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5467937 上传时间:2018-03-16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六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人教版六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人教版六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人教版六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人教版六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六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六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六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六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 爱满人间第一时【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歌声与微笑2、欣赏歌曲爱星满天【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学习本单元的意义,歌颂爱心,培育爱心。2、能自主学唱歌曲并设计歌曲的演唱情绪,力度等;合唱时声部和谐、声音优美。3、能注意歌曲中段落的划分,并通过歌声表达出。【教学过程】导入1987 年的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了两位客人,一位是善良的家庭女主人,一位是身患白血病的小保姆,姑娘在女主人和邻里的关怀、帮助下战胜了病魔,他们共同述说着这一动人的故事,随即爱的奉献歌声响起,感动了在场的观众和所有的电视观众,歌曲中的”只要你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

2、成美好的人间”早已唱遍了了全国。这一单元的名称是”爱满人间”,我们必须从小做起、从现在做起,哪怕是做一小事能使别人得到帮助,我们也应该坚持去做,这就是我们学习这一单元的目的之一。这一单元的四首歌曲都是有关爱心的,有的表现朋友之间的爱,也有表现全人类的爱,本节我们先学唱歌声与微笑 。2、学唱歌曲(1)听一遍范唱录音。(2)这首歌同学们早就听会了,但今天我们首先讨论一下歌曲的歌词表现的是什么内容呢?(师生共同讨论)第一部分实际上只有两句歌词:”请把我的歌带回你的家,请把你的微笑留下”,歌声与微笑架起了友谊的桥梁。第二部分是引申,描绘了”友谊花开遍地香”的情景。这首歌虽然短小,意义却真不小。(3)随

3、教师的琴声学唱第一部的歌谱(因为此歌大多学生已经会唱,所以可以先学唱歌谱) ,随后全体学生共同学唱歌唱部分的第二声部歌谱,应特别注意”3-#”处#的音准。(4)学唱第一乐段的歌词,因学生已经会唱,所以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对声音的要求上,注意低音不要压着唱,四拍的长音要唱够时值。()学唱第二乐段的歌词,重点放在第二声部(特别是最后两小节) 。(6)二声部合唱,最好是男女声各有一半唱第一声部,另一半唱第二声部。3、欣赏歌曲(1)初听爱星满天的录音。(2)师生共同讨论歌词的含义,重点是”世界就是美丽的天空”“我们就是美丽的天空,颗颗爱星像满天的星星” 。(3)复听。(4)划分段落,并找出段落内相同或相似

4、的乐句。()再次欣赏,鼓励学生轻声地跟着录音哼唱。4、小结这节开始我们本学期第一单元的学习,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单元,我们要牢记这句歌词”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按照教科书的要求,要背唱歌声与微笑这首歌曲(最好也能背唱第二声部) ,请同学们在外多加练习,同时考虑为这首歌曲创编集体舞的动作。【后反思】第二时【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爱的奉献2、欣赏合唱欢乐颂3、堂乐器演奏欢乐颂【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歌曲爱的奉献并能划分乐段,感受并表现两个乐段不同的音乐情绪。2、初步了解”乐圣”贝多芬及其在世界乐坛的地位和贡献,并学习他与命运顽强抗争的精神。3、初步熟悉欢乐颂的音调,并能用堂乐器

5、演奏。【教学过程】1、学唱歌曲(1)介绍歌曲爱的奉献诞生的背景,听一遍范唱录音。(2)先随录音、后随琴声学唱第一乐段的歌词,其中穿插朗读歌词,并注意第一段歌词中的四个排比句。(3)先随录音、后随琴声学唱第二乐段的歌词,注意”啊”的时值(应是 6 拍) ,教师可用指挥动作提示。还应注意该乐段上、下两句是平行结构。大多相同,只是在”美好的人间”处有所不同,要作多次对比示范,防止学生混淆。(4)学唱尾声部分应用指挥动作提示节拍。()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为歌曲划分乐段,并按教科书要求设计初两个乐段的强弱变化并提示两个乐段的情绪要求。(6)连起唱几遍,可分别有几位学生领唱和指挥。2、欣赏歌曲(1)介绍”

6、乐圣”贝多芬。贝多芬是世界乐迷熟悉的音乐家。可先由学生介绍,最后教师补充、总结。教科书中的四幅照片简略的介绍了贝多芬的生平及作品,可让学生仔细换看图片好阅读说明字。交响曲是音乐作品中结构最宏伟的,通常有三到四个乐,我们今天欣赏的是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中的合唱部分主题,同学们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音乐素养的提高,感受就更加深刻了。(2) 欢乐颂是贝多芬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集中表现,他想象的全人类拥抱起、团结起的场面虽然是一种理想,但在当时乃至现在仍具有积极的作用。 第九交响曲首演获得空前成功,巨大的欢呼声几乎要将大厅的屋顶掀翻,可见这首交响曲深得民心。(3)欣赏合唱欢乐颂 。(4)学生学唱第一声部的歌

