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征战诗(学生版)

上传人:ji****72 文档编号:35490578 上传时间:2018-03-1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边塞征战诗(学生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边塞征战诗(学生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边塞征战诗(学生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边塞征战诗(学生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边塞征战诗(学生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边塞征战诗(学生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徐州市辅仁中学高三语文导学案 主备人: 1熟知七大题材,把握内容有方向熟知七大题材,把握内容有方向之边塞征战诗之边塞征战诗姓名:_班级:_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了解边塞类诗歌的特点和答题技巧 2、掌握边塞诗中寄托的感情 3、带领学生以真挚的感情品读作品,培养诗歌兴趣和文学素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边塞诗表达的情感 【课前预习课前预习】 温馨提示: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学习过程学习过程】 一、边塞诗的概念一、边塞诗的概念 边塞诗词指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开始形成的一个以反映唐、宋年间边界战争生活为主要 内容的诗词流派。 二、边塞诗的意象:二、边塞诗的意象:1、与战争有关的器

2、物,如旗、鼓、干、戈,号角、战车、辕门、烽火等2、与战争有关的地点和人、事、物,如大漠、长城、黄沙、楼兰、阴山、瀚海、凉州、 长城、受降城、玉门关,单于、吐谷浑,羌笛、胡笳、琵琶、芦管, 折杨柳 、 落梅花 、 关山月等。 三、边塞诗常见的表现手法:三、边塞诗常见的表现手法:1、借景抒情:、借景抒情:例如 王昌龄从军行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2、借事言志:、借事言志:例如李益塞下曲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 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定天山。 3、直抒胸臆:、直抒胸臆:例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3、。 4、用典、对比、虚实结合、用典、对比、虚实结合 四、边塞诗的思想感情:四、边塞诗的思想感情: 1、有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和报效祖国的激情、有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和报效祖国的激情 杨炯从军行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李白塞下曲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2、有抒写征士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愁别恨、有抒写征士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愁别恨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沈佺期杂诗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可怜闺

4、里月,长在汉家营。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3、有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以及对帝王穷兵黩武的不满、有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以及对帝王穷兵黩武的不满 杜甫兵车行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陈陶陇西行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徐州市辅仁中学高三语文导学案 主备人: 24、描绘边塞雄奇壮丽的独特景观。、描绘边塞雄奇壮丽的独特景观。 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岑参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五、边塞诗鉴赏训练:五、边塞诗鉴赏训练:1. 塞

5、下曲塞下曲 戎昱戎昱北风凋白草,胡马日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骎骎。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自有卢龙塞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自有卢龙塞,烟尘飞至今。,烟尘飞至今。注骎骎(qnqn):马跑得很快。卢龙塞:古地名。(1)请概括首联描写的“塞下”环境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5 分)(2)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边将形象?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 分)2. 陇陇西西行行 陈陈陶陶誓誓扫扫匈匈奴奴不不顾顾身身,五五千千貂貂锦锦丧丧胡胡尘尘。可可怜怜无无定定河河边边骨骨,犹犹是是春春闺闺梦梦里里人人。结合诗中词语,说明前两句描写一个怎样的场面?表达了

6、作者怎样的情感?诗的后两句历来为后人所称道,试对其精妙之处作简要分析。3. 从军行从军行 李白李白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请分析诗中“碎”“独”的表达效果。这首诗在选材上有怎样的特点,请作简要的分析。4. 从军行从军行 王昌龄王昌龄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诗的前两句写了什么内容,设置了怎样的背景?徐州市辅仁中学高三语文导学案 主备人: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5. 塞上听吹笛塞上听吹

7、笛 高适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雪净胡天牧马还, ,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春风一夜满关山。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春风一夜满关山。从军北征从军北征 李益李益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这两首诗都描写“雪”“月”,在诗中分别起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是如何表现征人思乡之情的?请简要分析。6. 从军行从军行 唐唐 杨炯杨炯烽火照西京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8、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胜作一书生。注释西京:此指长安,今陕西西安。牙璋:玉制的兵符;凤阙:汉代建章宫的圆阙上有金凤,故称凤阙。龙城:又称龙庭,匈奴的名城,此借指敌人的重要都城。百夫长:率领一百名兵卒的下级军官。 这首诗的颈联分别是从哪两个角度来描写的?描写的内容是什么?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六.【课后拓展】唐代各时期边塞诗: 1、初盛唐边塞诗 一方面在于强大的边防和高度自信的时代风貌;另一方面在于建功立业的壮志和“入幕制度”的刺激。文人普遍投笔从戎,赴边求功。正如杨炯诗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徐州市辅仁中学高三语文导学案 主备人: 4生。 ” ;王维诗句“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城。岂

9、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 ” ;岑参诗句“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丈夫一英雄。 ” 2、盛唐边塞诗四个特别(1)题材广阔:一方面包括:将士建立军功的壮志,边地生活的艰辛,战争的酷烈场面,将士的思家情绪;另一方面包括:边塞风光,边疆地理,民族风情,民族交往等各个方面。其中以前者为主要题材。 (2)意象宏阔:大处落笔,写奇情壮景。 (3)基调昂扬:气势流畅,富有崇高感。 (4)体裁兼善:歌行、律绝皆有佳作。 3、中唐边塞诗安史之乱后,藩镇割剧局面正式形成。唐政权对藩镇的战争连年不断,边境各族与唐王朝的矛盾也日趋尖锐。这一时期,一部分知识分子身居军旅,以边塞生活为题材创作诗歌,形成了盛唐以后边塞诗的又一次

10、繁盛。其突出代表就是李益。清沈德潜说:“君虞边塞诗最佳” , “(李益)最长边塞诗” 。 此外,李端、卢纶、戎吴、韩翃、柳中庸、陈羽、张籍也都创作了一部分边塞诗。但这一时期的边防士卒,由于连年的内外战争,卫国立功的英雄气概已经相当淡薄,而厌战之心、思乡之情却极为浓烈,因而反映到诗歌作品中来,往往感伤多于乐观,凄凉多于雄浑。4、中晚唐边塞诗中晚唐时期,经过无数战乱的唐朝更加衰落。这段时期的边塞诗也全无初唐时期的豪迈。而多写思念故里之情。如李益从军北征天山雪后还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边塞诗鉴赏(一)边塞诗最能体现国运兴衰边塞诗最能体现国运兴衰1、盛唐: 孰知不向边

11、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 (王昌龄)分析:这些诗句表现出豪迈,勇敢,一往无前。在盛唐,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2、中晚唐: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李益)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陶) 分析:虽然诗人们也仍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不免夹杂了多少悲壮,多少惋伤。(二)每首边塞诗都有各自的思想感情特点每首边塞诗都有各自的思想感情特点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杨炯) 分析:表达建功立业的渴望。誓欲成名报国,羞将开口论勋。 (张说) 分析:表达报效国家的激情。高适、岑参、李益等诗人的诗作反映征战诗的各个方面:有的写出征士兵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写塞外征战的艰苦和连年征战的残酷,对帝王黩武的不满和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恨,有的陈述久戍边关对家乡和亲人的怀念,有的惊异于塞外那种迥异于中原的风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