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原理课程平时作业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5528440 上传时间:2018-03-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学原理课程平时作业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美学原理课程平时作业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美学原理课程平时作业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美学原理课程平时作业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美学原理课程平时作业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美学原理课程平时作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学原理课程平时作业(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美学原理作业美学原理作业第一次作业(第一章第一次作业(第一章 第二章)第二章)一、名词解释1美学思想美学思想是人类审美实践和艺术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对人类审美实践和艺术实践的哲学概括。2美学美学是研究美、美感、审美活动和美的创造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是以对美的本质及其意义的研究为主题的学科。美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的主要对象是艺术,但不研究艺术中的具体表现问题,而是研究艺术中的哲学问题,因此被称为“美的艺术的哲学” 。美学的基本问题有美的本质、审美意识同审美对象的关系等。3.摹仿说“摹仿说”代表人物是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思想家德谟克利特和亚里士多德。这种观点认为所有的艺术起源于人类对自然

2、和现实的模仿。“摹仿说”在欧洲雄霸了两千年,因为它作为人类早期对审美发生问题的一种朴素的解释,坚持了美与艺术来源于客观现实,具有一定的合理之处。但是,这种说法只触及了事物的表面,而没有揭示事物的本质,未能说明艺术产生的根本源因。4.劳动起源说把劳动看作文学发生的原因,以劳动为中心,并结合其它因素来说明文学起源的过程。这一理论是对模仿说、游戏说、巫术说的一种综合,因而比后者包含更多的合理性。二、问答题1.为什么审美发生是“多元决定”的?审美发生是一个古老神秘的复杂问题,感知信号的渠道是多元的,接受评价的角度是多元的,社会参与的结构也是多元的,一般只要涉及对审美发生影响的方面都不是单一角度的,这就

3、需要从多个角度和侧面来进行探索。至于各门原始艺术形式的出现,更是难以归结为某种单一的原因。因此,在审美发生与美的起源这样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复杂问题上,简单的线性思维方式恐怕无法揭示它的真正奥秘,必须采用辩证的多元思维方式才能为我们提供正确的研究途径。 2.探讨审美发生和审美发生的主要途径有哪些?考古学方法。即从史前考古学角度对史前艺术遗迹进行分析研究,这种方法被认为最有说服力的、最重要的、使用最为广泛的途径。对现代残存的原是部落考察法。即对现在残存的原始部族的艺术进行研究。对儿童艺术心理学的探究。即通过对儿童艺术心理的研究,推测人类审美发生和艺术的起源。三、辨析题:审美的主体是主观的,审美的客体

4、是客观的。此观点错误。审美的主客体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虽然作为审美客体的自然山水是远远早于人类出现的,是客观存在的,但它们并不是天然存在的。客体的审美价值不能离开主体和主体的实践活动而存在。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都是人类漫长实践活动的产物,它们是同一历史过程的两个方面。我们先分出主体、客体,才能确立主体和客体的普遍关系,而审美领域的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属于这普遍关系的一部分。比如鲍姆嘉通就认为主体和客体之间是一种理性的关系。另一方面,实践又创造了对象的主体,主体的五官感觉也相应地被“人化”而产生审美感受。与此同时,也是实践使得主客体之间发生了关系,并进而形成了审美关系。比如海德格尔评价凡高的著名画

5、作时对一只普通的鞋进行了极高的艺术概括:在鞋具磨损的内部,那黑洞洞的敞口中,凝聚着劳动步履的艰辛。聚积在硬邦邦、沉甸甸的破旧农鞋里的,是那永远的料峭寒风中、在一望无际的单调田垄上坚韧而滞缓迈动的步履客观存在的鞋并没有与生俱来的审美价值,也不是注定成为审美的客体,但是当作为审美主体的人与之发生联系的时候,鞋就具有了审美客体的意义。审美价值是客观存在的,但它不仅仅只是客体的自然属性;审美价值不是主观的产物,但它又并不是与主体无关。审美价值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是实践基础上主客体的统一。第二次作业(第三章第二次作业(第三章 第四章)第四章) 一、名词解释 现实美 现实美包括社会生活、社会事物的美和

