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君镇中九年级下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5527578 上传时间:2018-03-1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老君镇中九年级下语文第三单元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老君镇中九年级下语文第三单元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老君镇中九年级下语文第三单元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老君镇中九年级下语文第三单元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老君镇中九年级下语文第三单元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老君镇中九年级下语文第三单元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君镇中九年级下语文第三单元教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教案-老君镇初级中学-尹国清1第三单元第三单元单元计划单元计划一、单元教学目标: 1.了解序和跋,领会它们的导读作用。 2.体会自己写跋和为别人写有什么不同。 3.理解作者在序和跋中的思想感情。 二、单元教学重、难点: 1.理解序各跋的异同。 2.理解序各跋的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单元教学方法: 讨论交流 三、单元教学安排: 本单元共 14 课时。的序和跋2 课时读2 课时永远新生2 课时科学与艺术1 课时口语交际1 课时单元小结1 课时作文训练2 课时单元检测2 课时机动1 课时99家家的序和跋的序和跋巴金 一、课标(考纲)要求:一、课标(考纲)要求:了解序和

2、跋的作用及其意义 二、导学目标:二、导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序和跋的文体特点,领会它的导读作用。 体会自写序、跋和为别人写序、跋的不同特点。 了解作者青年时期的思想轨迹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2、过程与方法:语文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教案-老君镇初级中学-尹国清2引导学生了解家的故事梗概,让学生讨论交流。 3、情感与价值:让学生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认真学习,将来报效祖国。 三、导学核心:三、导学核心: 导学重难点:导学重难点:了解序和跋的文体特点,领会它的导读作用。导学方法:导学方法:品读法、讨论法 四、导学过程设计:四、导学过程设计: (一)(一) 、生字识记、生字识记 扉(fi):门

3、扇:如:柴扉。 诅(z):1诅咒。本文取此义。2盟誓;发誓。 删(shn):去掉(文辞中的某些字句) 。 赘(zhu):1多余的;无用的。如:累赘。2男女到女家结婚并成为女家的成员。如: 招赘。 (二)(二) 、词语识记、词语识记 激流:湍急的水流。 魔爪:比喻凶恶的势力。 诅咒:原指祈祷鬼神降祸于所恨的人,今指咒骂。 序跋:序文和跋文。 序文:一般指写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有作者自己写的,多说明写书宗旨和经过。 也有别人写的,多介绍或评论书的内容。 跋:一般写在书籍、文章、金石拓片等后面的短文,内容大多属于评介、鉴定、考释 之类。 (三)(三) 、预习效果反馈、预习效果反馈 1 家是一部什么

4、样的小说? 2 家的序和跋分别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 3 “有人说过,路本没有,因为走的人多了,便成了一条路。又有人说路是有的,正 因为有了路才有许多人走。谁是谁非,我不想判断。我还年轻,我还要活下去,我还要征 服生活。 ”从这句话中,你悟到了作者当时什么样的思想? 4 “我要向一个垂死的制度叫出我的我控诉 ”这句话告诉了你什么信息? .课堂跟讲 (四)(四) 、背记知识随堂笔记、背记知识随堂笔记 1我有了生命以来,在这个世界上虽然仅仅经历了二十几个寒暑,但是这短短的时期 也并不是白白度过的。这其间我也曾看见了不少的东西,知道了不少的事情。我的周围是 无边的 ,但是我并不 ,并不 。我无论在

5、什么地方总看见那一股 生活的 在动荡,在创造它自己的道路,通过 中间。 2文学常识: (1) 家的作者是 ,现代作家,原名 ,祖籍 ,1904 年 生于 。 (2)巴金的激流三部曲是 、 、 ;爱情三部曲是 、 。 (五)段落层次(五)段落层次 跋 1第 1 段:交代了 2第 2 段:交代了因为自己年轻,而没有 3第 3 段:交代了放弃重写家的原因: 而 且 。 4第 4、5 段:表达对青春的赞美: 。 (六)写作特点(六)写作特点 表达方式:表达方式:本文没有曲折的故事,大篇幅的叙述是本文最突出的特点。 词语运用:词语运用:朴实的语言,不加雕琢,顺手拈来,流畅自然,饱含真情。语文版九年级下册

