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素质教育下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方面所出现的问题及策略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5446207 上传时间:2018-03-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素质教育下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方面所出现的问题及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素质教育下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方面所出现的问题及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谈素质教育下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方面所出现的问题及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谈素质教育下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方面所出现的问题及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素质教育下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方面所出现的问题及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素质教育下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方面所出现的问题及策略(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素质教育下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方面所出现的问题及策略浅谈素质教育下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方面所出现的问题及策略作者:宋伟伟作者:宋伟伟 山东德州乐陵二中山东德州乐陵二中 邮编邮编 253600253600摘要摘要:心理素质是人的整体素质的核心因素,它能把人的素质各部分有机地结合起来, 成为能动地发展主体自身的内部依据。作为中学生,要想在德、智、体、美诸多方面均衡 发展,心理素质是基础。目前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存在着多种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去解 决和完善。 关键词关键词:中学;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在推进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越来越显示出其独 特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中共中央

2、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 中明确指出:“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建立的情况下,如何指导学 生在观念、知识、能力、心理素质方面尽快适应新的要求,是学校德育工作需要研究和解 决的新课题。”并且提出“要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和指导, 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一、当今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方面所出现的问题令人担忧一、当今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方面所出现的问题令人担忧 据调查. 目前 35%的青少年具有心理异常表现,其中 5.3%的中学生存在抑郁症、恐怖症、 强迫症等心理疾病。另有调查也发现:存在明显心理问题的学生,小

3、学占 10%,初中占 15%,高中占 20%。虽然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只在少数,但发展的趋势不容乐观 1.学习上的心理障碍。 (1)新生学习适应的问题。 (2)学习目标迷失,动力不足,兴趣低下。2.人际关系上的心理障碍。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常因自信受挫而陷入苦闷、焦虑、烦恼、 恐惧,产生心理障碍。 3.性与恋爱方面的心理障碍。青年中期,是恋爱的季节。但是,由于学生自我调节、自 我控制的能力还不强,由此而产生的心理问题也不少,如对性关系认识的偏常,对失恋挫 折的耐受力差,等等。 4.与自我意识有关的心理障碍。 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学生容易把未来设计得很完美,与“理想自我”的实现有距离,如 果不能正确认识和

4、处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就会产生心理问题。有些学生出现消沉、苦闷、 抑郁、冷漠的心态,甚至出现自杀的企图。 自我价值是青年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目标。有些学生面临多元化的价值观时,不能找 到自己的坐标,无所适从,茫然失措,失去了自我,失去了生命的存在感,使自己陷入苦 闷、绝望的境地。他们的心理障碍就可能发展为一些心理疾病。例如,神经症、焦虑症、 抑郁症、强迫症、神经衰弱等。个别的还会引发精神分裂症。身心疾病原因是心理上的, 症状表现为生理的。 二、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意义二、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意义 首先,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我国正处于一个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新

5、时期. 高节奏高竞争的生活容易使人疲 劳倦怠,而高竞争又必然带来 的失败与挫折又易使人消沉悲伤,从而形成很多不健康 的心理 状态. 我们不可能让社会取消竞争,我们只有面对现实,帮助中学生来迎接与适应这种高科技 高效率高竞争的社会浪潮. 因此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其次,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需要. “应试教育”使得很多中学片面强调知识传授,重点培养尖子生.优等生,而使一些后进生.差 等生受到冷落甚至歧视. 他们没有升学的机会,又不愿脚踏实地地工作就业,他们往往与社会 上的不三不四的人拉拉扯扯,产生攻击行为直至犯罪行为.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率的上升与 中学教育的失误不无关系

6、. 第三,从人才可持续发展的高度看,心理素质的作用也是极为重要的。没有大脑就没 有人的心理,人的一切心理活动都是大脑的机能,所以开发大脑的潜能一直是人们向往已 久的事情。大脑的潜力是很大的,根据科学家的研究,现代人一生中只动用了大脑潜力的 四分之一,这么低的利用效率无疑是一种浪费。如何提高大脑的使用效率,就是要对人的 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创造等心理要素进行训练和提高,当一个人能辨证地认 知世界的事物,提高记忆力,打开思维和想象的空间,最大限度地激发其创造力,大脑的 作用便会得到较充分的利用。对一个不断发展、进取的人才来讲,这是非常重要的。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开展心理素质教育是十分必要

7、的,对人才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 是基础,是动力,是发展的前提条件,是人类教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我们的教育要“面向 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就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三、实施方法及策略三、实施方法及策略 (一)寓心理素质教育于目标教育之中(一)寓心理素质教育于目标教育之中 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电化教育的普及、开放改革的深入,现代中学生的想象力 较为丰富,善于独立思考富有探索精神。对一些新事物的出现,充满着好奇和求索,由于 缺少经验、缺少科学的方法,往往是一味的模仿或求升、求变。因此在思想工作中,要鼓 励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敢于创新、开阔眼界,同时要帮助他们克服一些不良心态现 象。

