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思维之帆”渡“论述之舟”高考论述类文章写作探究

上传人:A*** 文档编号:35512706 上传时间:2018-03-16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571.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扬“思维之帆”渡“论述之舟”高考论述类文章写作探究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扬“思维之帆”渡“论述之舟”高考论述类文章写作探究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扬“思维之帆”渡“论述之舟”高考论述类文章写作探究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扬“思维之帆”渡“论述之舟”高考论述类文章写作探究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扬“思维之帆”渡“论述之舟”高考论述类文章写作探究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扬“思维之帆”渡“论述之舟”高考论述类文章写作探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扬“思维之帆”渡“论述之舟”高考论述类文章写作探究(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2 2 考试 考试 扬“ 思维之帆“ 渡“ 论述之舟 高考论述类文章写作探 究 张斌 张斌 , 浙江省 桐庐 中学教 师 。 一 、高考认识 : 命题者 “ 重视逻辑 思维” 与 绝大部分答题者“ 逻辑思维薄弱” 的矛盾 随着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深化 , 普通高 中语文课程标准 ( 2 0 1 6年版 ) 把原来写作学 里的议论文 、 记叙文和说明文三种文体概念换 成了论述类文章 、实用类文章和文学类文章。 对应这一变化 , 2 0 1 6年 ,浙江省高考作文题有 一个实施 自主命题以来不 曾有过的写作要求 : 写一篇论述类文章。当然 , 这一变化的出现不 只是为了简单 的“ 对应” , 更

2、重要的是针对近年 来“ 作文弊病” 的有意为之 、 强势扭转 。 “ 套话作文” 让 “ 高考写作” 变 味。1 9 9 8 至 2 0 0 6年, 话题作文方兴未艾 , 因其审题要求和 文体限制大大降低而导致 了“ 套话 作文” 的大 量出现, 至今 , 余害仍有。 浙江省高考语文作文 阅卷组长陈建新这样概述“ 套话作文 的特点 : 题材总是选用现成的历史文化( 文学 ) 名人 的 生平 ; 文章结构表现 为“ 穿靴戴 帽三段论” ; 作 文的主题总是局限在一个浅显的层面上 , 不做 深入开拓。 “ 套话作文” 是考生事先准备好材料 到考场去现场拼接而成的, 学生的个性化思考 往往被束缚 、

3、 压制 , 这与命题者要求考生“ 缘题 而发” 的初衷相背离。所 以, 浙江省高考阅卷 时, 凡是“ 套话作文” , 最高分不得超过 3 9分。这一 旗帜鲜明的评判 ,是对学生作文缺乏逻辑思维 的现状敲响的警钟。 “ 论述类文章 ” 的写作符合高考 的“ 选拔性 ” 特征。省教研室语文教研员胡勤老师在 论述类 文章及其写作探析一文中这样表述 : “ 论述类 文章是指 以阐释 、 议论 、 论辩为 主的说理文章 。 其写作 目的 , 是针对有争议 的问题 、 模糊不清 的 现象谈认识 , 提出 自己的立 场 、 观点 , 让别人 接 受 ;批评某些社会现象 ,否定错误 的观点与看 法 , 促进社

4、会进步。简言之 , 就是为了阐释事理 , 论述主张 ,引导人们正确地认识 自然 、社会与 人 。” 以 2 0 1 6年浙江省高考作文题为例 , 考生不 能简单地证明“ 拥抱 ” “ 远离” “ 保持适 当距离 ” 的 某一观点 , 而是要作深入的思考。这样的作文题 与以往 的作文题相 比, 有 以下不 同: 审题要求更 高, 是 “ 就事论事” 基础上的理性思辨 , 要求学生 提 出 自己的观点 ; 材料 的限制更强 , 不是“ 源于 话题 ” 的漫无边 际 , 而是 “ 缘事 而发 ” 的狭 窄限 定 , 让“ 套话 ” 无处可“ 套 ” 。从命题者意图来说 , 这样 的作文题 ,更能展现

5、学生的学养与逻辑思 维 , 是与高考的“ 选拔性” 功能相契合的。 但 是 , 学生写作“ 论述类文章 ” 的现状并不理 想 。以 2 0 1 6年浙江高考作文为例, 不足表现为 四个方面 : 审题把握不准 ; 文体意识不强 , 有不 少考生写成 了文化散文 、 抒情散文 、 叙事散文、 小说等 ; 语言特征不明 , 没有考虑到理性语言 与文学语言 的差异 , 没有达到客观 、 理性 的要 求 ; 主题表现不深 , 较 多作文只是就作文题提 出的虚拟世界与现实生活 的关系表 明 自己的 态度 , 并证明其正确 , 就事论事而不深入 。 以上 四个方面都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相关 , 不容小 觑 。