6、-语文导学教案-老君镇初级中学-尹国清3中心表达:中心表达:序反映了自己青年时的思想, 跋表达了自己创作的动机。 写作借鉴:写作借鉴:“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是本文最突出的特点。意思是把自己心里想 的、嘴上说的,写下来便是真情的流露。平时我们总是感觉不会写作文,问题就在于不善 于捕捉自己思想的火花,不善于从生活中挖掘素材,更不善于用笔写自己的生活、自己的 思想。本文表达自己的真情、表述自己的生活,是我们大家应该学习的。 (七)(七) 、重难点句子和段落诠释、重难点句子和段落诠释 重难点句子 1 “在这里我所要展开给读者看的乃是过去十多年生活的一幅图画。自然这里只有生 活的一小部分,但我们已经

7、可以看见那一股由爱与恨、欢乐与受苦所构成的生活的激流是 如何地在动荡了。 ” 生活虽然是黑暗的,但作者始终是在生活的激流中搏斗的战士。他用什么去和黑暗搏 斗呢?他走上了一条当年许多进步青年所走的道路用文学来展示生活,激励人们前进。 展开生活的图画,让读者看生活的激流如何在动荡,这就是巴金“搏斗”的内容。 2 “我的周围是无边的黑暗,但是我并不孤独,并不绝望。我无论在什么地方总看见 那一股生活的激流在动荡,在创造它自己的道路,通过乱山碎石中间。 ” 把生活比作激流,生活就像激流那样勇往直前,充满力量;生活中有爱,有恨,有欢 乐,有痛苦;生活中有清流,有泥沙,也有沉滓我们来做什么?我们“为的是来征

8、服 它。 ” 对跋中第一段的诠释 在跋的第一段中,作者讲到了自己的创作动机“我很早就说过,我不是为了要做 作家才写小说:是过去的生活逼着我拿起笔来。 ” “我要向一个垂死的制度叫出我的我控 诉 。 ”也讲到了作者的创作体验:“我仿佛在跟一些人一块儿受苦,跟一些人一块儿在魔 爪下面挣扎。我陪着那些可爱的年轻的生命欢笑,也陪着他们哀哭。 ”正是由于巴金目睹了 生活中那些悲惨的结局,目睹了那些可爱的年轻生命横遭摧残,才使得巴金的家是那 样的感人,那样的富有生活气息。 (八)(八) 、当堂练习、当堂练习 1巴金的家的“序”和“跋”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巴金把生活比作了什么?他对生活有什么态度? 板书设

9、计:板书设计:序序 托:一个悲剧 跋跋罗:一次征服 “叫出我的我控诉生活 巴:一场搏斗(鲁:一条路) “用我以后的精力来写新的东西”【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1、本节亮点:2、待改进处:1010读读唐诘诃德唐诘诃德海涅语文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教案-老君镇初级中学-尹国清4一、课标(考纲)要求:一、课标(考纲)要求:读名著,品内涵。 二、导学目标:二、导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体会文章要表达的中心。 品味独具风格、韵味十足的语言。 2、过程与方法:带领学生了解唐诘诃德的故事梗概,让学生交流小时读书的感受。 3、情感与价值: 激发学生读名著的兴趣,尊重学生读书的感受。 三、导学核心:三、导学核心

10、: 导学重、难点:导学重、难点:品味独具风格、韵味十足的语言。 导学方法:导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四、导学过程设计四、导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一)导入 同学们,你刚刚懂事并稍通文字后,读的第一部书或第一个故事是什么还记得吗? 德国诗人海涅,颇能识字以后,读的第一部书是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 。今天 我们要学的一篇文章,就是诗人在不同时期读此文的感受。 (二)整体感知(二)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 1、读以读,读准字音 啜泣 长髯 蹩脚 阴霾 憔悴 飘忽 倾倒 稚嫩 攀附 2、画一画:找出难以理解的词语,设法解决 3、想一想:课文每一段写了什么?用一句话概括。 第一段:描绘自己童年时期

