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设计的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5477591 上传时间:2018-03-16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课堂设计的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语文课堂设计的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语文课堂设计的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语文课堂设计的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语文课堂设计的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课堂设计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课堂设计的(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课堂设计的语文课堂设计的“一二三一二三”原则原则李云东李云东课堂教学,是我们一线教师的主阵地。不论你的教学理念多么的先进或前卫,都要拿到我们的课堂上进行检验。可以这样说,实践是检验教学理论真伪的唯一标准。常态下,我们教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针对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我们的教学设计有莫大的关系。课,是教师安身立命之所在,教学设计,则是支撑教师课堂理念的基础命门。课堂设计之道,不可不慎!我以为,课堂设计,可以遵循“一二三”原则。一、以个性的文本解读来确立合宜的教学内容。(一原则)一、以个性的文本解读来确立合宜的教学内容。(一原则)1 1、文本解读、文本解读“依文体而动依文体而动”文本解读要

2、根据文体来解读,不同的文体,人们获得的阅读感受就不一样。小说的阅读,人们大可以读者为中心,读出新意,读出生活体验。羚羊木雕的作者张之路说:“书写在作者,而理解在读者!”我们要关注的,是人物语言或心理层面的隐形语言,同时,也可以从细节描写中解开人物性格及深层次的密码。散文的阅读,读者应该尊重作者的主观感受:我们解读文本的时候,不要把散文中的景物描写当成现实中的环境来分析解说;也不能用自己的情感体验去占据作者的心灵空间。散文中的人、事、景对我们而言,实在是太熟悉了,散文关注的,就是我们身边细小、琐碎的情景,场景的熟悉会让我们很容易就把作者情感从文本中挤出去,我们要做的,是细读文本,找到作者对生活中

3、人、事、景的独特感受,并分享作者的这种特殊的人生感受,获得新的人生体验。诗歌,要注意词句中“隐喻性”、“象征义”,把握其节奏,分析其内涵。许多解读原则与散文类似。剧本要关注“潜台词”,关注人物对话,设身处地,揣摩人物的心灵密码。2 2、解读要尊重文本细节、解读要尊重文本细节数学老师的“法宝”是推算与演绎,我们语文教师的法宝是“文本”,要读懂文本内涵,必须以文本细读为基础。徐志耀老师说得好:“语文老师同样也应偏爱作品的细节描写,从细节入手,去开掘解读文章的独特角度,给我们的教学设计增添独特的魅力。”我们不能抛开文本,自圆其说,或过度阐发,无中生有。有时,先入为主,再来寻章摘句,“证明”自己的观点

4、,导致文本解读出现极大的偏差。这些,都是文本解读的大忌。著名女作家池莉说过:“我觉得人类发展了这么多年,大的故事怎么也逃不出兴衰存亡,生老病死,只有细节是崭新的,不同的时空,不同的人群,拥有绝对不同的细节”。文本中的细节,或景,或事件,或人物动作,或一句话,或一件物,或一个标点,或一个空间,都应引起我们的注意,我们要看看:有没有崭新的内容。3 3、文本解读要有突破口、文本解读要有突破口钱理群教授在教育新论中说:他没想到的是,语文教师居然对文本解读最感头疼。语文教师是要有语感的,而语感是要孕育和保养的。合宜的文本解读要求教师常看书,学习一些解读理论,使自己的解读有理论的支持,是合宜的。我对部分文

5、本的解读是从“人情、人性、社会”的角度出发。我希望,这种解读,会使我对文本看得更透彻和全面。二、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两个依据:教师个体能力的教学水平和学生实际的认二、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两个依据:教师个体能力的教学水平和学生实际的认知水平。(二依据)知水平。(二依据)1 1、依据教师个体能力的教学水平、依据教师个体能力的教学水平教师的学识、际遇、表达、视野、性格等是制约着课堂教学质量的因素,邓彤老师在回忆自己教学生涯时说过:“我力图使我的课上出点自己独特的味道。”个体的发展,当然得扬长补短,同时,因能力的差距,会影响教学内容的设定。当然,教师本身的教学风格也会发生变化,我强调,教师确实应该发展个性

