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周练三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5492544 上传时间:2018-03-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周练三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三语文周练三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三语文周练三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三语文周练三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三语文周练三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周练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周练三(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高高 20132013 级语文周练(三)级语文周练(三)一、选择题(一、选择题(1212 分,每小题分,每小题 3 3 分)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流淌徜徉 匹敌否极泰来 积累果实累累 B沉疴百舸 星宿乳臭未干 纤绳纤尘不染 C阻挠侥幸 咋舌啧啧有声 横祸横生枝节 D粗犷/ 旷达 伺候恃才傲物 登载载歌载舞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随着进城务工人员规模不断扩大,随迁子女完成义务教育后,继续升学考试的问题日益突出,随迁子 女能否在流入地参加高考的追问愈演愈烈。筋络速通筋络速通日前,民众千呼万唤的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 子

2、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的意见终于出炉,1200 多万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终于可以参 加异地高考。在因地制宜的方针指引下,各地异地高考方案原则上将由省级政府在年内制定出台。 A愈演愈烈 B千呼万唤 C出炉 D因地制宜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A要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就必须深化人才体制改革,完善人才的任用、培养、激励、评价机制,着力 造就一批高素质的现代化建设人才。 B1979 年 6 月,中方正式向日方提出共同开发钓鱼岛附近资源的设想,首次公开表明了中方愿以“搁 置争议,共同开发”模式解决同周边邻国间领土和海洋权益争端的立场。 C “网络水军”通过雇佣大批人手在互联网上

3、集体炒作某个话题或人物,以达到宣传、推销或攻击某 些人或产品的目的。 D红十字会接连陷入信用危机,问题在于我们的慈善机构财务不透明、管理不规范,但深层次的原因 还是整个慈善业制度存在缺陷造成的。 4依次填入下面的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孔子创立的儒学,虽然没有忽视人少林活络膏少林活络膏与自然关系的统一, ,而这三项论题,均 含有积极意义和现代价值,并为国内外有识之士瞩目。 但更注重现实与期待未来,寻求人与人和人与社会的和谐之道。 儒学所涉的主要内容,简要而言就是隆礼、重仁和尚中道三项论题。 也涉及到老庄“道法自然”的哲理; 从汉唐两千余年以来,凡是太平之世,都是儒学

4、盛行之时。 因此,有人说,孔子创立的儒学,可以称为是一种盛世之学。 A B C D 二、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 59 9 题。题。 (2222 分,每小题分,每小题 3 3 分)分) 游龙鸣山记游龙鸣山记 【明】陶安游之胜者,适其时可乐也,得其地尤可乐也,而所游又皆佳士,则所以宣其和、舒其郁、畅其心而发 其文者,盖乐焉而不失乎正也。至元丙子二月甲午厚斋严君治酒肴,招予游龙鸣山,即无想山也。时春霁既久,风日暄丽,耆英少 俊,序齿而行,鼓吹前导。从蓝溪东南行五六里,两山峙如双蠲,相距百步,绵亘东趋。中夹石田,田右 小路,随两山势深宵曲折。行三四里,隘不宜田,仅可为路。

5、又数里,山益奇峻,轻岚暖霭,微袭襟帽。 山外崇峰复嶂,杳无穷极。少焉,峭壁对立,状若华表,松杉万章,夹路北转。涧多石底,云深树茂, 繁卉被岩,鸟声清碎,似非人间世。僧舍雄丽,榜曰“禅寂” 。门外独松古秀,大连数抱。修篁干霄,森 列门内。寺长老出迎客,延坐后堂,匾曰“白云深处” 。其西有“听松轩” ,又西即韩熙载读书堂遗址,所 植桧犹存。其北有“甘露室” 。又北,上为“招云亭” ,气象空旷,攒峰玉立,视向所历群山,低俯其顶矣。 遂蹑蹬至潮音岩,怪石异态百出。同游者疲于跻攀,于是止焉。予以未登绝顶为怏,与三二友决意直上。神农百草膏第二代神农百草膏第二代地势斗峻,褰裳。援萝,履苍莽中。上 有天池沆漭

6、,其水下飞潮音岩,引以给庖。其西绝顶,巨石雄坦,可坐数十人。渺焉四顾,心目豁然。2其东绝顶,视西又高,倦不欲登,还饮“白云深处” 。于时暖气薰席,蒸焉如夏,凄焉如秋,栗焉如冬, 觥筹无算,谈笑甚欢,虽从者乐工各适其意。酒既,长老引客看花,徐行登环翠阁。已而与长老别,出寺 门。行几一里,众以兴未尽,席地坐,分韵赋诗者久之诗成而归。斯游也,适其时而得其地,信足乐矣。但溧之为州非通都要路兼是山隐于邃奥故无前贤题咏及当代名 笔发其幽潜予故表而出之呜呼乐而不失乎正者浴沂风雩也兰亭之会乃或感慨悲戚。今同游者心平气易,发 言为诗,皆有可观,其亦乐之正者欤!遂记兹游之胜,使无想山得以著于世云。 (选自陶学士集