7、谱。()复听。3、器乐演奏(1)用堂乐器演奏欢乐颂的主旋律。(2)用堂乐器演奏欢乐颂的第二声部旋律。(3)二部合奏。(4)二部合奏配上打击乐器,教师或学生指挥。4、小结这节我们学唱了爱的奉献 ,初步了解了”乐圣”贝多芬。有关贝多芬的故事还有很多,他的作品也很多,请们在外收集一些材料和音响,举办一次”走近贝多芬”的主题欣赏会。【后反思】第三时【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欢乐颂2、集体舞歌声与微笑【教学目标】1、能准确、和谐地演唱二部合唱欢乐颂 ,并能背唱第一声部。2、在分小组合作创编集体舞的过程中,发挥大多数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3、在学跳集体舞的过程中秩序井然、大方活泼、热情参与。【教学过程】1、

8、学唱歌曲(1)学唱欢乐颂的第一声部歌谱及歌词。(2)学唱欢乐颂的第二声部歌谱及歌词。(3)二声部合唱。(4)大部分学生演唱,小部分学生用堂乐器作伴奏(可相互交换几次) 。()背唱欢乐颂 ,教师指挥,用录音带伴奏。2、集体舞(1)教师提出分小组创编集体舞的要求,即动作要简单易学、舒展大方、富有节奏感,也可以适当编一些双人的动作(可参考教材上的照片。每个组可以只编 1-2 个动作。要求人人参与,不要只靠个别骨干创编,其他人旁观。(2)分小组创编集体舞动作。(3)各小组汇报表演。(4)教师将各组最优秀的动作集中起,加以组合或略加改编,组成集体舞的基本动作。()随歌声与微笑的音乐,同学学习集体舞的基本

9、动作。(6)部分舞蹈好的学生,随音乐完整地跳集体舞的基本动作。(7)全体学生一起跳集体舞。3、小结我们在自己的乐队伴奏下,演唱了欢乐颂 ,还创编了集体舞歌声与微笑 ,可是因为时间的原因未能尽兴,我们可以在外活动的时间内再次纵情的歌舞,集体舞能使我们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可以增进班级的团结,希望不太善于歌舞的同学也能大胆的参与,增强阳光少年的活力。第二单元 学曲艺第一时【教学内容】学唱歌曲:说演弹唱 、欣赏京韵大鼓重整河待后生【教学目标】1、通过初步介绍曲艺音乐和学唱、听赏,使学生知道曲艺音乐也是我国民族音乐中的齐葩,对它产生初步的兴趣。2、能初步唱出说演弹唱的韵味。3、初步了解曲艺音乐的特点。

10、【教学过程】导入1 本单元我们要学习丰富多彩的曲艺音乐,曲艺的唱腔与语言紧密结合,风格各异,具有鲜明的地方性。2、学唱歌曲说演弹唱(1)这首歌曲的歌名概括了曲艺的全部演出形式,也是曲艺的特点,学生们议论讨论发言,教师总结。(2)听几遍录音范唱。(3)学生随录音学唱,不必学唱歌谱。(4)用歌曲的节奏朗读歌词,务必将每个字都吐的很清楚。()再随录音学唱,注意其中的韵味。(6)随伴奏带演唱,教师指挥。3、欣赏重整河待后生(1)简介:20 世纪 80 年代初有一部电视连续剧轰动了整个中国,那就是四世同堂 。这是用京韵大鼓音调创作的歌曲。(2)听录音。 (请学生参考图片进行听赏) 。(3)我们听到在录音

11、中有鼓和板的声音,这就是京韵大鼓演员自己击打出的声音。(4)请学生参考图片进行听赏。()再欣赏一两遍,要求学生感受京韵大鼓的音调和独特的韵味。4、小结:【后反思】第二时【教学内容】欣赏苏州弹词、四川清音、太平歌词选段,随录音学唱重整河待后生 。【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苏州弹词、四川清音、太平歌词等选段,进一步激发学生了解和学习丰富多彩的曲艺音乐的愿望。2、通过轻声模唱重整河待后生 ,继续感受京韵大鼓特有的韵味。3、通过欣赏和亲身演唱,能说出曲艺音乐的若干特点。【教学过程】欣赏上节我们欣赏了京韵大鼓重整河待后生 ,学唱了具有京韵大鼓韵味的歌曲说演弹唱 ,对京韵大鼓的演唱方式和其特有的韵味有了初步

