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首大学美学原理复习笔记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5523214 上传时间:2018-03-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首大学美学原理复习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吉首大学美学原理复习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吉首大学美学原理复习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吉首大学美学原理复习笔记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吉首大学美学原理复习笔记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吉首大学美学原理复习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首大学美学原理复习笔记(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填空:填空:1_1735 年_,德国哲学家_鲍姆嘉通_在(诗的哲学默想录 )里,第一次提出诗的哲 学研究对象问题,成这种诗的哲学为(“感性学” ) 。(1750 年) , (鲍姆嘉通)出版专订研究感性认识的拉丁文专著(美学第一卷, 为美学命名) 。被称为“美学之父。 ” 2.黑格尔认为美是(“理想的感性显现。 ” ) 3.美学的对象是(审美活动) ,美学的方法是:(思辨与实证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历史意识与当代意识相统一;兼收并蓄与民族特色相统一) 4.美学属于:(人文学科) 5.审美发生的几种说法:(摹仿说、巫术图腾崇拜说、 (法、雷纳克) 、性本能说(达尔文、 伏尔泰。弗洛伊德) 、

2、游戏说(席勒) 、劳动起源说(马克思) ) 6.可以认为,正是在(人化的自然)和(自然的人化)的形成过程中,历史的形成了审美 主体和审美客体以及两者的对立统一的关系。 7.审美关系的三种价值:认识价值、伦理价值、审美价值。 8.古希腊柏拉图最早提出“美本身”的命题(大希庇阿斯篇 )开起了对美的本质的 探讨。 9.(古希腊罗马时代)认为“美是和谐”:(中世纪) “美是完善”:(近代英国经验派美 学家) “美是快感”:(黑格尔) “没事理念的感性显现” () “美是自由的形式”: 高尔泰“没事自由的象征”:(蒋孔阳) “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 ” 10.人的本质在于(非异化的劳动) 11.(主客

3、统一论)是解决美的本质问题的基本出路。 12.美学意义上的美是(意识形态性的)而一般所谓物本身的没事自然形态的, (非意识形 态性的) 、 13.美的社会存在类型主要有:(人的美、人文环境的美、日常生活的美) 14.艺术美更加集中的体现了人的(生命追求、审美观念、和价值理想。 )所以成为美学的 重要内容。名词解释:名词解释:1. 审美主体:所谓主体,是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对象化了的现实的人。而审美主体则是有 着内在的审美需要,审美心理机制,并现实承担着审美活动的人。审美主体是在具有 了社会属性前提下的个体性与群体性的统一,是主动性与受动性的统一。 2. 审美客体:审美客体是审美主体所感受、体验、改

4、造的具有审美属性的客观对象,是 再生产劳动中人化的对象。 3. 审美关系:是审美主体的特殊本质力量与审美客体的特殊本质相对应而形成的一种特 殊的对象性关系。 4. 客观论:美就在物,它存在于客体之中,是客体对象所具有的一种内在属性。整个中 国古代和洛克、笛卡尔以前的西方,在很长的时间里,美学家都基本是客观论者。 客观论的合理之处,在于它重视审美对象,强调美的对象性,认识到没有对象就没有 美,美总是与特定对象联系在一起的。但是,由于客观论混淆了美的客观性与对象的 客观性,忽视和否定美的主观性一面,因而又总是包含着不可克服的理论困难。 5. 主观论:美在心,即美是主体的一种内在心理状态或心理构造物

5、。代表是 17 世纪荷兰 哲学家斯宾诺莎。 合理性:它拒绝承认主体在审美活动过程中的单纯反应性和被动性,强调了主体的能动性、创造性,认识到离开主体就不可能有美,美只有联系着特定主体才能存在。 片面性:当它把美完全归到主体一边,把美看成主体的一种心理体验,从而否定美的 对象性之时,它实际上就把审美对象的存在看成是可有可无的东西,把审美活动当成 了一种封闭的主体内心活动。 6. 主客观统一论:美既不在心,也不在物,而在心物二者的统一之中。也就是说,美既 不能归结为对象的一种属性,也不能完全归纳为主体的内心状态,美是主客观相遇、 彼此契合而形成的一种特殊性质。 7. 异化劳动:“异化”本是黑格尔哲学

