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重点知识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5452048 上传时间:2018-03-1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学重点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管理学重点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管理学重点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管理学重点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管理学重点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管理学重点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学重点知识(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管理学重点知识梳理管理的定义管理是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 关资源的过程。管理的载体是组织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的过程,而不是其他管理的对象是相关资源,即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而该目标仅凭单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实现的,这 也是建立组织的原因。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管理者的角色:123 三大类: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决策角色1人际关系:管理者所扮演的三种人际角色是代表人角色,领导者角色和联络者 角色 a代表人:履行许多法律性的或社会性的例行义务,如迎接采访者,签署法律 文件。 b领导者:负责激励和动员下属

2、,负责人员配备、培训职责; c联络者:维护自行发展起来的外部接触和联系网络,向人们提供信息。 2信息传递方面 a.监督者:寻求和获取各种特定信息,以便透彻的了解组织与环境,作为组织内 部和外部信息的神经中枢,如阅读报告,保持私人接触; b.传播者:将从外部人员和下级获得的信息传递给组织的其他成员; c.发言人:向外界发布有关组织的计划、政策、行动、结果等信息;向媒体发布 信息。 3决策角色 a .企业家:寻求组织和环境中的机会,运筹,策划,如制定战略; b.冲突管理者(干扰对付者):组织面对重大的外动乱时,负责采取补救行动;c资源分配者:批准所有重要的组织决策,如调度,询问,授权; d.谈判者

3、:在重要的谈判中作为组织代表,如与工会进行合同谈判。 依据管理者在组织管理中的角色分工,管理者的技能 1技术技能:是指管理者掌握和熟悉特定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 的能力。 2人事技能:是指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人沟通的能力。包括对下属的领导能 力和处理各种关系的能力。 3概念技能:是指产生新想法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思维能力。 概念技能对高层管理者最重要,对于中层管理较重要,对于基层管理较不重要。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科学管理理论和组织管理理论) 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 科学管理理论主要包括:1。工作定额 2。标准化。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

4、 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这就是所谓的标准化原理。 3。能力与工作相适应。 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 要根据人的能力把他们分配到相应的工作岗位上。 4。差别计件工资制。 报酬制度不合理 5。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 应该用科学的工作方法取代经验工作方法。法约尔的贡献(管理职能的划分和管理原则的归纳上) 任何企业都存在着六种基本活动: 1、技术活动,指生产、制造和加工 2、商业活动,指采购、销售和交换 3、财务活动,指资金的凑错、运用和控制 4、安全活动,指设备的维护和人员的保护。 5、会计活动,指货物盘点、成本统计和核算 6、管理活动,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组织

5、是指建立企业的物质结构和社会结构;指挥是指企业人员发挥作用;协调是 指让企业人员团结一致,使企业中的所有活动和努力统一和谐;控制是指保证企业中进 行的一切活动符合制定的计划和所下达的命令。 管理的 14 条原则 1、分工 2、权力与责任 3、纪律 4、统一指挥 5、统一领导 6、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7、报酬合理 8、集权与分权 9、等级链与跳板 10、秩序 11、公平 12、人员稳定 13、首创精神 14、集体精神梅奥人际关系学说(霍桑试验) 人际关系学说主要有一下内容: 1、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除了物质需求外,还有社会、心理等方面的需求,因此不能忽视社会和心理因素对工 人

6、工作积极性的影响。 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非正式组织不仅存在,而且与正式组织相互依存,对生产率有重大影响。 3、生产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如果满足度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协作精神就高,生产率就高。国际化经营的概念 如果一个企业的资源转化活动超越了一国国界,即进行商品、劳务、资本、技 术等形式的经济资源的跨国传递和转化,那么这个企业就是在开展国际化经营。 跨国经营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 1商品在国际间的交换,即国际贸易 2特许 ,包括商标、专利权、专有技术及具有财产价值的知识产权的使用; 3劳务输出 4国际间接投资,包括证券及不动产投资 5国际直接投资国

