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你一个去博物馆的理由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5528276 上传时间:2018-03-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给你一个去博物馆的理由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给你一个去博物馆的理由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给你一个去博物馆的理由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给你一个去博物馆的理由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给你一个去博物馆的理由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给你一个去博物馆的理由》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给你一个去博物馆的理由(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给你一个去博物馆的理由给你一个去博物馆的理由当农村快速地消失,城市变得千城一面的时候,有多少人意识到,我们正在自己埋藏着历史?我们快速地向前走着,留给我们后代的,是一个他们不知道如何走过来的现在。而在这样的状态下成长起来的下一代,是不是也会像我们这一代一样,将来快速地把我们这一代的东西抛弃呢?总需要有东西指引我们怀旧、指引我们面向未来,需要有东西证明我们曾经存在过,为自己和后代留下一个看得见的路标。幸好还有博物馆。亚里士多德建立第一座缪斯之馆的时候,曾对弟子说,若是能选择,他愿意一辈子在博物馆呆着。当后人在博物馆里流连忘返,穿过时空的阻隔,通过文物与历史对话,陶醉于藏品所承载和传达的历史文化气

2、息时,短暂渺小的个人生命得以沉浸在人类经验的浩瀚海洋里,藉此感受超越和永恒。这才是博物馆的精神,才是博物馆的使命。每年的 5 月 18 日,是国际博物馆日。博物馆保存和传承的人文精神,值得每一个人终身学习。是它们,让不知疲倦地穿梭于钢筋混凝土间的人们知道:我们从哪里来,将会向何处去走,我们一起去博物馆!博物馆萌发于人们的占有意识和纪念意识,由此产生了对珍惜物品的收藏和对具有纪念意义的历史遗存的保护和利用。不得不说,博物馆的出身不算光彩。据说,世界上最早的博物馆雏形,可以追溯至公元前 4 世纪。以地中海北部的马其顿为依托,亚历山大大帝在建立地跨欧亚非大帝国的军事行动中,把从欧洲、亚洲和非洲掠夺来

3、的许多珍贵的艺术品和稀有古物据为己有,交给他的老师亚里士多德整理研究。亚历山大大帝去世后,他的堂兄托勒密索托继续南征北战,收集了更多的艺术品。公元前 284 年,托勒密索托在埃及的亚历山大里亚城创建了一座缪斯神殿,专门收藏从各地掠夺来的珍品。这座“缪斯神殿” ,被公认为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 。博物馆的英文“Museum” ,就是源于希腊语的缪斯庙“Mouseion” 。缪斯(Muse)是希腊神话中掌管科学与艺术的九位女神的通称,她们分别掌管着历史、天文、史诗、情诗、抒情诗、悲剧、喜剧、圣歌和舞蹈,代表着当时希腊人文活动的全部。因此,博物馆也被赋予了收藏、科学、教育、知识等意义。然而,当

4、时的博物馆并不对外开放,严格意义而言,缪斯神殿是一座帝国收藏室。但令人感佩的是,2000 多年前的帝国统治者并没有将这些珍宝束之高阁,仅供把玩。这个由收藏室、陈列室、图书馆、气象台、实验室、植物园、动物园以及休息室组成的帝国收藏室还具有研究职能。统治者将全国各地的学者们聚集于此,从事研究工作。传说在洗澡时发现了浮力定律的著名物理学家阿基米德以及著名数学家欧几里得都是在这里从事研究工作的。令人惋惜的是,缪斯神殿这座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随着罗马帝国的衰落,在公元 3 世纪时毁于战乱。此后,具有此种功能和规模的博物馆绝迹了近千年之久。因为在漫长而黑暗的欧洲中世纪,收藏和研究被视为与基督教教义相左

5、而被禁止。直到 14 至 16 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复活了人们对古典世界和自然科学的兴趣,收藏和研究才重新兴起。受此影响,这一时期的教会不但没有禁止收藏,反而成了收藏的主力,搜集宗教圣物和奇珍异宝几乎成了传教士的副业,一些大教堂不得不开辟专室来保存日益丰富的藏品。而皇家、贵族收藏艺术品和奇珍异宝也成为一种时尚,一批私人收藏家也在这一时期涌现。世界上第一座具有现代意义的博物馆出现在英国。1675 年,英国人阿什莫尔将遗赠所得的英国收藏家约翰父子的收藏和自己收藏的钱币、书籍等一起捐给英国牛津大学,于 1683 年创立了阿什莫尔博物馆并向公众开放。创立之初,参观者多是牛津大学的教职工和学者,直到 1

6、773 年,博物馆才正式对大众开放。阿什莫尔博物馆也被认为是欧洲第一座向公众开放的博物馆。1753 年,一个叫做 Hans Sloane 的爵士去世了。他的主页是御医,兼职做博物学家,业余稿收藏。他将身后留下的 71000 多件个人藏品全部捐赠给了大英帝国。为了展出这些物品,大英博物馆在6 年后建成开放,成为全世界第一个对公众开放的大型博物馆。从权贵的禁脔,到面向公众开放,现代意义的博物馆的产生有赖于兴起于 18 实际中叶的欧洲工业革命。而作为欧洲工业革命的发源地,第一座现代博物馆出现在英国也并不是偶然。18 世纪中期之后,随着城市文化的繁荣、民智的开启,西欧一些国家博物馆相继建立,并向公众开

