别裁 ) ,“不钩奇抉异若公输氏当巧而不巧者”(皮日休郢州孟亭记 ) 。他把艺术美深深地融入整个诗作的血肉之中,显得自然天成。这种不炫奇猎异,不卖弄技巧,也不光靠一两个精心制作的句子去支撑门面,是艺术水平高超的表现。譬如一位美人

10、,她的美是通体上下,整个儿的,不是由于某一部位特别动人。她并不靠搔首弄姿,而是由于一种天然的颜色和气韵使人惊叹。正是因为有真彩内映,所以出语洒落,浑然省净,使全诗从“淡抹”中显示了它的魅力,而不再需要“浓饰盛妆”了。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一首七言绝句,该作品无比生动的描绘出了杭州西湖夏季时的不胜美景,是歌咏该景致的经典作品。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西湖六月美景的赞美之情,同时从“别样红”之中,透出作者是在以欢快的心态送友。读者可以体会出:作者一边陪着朋友走在路上,一边

11、和朋友谈笑风生。因为只有具有如此“谈笑风生”的心态,才能体会出“接天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情画意。注释译 (1)晓出:太阳刚刚升起。 (2)净慈寺:杭州西湖畔著名佛寺。 (3)林子方: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阁秘书 (4)毕竟: 到底。 ()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6)别样:格外。 (7)接天:与天空相接。 (8)无穷碧:无边无际的碧绿色。 (9)同:相同。 (10)六月中:六月中旬。毕竟是西湖的六月美景,特有的风光与别时不同。一片碧绿叶无边无际,阳光映照荷花格外艳红。诗词鉴赏 西湖美景历是人墨客描绘的对象,杨万里的这首以其独特的手法流传千古,值得细细品味。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

12、时同”,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这一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果然, “接天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的强烈的冲击力,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气象宏大,既写出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 “映日”与“荷花”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全诗明白晓畅,过人之处就在于先写感受,再叙实景,从而造成一种先虚后实的效果,读过之后,确实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与四时同”的美丽风光。1 诗人驻足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全诗

13、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深情的眷恋。诗人开篇即说毕竟六月的西湖,风光不与四时相同,这两句质朴无华的诗句,说明六月西湖与其他季节不同的风光,是足可留恋的。然后,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给读者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精彩绝艳的画面:翠绿的叶,涌到天边,使人感到置身于无穷的碧绿之中;而娇美的荷花,在骄阳的映照下,更显得格外艳丽。这种谋篇上的转化,虽然跌宕起伏,却没有突兀之感。看似平淡的笔墨,给读者展现了令人回味的艺术境地。隐喻诗意 背景先知: 林子方举进士后,曾担任直阁秘书(负责给皇帝草拟诏书的官,可以说是皇帝的秘书) 。时任秘书少监、太子侍读的杨万里是林子方的上级兼好友,两人经

14、常聚在一起畅谈强国主张、抗金建议,也曾一同切磋诗词艺,两人志同道合、互视对方为知己。 后,林子方被调离皇帝身边,赴福州任职,职位知福州。林子方甚是高兴,自以为是仕途升迁。杨万里则不这么想,送林子方赴福州时,写下此诗,劝告林子方不要去福州。 因此其隐喻之意就不难理解了: “毕竟”一词表现出杨万里的急切心情;“西湖”则是指西湖所在地南宋首都临安。 “六月中”是指朝廷。那么后半句就不难理解了:“风光不与四时同”朝廷里和其他地方不同。 “天”指皇帝。 “日”也指皇帝。“接”有“挨着”的意思。 “映”映衬,在太阳下。 “叶”、 “荷花”都指林子方。“无穷碧”、 “别样红”是说前途大好,一片光明。 那么整

15、首诗的意思就出了: 毕竟是朝廷里面,和外面官场不一样。你只有在皇帝身边,才能有所成就,前途光明啊! 可惜林子方并没看懂,大喊一声“好诗”便去福州了。于是,林子方淹没在历史长河之中。杨万里 (1127-1206 年)南宋诗人。字廷秀,学者称诚斋先生。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绍兴进士,曾任秘书监。主张抗金。诗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称“中兴四大家”或“南宋四家”。初学江西诗派,后转以王安石及晚唐诗为宗,终则脱却江西、晚唐窠臼,以构思精巧,语言通俗明畅而自成一家,形成了他独具的诗风,号为“诚斋体”。 杨万里学问渊博,才思健举。亦能,对理学亦颇注意。相传有诗二万余首,现存诗四千二百余首,诗全集

16、一百三十三卷,名诚斋集 ,今存。夜行黄沙道中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句解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词的前两句,由六个名词词组组成,描绘出了一幅清新的乡村夏日夜景:夜空晴朗,月亮悄悄升起,投下如水的月光,惊起了枝头的乌鹊;夜半时分,清风徐徐吹,把蝉的鸣叫声也送了过。 乌鹊对光线的变化极其敏感,月上时分,它们常会被月光惊起,乱飞乱啼。曹操短歌行有“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苏轼杭州牡丹有“月明惊鹊未安枝” 首句中“别枝”之意,一直众说纷纭。有解作“远枝”;有解作“斜伸的树枝”;有解为“乌鹊要离开树枝飞走”;有解为“乌鹊拣选树枝”;还有人解为“月亮离别了树枝”虽然难有定论,但从一二两句对偶考虑,“别枝”对应“半夜”,“别”字当是形容、修饰“枝”的,故解释为“远枝”或“斜伸的树枝”似乎更为恰当。 词人虽是夜行,却似乎一点也不着急。我们仿佛看见他不紧不慢地行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