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体外诊断试剂校准品和质控品技术审查要点

上传人:ji****72 文档编号:35468880 上传时间:2018-03-1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7.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市体外诊断试剂校准品和质控品技术审查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天津市体外诊断试剂校准品和质控品技术审查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天津市体外诊断试剂校准品和质控品技术审查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天津市体外诊断试剂校准品和质控品技术审查要点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天津市体外诊断试剂校准品和质控品技术审查要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市体外诊断试剂校准品和质控品技术审查要点(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天津市体外诊断试剂校准品和质控品技术审查要点 1 范围 本文规定了对建立或确认测量正确度为目的的校准品和质控品赋值的计量学溯源性进行确 认的方法,校准品和质控品由生产企业提供,作为体外诊断试剂的一部分或与其一起使用。 适用于体外诊断试剂校准品和质控品的技术审查。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说明的引用而成为本说明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 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说明,然而,鼓励根据本说 明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以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 新版本适用于本说明。 GB/T 21415 - 2008/ISO 17511:

2、 2003 体外诊断医疗器械 生物样品中量的测量 校准品和控制物 质赋值的计量学溯源 GB/T 19702 - 2005/ISO 15193: 2002 体外诊断医疗器械 生物源性样品中量的测量 参考测量程 序的说明 GB/T 19703 - 2005/ISO 15194: 2002 体外诊断医疗器械 生物源性样品中量的测量 参考物质的 说明3 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与定义适用于本说明 3.1 计量学溯源性 metrological traceability 通过一条具有规定不确定度的不间断的比较链,使测量标准的值能够与规定的参考标准, 通常与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联系起来的特性。 3.2 国际标准

3、品 具有最高的计量学特性,其值不必参考相同量的其他标准,被指定或普遍承认的测量标准。3.3 国家标准品 用国际标准品标定的,或我国自行研制的(尚无国际标准品者)用于微生物(或其产物)的定性 鉴定或疾病诊断的生物试剂、生物材料或特异性抗血清。 3.4 企业标准品 通过与相同量的国际(国家)标准品和/或进口(国产)试剂比对而定值的测量标准。 3.5浓储液 使用国家标准品和/或企业标准品赋值,作为企业标准品和或校准品配制过程中的母液。 3.6 校准品 Calibritaor 具有在校准函数中用作独立变量值的参考物质。 3.7 质控品 用于控制结果的准确性和重复性的物质。 3.8 测量准确度 accu

4、racy of measurement 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真值之间的一致程度。 4 要求 应提供校准品的溯源性资料,计量学溯源链的说明应始于该产品的值,止于计量上最高参 考标准。校准品如有互换性,应提供互换性研究资料。应至少提供一批校准品靶值的赋值 程序及测量不确定度资料,校准品如有互换性,应提供互换性验证时对其赋值进行统计学处理、修订的研究资料。 质控品需提供质控品赋值的详细资料,包括来源、赋值、性能测定等。 根据计量学溯源至 SI 的可能性及测量程序和校准品的不同计量水平的可获得性,将计量学 溯源链的上端分为以下几种: 4.1 测量结果可以在计量上溯源至国家(国际)标准品的量。 有可用的国家

5、(国际)标准品作为参考物质,校准品配制过程中使用国家(国际)标准品 作为参照。 溯源至国家(国际)标准品,需详细提供国家(国际)标准品相关信息,如使用说明书、 批号、质量要求、有效期和装量等。 确保校准品准确性、精密性、稳定性。 4.2 测量结果不能在计量上溯源至国家(国际)标准品的量。 无可用的国家(国际)标准品作为参考物质,生产企业需建立自用的标准品,即企业标准 品,校准品配制过程以企业标准品为参照,确保校准品准确性、精密性、稳定性。企业标 准品溯源至目前已有批文的进口(国家)试剂或者得到行业内普遍认可的试剂。生产企业 提供该试剂的详细资料,包括厂商、来源、注册证号、相关性能指标等。 溯源