6、的用于,其原意是“外化” “对象化” ,马克思一 定程度保留了原意,但主要却指“异己化” “敌对化” 。马克思所说的“异化劳动”就 是在私有制条件下劳动的一种必然的扭曲形式,它的基本意思是“异己化的劳动” 、 “敌对化的劳动” 。 8. 外观的美:外观的美是以实物形式的非实用方面为对象的美。 9. 形象的美:形象的美是以人的主观想象所创造的形象为对象的美。 10. 艺术美:是各类艺术作品所体现出来的美。具体的说,所谓艺术美,就是以感性形式 具体体现了人的生命意义、抒发了人的生命情感与活力的艺术形象及其创造活动的根 本特性。 11. 形式美:形式美是自然、社会和艺术中各种感性形式因素(色彩、线条

7、、形体和声音 等)的有规律组合所显现出来的审美特征。美的社会存在、自然美和艺术美中,都包 含了形式美的存在。 12. 中和之美:中和之美是处于优美与壮美两极之间刚柔相济的综合美。其意蕴刚柔兼备, 情感力度适中,杂多或对立的审美因素和谐统一,具有含蓄、典雅、静穆等特征。其 特点是:刚柔相合、不过分而无不及、情理统一、含蓄、和谐统一。 13. 优美:也称阴柔之美、秀美。优美以感性形式的和谐为主,审美意蕴、情感力度柔和 平稳,具有小巧、平静、舒缓、圆畅、单纯等表现形式。优美有着直观愉悦的感性特 点。在优美的心理体验中,理性因素不明显、不突出,主体仿佛无需借助思考便可以 通过感官直接把握对象,唤起了内

8、心的美感,既没有心理冲突,也没有理解上的困难。14. 壮美:也称阳刚之美,其审美意蕴、情感力度强盛,具有宏大、挺利、奔放、雄浑等 特性。壮美具有形体博大厚重的量感和空间宽阔的开展广度;包含着、蕴积了强盛的 力量和磅礴的气势;具有动态的劲健、迅疾之力;凝结着人的浩然之气,英雄襟度和 宽广壮伟的胸怀;与崇高不同,壮美仍属于和谐的审美形态,不含恐惧。压抑的痛苦, 而主要是激昂、奋发、豪迈、乐观的快感。 15. 崇高:崇高是一种突出了主体与客体,人与自然、感性与理性的对立冲突,情感力度 一场强烈。具有狂放、暴烈、无限、模糊、神秘等特性的审美类型。以其巨大的威力 和超常的体积,给审美主体以明显的威胁、压

9、力。以艺术形态看,崇高型艺术属于那 种激情、狂情的艺术,其情感力度超出了理性规范而震慑人心。 16. 悲剧:是以社会力量之间的冲突为基础,以具有正面价值的人的不幸,毁灭为特征的 审美类型,它的审美价值主要体现在艺术形态中(包含戏剧形式的悲剧和其他种类的 悲剧艺术) ,悲剧以社会力量的冲突为矛盾基础,以非正义势力压倒正义势力为基本特 征。是一种由悲伤、怜悯、恐惧的痛感过渡上升到惊赞、振奋的快感的复杂感受,其 本质上与崇高相通。悲剧艺术之所以获得艺术最高阶段和冠冕的殊荣,一个重要原因 就在于它体现着人苦苦追求的理性意蕴,能够使人体察到深邃的哲理,从而获取强化 人生理想和价值的经验模式。 17. 喜

10、剧:(或称“戏剧性” “喜” “滑稽” )是一种突显了本质与现象、内容与形式、现实与理想、目的与手段、动机与效果等不协调或不和谐,给人以笑得审美类型。喜剧性 的艺术表现包括有戏剧形式的喜剧和漫画,相声等。喜剧的主要特征是,不协调性、 矛盾性;直接而突出的审美效果是笑;直接表现为一种积极,快乐的体验。 18. 丑:从本质上说,丑是一种不和谐,具有紊乱、嘈杂、破败、粗陋、畸形、邪恶、虚 假等特性。丑时一种客观存在,既不含人的生命目的,也违背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 丑与美是相互对举,相互依存的。正因为有丑的存在,有美丑之间价值的差异的存在, 美才显得可贵。丑得审美感受是一种在厌恶感基础上形成的复杂情感

11、刺激。 19. 荒诞:荒诞作为丑的极端化形式,是理性协调的颠倒,表现为极度的不合理、不正常、 给人以无可奈何、哭笑不得的痛苦感受。展现一个无理性、不正常、杂乱无章的世界。 荒诞的痛感具有与悲剧不同的复杂内涵。荒诞的痛感里混合着悲喜,是一种让审美主 体哭笑不得的情感体验。荒诞主要特点是无意义,但从这种无意义中恰恰令人体味出 特定意义来。 20. 自然美:是指在审美活动中队人具有特定审美价值的自然物和自然现象的品质特征。 自然美的特点是,以自然属性为存在基础;侧重形式;有着特定的内容;具有象征性、 多面性和不确定性。 21. 审美活动:作为人把握世界的特殊方式,是人在感性与理性的统一中,按照“美的

