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 第一单元 第15课时 发达的古代农业和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5484493 上传时间:2018-03-1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二 第一单元 第15课时 发达的古代农业和古代手工业的进步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必修二 第一单元 第15课时 发达的古代农业和古代手工业的进步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必修二 第一单元 第15课时 发达的古代农业和古代手工业的进步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必修二 第一单元 第15课时 发达的古代农业和古代手工业的进步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必修二 第一单元 第15课时 发达的古代农业和古代手工业的进步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必修二 第一单元 第15课时 发达的古代农业和古代手工业的进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二 第一单元 第15课时 发达的古代农业和古代手工业的进步(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必修二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 15 课时 发达的古代农业和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一、选择题1对比图一和图二,从中可以观察到的是( )A生产模式的变化 B生产工具的进步C社会组织的完善 D经营方式的改变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图一和图二都是生产工具,从图一到图二反映出的是生产工具的进步。答案 B2史料记载:“所种之地,惟以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与材料反映时期相符合的生产工具应该是( )A铁制工具 B曲辕犁C风力水车 D石刀石斧解析 从材料中的“惟以伐木,纵火焚烧”可以看出其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 ,当时的生产工具是石制工具,故选 D 项。A、B、C 三项

2、出现的时间要晚,且 C 项属于灌溉工具,皆排除。答案 D3自 2011 年起,十年内国家水利建设总投资将达到数万亿元的规模。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我国历代都重视加强水利建设,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战国时著名水利工程有都江堰、郑国渠B “井渠”灌溉方法在汉代关中已出现C筒车于隋唐时期已在长江流域使用D清代王景成功治理黄河解析 王景成功治理黄河发生于汉代,故答案为 D。答案 D4 “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 ”礼记典礼中的这段文字反映的古代中国手工业的经营状态是( )A工场手工业 B家庭手工业C官营手工业 D私营手工业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分析能力。 “天

3、子之六工”说明是专门为天子服务的部门,这属于官营手工业。答案 C5元朝人曾作木棉歌:“秋阳收尽枝头露,烘绽青囊翻白絮,田妇携筐采得归,浑家指作机中布。大儿来觅襦,小儿来觅裤。 ”材料最能表明元朝( )A棉花开始在中国种植B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C农民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D家庭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解析 从材料中可知,元代妇女从田中采摘棉花,织成布,给孩子做成各式衣服,体现了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其特点是自给自足,答案为C 项。答案 C6 兴盛与危机论中国封建社会的超稳定结构(金观涛、刘青峰著)在“历史的奇观:超稳定系统”栏目中认为中国史是从秦汉开始到晚清政权覆亡,王朝更迭不已,然而其轨迹几

4、乎始终摆脱不了一个简单循环的怪圈,你认为其根源在于( )A专制体制和封建割据 B小农经济和皇权专制C儒家传统和科举制度 D大河流域和封闭环境解析 无论王朝怎样更迭,其小农经济的根基未曾动摇,皇权专制的政治制度更加强化。故 B 项符合题意。答案 B7以下为商代出土的青铜器,对此判断正确的是( )A应出自官营手工业B青铜器具在社会上普遍使用C人类进入铁器时代D这一时期青铜农具广泛应用解析 夏商西周时期的青铜铸造由官府垄断,故 A 项说法正确。青铜器属于高级物品,民间几乎没有,排除 B 项;人类进入铁器时代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排除 C 项;青铜比较珍贵,在农业中很少使用,排除 D 项。答案 A8中国古

5、代手工业技术具有世代传习的特点。元稹织女词:“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可见其一斑。一直到不久以前,各地还有所谓“祖传秘方”的存在。这种传习方式出现的原因和影响是( )手工业市场的狭小迫使手工业劳动者以此自卫 自然经济封闭保守性的影响 保证了手工业产品的工艺水平 妨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A BC D解析 本题考查小农经济的特点。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古代主要的经营方式,这就导致了手工业生产市场的狭小,对技术的垄断成为保持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同时,自然经济的封闭保守性也影响了我国古代技术的传习方式。这种传习方式一方面保证了手工业产品的工艺水平,另一方面,由于其制作技术的秘密性而又无法推广,使许

6、多精湛的手工业技术失传或变异,妨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故都符合题意。答案 A92012 年,在广州动物园发现并挖掘出 4 座砖室墓,分属东汉、南朝、隋朝和明代,在考古现场肯定不会发现( )A用灌钢法锻造的宝剑 B精美的青花瓷C极具审美价值的珐琅彩 D成套的青瓷冥器解析 珐琅彩,始创于清代康熙晚期;至雍正时,珐琅彩得到进一步发展;从时间上排除,故选 C 项。A 项成就出现于南北朝,B 项成就出现于明朝,D 项成就出现于东汉,皆符合时间限定。答案 C10清代,除以景德镇为中心的官窑外,各地民窑都极为昌盛兴隆,其数量和规模逐渐超过官窑,出现了官府委托民窑代烧瓷器的现象。这表明这一时期( )A官府力图

7、控制民窑生产B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C官窑生产完全被民窑生产取代D生产技术提高,商品经济发展解析 民窑“数量和规模逐渐超过官窑” “官府委托民窑代烧瓷器”说明民窑的技术水平大大提高,商品经济得到发展,故选 D 项。 “委托”不是控制,排除 A 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体现的是雇佣关系, “委托”关系与雇佣关系本质不同,排除 B 项;官窑仍然存在,如景德镇,排除 C 项。答案 D11观察下图,从中可得出的结论是( )中国古代丝织业中心分布变迁图A秦汉时期中国丝织技术领先于世界B唐宋时期私营丝织业水平超过官营C古代丝织业中心由关中辐射全国D元明清时期丝织业重心在东部地区解析 注意图片中图例的解释,从图

