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5452153 上传时间:2018-03-1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洋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海洋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海洋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海洋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洋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及利用 摘 要: 我国海洋生物资源极为丰富, 种类繁多, 是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20 年来, 沿海经济发展引起了环境污染和环境变化, 影响海洋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发展。本文在 简要介绍我国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和利用现状的基础上,详尽分析了我国海洋生物资源在开 发和利用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希望可以促进 中国海洋生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中国海洋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 海洋生物资源; 生物多样性; 开发及利用 0 引言 进入 21 世纪以后,人类对资源的大量索取,使陆地资源短缺、人口膨胀、环境恶化等问 题日益严峻。海洋拥有相

2、当于陆地将近 2.5 倍的面积,是名副其实的“聚宝盆” ,它蕴藏着 丰富的生物、化学、矿产等资源。鉴于此,世界各国家纷纷迈开了向海洋进军的步伐,全 世界范围内开发和利用海洋的高潮已经掀起,我国当然也不例外。 一海洋生物资源概括1.1 海洋生物资源概念 海洋生物资源又称海洋水产资源。指生活在海洋的所有生命有机体,其中包括微生物、低 等和高等植物、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2 。 1.2 我国海洋生物资源简介 我国海洋生物资源种类繁多,现已记录的物种 20278 种,隶属 44 门3。海域渔场面积广 阔,最大持续渔获量和最佳渔业资源可捕量分别约为 4.7109 kg/年和 3.0109 kg/年5。 海

3、洋生物资源能提供多种用途,在食品、医疗、化工等方面服务人类。我国人口众多,自 然资源、工业原料短缺,耕地不足,使得我国面临着严峻的粮食问题。我国丰富的海洋资 源可以弥补陆上资源的不足。因此加大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 步有重要意义。 2 王斌. 中国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管理对策J. 生物多样性.1997,5(2):347350. 3罗瑞新,林炜.我国海洋生物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25 (5):88 93. 2.我国海洋生物资源利用现状 海洋生物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通过科学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 提供人类生存所 必需的食品、医药、和工业

4、原料及能源, 将有利于结合国情发展切合实际的保护体制和方 法。我国重视发展海洋渔业研究与水产生产。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我国海洋渔业生产 发展迅速,海洋水产品总产值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为国家和人民提供了大量水产食品和 工业原料。 2.1 捕捞生产状况 我国自 1985 年起实行各种资源繁殖保护措施,海洋渔业生产显著增长。海洋捕捞产量从 1989 年的 503.6 万吨上升到 1998 年的 1496.7 万吨。自 1998 年来,海洋捕捞产量呈下降 趋势,直到 2003 年才开始回升,于 2004 年达到 1638.2 万吨。具体原因有:由于开发利 用过度,近海资源遭严重破坏,捕捞产品中短食物

5、链、低营养级的底层鱼中重要传统种如 大黄鱼等的产量下降6。 2.2 海水养殖状况 近年来, 我国将海洋渔业生产增长的主要目标放在养殖业发展上,因而海水养殖产发展极 快。1989 年海水养殖产量为 157.6 万吨,而 2004 年达到 1316.7 万吨。但是,产品以贝 类为主,高产值的鱼类很少,虾蟹类总量不多6。 6程家骅,姜亚洲.海洋生物资源增殖放流回顾与展望J.中国水产科学,2010,17(3):610617.二、影响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因素 1. 海洋污染加剧 近年来, 我国海洋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并不断扩大。氮、磷等营养盐污染明显, 海洋生物资 源掠夺和生态环境破坏不断加剧, 陆路

6、污染物和海洋污染物的直接排放, 已使我国海域受到 不同污染, 尤其是有机物的污染更加破坏环境速度。四大海区中, 东海污染最为严重, 超标 率为 94. 0% ; 其次是渤海污染超标率为 56. 0% ; 再次是黄海和南海污染, 它们的主要污染 物是无机氮和无机磷。据估计, 全国沿海地区各种排污口约有 217 处, 年约排污水量 100 亿多吨, 入海主要污染物 146 万吨, 其中有机物、营养盐和石油三类主要污染物占入海污 染物总量的 95% 以上。珠海海域已发现大面积海水缺氧区, 上海、浙江、天津、和辽宁遭 受严重的营养盐污染, 油污染较严重的地区则是河北、天津、浙江、上海。 2. 过度采捕

7、是海洋生物锐减的主要原因 许多种类甚至濒临灭绝的带鱼、小黄花鱼、鲅鱼等传统经济鱼类曾是渤海优势渔业资源和 专捕对象。近十年中,渤海鱼类群落多样性指数从 3. 61( 85 种) 降至 2. 52( 74 种) 因海洋 污染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达数十亿元。 3. 过度围海造地是改变海洋生物生态环境的主要原因 近十年来, 我国的经济发展为世人瞩目。国民经济要发展, 工业建设用地大量增加, 陆上耕 地减少加速, 因而造成向海洋围海造地、污染海洋生物种群状况。由于围海造地, 造成大堤 切断海水潮流走向, 使得东西海湾两侧淤积严重,几万亩浅海滩涂变成陆地。泥蚶、贻贝、 江蛤、文蛤和牡蛎等绝收, 海水自净能

