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教育现状和策略

上传人:ji****72 文档编号:35476396 上传时间:2018-03-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农村教育现状和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谈农村教育现状和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谈农村教育现状和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谈农村教育现状和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谈农村教育现状和策略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农村教育现状和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农村教育现状和策略(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浅谈农村教育现状及策略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我国国力的增强。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教育,加大了对教育的资金投入,使很多教育机构和学校的工作和办学条件得到了改善,教学质量逐年提升。无可厚非,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较以往已有了较大的改观,但很多因素依然制约了农村教育的发展,农村教育水平依然偏低,与城市教育还存在较大的差距。1 1、农村办学条件的改善依然存在较大的资金缺口农村办学条件的改善依然存在较大的资金缺口由于历史的原因,农村学校的校舍紧缺、破旧,近年来国家虽然加大了对农村学校资金的投入,但依然是杯水车薪,仅能解决农村学校存在的部分困难,如教室、宿舍、食堂等,可以说这些投入只勉强解决农村学校办学的

2、“温饱”,与“小康”水平还相距甚远。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仅有简易的教室、食堂和拥挤的宿舍是万万不行的,急需筹建的诸如音乐室、实验室、功能教室、阶梯教室等等。硬件设施严重影响了农村教育发展,教学质量的提升。二、农村失衡的教师队伍影响了教育的发展二、农村失衡的教师队伍影响了教育的发展 在农村,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结构不够合理,教师任教科目与所学专业不对口,如所谓的副科音乐、美术、历史、地理、生物、体育与健康、舞蹈等学科没有专任教师,这些科目,在农村学校,多数由其他科目的老师兼任,部分教师充当了“万2精油”的角色,教学负担重,精力不足,存在“忙不过来”的现象。这种“教非所学”的现象成为了农村教育发展的

3、一大障碍。农村教师年龄结构偏大,据笔者调查了解某乡镇的两所村级小学教师平均年龄在 50 岁以上。近年来新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大多数都在中心地方或城市任教,分配在农村学校的也采取不同方式调往城市或中心地方,如考试进城等。这一现象成为了农村教育一大困扰。三、农村家长教育观念相对落后三、农村家长教育观念相对落后目前,由于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大学生逐年增加,但相当部分的学生虽大学毕业,但就业却成为了他们最大的难题,很多大学生只好给初中生,甚至小学生老板打工。如此,家长就产生了“多读书不如早打工”乃至“读书无用”的片面想法。因此,孩子在读小学、初中时,他们并不关注孩子的学习,有的家长连孩子读几年级都不知晓,

4、别说关注孩子的学习了,如此的教育观念难道不影响农村教育的发展。四、四、“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出现滞后了农村教育的出现滞后了农村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需求也在增大,生存压力也不比往昔,介于此,许多家长不得前往发达地区打工赚钱,就在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同时,产生了一支支“农村留守儿童”大军,这些留守家里的儿童有的由祖父母或外公外婆兼管,有的则寄养于亲戚或朋友家。他们多数年龄较小,生活自理能3力差,甚至不能自理,缺少来自父母的关爱,祖父母外公外婆或亲戚朋友多数只能管其不冻着饿着,其他的就“甩手”不管了,这些儿童在心理需求方面得不到满足,在性格培养、习惯养成方面存在较大的问题,这部分学生大多

5、数成绩较差,最终厌学,甚至辍学。5 5、应试教育阻碍了农村教育的发展应试教育阻碍了农村教育的发展新课程改革虽然已达十余年之久,但在农村,素质教育尚未真正落到实处,还被应试教育禁锢着,由于片面追求分数,促使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未能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活动作为教学的载体,机械记忆依然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方法,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尚未得到突显,学生重抄作业、试卷现象还较为严重。如此,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发散思维的能力未能得到突显,学生未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没有将“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氛围尚未形成,故而,难免有怕学习的现象产生。而今,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农村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

6、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并强调要推进教育公平,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我们要抓住这一良机,透过现象抓住症结,寻找出能切实解决农村教育突出问题的良方。笔者认为,首先要加大资金投入,切实改善农村的办学条件,如修建前提到的音乐室、实验室、功能教室、阶梯教室以4及现代化的教学设施设备等,最大限度地缩小城乡差距,努力实现在硬件设施方面的教育公平,让农村孩子在舒适的环境中接受教育。其次,充实农村教师队伍,解决农村学校教师与学科教学的平衡问题。一方面派员充实,使各学科均有专任教师任教。另一方面可加大对农村教师的培训力度,也可加强校本培训的力度,还可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让老师们多

7、听“好课”,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并尝试于课堂教学实践,全面提升农村学科教师的专业素养。第三,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和社会环境。“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话一点也不假,长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孩子的终生发展,在启蒙阶段,孩子与家长的接触最多,感染也最大,此时,最善于模仿的孩子在照着大人的“样子”去做,良好的家庭教育无疑是一济良方。孩子有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让他们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就会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家长时时了解子女的情况,对他们做得不对的地方及时进行正确的引导,对孩子良好习惯及人格的养成至关重要。再说社会教育,有人讲,社会是一个大熔炉,生活在什么样的社

8、会环境中,就会造就出什么样的人。社会风气潜移默化着每一个孩子,所以,我们要为孩子努力营造一个诚信、友善、务实的社会环境。5第四,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宠大的国家,留守儿童人数较多,他们又因缺少关爱,不同程度地存在心理问题,这就需要家庭、社会、学校三方有机地协调配合,给予他们关爱,以弥补其心理的缺失。教师要关注他们成长和心理变化,在关注成绩的同时,更要多给他们一些父母般的爱。多找他们聊聊天、谈谈心,做到课上是老师,课后是朋友。给他们营造一个轻松的,愉悦的学校环境。第五,抑制功利的应试教育,努力推进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提倡学生全面发展,摒弃题海战术,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心境下学习,减负增效,让校园充满阳光和生机。当然,应试教育不仅与教师的教育观念有关,更重要的是教育主管部门要切实转变管理观念,从上至下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不光说说而已。为此,我们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种活动,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让学校成为学生的乐园。总之,要改变农村的教育现状,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以上所述问题是亟待解决的。相信,只要政府部门、教育行政部门高度重视,学校和教师切实转变了教育教学观念,社会、家庭、学校形成教育合力,农村教育就会迎来阳光明媚的春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