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究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5466182 上传时间:2018-03-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探究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科学探究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科学探究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科学探究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科学探究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科学探究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探究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科学探究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十字中学 杜瑞芳注重科学探究,倡导研究性学习、合作与自主性学习,并明确指出实验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这是新课程标准对初中物理的要求。科学探究不仅被作为重要的理念强调、作为教学建议提出,而且作为必须实施的内容要求列入了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中。旨在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 多年的教学中,我坚持做到:学生能做的实验尽可能让给学生来做,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热情;搞好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利用身边的日常物品做实验,丰富实

2、验资源。这也就是对科学探究的很好践行。科学探究就是以探究学习为主的教学。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问题为核心,以探究为主线,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为学生充分提供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和交流表达的机会,让学生寻求各种解决问题的途径,自主地获取知识,并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如何有效的把握这一教学方式,是课程改革的关键,本人结合教学实践,浅谈几点做法,以体现其内在涵义。 一、问题情境的创设引发科学探究在教学中我经常利用各种条件和手段,创设特定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如在讲“光的色散”现象时,学生对彩虹现象十分感兴趣,我创造环境,用喷水法制造彩虹,引导学

3、生观察,学生自己能观察到彩虹是太阳光经过许多小水珠折射、反射后形成的。把平面镜斜放入水中,引发学生探究三棱镜,引导学生观察彩虹里面各种色光的排列次序;让学生自己动手把一玻璃杯水放在窗台上,再在地上铺一块大白纸,太阳光经过杯中的水后发生折射,在白纸上形成一道非常美丽的彩虹。学生是鲜活的生命体,对一切充满好奇,充满疑问,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师应保护他们的好奇心,走进他们的世界,关注他们的所思所疑,把他们迫切想了解的内容设计成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欲,这对教学的开展和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非常有利的。 二、科学探究的基础来源于点点滴滴的鲜活生活初中物理教材中大量的科学探究来

4、源于生活,如:水的凝固,冰的熔化;声音的产生;“海市蜃楼”景观的成因;小狗夏天为什么总是伸舌头;“磨刀不误砍柴工”的物理道理;电学中熔丝的工作原理探究;家庭电路短路产生的原因;蜂鸣器的工作原理的探究等等,所有这些都来源于生活,通过生活同学们可以顺利成章的获得科学的知识。同时由于课堂时间少,内容量大,因此拓展、延伸探究的现象、实验和内容,通过习题和课外实践活动来扩大学生的视野,解放学生的思想,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我经常设计探究性习题。例如,在“测小灯泡的额定电功率”的实验习题中,我除了设计“按照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时开关应处的状态、变阻器滑片应处的位置、根据电流表电压表

5、的读数计算小灯泡的功率”等问题外,还设计了“闭合开关时灯泡不发光、电压表无示数、电流表有示数或电流表指针逆向偏转、小灯泡较暗移动滑片时不能改变小灯泡的亮暗程度、电流表坏了,已知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能否测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等问题。让学生结合平时实验和物理知识,找出产生这些故障的原因,分析解决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而掌握科学探究的内涵。三、激励引导科学探究进程,使教学内容和学生创新意识融合“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培养良好的创新意识”是初中物理课程培养目标之一。为了提高学生创新意识,使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教师对学生的引导是重要的,通过激励、铺垫,使学生具有模拟科

6、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基础,这样才能通过科学探究来发现规律,得出正确结论。在探究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基础,增长他们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例如:初中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的“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探究中,对于实验中如何捕捉实像、观察实像,这本身就是实验探究的难点。在实验探究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对实验进程进行引导,如何得到实像?如何才能得到最清晰的像?学生在动手探究中不太注重物距与像距的比较。针对这一环节,教师及时对学生进行引导,激励学生敢想、敢做,正确的给予肯定。学生认识到要完整地探究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不仅要得到清晰的像,而且要观察像的大小、倒正,尤其还要比较像距、物距。有了这一层引导,学生对这个实验

7、的探究更增加了信心,从这一点上更是激励学生完成凸透镜成像的实验。随着实验探究的深入,难点出现了,如何观察虚像?虚像是接受不到的,此时因势利导,让学生回顾平面镜成像、想想如何看到水中的鱼?既然在光屏不能得到,只能用眼睛直接观察。引导学生, 把凸透镜当平面镜,把蜡烛火焰当游鱼看待,学生忽然开朗,从而明白物和虚像在凸透镜的同侧。适时引导和激励使科学探究妙笔生花,使教学内容和创新意识达到融合,更重要的是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都得到了提高。四、科学探究素养的培养来源于科学的方法在初中物理教学探究过程中,教师必须注重探究思想和方法的渗透,如:在探究电流问题时,“等效替代法”起到了独特的

8、作用,在研究电流、电压和电阻关系,动能、势能影响因素,音调高低影响因素,以及蒸发快慢影响因素等问题时,“控制变量法”首当其中,解决了很大问题。在探究电压概念时,“类比法”使问题简化而明了。探究串、并联电阻问题时,“转换法”使问题得到合理解释。同时,“建模法”,“推理法”等各种有效的研究方法,给物理探究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要使得这些思想和方法成为每一个探究过程潜在的灵魂,使学生熟知并转化为自己的思想和能力,这样的课堂才会有深度,不仅教给了学生知识,更多的是提高了学生的思想认识与能力,这一点比探究结论更重要。初中物理探究的方法多种多样,只要我们在日常教学中根据研究对象的具体情况,引导学生选择恰当的探究方法,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获得正确的探究结论,培养学生的探究素养,从而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激发他们进行科学探究的热情。 总之,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立足教学内容,尝试探究性教学并重视科学方法,持之以恒的拓展探究的现象、实验和内容,让生活现象走进课堂,让课堂知识融入生活,由课本向社会事件延伸,长久保持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使探究活动由学生的外在兴趣转化为学生的内在动力。只有这样日积月累,才能实现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模式,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网络 > 多媒体应用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