6、高考在很大程度上是教学的导航。而高考 作文中出现这些现象 , 必然会引起作文教学的 再度调整 , 一个新的教学任务也将出现在高考 , 作文专题的教学中, 即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 养。 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先认识逻辑思维在作文 写作过程中是怎样贯穿的。 二 、 原 理探 究 : 逻 辑 思 维能 力 为 论 述 类 文 章写作之必备 。 李贽 曾说 : “ 凡为文者 , 其胸 中有如许无状 可怪之事 ,其喉间有如许欲吐而不敢吐之物 , 其 口头又时时有许多欲语 而莫可所以告语之 处 , 蓄极积久 , 势不能遏 。一旦见景生情 , 触 目 兴叹, 夺他人之酒杯 , 浇 自己之块垒 ; 诉 心中之 不平

7、 , 感数奇于千载。” 可见 , 一般 的创作活动 是作家生命意志 自觉表达的需要 , 必先有“ 胸 中之竹” , 才会有“ 笔下之竹” 。但是 , 高考作文 写作往往有违这一创作原理 , 它只给定一则或 数则材料 ,让考生在 限定时间内作 “ 缘事而 发” 。 它不一定能立刻激发起考生的写作欲望 , 但作为一个考试题 目, 又必须在限定的时间完 篇 , 而这恰恰是体现写作思维能力高低 的最佳 时刻 , 没有高水平的逻辑思维 , 高考作文就不 能出彩。 写作思维 , 是在对材料的理解基础上 , 考 试 J语文教 学与研 突 上 句刊 2 0 1 7年 6 月 1 2 3 结合 自身生活与学习进

8、行分析 、综合 、判断、 推 理和表达 的理性活动 , 因此 , 阿恩海姆说 : “ 写作 是一种理性的思维活动 。” 那么 , 思维是怎样贯 穿在整个高考作文写作 中的呢? 审题立意时, 逻辑思维能力体现为 由理性规 范 的 “ 审美知觉力” 。审美知觉力是指审美活动 中主体感知和把握形象的审美属性的能力 , 作者 的审美知觉力是写作活动中作者与对象产生审 美联系的桥梁 。学生写作前的审题过程 , 是一个 理性判断过程 , 也是一个 审美过程。但是 , 审美 知觉力的最大特征是它的主观情感性 , 往往是随 意的, 而这恰恰是考生审题偏差的重要原因。以 2 0 1 6年浙江高考作文为例 , 就

9、有考生讨论 “ 虚 ” 与 “ 实 ” 的问题导致 离题 , 也有 考生把 “ 虚 拟现 实” 的概念偷换成 “ 文学虚构 ” 而导致局部离题 , 也有考生只是抓住题 目中某一句话甚至一个词 做文章 ,而非整体地 、综合地理解题意导致偏 题。所 以要很好地做到审题立意 ,就要运用思 维 , 确定中心 , 而不能随心所欲。逻辑思维就如 一座导航塔, 引导着主题的确立 。 观点论证时 ,思维能力体现为切合话题的 “ 想象能力” 。写作想象力是作者在忆记材料 的 基础上所实现的形象的 自由组合 , 它把实际上并 不在一起的材料从观念上把它们组合在一起 , 从 而实现了新 的形象和形象系统 的创造 的

10、能力 。 这种想象力必须有对象的激发 , 并受到作者心理 定势的规范和情感 的推动。所 以, 在明确写作主 题 的情况下 , 发挥合理的想象就能很好地把积累 的材料运用到写作 中去。如 2 0 I 6年浙江考生 的 满分作文 守望现实 , 涓涓不壅 , 自然引用了屈 原 、 海德格尔 、 米兰 昆德拉 、 乔布斯 、 蒂利希 、 刘 亮程 、 周 国平 、 奥伊肯等人 的话语 , 概括他们 的 思想,且指向一致 ,与全文组成严谨 的统一体。 但是随意想象 , 没有紧密的思维 , 就会出现弄巧 1 2 4 考 试 成拙 的结果 , 这也是 “ 套话作 文” 表现形式之 一。如 2 0 1 6年浙

11、江考生的作文 拥抱 , 保持适 当距离 , 盲 目套用陶渊明、 齐白石 、 美 国盲人 “ 牌王” 内特 格林的例子 , 不为主题服务 , 脱离 了作文材料限定 的方向, 只得 2 5分。所以 , 要 真正做好选材组材 ,就要运用严密 的逻辑思 维, 使材料符合话题 , 而且能为展现主题服务 。 在论证观点时 , 逻辑思维就像是多才多艺的雕 刻家 , 选择适合的材料去展现话题。 谋篇布局时, 思维能力体现为组织严密 的 “ 表现能力” 。 审题立意和论证观点属于作文的 构思 内容环节 , 而谋篇布局则属于作文的构思 形式环节 。黑格尔说 : “ 形式是具有内容的形 式 , 是活生生的实在的 内

