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索由心001灵感是怎么产生的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5513903 上传时间:2018-03-1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索由心001灵感是怎么产生的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思索由心001灵感是怎么产生的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思索由心001灵感是怎么产生的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思索由心001灵感是怎么产生的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思索由心001灵感是怎么产生的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思索由心001灵感是怎么产生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索由心001灵感是怎么产生的(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思索由心 001 灵感是怎么产生的李伟日记-北京飞软-2014.09.10小时候,我曾经认为我很聪明,遇到什么问题总能快速找到答案,所以,很不屑于用功,也不相信“聪明原于勤奋”和“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之类的格言,最不能忍受的就是重复的作业,比如把生字抄写二十遍,我总是觉得写两遍就记住了,但是考试的时候,往往是提笔忘字,所以小学的语文成绩一直不算太好,好在数学还挺好,一直维持着我的勇气和自信,偶尔的几个难题我一时想不出来,那也是别人更想不出来的,而且我相信我终究能想出来的。这种片面的自信一直伴随我的童年,慢慢长大。当我长大之后,我开始反思以前的经历,慢慢懂得了勤奋和汗水的真正含义,才知道原来灵感

2、真的是来自于汗水,我的经历验证了我擅长思考,同时也暴露了我不擅长学习的缺点,功过相抵,我其实还是有很多损失的。而且,即便是我的思考,也不是轻松的灵感,而是勤奋和汗水的成果。也就是说,是比别人想得更多,想得更久,想得更刻苦的结果。现在,我希望认真地告诉年轻的人们,没有天才,只有勤奋,勤奋才是成功的唯一方法。当然,勤奋却不仅仅是埋头读书,努力工作,也包括专心的思考,还有茶前饭后,走路聊天时不露声色的思索。许多事,别人一听而过,我却认真地思考,思考的久了,思考的多了,养成了思考的习惯,也有许多思考的经验和成果,再遇到问题,就更容易取得突破,找到答案。有些问题,我可能会思考好几年,甚至几十年,然后,冷

3、不丁一个时刻,可能灵感闪现,找到了答案,但是,这能证明我聪明吗?我看未必,如果别的人也花费这么多年来思考这个问题,也许早就比我更快找到了答案了呢,再加上人家勤奋学习,肯定会得到更完整的结果。更何况,许多问题,我思考了这么多年,也还没有找到最终正确的答案。总之,我已经开始真的相信,真的需要百分之九十九点九的汗水了。如果你还不信,就让我来告诉你为什么吧。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大约一九七八年,在老家的农村,听到我的哥哥给他的伙伴们出了一个难题,只允许用三笔把左边这个图形画出来。当时,他们都没有画出来,我尝试了很多次,也没有画出来。如果你不服气,也可以尝试一下。当然他们都很快就忘掉了这个事,我哥哥比我大六

4、岁,正在上初中,他的伙伴们比我大得多。我却久久不能释怀,时不时地想起来,但是却不能成功,岁月一年一年过去,我还是没有成功,无数次的失败,然后无数次的思考和反思之后,我慢慢地开始怀疑这个问题,它是不是真的可以做到,直到后来,一九八六年,我都上了高中了,我终于调整了自己思考的方向,我开始试图证明三笔是不能画出来的。有一天,似乎突然想明白了。你想不想知道?图案中共有八个顶点,每个顶点都有三条线相连,如果有一个笔划穿过一个顶点没有停留,就需要一进一出两个条线,那么还剩一条线怎么办?要么从这个顶点开始起笔,要么到这个顶点是线条的结束,八个顶点,就需要八个这样的“头”和“尾” ,每一个线条最多只能有两个头