6、的教学风格。2 2、依据学生实际的认知水平、依据学生实际的认知水平学情是我们一线教师的命脉。学生认知水平的高低,是教师确定教学内容的决定性因素。我们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留驻与语文相关的知识体验,教师不了解学情,极容易出现如徐江老师所说的“教无用”的现象。三、语文课堂教学设计要注意三、语文课堂教学设计要注意“清晰度、梯度、丰厚度清晰度、梯度、丰厚度”(三个度)(三个度)1 1、清晰度、清晰度教学设计的环节要体现出清晰的感觉。所说的“磨课、磨人”,是指自己在备课时候对课堂环节设计方面层次感的关注,对课堂环节设计的关注,主要由教学内容制约。2 2、梯度、梯度教学环节之间,应该有深层联系。王荣生教授建

7、议语文课堂设计应该以台阶式展现,设计三四个环节开展教学,较为合宜。由浅入深,由一个教学支点穿起全文教学,比较适宜。这是一种教学设计的建议,我们可以考虑在这个原则框架下进行教学设计。3 3、丰厚度、丰厚度教师在教学时候,应该考虑是否为文本注入其他的相关内容,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加强学生阅读的深度和广度。“丰”,即为“广度”,在教学时候,注入合宜的引申内容,可以使学生的视野延伸得更广,关注的层面更广,这样,人生的体验可能就深。“厚”,即为“深度”,学生不能成为只有广度没有深度的“平面人”,文本专研的深度,课堂设计的巧度,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缺一不可。教学的深度,会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帮助。上述语文

8、课堂设计的“一二三”原则,用于指导我们的教学,应该是适宜的。创新作文评改方法提高学生作文修改能力创新作文评改方法提高学生作文修改能力作文除了进行大量的练笔外,我还着力想办法改变作文评改方式、增加作 文评语的激励性,来提高学生自我修改作文的能力。 1结对互读自改 在学生完成作文后,由学生自由结对,互读对方的文章,并把发现的问题告 诉对方,由对方自己改正。 2小组互读互改 在学习小组内读别的同学的文章,发现问题进行修改。 3亮出自己,让全班同学点评 把经过两次修改的文章由学生自己到全班上读出来,其他同学进行评议并 及时捕捉他们习作中的闪光点,给予充分的肯定,发现好的地方可以评论,发 现不足地方可以

9、修改。本人再根据全班同学评改再自己修改。 这样学生从写到评再到改,参与了作文活动的全过程,使同学之间可以互 相学习,互相帮助,激发了学生的热情,调动了他们写作的积极性了,提高了 作文的修改能力。1推 荐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批改固教者之要务,然须进一步想,必使学生能自改其义,或文成而竟不须成,乃有济也。” 指出学生自改作文是作文评改的深层次要求,“修改肯定是作者份内的事。”文章不厌百回改,修改,是学生的认识不断深入的一个过程,也是写作活动由初级阶段通向高级阶段的阶梯,好的作品都是反复修改,斟酌推敲,多次加工的结果。针对小学生年龄特征,我们应指导学生学习修改文章的基本方法和要领,学会修改作文,习

10、得修改能力。我们这样尝试:(一)、修改,从正确走向准确(一)、修改,从正确走向准确首先引导学生改正确,追求文通字顺,这是修改的第一步。要求改正习作中的错别字词,删除多余的字词,添上遗漏的字词,改正用错的标点符号,以及遗漏的标点符号,改有语病的句子,使得语句通顺流畅。例如一位学生游我们江苏宜兴市的玉女山庄后这样写道:游完竹林,我们便来到了颇负盛名的一线天。从远处看,这山与山之间只有一条缝隙,走到近处看,宽一点的地方可容两个人过,窄一点的地方仅容一个人靠着岩壁慢慢地走过去。我走在一线天中,抬头仰望着天空,蓝蓝的天空成了一条细线。两旁峭壁上长满了清苔。突出的山石和斜着身子的树木,看了让人害怕。好不容

11、易走出一线天,顿时感到心情豁然开朗。我用多媒体显示该片断 word 文档,集体讨论修改。学生边指出错误,我边修改。标点符号:“只有一条缝隙”的后面“,”应改为“;”,因为整个句子从远处和近处两个方面写一线天的特点,两者之间是并列关系。错别字:“清苔”的“清”不能表示颜色,应改为“青”。删除多余词语:“抬头仰望着天空”把“着天空”删去,因为它与后面的“蓝蓝的天空”出现重复,读起来不顺口。添:最后一句缺少主语“谁”,应在句首加上“我”或“我们”。通过修改片断中的标点符号,错别字,病句,习作就文从字顺了,读起来就琅琅上口了。范例修改,让学生明晰修改首先改什么,然后改什么,其次改什么。引导学生改准确,