7、 ,文字略有改动)【注】章:大材。褰(qin)裳:撩起衣裳。沆漭:水深广无边的样子。 5.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绵亘东趋 趋:延伸 B. 繁卉被岩 被:遮盖C. 引以给庖 给:供给 D. 地势斗峻 斗:争斗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3 分) A 盖乐焉而不失乎正也 B 所植桧犹存 诗成而归 视向所历群山 C 仅可为路 D 分韵赋诗者久之 上为“招云亭” 遂记兹游之胜 7下列直接描写龙鸣山景色的一组是( )(3 分) 春霁既久,风日暄丽 峭壁对立,状若华表 涧多石底,云深树茂 其北有“甘露室” 气象空旷,攒峰玉立 蒸焉如夏

8、,凄焉如秋,栗焉如冬 A B. C. D. 8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首段“适其时可乐也,得其地尤可乐也,而所游又皆佳士”从三方面提出“游之胜”的标准,引 领下文。B潮音岩西边的山顶上,有一块雄伟平坦且可坐数十人的巨石站在上面可以俯瞰美景因而成为 龙鸣山的重要景点。C作者和同伴游览了龙呜山美景,谈笑作诗,心情和悦,体会到了类似于“浴沂风雩”那样纯正的 快乐。D龙鸣山地处幽僻,却是通往大都会的要道,只是不为人熟知,作者写这篇游记,是想让更多的人 知道龙鸣山值得一游。 9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4 分) 但 深 之 为 州 非 通 都 要 路 兼 是

9、 山 隐 于 邃 奥 故 无 前 贤 题 咏 及 当 代 名 笔 发 其 幽 潜 予 故 表 而 出 之 呜 呼 乐 而 不 失 乎 正 者 浴 沂 风 雩 也 兰 亭 之 会 乃 或 感 慨 悲 戚。 10、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1)修篁干霄,森列门内。 (3 分) 译: (2) 斯游也,适其时而得其地,信足乐矣。(3 分) 译: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三、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8 8 分)分) 答张十一 韩愈 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 未报君恩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一半加。注

10、:韩愈一生中两次遭贬, 答张十一是他第一次被贬到广东阳山后的第二年春天作的。张十一名署,公元 803 年(德宗贞元十九年)与韩愈同为监察御史,一起被贬。张署到郴州临武令任上曾有诗赠韩愈,韩愈写此诗作答。 筼筜(yndng) ,竹名,生长于水边。 “踯躅”即羊踯躅神农百草膏神农百草膏花,花红黄色,可供观赏。311、诗的颔联最生动传神的字是哪两个字?为什么?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4 分)12、诗的颈联是全诗的关键,试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蕴含的感情。 (4 分)四、名篇名句默写(四、名篇名句默写(8 8 分)分) 13、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 。 (李白蜀道难 ) 14、蟹六跪而二螯

11、, , (荀子劝学) 15、 ,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 (李商隐锦瑟 )16、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 ,术业有专攻。 (韩愈师说 )高高 20132013 级语文周练(三)答题卷级语文周练(三)答题卷(总分:50 分;时间:40 分钟) 班级_ 姓名_4题号题号12345678答案答案9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4 分) 但 深 之 为 州 非 通 都 要 路 兼 是 山 隐 于 邃 奥 故 无 前 贤 题 咏 及 当 代 名 笔 发 其 幽 潜 予 故 表 而 出 之 呜 呼 乐 而 不 失 乎 正 者 浴 沂 风 雩 也 兰 亭 之 会 乃 或 感 慨 悲 戚。 10

12、、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1)修篁干霄,森列门内。 (3 分)(2) 斯游也,适其时而得其地,信足乐矣。(3 分)11、诗的颔联最生动传神的字是哪两个字?为什么?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4 分)12、诗的颈联是全诗的关键,试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蕴含的感情。 (4 分)13、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 。14、蟹六跪而二螯, , 。15、 ,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16、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 ,术业有专攻。参考答案:1、 【答案】D 译文:译文:译文:译文:5【解析】(Atn/chn,p,lili; Bk/, xi,qin/xin C nojio,

13、 zz,hnhn ;Dgung/kung,c/sh,zi/zi) 2、 【答案】A 【解析】 (A 愈演愈烈:事情或情况变得越来越严重。 “追问”不能“愈演愈烈” ,故错误;B 千呼万唤: 比喻急切盼望;C 出炉:比喻新产生出来;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 3、 【答案】B 【解析】 (A 项“任用、培养、激励、评价机制”语序不当,应为“培养、任用、评价、激励机制“ ;C 搭配不当, “推销”不能与“人”搭配;D 句式杂糅, “原因还是造成的”杂糅。 ) 4、 【答案】C 【解析】 (从第句必须接后面的“而这三项论题” ,可排除 A、B 两项,如选择 D 项,虽说第句可以和 前面的句子构成转折关系,但第句就没有着落了,故选 C 项) 5、 【答案】D 【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