5、,所以,八个顶点最少也许要有 4 笔。哈哈,我当时真开心。虽然花了八年的时间,才想明白这个小问题,但是我还是真的好开心,因为我觉得,这个问题可能没有人想到过。甚至,没有人真的思考过这个问题。灵感闪现的那一刻,你知道我真的已经付出了八年多的冥思苦想,说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不过分吧!不过,那一刻心情还是很激动的,有点冲动,差一点就给中学生数理化杂志投稿,告诉大家我彻底解决了最少几笔画一个图案的问题。只要数一数图案有几个顶点,把出入线条为偶数的顶点忽略,只考虑出入线条为奇数的顶点,这些“奇线顶点”个数除以 2,就是最少的笔画数,只有单独的环形图案需要再加一笔。如果写一个公式,可以这样表示:L = n

6、/ 2 + m,L 是最少的笔画数,n 是“奇线顶点”数,m 是独立环形(零个“奇线顶点”的独立图案)个数。如果当时投了稿,说不定会出现一个什么李伟定理之类的。但是最终我没有投稿,因为我觉得这问题只是一个小问题,而且,人家杂志社可能不会当回事儿,这个问题和中学的数学教学好像没什么关系。说到教学,我想起来最近给我孩子讲物理题的时候说过的一个观点,其实,学问是分好多层次的,不同的场合需要用不同的方式来描述和解决问题,比如有:存在层,真理层,理论层,应用层,教学层,科普层,科幻层,常识层。 存在层,是客观事物的真实存在,是绝对的真理,但是却是主观认识永远无法达到的最终理想,我们只能逐步接近,但它确是

7、一切科学知识最终检验标准。 真理层,是最接近客观实际的主观思想认识,是对客观事物和规律的最准确的认识描述。 理论层未必像真理一样完美,但是却有完善的知识体系,能够形成一个知识平台,解释相关的各方面的现象。 应用层,各行业生产和生活中具体使用到的知识,未必完美甚至未必完善,但是却很实用。 教学层,要明白,教师和学生关心的许多问题未必经得起深究,甚至生产生活中未必真的有用,比如鸡兔同笼的问题,鸡头和兔子头一看就不一样,还用计算吗?但是教学就是教学,就是要在这个假设条件下面练习思考问题。 科普层也有它自己的目标,只是概略介绍,却不想代替系统的教学研究。 科幻层就增添了许多不确定得甚至不符合常识的幻想

8、。 常识层是大家都不能躲避的,所以,其实每个人都在做学问,哪怕家庭主妇或者幼儿园的孩子,都在认识分析和研究,每时每刻都在思考问题,只不过,涉及的范围和层次不同罢了。一般的学校和教师,都习惯于在教学层上思考问题,甚至仅仅为考试负责,但是,如果学生都这样仅仅为考试而思考,可能就把自己培养成书呆子,一旦离开试卷,发现自己好像什么都不会了,这岂不是很悲哀。我就告诉孩子,每个人都可以去思考应用层,理论层,甚至真理层的问题,只不过,当你拿起笔在试卷上答题的时候,你要知道,在教学层的范围上,老师希望你如何回答才是最恰当的。从小到大,我也经常试图冲破束缚,希望搞清楚问题的本质,而不仅仅是记住一个结论或者方法,

9、如果问题的原理没有想清楚,生硬地记住结论,我的感觉就好比吃东西没有咀嚼硬吞咽下去一样,心里很别扭。比如中学讲到质量,说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匀速直线运动或者静止)不被改变的性质” ,这是一九八五年我上初三的时候课本的定义,现在的描述可能会有变化,但是,我却一直在想,质量到底是什么?它是怎样形成的,惯性究竟是怎样起作用的,万有引力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又是怎么传递的,太阳到地球之间究竟有什么,如果真的搞清楚这个问题,就应该能改变引力场,让它在某一个范围内失效。光速为什么不能超越,时间是怎样变长的 我知道这些问题不是一下子可以想清楚的,甚至可能一生也想不清楚,

