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文本,潜心练笔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5446583 上传时间:2018-03-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耕文本,潜心练笔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深耕文本,潜心练笔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深耕文本,潜心练笔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深耕文本,潜心练笔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深耕文本,潜心练笔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深耕文本,潜心练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耕文本,潜心练笔(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深耕文本,潜心练笔深耕文本,潜心练笔新教材文化含量大增,要把教材用好,要想完成教学任务,实现培养目标,教师就必须像“老牛犁地”的深耕细作,用科学的态度解读文本,只有自己走进了文本,领悟了文本,教学时才能引导学生合理地解读文本。以灵活的教育机智,立足教材,立足课堂,又超越教材,超越课堂,变奏教学流程,链接生活,激活了学生的生活体验,既潜心会文,又给了学生练笔的机会,使学生的语言和精神在实践中共同生成。即平时的课堂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找准读写的结合点,进行举一反三的仿写,把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多元解读通过个性化作文表现出来,让学生感到胸中有物,写的火候水到渠成,自然“下笔如有神”。 一、

2、在情感交融处练笔。一、在情感交融处练笔。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闪烁着人文光辉、激情澎湃的课文,这些课文的字里行间流淌着浓浓的情感。课堂教学中,教师基于文本创设教学情境,与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时,可引导学生由情动到辞发,内化情感,享受“我手写我心”的喜悦,新的语文教学,应使学生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情不自禁地拿起笔来,流露自己的思绪,诉说自己的情思,展露自己的智慧,展开与文本与万物的心灵对话。在语文课本中,有不少课文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教师的精当讲解,学生的熟读体会,都会使学生身临其境,产生共鸣,受到感染,进而产生表达的欲望。教学中,我们要把握好练笔时机,把“点”选好,训练到位。以地震中的父与子为例,父

3、亲对儿子说的话:“无高段文高段文2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在文中反复了多次,达到了强调和前后呼应的作用,这也是一种写作方法。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抓住描写父亲神情的词句去体会父亲的内心活动;抓住作者描写时间的句子,去体会父亲挖废墟的艰辛和父亲心中坚定的信念及浓浓的父爱;通过对描写父亲外貌的语句的感悟,去体会父亲的坚强和伟大的爱。进而让学生领悟到描写人物的特点可以通过外貌、语言和动作来体现这一写作方法。又如在教学秋天的怀念时,先让学生感受母亲对儿子的那份别样的爱,再让学生评价母亲的教子方式,而后播放背景音乐,老师则动情道:“同学们,我们也沐浴在母爱的光辉下,但我们却很少对母亲表达我们对她们的那

4、份爱,甚至母亲为我们所做的我们都认为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今天学习了这篇文章之后,我相信我们一定大有所悟,请你也拿起手中的笔捕捉生活中母爱闪光的瞬间,在三八妇女节来临之际,来表达对母亲的祝福和爱。”这时,同学们的心都被感动了,他们或伏案疾笔或凝神沉思。此时,他们感受的练笔已不是一种外在强加的负担,而是情感的自然流露,心灵的自然“生成”。 二、在精彩细节处练笔。二、在精彩细节处练笔。对于课文中的精彩细节,应引导学生积累下来,甚至可以引导学生仿写,活学活用,还有效地开拓了学生的思维。例如,少年闰土的第一自然段:“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给我们

5、展现了一幅优美动感的美好画面,语言优美,很有3特色,很值得学生积累仿写。于是我就叫学生用心去读,感受一下,写得好不好,好在哪里?学生对这幅画面印象就更深刻了,而且自然而然学习了这种写法。此时此刻的我们就要抓住这个时机引导学生仿写你脑海中类似的画面。又如匆匆一文,在学习“洗手的时候,吃饭的时候默默时”一句时,写出了时间在我们做许多不经意的小事时悄悄流逝。我就要求学生去读读这些语句,而后进行仿写训练,有学生这样写到:“看电视的时候,日子从专注的双眼前过去;聊天的时候,日子从滔滔不绝的话语中过去;玩耍的时候,日子从欢乐的笑声中过去”再如文中的“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6、”这个句子,我也引导学生进行了仿写,学生非常精彩。又如课文开头的一组排比句也很有特色,很值得模仿,因此,我也随即引导学生进行了仿句练习,学生的文笔让我这个当老师的也自愧不如,有学生这样写到:“潮水落了,有再涨的时候;河水结冰了,有解冻的时候;天下雨了,有再晴的时候。 ”长此以往,必定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三、在情境体验处练笔。三、在情境体验处练笔。在探究文本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中的角色,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可以使学生入情入理地理解课文,体验情感,在情境体验中练笔,既发展了学生的语言和思维,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在语文课堂上,我们应抓住课文中有想象空间的地方,引导学生进行合