12、追求生动具体。改准确是修改的第二步,就是要改表达不到位的词,将平淡的语言改精彩,把词不达意之处,或将干巴巴的语言改生动、改具体。同样多媒体屏显示该文档,让学生集体交流修改。“宽一点的地方可容两个人过”,这句话的本意是想表达一线天的窄小,但表达不够清晰,可以添上“迎面擦肩而”,这样句子表达具体了,一读就明白了。“窄一点的地方仅容一个人侧身靠着岩壁慢慢地走过去”,句中的“靠”和“走”基本把表达一线天的窄的特征写了出来,但不够生动传神,如果把“靠”改成“贴”,“走”改成“挤”,一线天的窄就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了。 “突出的山石和斜着身子的树木,看了让人害怕。”句中害怕的原因不具体,害怕的程度不具体,可

13、以改成“就像栽倒下来似的,让人心惊胆寒。”通过以上的几处修改,文章生动形象了,有了灵气,具体耐读了。改准确是习作修改的终极目标。平时,在阅读教学中,我重视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进行咀嚼和品味,作文教学时,把这种功夫运用到习作修改中,使得评与改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既会鉴赏,又会修改。 (二)、修改,从缺陷走向完美(二)、修改,从缺陷走向完美修改要注意不拘泥形式,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1)自己改,对照习作要求,运用从教师范例中获得的启示及方法,根据他人指出不足和修改建议进行自行修改。(2)互相改,在自行修改的基础上,同桌交换,互读互改,再一次发现,讨论,补充。(3)小组改,修改的前提的“读

14、”。读是发现问题的最有效途径。让一名学生逐字逐句逐段地读,读后讨论,互相启发,补充,实现思想、观点的碰撞,进行润色修枝,促使进一步作文符合训练要求,逐步完美起来。自主修改,让学生真正经历一个语言加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做到:(1)指导要强。由于学生每一次习作训练的要求不同,因而学生修改的重点也不同,所以,教师每一次的范文必须精心挑选,应有值得学生借鉴的方法,让学生有章可依,有法可循,学有启发,练有所获。(2)互动要多。教师受到学生人数和时间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不可能对每一个学生进行独立指导,给予帮助,因此,教师要相信学生,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修改,自主交流,探讨,鼓励学生发扬合作精

15、神,相信学生一定会有收获,以真正体现自主。(3)赏识要明。自主修改,肯定会有智慧灵动的闪现。教师要引导学生以赏识的眼光,肯定评改中的成绩,哪怕是改了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只要改得成功,就给予赞赏,让学生享受来自同伴的掌声。(4)加分要勤。自主评批创设了一个提高发展的空间。教师应对学生修改后的习作,进行再次评阅,重新审视,实行加分,利用发展提高的空间,进行升格作文,以进一步激发学生修改的热情,培养修改能力。让学生参与“评”,仅仅是从让学生知道习作的成败得失,而让学生参与“改 ”则是作文教学的最高境界,是一个完善美,加工美,创造美的过程。“删繁 就简三秋树,标新立异二月花”,是习作教学的永远追

16、求。在作文教学中,应 改变作文评改教师“一言堂”的局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 作文评改过程,自觉地发现和改正自己习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培养学 生自改作文的能力,提高作文教学的实效。作文修改方法浅探作文修改方法浅探作文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也是语文老师耗时最大而实效性低微的工作。让学生参与作文评改过程,不仅能减轻老师的工作量,还能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怎样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呢? 一、激发兴趣动手修改 1、在教学中,通过讲古今中外文学家修改反复文稿的故事,让学生明白“文章不厌百回改”的道理,让学生当小老师修改自己的作文,感受修改作文的乐趣。 2、每周开展病文修改活动。在教室开展一些作文修改兴趣活动。如设立文章病院,在“门诊。专栏内每日张贴作业中的错字、错词,日记中的一些有语病的句、段激励学生试着改;在“住院”专栏内张贴课堂作文中出现的病文片段,让学生修改,激发学生修改作文的兴趣。 3、展示修改后的优秀作文。学生最喜爱向身边的榜群学习,为了鼓励学生,激发他们修改作文的兴趣,老师经常展示修改后有进步的作文和优秀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