6、至企业标准品,生产企业提供企业标准品溯源及制备过程,包括具体溯源链、实验方 法、数据及统计分析等详细资料。 生产企业需提供校准品的制备方法,包括原料的选择、校准品制备、定值过程及试验资料, 涉及的主要原料应进行列举,对于外购的主要原材料,详述外购原材料的名称及来源(生 物学、化学等) ,外购方名称,提交外购方提供的该原材料的性能指标及检验证书(如有) , 详述生产企业对该原材料技术指标的要求以及生产企业确定该原材料为主要原材料的依据, 如验证试验方案、结果及结论。4.3 准确性 准确性的评价包括与国家(国际)标准品(和或企业标准品)的偏差分析、回收试验和方 法学比对,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

7、方法进行研究。其中相对偏差应在10%范围内, 回收率应在 85%115%范围内。 4.4 精密性 校准品的精密性应满足瓶内、瓶间 CV10%。 4.5 稳定性 效期稳定性:生产企业应规定产品的有效期,到效期后的校准品检测准确性和精密性,应 符合 4.34.4 的要求。 热稳定性:检测校准品准确性和精密性,应符合 4.34.4 的要求。 5 试验方法 5.1 校准品溯源性 5.1.1 主要原材料的选择 选择抗原(抗体)或纯品,按照 4.2 提供原料选择资料。 选用由生产企业推荐或经实验证明可使用的缓冲液作为稀释液,如可采用牛血清、人血清、 5%牛血清白蛋白或人白蛋白溶液。详述缓冲液选择的试验资料

8、。 5.1.2 企业标准品的建立5.1.2.1 浓储液的配制 将抗原(抗体)或纯品按照说明书要求操作,获得溶液。操作过程确保准确。根据实际需 要可将其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作为浓储液。用缓冲液将浓储液按照一定比例稀释,按照 4.1 要求使用国家(国际)标准品进行标定。浓度乘以稀释倍数为浓储液浓度,重复测定 3 次,平均值为浓储液最终浓度。如无国家(国际)标准品,则按照 4.2 要求选择进口(国产)试剂进行标定,浓储液溯源至国家(国际)标准品或进口(国产)试剂。 5.1.2.2 企业标准品配制 根据产品的测定范围,确定企业标准品浓度,使用稀释液将抗原(抗体) 、纯品或浓储液稀 释到所需浓度,按照

9、4.1、4.2 对企业标准品进行标定。如需要可通过添加稀释液和浓储液 调整企业标准品浓度,经 3 次及以上反复测定,确定企业标准品浓度。企业标准品溯源至 至国家(国际)标准品或进口(国产)试剂。5.1.3 校准品的配制 根据校准品理论浓度及配制体积,计算确定稀释液及抗原(抗体) 、纯品或浓储液所需量。 准确移取稀释液和抗原(抗体) 、纯品或浓储液配制成校准品,按照 4.1、4.2 对校准品进行 标定。如需要可通过添加稀释液和浓储液调整校准品浓度,经 3 次及以上反复测定,确保 校准品性能符合 4.3、4.4、4.5 要求,校准品溯源至国家(国际)标准品或企业标准品。 5.1.4 准确性5.1.

10、4.1 与国家(国际)标准品或企业标准品的比对研究 确定参考物质,配制校准品,以参考物质测定校准品浓度,计算相对偏差,根据公式:相 对偏差=(测定浓度-理论浓度)100%,结果应符合 4.3 的要求5.1.4.2 回收试验 选择一定浓度的检测样本,分为体积相同的 3-4 份,在其中的 2-3 份中加入不同量的待测 物,配制成 2-3 个不同加入浓度的回收样本,计算加入的待测物的浓度。在领一份样本中 加入同样两的无被测物的溶剂,制成基础样本。对回收样本和基础样本进行测定,通常对 样本进行 2-3 次重复分析,取其均值进行计算。 计算回收率:回收率 1 = 计算平均回收率: 平均回收率 =回收率应

11、符合 4.3 的要求。 注:加入的标准液体积一般在样本体积的 10%以内;并且保证在加样过程中的取样准确度。加入待测物的浓度:在保证总浓度在方法分析测量范围内,尽量使加入标准液后样本中的 被测物浓度达到医学决定水平。 标准物浓度:因为标准物溶液加入体积不到 10%,为保证得到不同浓度的回收样本,标准 物的浓度应该足够高。 5.1.4.3 方法学比对 采用参考方法或国内/国际普遍认为质量较好的同类试剂作为参比方法,与生产企业试剂同 时检测一批病人样品,从测定结果间的差异了解生产企业试剂与参比方法间的偏倚。如偏 倚很小或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说明两检测系统对病人标本测定结果基本相符,对同一份 临床样