7、理地想象。比如说最后一头战象中,“嘎羧卧在坑底,侧着脸,鼻子盘在腿弯,一只眼4睛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这是一个多么感人多么悲壮的场面啊!而且非常有想象空间,那时那刻,嘎羧在想什么呢?这就给学生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这时我们就得抓住这样的时机,引领学生进行合理地想象,这样就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学生写作的天地便更广阔了。又如白杨一课最后一句话是这样的:“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时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这是全文理解的重点,也是难点。如何突破,使理解得以深入?在学生经过朗读体会,对这句话有了初步感受后,可安排这样的练笔:当爸

8、爸看到高大的白杨树身边,有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时,他会怎么想,怎么说?请同学们以爸爸的口吻写一段话,写出自己当时的内心活动。学生们有的借白杨抒发了“自己(爸爸)”建设边疆,扎根边疆的情怀;有的由小树的成长联想到“自己”孩子的成长,并表达了“自己”对孩子的期望通过练笔,学生对“爸爸”的内心世界有了更深的了解,对“爸爸”嘴角浮起一丝微笑的原因有了更深层次的体会。在文章的情境交融处引导学生练笔,学生易于将心中涌动的情感流露于笔端,使习作语言细腻丰富而感人。而且在抒情练笔的同时,学生对文中人物思想内涵的理解也更透彻了。四、在结构方法典型处练笔四、在结构方法典型处练笔5每篇课文都有他的写作特色与写

9、作方法,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总结,在以后的写作中模仿创造。如北京的春节一文中作者列举了大量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晰,衔接紧密,详略得当,推进自然,是引导学生学习按一定顺序,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的典型文章。因此,在学习本文后我马上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写一写家乡的传统节日,主要训练点落实到对文章写作顺序的安排以及内容详略的处理方法上,结果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当然有些文章的精彩片段的仿写或迁移写法也不容有失。如五年级下册儿童诗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想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想把自己种在土地上,写出了儿童神奇的幻想。用词既准确又形

10、象,如“安、接、装、种”说明了想怎样做,“悠、长、望、飞”想象出这样做的美好结果,一首诗结构基本相同。于是在整体把握诗歌内容情境后,学生领悟到作者的表达特点。我又启发学生打开记忆的闸门,回想自己童年曾有哪些神奇的幻想,学生想到插翅膀飞向蓝天看祖国壮丽山河,把鼻子种到美丽大花园嗅四季花草芳香,把自己种到沙漠里化作一棵小树防风固沙等等,接着我让学生仿照文中诗歌模仿写一段,学生们写得精彩纷呈。有的写到: “我想把眼睛 装在蓝天白云上。看山河多壮丽,瞧风景多清秀,望啊,望一览祖国山河湖海春夏秋冬。”还有的写:“我想把头发变成棵棵树木,把它送给茫茫沙漠。送给城市绿化,它会长啊,长 把沙漠变成森林,让城市

11、四季如春课堂上学生们尽情6想象,书写内心的美好愿望。互相交流,互相修改,一串串极富韵律的语言汇成一首首美丽的诗篇。 如在进行珍珠鸟一课的阅读教学时,文章的结尾:“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学生十分感兴趣,学生认为这一简洁的语言深化了文章的主题,言简意赅,扣人心弦。于是我引导学生进行仿写,一位学生写到:“诚信,往往构建出和谐的社会。 ”另一位这样写到:“ 友谊,往往迸射出真挚的情感”,学生的创作令人激动,也激励我在充分利用课本资源进行写作训练的探索方面坚持走下去。文本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如果我们能抓住时机,适度地开发教材的潜在资源,给学生练笔的机会,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语言文字的运用就会达到水乳交融的效果,长此以往,学生就能根植于文本,让妙笔生花。因此,教师要深耕细作文本,充分挖掘教材内在的潜能,让课文成为学生写作的源头活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