6、自然事物的美。现实美的主要方面是社会生活的美,现实生活中社会事物的美,一般常称之为社会美。自然美 所谓自然美,就是各种自然事物呈现的美,它是社会性与自然性的统一。它的社会性指自然美的根源在于实践,它的自然性指自然事物的某些属性和特征(如色彩、线条、形状声音等)是形成自然美的必要条件。造型艺术造型艺术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资料(如颜料、纸张、泥石、木料等),通过塑造静态的视觉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现艺术家思想情感的一种空间艺术,也是一种静态的视觉艺术。主要包括绘画艺术、雕塑艺术、摄影艺术、书法艺术等。表情艺术 艺术的一大门类。又称表演艺术。指的是借助于音响、节奏、旋律或人体动作,同时经过表演这个环节

7、,以此来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感情的艺术。二、问答题1举例说明自然美是一定社会实践的产物。 从自然美产生和发展的总过程来看,自然美领域的逐渐扩大是和社会生活发展的进程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是一定社会实践或社会生活的产物。1、在人类社会出现以前,自然界都是自在之物,它们的物质属性虽然早已存在,但这时的自然无所谓美丑,因为自然的美丑对于人才有意义。(1)没有人类存在便没有把自然作为观照对象的主体存在。(2)一切自然现象本身“全是不自觉的,盲目的动力” 。2、由于社会生活的发展,人们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和自然建立了广阔的联系,自然事物不仅越来越多地成为人们生活中有用的事物,而且越来越多地引起

8、人们的兴味和喜爱,逐渐成为美的对象。3、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人类与自然的联系越来越扩大,自然对于人,一方面作为物质生活的对象,范围在不断扩大,另一方面自然作为精神生活的对象也在不断扩展。2艺术美与现实美的区别和联系。 联系:从根本上讲,任何艺术作品都是艺术家在客观现实生活基础上进行艺术创造的产物。正因为如此,艺术美来源于现实生活,艺术美离不开现实生活;我们强调艺术美离不开现实生活,社会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和基础。艺术形象虽然是艺术家创造的,但它也是现实美的创造性再现。这方面,中外历代艺术家们有着许多深切的感受和体会。但另一方面,艺术美作为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具有更加感人的艺术魅力,从这个意

9、义上讲,艺术美高于现实美。艺术美是源于现实美、高于现实美的美的典型形态。从一定意义上讲,自然美、社会美等等现实美,是现实生活中的美,属于社会存在范畴,是第一性的;艺术美则是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属于社会意识范畴,是第二性的。因此,黑格尔认为:“艺术美高于自然。因为艺术美是由心灵产生和再生的美,心灵和它的产品比自然和它的现象高多少,艺术美也就比自然美高多少。3艺术美的主要特征。艺术美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艺术是对客观社会生活的反映,另一方面艺术又凝聚着艺术家主观的审美理想和情感愿望。也就是说,艺术美既有客观的因素,又有主观的因素,这两方面通过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互相渗透、彼此融合,并物化为

10、具有艺术形象的艺术作品。因此,艺术美的主要特征便集中表现为形象性、主体性、审美性等基本特征。三、论述题:结合实例论述什么是人的美,人的美有什么特点。 答:相声艺术大师马三立先生,人长得瘦弱,五官并不十分美观,但却是人们非常喜欢、爱戴的相声大师,因为他通过创作和表演相声艺术,充分展现了他的幽默、机智和渊博的学识修养,又通过他执着探索相声艺术的一声经历和朴实无华的人品赢得了人们的尊敬。从这个实例可以说明,人的美是外在美和内在美的统一结合。人的美包括人的外在美和内在美两个方面,外在美主要包括形貌美、服饰美、风度美,内在美主要包括认得精神美和性格美。其中人的外在美是通过直观的外在形象体现的,能够给人直

11、观的美感。内在美是指人的内在品质、性格的美,是人的美的决定因素。包括精神美、性格美。第三次作业(第五章第三次作业(第五章 第六章)第六章) 一、名词解释 1优美 优美又称秀美,它是美的最一般的形态。狭义的美,指的就是优美。中国美学史上将其称为“阴柔之美”,这是一种优雅之美,柔媚之美。从审美属性上看,又没主要具有绮丽、典雅、含蓄、秀丽、纤柔、婉约等特色。2崇高 崇高又称壮美,就是一种雄壮的美、刚性的美。中国美学史上,将其称为“阳刚之美”。从审美属性上看,崇高主要具有宏伟。雄伟、壮阔、豪放、劲健、奇特的特色。西方美学史上,对崇高的研究也常常是在与美的比较中进行的。3直觉说 直觉说是现代西方影响较大