12、容的形式 , 是和内容 不可分离地联系着的形式 。 ” 所以 , 作文的谋篇 布局要紧密联系内容来展开 , 以适当的形式来 展现内容就是写作中的“ 表现能力” , 论述类文 章写作显得更加重要 。如 2 0 1 6年浙江考生的 5 8 分作文 与新世界同行 , 因事说理 , 层层 推 进 : 先写虚拟萌芽开花 , 要欣于接受 虚拟带来 的便利 ; 次写虚拟之花盛开 , 当时代潮流涌动 时 , 何妨从容徐行 ; 再写利用虚拟 , 修炼真身 , 把握其带来的机遇; 最后 明确态度 以一肩 的距离与其谈笑 同行 。再如满分作文 现实一 种 , 逻辑严密 , 层次感强 : 先写太投入虚拟世 界会让人脱

13、离现实生活 , 再写远离虚拟世界也 是一种逃避 ,最后提出自己的观点让 V R 回归到一种工具本身 , 用以完善现实生活。所 以 , 逻辑思维就像是一根红线 , 串起 了不 同程 度 、 多元角度的认识 , 使之有序地展现话题 , 是 谋篇布局的总工程师 。 总之 , 逻辑思维在论述类文章写作中起到 了导航塔 、 雕刻师 、 串联线的作用 , 不可或缺。 所以,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对作文教学提 出这样的要求 : “ 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 察能力 、 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 重视发展学生的 思维能力 , 发展创造性思维。” 这就给中学语文 教师提 出了一个必须思考而且要付诸 实际教学

14、的课题如何培养学生 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 、 写法 指 导 : 通 过 模 式训 练 培 养 学 生的 逻 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是在表象 、概念基础上进行分析 、 综合 、 判断 、 推理等认知活动的过程 。针对高考 论述类文 章写作而展 开思维训练 ,教师必须要 把握思维的这些基本特点 。论述类文章 , 要求观 点明确 、 条理清晰, 有严谨的论述 , 遣词造句 、 谋 篇布局体现出分析归纳 、 判断推理的论述特征 。 笔者在实际教学中主要分 “ 审题立意” “ 观点论 证” 和“ 谋篇 布局” 三大块 内容来作指导 。关 于 “ 审题立意” ,笔者已在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五 法 ( 该文发表

15、在全 国首批中文核心期刊 语文 教学与研究 2 0 1 6年 l 1月中旬刊上 )中作 了阐 述 , 力求指导学生调动思维 , 熟练掌握“ 涵泳法 、 揣摸法 、 观照法 、 追 问法 、 求异法 ” 来审题立意 , 在此不作展开。下面,笔者将从 “ 观点论证” 和 “ 谋篇布局” 两个方面来探究论述类文章的写作 方法。 ( 一 ) 观点论 证 观点是考生处于一定立场 , 分析事物利弊和 适 用性 的表达。论述类 文章 的写作要求讲究论 证方法 , 要采用定义 、 归纳 、 演绎 等逻辑证 明的 方法来论证观点。就教学而论 , 我们需要给学生 一些论证观点的方法 ,让学生知道该怎样更加 明确理

16、性地思考 , 从何处人手展开论证 , 以便形 成经得起推敲 、 质疑的公允的观点 。主要方法有 以下几 种 : 1 关联词法。 文体的本质在于语言结构与语 体风格 。论述类文章 的语体特征主要是 阐释 、 议 论和论辩 , 而巧用关联词恰是该类文体表达的 重要方法。例如: 虚拟 不是 虚假 , 不是 平 白无故 地 捏 造和钩 心斗 角的心机 , 而是根据现 实世界 的要素模拟 出来的新程式。 “ 二次元女神” 洛天依是个虚拟 人物 她演唱过许 多具有 古典风格 的名曲, 利 用 互联 网传播 了我 国的传 统 音 乐作 品 。但 是 , 仍有许 多网站传播 暴力、淫秽视频以牟取利 益 , 破坏我 国的优 秀文化 , 引诱青 少年误入歧 途。 所以, 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拥抱虚 拟 的世界 , 穿梭在虚拟与现实中。 ( 2 0 1 6浙江高 考满分作文 带着头脑穿梭 ) 议论性的语言要明确 , 有鲜 明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