12、规 律”来把握现实的一种自由创造性实践。其特征是,以一种审美的眼光看待人类的生 活和生产劳动;在审美活动中审美价值将以特殊的形式成为衡量一切生活与生产劳动 合理与否的重要尺度;在审美活动中,队生活与生产劳动过程及其结果的把握,更多 是从感性形式方面进行的。 22. 劳动起源说:马克思主义从人的社会实践出发,提出了审美起源于人类生产劳动的观 点,劳动创造了人并为审美提供物质前提和基础;劳动为审美发生提供了现实素材。 23. 巫术说:认为艺术起源于原始民族的巫术活动的一种理论。巫术活动所创造的艺术具 有双重的意义,它既能够增加巫术效果的气氛、情绪与形象的逼真,又能够使这种摹 仿的外观创造及情绪宣染

13、将人们带入一种幻觉真实,从而导引出一种愉快的感觉,最 终又使之转化为审美愉快,这是,这种源于巫术活动的形象与情绪就脱离了实用的、 功利性的目的,获得了独立的意义,不再是巫术,而是艺术了。但是,如果将巫术作 为艺术发生的根本原因也是不妥的,一些学者的研究成果表明,并不是所有的原始艺 术都与巫术有关。 24. 性本能说:这种观点认为,人类审美源于对异性的关注与人的性本能。持这种观点的 主要有达尔文和费洛伊德等人。 25. 游戏说:这一观点认为,人类审美产生于人的游戏活动。这一理论最初由德国美学家 莱辛提出,并未希勒和斯宾塞所发展,而希勒是其重要的理论代表。问答题:问答题:【美学之路美学之路】 一、

14、历史上的美学一、历史上的美学 (一)古典阶段(一)古典阶段 :从古希腊罗马到文艺复兴时期,从先秦两汉到近代王国维之前,中西方 思想美学还处在一种“前美学”的形态。 1、具体表现 :毕达哥拉斯: 美是“和谐与比例” 。 亚里士多德:“美是一种善,其所以引起快感正因为它是善” 2、特点归纳: 初步和比较零碎地提出了一些有关美学的基本问题、概念和范畴,并作了一些尚不彻底的 回答;对美的思考往往同人们对社会人生的哲学、伦理把握直接联系在一起, “美”与“善”常常混为一谈。 (二)美学学科的建立与成熟(二)美学学科的建立与成熟 1 1、鲍姆嘉通:命名、鲍姆嘉通:命名 1735 年,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A

15、.G.Baumgarten)在诗的哲学默想录里,第一次提出了 诗的哲学的研究对象问题,并以希腊语中“埃斯特惕克”一词称这种诗的哲学为“感性学” (德文为 sthetik,英文为 Aesthetics) 。 直到 1750 年,他用 sthetik 作为书名,出版专门研究感性认识的拉丁文专著(即美学 第一卷) ,美学才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诞生了,而鲍姆嘉通也因此被后人誉为“美学之父” 。 康德康德 :体系:体系 康德美学的重点在人的感性认识能力、主体心理机能方面,深刻地提出了有关“审美判断 力”的问题,不仅给予审美判断(即审美心理机制)以组合有序的表述,而且在重点分析 审美心理机制的过程中,形而上地

16、探求美(情感表象) ,形而下地推及艺术,建构了一个以 审美判断为中心的先验哲学的美学体系。这样,在康德那里,美学便不再是一个空洞的理 论框架,而成为有着充实的内容、明确的对象以及一系列概念范畴的严谨体系 。 黑格尔:历史黑格尔:历史 黑格尔则着重探讨了感性认识能力的产物、对应物诗(艺术)以及艺术的历史 。在他 那里,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艺术作为“绝对理念”外化为主体心灵理念的感性形象表 现,则是美的最高形态。正是以美的理念或理想为起点和中心,以美的理念的逻辑和历史 的感性呈现(即艺术类型和艺术体裁)为基本对象与内容,黑格尔建立起了一个庞大而严 密的艺术哲学(美学)体系它的最大贡献,是给了美学以逻辑与历史,把美学从重视 心理研究引向了重视历史研究的方向。 (三)现代美学之路(三)现代美学之路 19 世纪中期以后,随着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马克思主义美学的诞生和现代西方美学的崛 起,标志着美学在西方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1、马、恩的美学贡献 :从哲学人类学高度,深刻阐述了人类审美的普遍规律。 “美的规 律”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网络 > 计算机原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