8、中可以看出元明清时期丝织业重心在东部地区,故选 D 项。图片中无法看出秦汉时期中国丝织技术领先于世界,排除 A 项;无法体现唐宋时期私营丝织业水平超过官营,排除 B 项;从图片中可以看出关中丝织业几乎没有,根本不可能出现由关中辐射全国,排除 C 项。答案 D12中国自 17 世纪起大量出口瓷器,至康乾盛世时达到顶峰,这些创汇销往国外的瓷器就叫“外销瓷” 。下列对“外销瓷”历史说法正确的是( )A “外销瓷”的历史最远应追溯到宋代B “外销瓷”全部是中国精美的古典图案C “外销瓷”的大量外销使中国获得“瓷器大国”的称号D受“外销瓷”的影响,16 世纪开始,欧洲开始生产瓷器解析 中国瓷器的大量输出

9、,使中国获得“瓷器大国”的称号,故选 C 项。唐朝时,我国的瓷器就大量输出国外,排除 A 项;为适应国外客户的需要,可以根据客户要求进行花纹的定制,排除 B 项;欧洲开始生产瓷器是在 17 世纪,排除 D 项。答案 C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必须社会地控制自然力,善于利用它,并依人手的劳作,大规模地占有它或驯服它。这种必要在产业史上,有最决定的作用。 ”资本论第 1 卷材料二 唐朝初年,北方中原地区“自伊洛以东,暨乎海岱,灌莽巨泽,苍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进退艰阻。 ”旧唐书卷 71材料三 水部郎中员外郎,掌天下川渎陂池之政令,以导

10、达沟洫,堰决河渠,凡舟棹灌溉之利,成总而成之。唐六典卷 7凡京畿之内,渠堰陂池之决坏,则下于所由而修复之。每渠及斗门,各置长一人。至于溉田时,乃令节其水之多少,均其灌溉焉。唐六典卷 23材料四 唐朝水利工程建设(单位:个)地区关内道河南道河东道河北道陇右道山南道淮南道江南道剑南道岭南道共计前期1120165415422273163后期1372316134943101注:道:唐朝地方行政单位。统计资料来源于新唐书、 元和志、 通典州郡典、 括地志中有年代记载的水利建设项目。(1)战国、西汉时期的中国统治者在“控制自然力”方面是非常重视水利工程建设。结合所学知识各举一例并说明其历史作用。(2)根据

11、材料二、三,分析指出唐朝前期水利工程兴修的原因。根据材料四分析唐朝水利工程建设的特点。(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我国古代农业水利工程建设的认识。解析 第(1)问,回答都江堰、白渠等水利工程及作用。第(2)问,第一小问从战争、政权巩固、农业生产等方面组织答案;第二小问从数量、地理位置方面回答。第(3)问,属于开放式问题,只要从“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角度回答,言之有理即可。答案 (1)战国:秦国蜀守李冰修筑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或水工郑国修建的郑国渠使关中平原成为沃野,为秦的统一提供了大量的粮食。)西汉:修建了漕渠、白渠和龙首渠,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奠定了西汉

12、强盛的基础。(2)原因:唐朝建国之初,北方中原地区经过连年战乱,生产破坏,人口流亡。要巩固政权,必须首先恢复农业生产,兴修水利是其必要条件;唐朝政府高度重视水利工程的兴修,设专门官员管理水利事业。特点:唐朝兴修的水利工程多。唐前期约占全数的 3/5;唐后期约占 2/5。唐前期兴修的水利工程大多在北方中原地区,唐后期大多在南方,尤其是江南地区。(3)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水利工程的兴修,提高了农业生产发展的能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奠定了封建社会繁荣的基础;水利建设是封建国家的重要职能之一,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14制瓷业被称为“土与火的艺术” ,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

13、奋、智慧和创造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东汉晚期,成熟青瓷在上虞烧造成功,之后绵延千年,盛烧不绝(唐五代时期,越窑生产的“秘色瓷”)玲珑端巧的造型、精美繁缛的纹饰,表现了越窑鼎盛时期的制瓷水平(北宋以后)器物种类繁多,形制各异,纹饰题材众多,装饰技法丰富,是浙江青瓷史上一个集大成的时期。唐以后浙江生产的精美瓷器,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远飘世界各地。摘自浙江博物馆青瓷馆前言材料二 万历时王世懋二酉委谭摘录说景德镇是“天下窑器所聚,其民繁富,甲于一省” , “万杵之声殷地,火光烛天,夜令人不能寝” ,因而他戏称之为“四时雷电镇” 。万历三十四年萧近高说:“(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

14、每日不下数万人。 ”清代唐英在陶冶图说中也记载了当时的实况:“景德镇袤延仅十余里以陶来四方商贩,民窑二三百座,工匠人夫不下数十万,藉此食者甚众。”(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浙江制瓷业发展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影响。(2)材料二反映了明清时期制瓷业的发展出现了哪些特点?这能否说明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为什么?解析 中国古代手工业素称发达,历史悠久。第(1)问,浙江制瓷业发展特征从历史悠久、工艺高超、产品精美等方面概括,从手工业对商业发展和城市繁荣,以及对中外经济交流的促进作用方面回答影响。第(2)问,结合明清手工业发展的时代特征、区域分工扩大、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等角度回答。由于资本主义萌芽始终处于从属地位,所以明清时期经济结构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答案 (1)特征:历史悠久;工艺技术不断发展,产品精美;产品种类繁多;走向世界。影响:有利于商业和城市的繁荣;促进了中外经济交流。(2)特点:景德镇制瓷业繁荣发达(或“景德镇是全国制瓷业中心”);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产生;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不能说明。因为在全国范围内,自然经济仍然占统治地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