11、第一次读堂吉诃德的情景和感受 第二段:复述书中银月骑士打败了堂吉诃德的情节,书写同情之情 第三段:补充指出银月骑士是个剃头匠(实则是位大学生) 第四段:对初次读堂吉诃德的回味,以及后来对堂吉诃德的态度。 4、说一说,读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三)研读课文(三)研读课文 分小组学习,每一组派一个代表汇报学习情况。 1、在童年的海涅心目中,堂吉诃德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你能从文章中找出依据吗?2、文章还提到了作者在哪些年龄阶段读此书的感受?那时的认识又有了怎样的变化?3、比较一下,作者更珍视哪个时期的感受? 4、作为中学生的你,怎样看待作者对此书的态度? 5、结合自己不同时期读同一作品的经历

12、,谈谈:是不是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多,我 们几应该责备自己最初的认识? (要懂得尊重孩子们真实的感情,不要轻视自己初读作品的感受,而要珍惜它,作为美 好的回忆) (四)布置作业(四)布置作业 1、这篇文章的中文译者是我国著名学者、文学家钱钟书先生,所以文章的语言才是这 般的俏丽而有韵味,熟读课文。 语文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教案-老君镇初级中学-尹国清52、摘抄你喜欢的句子,并想想你喜欢的理由。 示例:(1)五月里一个明媚的日子花木就都一片欢欣,颤动起来。 (2) “花鸟林泉” “陪着我哭” “一株衰老不才的橡树微微啜泣仿佛在呵斥人世的 险恶。 ” (3) “那是一个阴霾的日子望出去是一片衰盛

13、无常的景象。 ” 小组探究:示例中的后两句与第一句有何区别? (前者明媚,欢欣;后者悲哀、憔悴和诙谐) (五)(五) 、课堂拓展、课堂拓展 1、一部书,随着情节的发展,对景物的描写也有所不同。你能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 写写自己类似的体验吗? 2、现在有一部书要再次出版,想请你写个序言,你能模仿这篇文章写一写吗?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时 期感 受童年感到堂吉诃德是英雄,钦佩他青年觉得堂吉诃德扫兴乏味读唐吉诃德成人跟堂吉诃德相安无事,嘲笑他【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1、本节亮点:2、待改进处:1111永远新生永远新生 吴冠中一、课标(考纲)要求:一、课标(考纲)要求: 学习议论文的论证方法 二、导学目

14、标:二、导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 学习本文采用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中心论点的写法。语文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教案-老君镇初级中学-尹国清6体会课文以议论为主兼以适当的叙述的写法。 学习本文语言准确、缜密,又不失活泼、幽默的特点。 2、情感与价值: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3、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才是永远新生,让学生交流讨论。 三、导学核心:三、导学核心:导学重、难点: 理解反传统,反反传统,反反反传统的内涵。 导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四、导学过程设计四、导学过程设计(一)(一) 、导入新课、导入新课(二)(二)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吴冠中是我国学贯中西的艺术大师。 吴冠中最早画的作品多以江南水乡为题材,画面充满诗意,他特别重视点、线、面的 结合与搭配。最近几年他的画风有所变化,在一批反映黄土高原的作品中多用粗线,自成 一种意境。最近,他获得“法国文化艺术最高勋位”的荣誉。 (三)(三) 、题目解说、题目解说本文选自文艺研究1999 年第 3 期。这是著名油画家、国画家吴冠中先生为世界 现代艺术图典一书所做的序。题目“永远新生”是本文中心论点的中心词。作者就怎样 才能使艺术永远新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即只有不断地反传统才能使艺术永远新生。(四)(四) 、研讨课文、研讨课文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