7、放,博物馆逐渐成为一个向市民提供学习、教育、欣赏机会的场所。如今,拥有悠久历史的欧洲人早已将博物馆概念扩展到整个街区乃至整座城市。法国的阿维尼翁,意大利的罗马、庞贝、威尼斯,希腊的雅典,捷克的布拉格,俄罗斯的圣彼得堡,葡萄牙的里斯本,西班牙的马德里,德国的德累斯顿每座城市都堪称是一座“露天博物馆” 。欧洲人言必称希腊,处处喜欢彰显本国的悠久历史。拥有欧洲古老的博物馆之一巴塞尔市立博物馆的瑞士,人口只有 750 万,却有两座国家博物馆。瑞士 26 个州中每个州都有一座历史博物馆和一座艺术博物馆,前者介绍当地的历史,后者专门收藏和介绍本地的考古、绘画、雕塑、民间艺术品。在中国,博物馆是舶来品。我国

8、历史上一些类似收藏保存文物、古籍的场所,多数是为贵族或上层知识分子阶层服务的,真正实现其公共意义的博物馆,是 1905 年才出现的南通博物馆。100 多年来,中国建立了 2000 多个博物馆,其中绝大多数是1949 年之后才建起来的。平均 60 多万国民一个博物馆的比例,相比西方发达国家实在少得可怜。而我国的博物馆大多只是扮演着收藏箱和展柜的角色,且不论展品常常仅有一个写着展品的名称、所属时代的说明牌(细致点的会注明出土地点) ,单是很多名称是生僻字的古代器物,现代人根本念不出,更想不明白这器物是做什么用的。就这样,大量极具文化价值、蕴含丰富信息的展品,被观众走马观花、一瞥带过,更不要奢望观众

9、能从久远的文化记忆中获得更多的感悟了。而一般的国人去博物馆,也大多是带着猎奇的心理去的,更容易把博物馆看成是一个观赏珍奇物件的猎奇之所。因此,当博物馆中没有什么太稀罕的物件时,人们也就自然不会把宝贵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在博物馆里。人们觉得,博物馆离自己那么遥远,可有可无。人们缺乏的是一种情怀,一种叩问历史、思索未来的精神。人们需要给去博物馆找一个理由。这个理由也许很宏大让我们全面、完善地继承前人的生存经验,借鉴人类曾经拥有的一切文明成果,以使自己的人格更丰富、更伟大。人的生命是建构在记忆之上的。所有的行动和体验,所有的知觉和感情,如果没有记忆作为储存与提取的方式,都是无意义的。同样,一个文明也是建

10、构在它自己的记忆上的。而博物馆里,保存着人类经过长期积累和探索而形成的思想之花,智慧之光。博物馆,告诉我们的是我们的来路,我们的前生。我们从文物藏品中搜寻往日的记忆,并从这些记忆中提取指向当下和未来的价值。博物馆容纳的是古老的藏品,承载的是与时代对接的文化。作家林达在我也有一个梦想里记述的参观美国南北战争博物馆的情形,或许可以更生动地告诉我们,去博物馆的理由。在博物馆关于葛提斯堡战役的展示中,人们找不到任何对于胜利者英雄式的歌颂,也找不到对于南军加诸“敌人” 、 “叛乱者”的蔑称。人们能够看到的,只是对于战争悲剧性的伤痛而平静地描写:“威斯理科尔普和威廉科尔普是葛提斯堡长大的两兄弟,成年后都参

11、加了军队一个为南军,一个为北军。几天以后,弟弟威斯理在进攻各个所属的军团时阵亡。他们的母亲听到死讯后去战场寻尸,却只发现刻着他名字的枪托。橱窗里陈列的是她们兄弟俩的照片,以及威斯理阵亡时的小丘全景。 ”“而另一则陈列的说明是这样的:威斯理死的时候怀里藏着一封信,这封信是他的童年好友斯凯雷在临死前交给他,托他转给恋人杰妮威德的。而就在威斯理阵亡的当天,杰尼威德也因误中流弹而亡。 ”在这个纪念馆里,还有一些当年士兵站立着的照片。它们被放大得和真人一样,一排排矗立在幽暗的展厅里,使所有的参观者以走到他们面前,就无法忽视这些曾经和我们同样拥有生命的逝者。他们的眼睛在提醒你:战争减少的不仅是一些人口数字

12、,而是一个个有血有肉、曾经有痛苦有欢乐的生命。他们也是父母心中的宠儿、孩子深爱的父亲、女孩梦中的恋人,而现在都不见了。在这样的悲剧面前,有什么胜利和战功值得夸耀呢?每一个人,一走进博物馆都不约而同地抚今伤昔、缅怀逝去的生命,不管他曾经是敌人,还是朋友。我想,这才是建立博物馆的真正目的,这才是我们去参观博物馆的目的:让每一个生命懂得爱,懂得美,懂得怜悯和善良。每一件文物都是历史的留影,每一件藏品都是时间绽放的奇葩。凝视它们,正如凝视文明史所经历的一切荣光和辉煌。不管是雄霸天下的君主,还是富甲一方的商贾,他们都以拥有无数文物为荣。但千百年过去了,曾经的繁荣归于沉寂。文物是时间的遗迹,而人类不过是文物的经手客。但我们可以穿过时空的阻隔,通过文物与历史对话,陶醉于藏品所承载和传达的历史文化气息,短暂渺小的个体生命得以沉浸在人类文明的浩瀚海洋里,藉此感受超越和永恒。去博物馆,代表着一种情怀。那些文物所焕发出来的活生生的美,净化着我们的心灵,纯化着我们的精神。历史流逝了,但作为文化遗产的它们却依然存在,传达的正是永恒的人文精神真、善、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