8、力下降, 污染加剧。 4. 过度采伐珊瑚礁、红树林是使海洋生物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主要原因 珊瑚礁是热带浅海中所特有的由礁石珊瑚和黄藻类为主形成的生态系统, 素有“海洋中的 热带雨林”之称。由于人类经济利益活动导致破坏海洋生物环境的生存, 除观赏价值外, 沿 海渔民大量开采用珊瑚礁烧制石灰而导致珊瑚资源受到严重破坏。 红树林是海岸线上河口海湾潮间带上的常绿木本植物群落, 素有“海上森林”之称。红树 林具有使海岸线稳定、避免水土流失、提高初级生产力、增加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功能。其 中的各种鸟类、鱼类、贝类、多毛类、甲壳类及物种多样性的提高, 对各种污水也有一定 的清洁调整能力。由于围海造地造成的海洋

9、生物污染等原因使得红树林面积大大减少, 破 坏了生态平衡。 三、实现向海洋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原则 1. 生物多样性保护区网络的开发管理原则 地大物博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但资源并非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 掠夺滥用就会面 临涸泽而渔的危险,已经不乏沉痛的前车之鉴。我国海洋地理气候多样化、环境空间异质性 孕育了丰富的物质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同时也蕴藏着巨大的经济科学和生态价值。生物资 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通过科学管理来实现可持续发展。基于“保护研究持 续利用“ 的管理思想, 要使多样性保护和发展同步进行, 只有不断把有经济价值和发展前 途的资源挖掘出来, 才能完善多样性保护区域网络

10、。只有合理利用土地、确立投资实施原 则, 才能保持良好的整体性和协调性, 才能有效的保护海洋生物资源生态平衡发展, 才能充 分发挥资源生态、社会、经济效益, 促进生态系统正常循环的正常使用。 2. 我国物种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基本途径 物种持续利用可通过狩猎、采收、砍伐、捕捞、引种栽培、饲养和加工等来满足生活需求 和贸易销售或非收获利益的需要。通过实地调查, 利用海洋陆地资源对当地经济开发的范 围大小、时间长短、环境因素、社会生活等重要性进行环境风险评估。从而认识资源利用、 物种保护以及可持续发展自然资源管理的科学性、合理性、协调性和完整性。要实现海洋 物种资源最大限度持续利用、满足科技发展需要

11、, 必须要制定一系列宏伟计划: 即规划气候、湿地、生态、光照、物种资源、人为活动、物理特性、规划、开发、施工、投入使用、验 收合理等蓝图。 四、可持续发展的海洋资源开发的几个对策 1. 加强依法治国, 完善海洋生物管理法规 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看我国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问题, 自上世纪 80 年代以来, 我国就逐 步制定了许多有关海洋环境保护法 、 渔业法 、 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法 、 海洋 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 等一系列法规。不能只强调“发展经济” 或“ 环境保护”而是要 将二者相互协调起来, 相互促进, 相互提高, 彻底摆脱“开发 破坏 贫困恶性开发”的恶性 循环局面。一方面, 要进一步修订、完

12、善、补充现行法规, 另一方面, 还要制定海洋管理的 其他法规, 使海洋管理工作有法可依。要加强执法力度, 从而保证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严格控制向海洋污染排放, 是保护海洋生物的根本途径 近年来,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 人们对陆地上的江、河、湖、泊污染已有足够认识, 但 对海洋污染还没引起足够重视, 各种工业污水、生活污水、船舶污水直排海洋仍没有有效 控制。因此, 实行污染物排向海洋排放总量控制, 是达到排放浓度和排放总量两项标准的共 同控制的根本途径。 3. 加强对海洋生物资源的勘测和海洋生物性保护 中国海域辽阔, 海洋资源丰富, 海洋生物物种多样性。因此, 认识海洋生物多样性及

13、其保护 的现状, 研究探讨生物多性保护对策, 是实行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迫切需要。 五、引用经济手段, 采用有偿使用的政策 1. 有效运用海洋资源的经济手段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上看, 海洋鱼类资源作为自然资源, 包括可利用价值和非利用价值, 而 目前国际上通行以支付意愿作为指标来衡量。首先从捕捞量上控制捕捞强度, 制止过度损 耗渔业资源, 制订可捕捞鱼类资源的定额, 在此基础上依照” 自然资源、有偿使用”的原则 竞拍捕捞许可证制度, 并允许捕捞许可证公开转让化、辅以严厉的法律监督, 防止无证偷捕 行为。 2. 依靠科技进步, 发展开辟新的场所 开辟新资源场所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

14、它可以缓解稀缺资源需求, 延长可供持续利 用的时间和满足生产需求和消费需求, 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发展新渔场远洋渔业和发掘 新种群生物资源是我国水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3. 重视海洋资源生态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第一, 应该着力通过科学规划持久为人类服务; 第二, 作为黄金产业的旅游业的兴旺发达将 有利于振兴经济、提高当地居民水平; 第三, 旅游业对相关行业发展有促进作用, 将有利于 保护区及邻近地区经济结构的改善。 总之, 大自然赐予我们的宝贵财富是其他生物及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可持续利用海 洋生物资源对于维护生态平衡、改善自然环境, 促进区域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是值得我们 不断探索

15、、研究的问题。开发海洋生物资源要有度, 要考虑海洋生物资源的环境保护, 我们 不但要有经济利益的眼光, 还要有长远的社会整体利益和有环境效益的全球利益。 1 林炜, 陈洪强. 可持续发展理论与我国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 J . 生物学通报, 2002, ( 9) . 2MadiganM T , Ma rtink oJM , Pa rkerJ , Br ockB iologyo fM icroorgani smsM . B e iji ng: Sc ienceP ress . 20 01, 81 7- 820. 马迪根.微生物生物学第八版,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1. 3 康实. 生物多样性在可持续发展中的有效开发 J . 生物学通报, 2002, ( 6) . 4 周德庆. 微生物学教程M .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5 张洪渊, 海清. 生物化学M .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