7、际化经营的特征 1.跨国界经营 2.多元化经营 多元化的国际经营可以降低国别风险。国际企业经营者可以根据国别环境的差 异,调整其经营方向和重点,为本企业的发展寻求更多的机会。譬如,把产品生命 周期与国别经济发展水品差异结合起来,通过国际化经营有效地延长生命周期和提 高企业经营效益 3.资源共享 国际企业允许其各自子公司和代理机构共同利用公司的资源,包括财产、专利、 商标及人力资源 4.全球战略和一体化管理国际化经营的动机 1.利用优势能力 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特定优势。 2.为了占领日益增长的世界商品和服务市场 经济一体化给企业带来了发展的机遇,因为与以往相比,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打 开了

8、许多以前受国家保护的市场。企业将其地理目标市场扩大到其他国家后,消费 者的人数必然会增加,绝对的购买力水平也会增强,在通常情况下,销售额会有增 长。 3.获取关键性战略资源 企业可以更便利地获得这些资源,并降低获取时所必须支付的成本。这一点在 以直接投资为主要形式的国际化企业中尤为突出。通过在东道国投资设厂,企业可 以直接获得和使用廉价的物质资源,借鉴和学习国外对手所具有的产品、质量、设 计、工程技术方面的知识,了解国外市场的需求。 4.抵御和分散风险 多元化,或在不同的市场开展经营 5.对竞争对手进行反击 保护自己在世界市场中的份额国际化经营的竞争战略 1.全球一体化的压力 2.当地化反应的

9、压力 3.全球战略的选择:国际模式:是一种由母公司开发现有的核心能力并传递到子公司的战略模式。 缺点:它不能为公司提供最大限度的自由使它们能够根据当地的情况作出反映。 此外,它通常不能以规模经济实现低成本。 多国模式 优点:允许子公司根据当地市场的情况作出反映,很少需要公司总部来进行协调 和指导。同时,由于子公司是自治单位,产品和服务很少在子公司之间相互转移。 缺点:较高的制造成本和重复工作。尽管多国模式中核心技术也由母公司向各东 道国传递,但不能通过实行集中制造和向全球市场提供标准产品的公司实现规模经济。 而且由于多国模式倾向于将战略决策权分散,因此在许多情况下,它难以向竞争对手发 起协调一

10、致的全球性的进攻。 全球模式 特点:由母公司集中决策、并对海外的大部分业务实行严格的控制。那些采取低 成本全球竞争战略的公司通常采用这种模式。 通常在低成本和技术最好的地方进行生产,将标准化的产品向全球市场销售。 缺点:需要做大量的协调工作,而且这类公司还必须为在不同国家的子公司进行 的产品转移确定价格。 跨国模式 特点:将某些职能集中在最能节约成本的地方,把其他一些职能交给子公司以便 更多地适应当地的情况,并促进子公司之间的交流以及技术的转移。决策的定义为 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或者管理者以及利用机会的过程行为决策理论的提出者 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得主人:主赫伯特。西蒙,对古典决策理论的“

11、经济人”假设发 难的第一人行为决策理论的主要内容是(1)人的理性介于完全理性和非理性之间,即人是有限理性的,这是因为在高度不 确定和极其复杂的现实决策环境中,人的知识、想象力和计算力是有限的。 (2)决策者在识别和发现问题中容易受知觉上的偏差的影响,而在对未来的状况作 出判断时,直觉的运用往往多于逻辑分析方法的运用。(3)由于受决策时间和可利用资源的限制,决策者即使充分了解和掌握有关决策环 境的信息情报,也只能做到尽量了解各种备选方案的情况,而不可能做到全部 了解,决策者选择的理性是相对的。(4)在风险型决策中,与经济利益的考虑相比,决策者对待风险的态度起着更为 重要的作用。决策者往往厌恶风险