10、所以,我一直没有敢把它们作为我的主要生活内容,不能影响我正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我首先要养家糊口,解决生存问题,高考的时候我放弃最喜欢的理论物理而选择工科专业就是这样打算的。首先应该专心把我的工作做好,把浪漫歌厅新版本做好,把浪漫新版本做好,把北京飞软科技有限公司的业绩搞好,等我的资金和实力积攒到一定规模,足以支撑我的研究,到时候思索酝酿得也差不多了,我就静下心来搞研究。但是我却一直没有把它们抛至脑后,因为这些思索生长在我的生命空间,其实是无法抛弃的。在正常的生活中我它们封存起来,不露声色,完成家庭责任之后,但凡有点整块的时间和精力,我都应该用在软件研发上。但是在潜意识中,没有事儿的闲暇时刻,尤

11、其是什么事儿也干不了却能静下心来的时候,比如坐车,走路,吃饭,洗衣服的时候,我就把自己的心放飞出去,常常不经意间想起某一个问题,轻轻地、淡淡地,静静地,久久地思索着,有时闲庭信步,有时天马行空,有时心潮澎湃,也有时惊喜若狂,沉浸其中,每一分钟每一秒钟,都是享受,是品味,是乐趣,是兴致,既充实,又满足,偶尔得意的时候,也会有灵感闪现。但是,欣喜过后,我一直没有太把它们当回事儿,我会平静地继续,因为我想来日方长,我想等这些灵感慢慢汇聚到足够多,就好像夜晚天空的星河,而不仅仅是瞬间若隐若现划过夜空的流星。等把所有的事情都想清楚,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如果这些思索是正确的,将有一些代表性的设计作为实证,

12、比如质量发生器和屏蔽器,万有引力屏蔽器,惯性屏蔽器,阻力屏蔽器。还有好多应用设备,比如无需能源悬浮空中的停车位,可以到处悬浮的别墅,超音速的潜水艇,亚光速甚至超光速的太空飞船,等等。但是,最近,我有点改变主意了。前年我的父亲身体出现了一点问题,我奔波忙碌之后,感悟到了生命的短暂,尤其,在他康复之后不久,我突然发现我的右眼视野里有一个黑影,大约是所谓的飞蚊症把,我做了一个自我检查,就是快速转动眼球或者改变姿势之后,观察那个小黑影的位置是否还在原处,两个月之后我发现它的位置是会移动的,所以我断定它存在于玻璃体中而不在视网膜上,这使我的担心轻松好多。但是我也清醒地感觉到,我的生命也是有限的,将来某一

13、天,我也可能会失明,甚至糊涂,到时候再想把自己的思想写出来,都可能无法实现了。所以我决定抽出点时间把一些有意义的灵感写出来,总比让它们随着我的生命消失好得多。虽然,大多数想法可能都没有太大的用处,但是,万一有一点儿想法是别人没有想到的,也许就会有点用处呢。我翻看了一下以前留下的少许笔记,因为时间不多,我曾经只把一些想法和设计概括为标题记录下来,以防将来根本记不起来曾经想过这个问题,我发现数十行标题当中,竟然真的有几个已经记不清内部的细节了。看来,不用等到老年痴呆,我的时间和机会确实有限。我更加强化了动笔的决心。与现在的紧迫感相比,我再一次惋惜少年时浪费的许多时光。废话少说,看下面的章节把,我将陆续把我想清楚的一些问题写下来,我们一起探讨它,思索它,分析它,证实它,看看真的是不是那么回事儿,比如惯性是如何产生的,引力质量和惯性质量为什么那么地一致,时间是怎样变长的,怎样让时间倒流,现实中如何回到过去。还有一些通俗一点的问题,陀螺究竟为什么不会倒,比如飞机的升力究竟是怎样产生的?流体的阻力究竟是怎样产生的?还有一些实用具体的设计方案,比如如何预测地震,铁路自动运营系统,汽车前馈式减震系统,主动式防撞系统,汽车定向鸣笛,热气球太阳能发电,风斗式风力发电 ,还有很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