12、的美学学说之一。直觉是一种不经过复杂的智力操作的逻辑过程,似乎未经判断而直接把握事物性质特征的思维活动,这使得审美活动具有高度的审美穿透力和敏锐性。直觉说的核心为“直觉即表现”。4距离说 “距离说”的提出者是瑞士心理学家、美学家布 洛, “距离说”就是主张体验是一种拉开功利距离的体会。 距离指审美主体在心理上同实际生活世界保持适当距离,以进行审美移情。5内模仿说19 世纪下半叶出现的“内模仿说”,侧重于以生理学和心理学结合的角度来研究审美心理与审美感受,对审美过程中某些生理、心理现象做了精细的描述和论证。二、问答题1试析崇高与悲剧的联系与区别。2举例说明移情说理论基本内容(1)自 19 世纪下

13、半叶到 20 世纪上半叶的近百年时间里,“移情说”美学在西方许多国家具有很大影响力。移情说的先驱是德国美学家费希尔(18071887)和他的儿子,他们有关审美中移情作川的沦述,为后来的“移情说”开了先河。一般认为,移情说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德国美学家、心理学家立普斯(18511914),他的主要美学著作有空间美学和几何学视觉的错觉、论移情作用、再论移情作用等。立普斯的移情说成为早期西方审美心理学流派巾最有代表性的一种理论。(5 分)(2)移情说的功绩在于对审美活动中的移情作用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什么是移情作用呢?就是指人在观察客观事物时,往往不门觉地将无生命、无情感的事物当作是有生命、有情感的

14、,与此同时,人自身又受到这种错觉的影响,进而和事物发生共鸣。(10 分,包括举例说明)(3)立普斯是从心理学出发研究美学的,他重点研究了审美欣赏心理,他认为审美欣赏实际上就是一个移情过程。立普斯认为,审美感受的根源扦不是来自客观事物,而是来自审美主体的内在情感,也就是一种令人愉悦的“同情感”。只有这时,审美客体才在审美主体心目中成为市美对象。由物找分离、物我刘立的状况升华为物我同一、物我两忘的境界这就是审美的境界。(10 分,包括举例说明)(4)移情况对于移情作用做了细致研究特别是立普斯从心理学山发,研究了人在观赏几何形体时产生的心理错觉,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见解,这是他们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

15、移情说又是一种唯心主义美学理论,它把这种美感中的移情现象从认识论范围扩大到本体沦范围,认为世界上根本就无所谓美丑,一切都只是人的主观移情的结果,他们看小到人类实践活动是移情作用的基础,反而认为客观世界世界万事万物都不过是“我”的移情的结果,这就成为地地道道的主观唯心主义了。三、论述题:举实例分析寓庄于谐是喜剧的本质特征,并说明为什么。答:“庄”是指喜剧的喜剧艺术体现了深刻的社会内容,“谐”是指喜剧艺术的表现形式诙谐可笑。在戏剧中,“庄”与“谐”处于辩证统一。失去了深刻的主题思想,喜剧就是失去了灵魂;但是,没有诙谐可笑的形式,喜剧就不成其喜剧。喜剧艺术之所以能够取得“寓庄于谐”的美学效果,是由于

16、一下两个原因:一是在倒错总显真实。一切艺术都要真实地反映生活,而喜剧艺术是要在倒错的形式总显示真实,以取得喜剧效果。二是夸张是喜剧艺术的另一个特点。夸张、变形常常能够产生明显的喜剧效果。第四次作业(第七章第四次作业(第七章 第八章)第八章)一、名词解释 1审美文化 审美文化是人类有目的有意识地创造美和享受美的一种特殊社会活动,是人工而非自然的审美活动。它尤其指审美活动是一种能够对社会成员发挥精神教化作用的特殊意识形态方式。2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是审美文化的一部分,包括三大类:第一大类是生产与销售以相对独立的物态化形式呈现的文化产品;第二大类是以劳务形式出现的文化服务行业,如演出业、娱乐业、游戏业、策划业、经纪业等等;第三大类是向其他商品和行业提供文化附加值的行业,如装潢装饰、广告设计、形象设计、景观设计等等。广义的文化产业还包括体育产业、旅游产业、教育产业等等。二、问答题 1大众文化和大众传媒之间有何联系? 大众文化产生于大众传播时代,它与大众传媒有着与生俱来的联系。正因为这种天然的关系,大众文化才发端于印刷媒介时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网络 > 计算机原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