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必须加强朗读08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5471122 上传时间:2018-03-1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教学必须加强朗读08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语文教学必须加强朗读08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语文教学必须加强朗读08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教学必须加强朗读08》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教学必须加强朗读08(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教学必须加强朗读邓秀娟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可见培养语文能力应当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下工夫。但是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着偏重写的训练,忽视其他方面的训练的现象。其中朗读的训练是最容易被忽略的。须知,语文课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因而教学必须重视朗读的训练,加强对朗读的指导与训练。一、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

2、时候,要求学生读准字音,不添减文字,不读破词句,就是说要读通句子。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中,与字词多次“见面”,牢固掌握字的读音,强化识记字形,从而有效地识字、识词。反复的朗读,能使学生读得正确,读得流畅,增强语感。教师在此基础上加强指导,可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他们自觉朗读的习惯。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提供了丰富隽永的材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对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掌握规范的语言文字大有裨益。对方言区的学生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更能起事半功倍的作用。学习语言,主要不是依靠理性分析,而是靠语言的直接感受和积累。如城市的标

3、识一文,作者用大量的笔墨描写了城市的雷同,让人读来不由自主的感觉到一种无奈和焦躁,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反复的朗读,真正感觉到我们的城市与城市之间,已经变得越来越像多胞胎了。后来终于发现了一棵树,“那树有一种端庄的王者风度树枝如巨大的龙爪,遒劲而伸展”读来不由地让人产生一种欣喜与喜爱之情。每棵树各有各的特点,在这里可以指导学生反复品读,感受这种心情,感受这些树给城市带来的生机与欢乐。小抄写员是一篇很感人的文章,它主要通过主人公的心理活动的刻画,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体贴父母、希望通过自己的劳动给家里减轻负担的,有着很强的家庭责任感的儿子的形象,教学中我就让学生把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语句找出来,指名让他

4、们反复朗读,深刻体会人物的思想活动,感受孩子对父母的关爱。小学阶段是人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的时期,教师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甚至熟读成诵,让学生直接感受语言,积累语言材料,了解多种的语言表达方式,就能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感情,从而发展语言。二、朗读有助于审美教育在教材中有许多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文中作者把对自然景物的赞美之情倾注在字里行间。教师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融入朗读中,感染学生,使学生入境入情,不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唤起美的共鸣,使学生领略到自然美,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朗读再现自然美,让学生从中感受自然美,诱发

5、他们去想象,能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培养他们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使他们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在语文教材中,还有为数不多的诗歌。诗歌的语言富于节奏感、音乐美。诗的内容,诗人的情感是通过充满节奏感和音乐感的语言表现出来的。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地吟诵才能体现出来。通过朗读,品味诗句,让学生逐步学会欣赏诗歌鉴赏诗歌,培养学生爱美的情操。三、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古人读书,强调“口诵心惟”。“诵”决不仅仅是“口”的发音活动,同时包含了丰富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是让学生认识语言、品味语言的过程。如在教学金色的鱼钩一文时,通过指导朗读,让学生想象、体会老班长忍饥挨饿尽心尽力照顾伤病员的所付出的艰辛和坚强的毅力。再指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我”看到老班长硬咽我们吃剩的草根和鱼骨时的极度痛苦和不忍的心情。在阅读中,学生不断提高认识,同时也发展了思维。在教学中,有效的朗读指导,使学生从中受感染,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并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对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也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叶老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视并加强朗读训练,是非常必要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