12、,倾向于接受风险较小的方案,尽管风险 较大的方案可能带来较为可观的收益。(5)决策者在决策中往往只求满意的结果,而不愿费力寻求最佳方案。决策过程 1、判断问题(识别机会) 2、明确目标 3、拟定方案 4、筛选方案 5、执行方案6、评估效果影响决策的因素 1.环境因素:环境的稳定性、市场结构、买卖双方在市场的地位 2.组织自身的因素:组织文化、组织的信息化程度、组织对环境的应变模式 3.决策问题的性质:问题的紧迫性、问题的重要性 4.决策主体的因素:个人对待风险的态度、个人能力、个人价值观、决策群体的 关系融洽程度德尔菲技术(背对背决策) 1.根据问题的特点,选择和邀请做过相关研究或有相关经验的

13、专家 2.将与问题有关的信息分别提供给专家,请他们各自独立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写 成书面材料 3.管理者收集并总和专家们的意见后,将综合意见反馈给各位专家,请他们再次 发表意见。如果分歧很大,可以开会集中讨论;否则,管理者分头与专家联络 4.如此反复多次,最后形成代表专家组意见的方案计划的概念 1.从名词意义上说,计划是指用文字和指标等形式所表述的,在未来一定时期内, 组织以及组织内不同部门和不同成员,关于行动方向、内容和方式安排的管理 文件。 2.从动词意义上说,计划是指为了实现决策所确定的目标,预先进行的行动安排。计划与决策的关系 决策与计划是两个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概念。 区别 1.决

14、策与计划这两项工作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 2.决策是关于组织活动方向、内容以及方式的选择。任何组织,在任何时期, 为了表现其社会存在,必须从事某种为社会所需要的活动。在从事这项活动 之前,组织当然必须首先对活动的方向和方式进行选择。 3.计划则是对组织内部不同部门和不同成员在一定时期内行动任务的具体安排, 它详细规定了不同部门和成员在该时期内从事活动的具体内容和要求。联系 1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决策为计划的任务安排提供了依 据,计划则为决策所选择的目标活动的实施提供了组织保证。 2在实际工作中,决策与计划是相互渗透,有时甚至是不可分割地交织在一起的。计划的性质 1、计划工作为

15、实现组织目标服务 2、计划工作是管理活动的桥梁,是组织、领导和控制等管理活动的基础 3、计划工作具有普遍性和秩序性 4、计划工作要追求效率计划的类型1.按时间长短分为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 2.按职能空间分为业务计划、财务计划和人事计划 3.按综合性程度分为战略性计划与战术性计划 4.按明确性标准分为具体性计划与指导性计划 5.按程序化程度分为程序性计划与非程序性计划战略性计划定义是指应用于整体组织的,为组织未来较长时期(通常为 5 年以上)设立总体目标 和寻求组织在环境中的地位的计划。战略愿景和使命陈述战略环境分析 “顾客”指企业为止提供产品或服务的消费者。 1.外部一般环境(PEST 分析)

16、外部一般环境,或称总体环境,是在一定时空内社会中各类组织均面对的环境, 所以又称之为“天”。其大致可分归纳为政治、社会、经济、技术、自然等五个方 面。 政治环境包括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执政党的性质,政府的方针、政策、法令等 文化环境包括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的教育程度和文化水平、宗教信仰、风俗习惯、 审美观点、价值观念等 经济环境主要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的内容。 宏观环境主要指一个国家的人口数量及其增长趋势,国民收入、国民生产总值及 其变化情况以及通过这些指标反映的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 微观经济环境主要指企业所在地区或服务地区的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消费偏好、 储蓄状况、就业程度等因素。 技术环境 自然环境主要指企业经营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资源禀赋情况等自然因素。2.行业环境 公司环境的最关键部分就是公司所投入竞争的一个或几个行业。因此,我们称 行业环境为“地”。驱动行业竞争的五种力量 现有企业间的竞争研究 影响企业间竞争状态的因素:现有竞争者的力量和数量;产业增长速度;固定或 库存成本;产品特色或转移购买成本;生产能力增加状况;竞争对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