12、本的医学解释,生产企业试剂与参比方法相比不会产生差异结果。 在实施方法学比对前,应分别对生产企业试剂和参比试剂进行初步评估,只有在确认两者 都分别符合各自相关的质量标准后方可进行比对试验。方法学比对时应注意质量控制、样 本类型、浓度分布范围并对结果进行合理的统计学分析。 5.1.5 精密性 随机抽取校准品进行精密性测定,每个浓度的校准品随机抽取 10 支,用生产企业试剂进行 检测。每支校准品测试 1 次,计算平均浓度值 X1 和标准差 S1;另外随机选取 1 支测试 10 次,计算平均浓度值 X2 和标准差 S2。根据公式 CV(%)=(S12-S22)0.5/ X1100,计算校准品的瓶内、

13、瓶间重复性。应符合 4.4 的要求。 5.1.6 稳定性 效期稳定性:到效期后的校准品按照 5.1.4、5.1.5 方法进行试验,应符合 4.34.4 的要求。热稳定性:取有效期内校准品按照 37放置 1 天相当于 28存放 1.6 个月,由剩余效期 计算 37放置天数,将校准品于 37放置,按照 5.1.4、5.1.5 方法进行检测,校准品准确 性和精密性,应符合 4.34.4 的要求。5.2 质控品的建立 如试剂盒有相应的国家参考品,则企业内部阳性/阴性参考品应参考国家参考品的项目设置。 在不低于国家参考品要求的前提下,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设置合理的内部阳性/阴性参考品。 对于没有国家参考品的

14、产品,申请人应根据产品性能验证的实际情况自行设定企业内部参 考品,阳性参考品应着重考虑抗体滴度要求,阴性参考品则主要涉及对分析特异性(交叉 反应)的验证情况。阳性参考品一般应含有高、中、低值。可将特异性质控血清归入阴性 参考品。 建立质控血清时,阳性/阴性参考品的数量应以能充分说明试剂盒性能为准,可根据试剂盒 的实际性能指标规定质控血清的检出程度,如:阳性/阴性参考品符合率最低限度。应对阳 性/阴性参考品中具体的参考品进行必要说明,包括必须检出的阳性参考品编号和必须不被 检出的阴性参考品编号,以及可以检出阴性参考品编号和可以不检出的阳性参考品编号, 如:特异性血清应归入必须不被检出的参考品,高

15、值阳性参考品应归入必须被检出的参考 品等。 5.2.1 质控品的配制 质控品的成分应为与检测样本的基质相似或一样,可选择临床样本,或经试验验证的基质 作为质控品配制的原料进行质控品的配制。 临床样本的选择:用于质控品配制的样本应为去除溶血、黄疸、脂血、染菌的样本,为临 床阴性和阳性血清和/或血浆样本。 样本预处理:样本经过预处理后用于质控品的配制,包括灭活处理、离心处理等。 质控品 配制:将预处理后的临床样本进行定值,记录检测结果,根据所需质控品浓度添加稀释液 或浓储液,调整质控品浓度,直至浓度达到生产企业要求。使用基质配制质控品过程可与 此相同。5.2.2 质控品的赋值 对质控品进行 3 次

16、检测,每次各测定 10 孔,计算平均浓度值(X)和标准偏差(SD) ,根 据质控要求,可选择 X3SD 作为质控范围。5.2.3 质控品性能测定 按照 5.1.4、5.1.5 方法进行测定,应符合 4.34.4 要求。 6 参考文献 1. GB/T 21415 - 2008/ISO 17511: 2003 体外诊断医疗器械 生物样品中量的测量 校准品和 控制物质赋值的计量学溯源 2. GB/T 19702 - 2005/ISO 15193: 2002 体外诊断医疗器械 生物源性样品中量的测量 参考 测量程序的说明 3. GB/T 19703 - 2005/ISO 15194: 2002 体外诊断医疗器械 生物源性样品中量的测量 参考 物质的说明 4. 体外诊断试剂校准品、质控品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5. 体外诊断试剂分析性能评估系列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