12、的了解,本节我们要进一步拓宽视野,再欣赏其他的曲艺音乐品种我国的曲艺种类实在太多了,我们只能选其中一小部分欣赏。(1)我们先欣赏苏州弹词蝶恋花答李淑一 。请同学们仔细倾听,听完后说一说这四个段落在音乐上的不同表现。放录音两遍。学生述说四个段落音乐的不同表现,第一段第一句表现了作者巨大的巨大的悲痛,第二句表现了”杨”“柳”升天的景象。第二段是叙事性的,第三段是舞蹈性的,第四段是戏剧性的,也是全去的高潮所在。我们再欣赏四川清音小放风筝 。老师简单介绍后放录音两遍。学生评说。(2)下面我们欣赏太平歌词说大话 。教师简单介绍其内容后放录音两遍。学生评论,谈感受。随录音学唱前四句,并做本上的练习。2、学

13、唱重整河待后生这一唱段情绪跌宕起伏,音域也较宽,学生是难以演唱的之所让学生演唱是为了让他们亲身实践,切身感受京韵大鼓讲究咬字吐字的特点并感受其特有的韵味,因此只要求跟着录音轻轻哼唱,不必离开录音放声歌唱。3、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曲艺音乐的特点和南北方曲艺音乐风格的不同。【后反思】第三时【教学内容】音乐活动-说演弹唱曲艺【教学目标】1、对前两节教学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2、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曲艺音乐的兴趣。3、培养学生收集、利用信息的能力和组织、交流、合作的能力。【教学过程】1、由两位学生主持人宣布活动开始。本次活动的主题是说、演、弹、唱曲艺,同学们可以边说边演或边谈边唱,或只说只唱只弹只演,甚至也可以

14、只唱一两句,但都应是曲艺,可以是一个人表演或两三个人共同表演,也可以是小组共同表演。老师准备一付竹板、一只小鼓,同学们可以在表演中运用。2、学生分别表演节目,其间教室也可唱一曲片断。3、在齐唱说演弹唱的歌声中结束。第三单元 古曲新韵第一时【教学内容】1、欣赏埙、中阮重奏曲阳关三叠 ;2、学习歌曲阳关三叠 。【教学目标】1、欣赏古曲阳关三叠 ,了解埙的相关知识;2、学会演唱歌曲阳关三叠 ,并能够感受和表现出歌曲的基本情感。【教学过程】一、导入:讲音乐故事1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代有关知音的故事吗?2请学生讲故事,教师补充。 (如果学生不了解,由教师讲故事。)3问:同学们,听了知音的故事你有什么感

15、想?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想。学生的答案可能涉及到朋友间的友情,这为下面学唱歌曲阳关三叠做了铺垫。二、欣赏埙曲阳关三叠1、介绍歌曲背景。2、让学生背诵送元二使安西 ,体会歌词内涵。这是唐代非常著名的一首差别诗,当时被谱曲传唱,称为”阳关三叠”。前两句,点明了送客的时间和地点。初春的早晨,一场细雨使尘埃落定,空气变得湿润清凉;从渭城的客舍放眼看去,到处是青青的柳色,一片生机盎然。诗中柳色的”柳”与留恋的”留”谐音,更表达出诗人对好友元二的依依惜别之情。后两句写在送别的酒席上,诗人劝他多饮几杯,因为从渭城西行出了阳关,再不会遇到熟悉的朋友了,何况此行的目的地,是比阳关更遥远的安西呢?这两句,字面上似乎

16、只是劝酒,实际上却是衷心地祝愿着好友,在那遥远而陌生的地方一切平安。诗中把深沉的情感融入平淡的话语中,更增添了感人的力量,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3、初听感受音乐,请学生回答全曲意境。4、分段欣赏、分析,感受诗歌与音乐相结合的完美艺术效果。、音乐知识:认识吹奏乐器-埙埙是我国特有的闭口吹奏乐器,在世界原始艺术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埙的起与先民的劳动生产活动有关,最初可能是先民们模仿鸟兽叫声而制作,用以诱捕猎物。传统的埙多为卵形埙,现在则有葫芦埙、握埙、鸳鸯埙、子母埙等多种,样式美观,工艺精细。三、唱歌1先听歌曲范唱或录音阳关三叠 ;。2 让学生跟随录音学唱。3请学生分析歌曲在调式、节奏、音程等方面的特点。比如,歌曲前面部分较为平缓,音与音之间多为邻音,节奏上先长后短等。应注意使学生总结出这些特点对歌曲情感表达的作用。4 教师辅导学生学会这首歌,全班集体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