8、针对目前,少数同学中的追星族,讲究发型的怪异,服饰百态,描眉、涂口红、染指 甲,装饰金银首饰,纹身等自以为是走进新时代,追赶潮流而洋洋自得,对于这种现象, 一方面学校要严令禁止;一方面要对他们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帮助他们克服自身的这 类哗众取宠的不良心态,引导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发展自信、进取、创新精神和顽强拼搏 等心理品质,使之成为 21 世纪社会主义建设的优秀人才 (二)寓心理素质教育于情感教育之中(二)寓心理素质教育于情感教育之中目前,中学在校生中,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由于他们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造成了他 们有更强烈的自尊心,更独特的个性和更极端的个人主义倾向,看不起家庭不太富裕、衣 着检

9、朴的同学或老师。一方面要求脱离父母及师长的呵护,力图显示自我的才干,希望得 到他们的尊重,而另一方面,又有强烈的依赖性,特别是发生纠纷。遇到挫折,总想得到 他人的理解帮助。对此,我们要通过学校集体的力量约束和独特的生活环境,来消除他们 的这种“小皇帝”思想,让他们在集体主义的荣誉感和极端的个人主义倾向的矛盾碰撞中 不断的磨炼自己,使他们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始终保持乐观的心境,增添生活的乐趣, 增添藐视困难的勇气,热爱生活,奋发进取,使他们永远有一种对事业的忠诚与追求的良 好的精神状态。( (三三) )寓心理素质教育于自主管理之中。寓心理素质教育于自主管理之中。 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必须依赖于

10、心理发展主体的积极性,依赖于主体的自我教育 过程。中学阶段随着年级的升高,年龄的增长,其情感也相应随着丰富多彩,但也具有不 稳定性,敢想敢干中易丧失理智。因此对于他们的这种情感,如果采取了不当的方式,就 有可能发生正面冲突,这就要求我们在思想工作中要注重交流与沟通,注重方式方法,分 析个性特点,达到因人而异。要鼓励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和校园文化建设服务,鼓励学生积 极参与各种社会义务活动,使精力过剩的学生得到有益的释放,通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适应、学会创新,以适应新时代的挑战。 (四四)寓心理素质教育于网络教育之中。寓心理素质教育于网络教育之中。很长时间以来,学校、社

11、会及学生家长都没能很好的重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特 别是农村中学受多方条件的限制几乎一片空白,近几年来,由于提倡素质教育,笔者认为 素质教育应包括文化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等。其中心理素质在学生的创新实践中占 有相当重要的辅助作用。为此学校应该建立心理咨询机构,在工作中本着沟通、诱导、启 发、化解、矫正等细致的工作,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聘请心理专家兼职指导,条件一般的学 校也可以培训心理学特长的员工,当学生中出现严重的心理异常现象时,心理咨询人员, 一方面及时地与其疏导;一方面及时地与思想工作者联系以防不测。 ( ( 五五) )利用多种可行性原则解决学生存在的多种心理问题。利用多种可行性原则解

12、决学生存在的多种心理问题。 常用的原则有: 1.科学性原则。 素质教育是人的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必须坚持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的科学化, 要根据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在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时 候,应本着对学生将来高度负责的精神,要有令人信服的科学根据、亲切真挚的教学态度、 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同时能耐心而正确地回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 2.服务性原则。 实施心理素质教育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心理素质,为学生将来的成人与成才打下良 好的心理基础。因此,实施素质教育时,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服务的原 则。正如某位心理学家所说:“心理素质教育不是说教,是参与

13、;不是侦讯,是了解;不 是批评,是疏导;不是做作,是真诚;不是解答,是领悟;不是解决问题,是协助成长; 不是表面屈从,是内心转变。 ”这段话十分鲜明地说明了心理素质教育的宗旨和工作原则。3.差别性原则。 各个学生因生活经历、心理压力等因素的不同,各自的心理素质也呈现出多样性,因此 在面对全体学生实行公正、公平的集体教育的同时,还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心理素质 差异,实施差别教育,对不同的心理素质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心理素质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个体身心健 康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受教学界和心理学界研究者们的重视。研究表明在整个素质教育中, 心理素质占据核心地位

14、和起重大作用,是德智体全面发展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2姚本先 方双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导论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3陈家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4王书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概论M.华夏出版社,20055李百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026侯智慧.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宁夏教育,2005, (11)7俞国良.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发展J.教育科学研究,2001, (7)8周晓林.论当代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现代中小学教育,1995,(6) 9叶一舵.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及其对策J.教育与管理,2003, (7)10李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探析J.基础教育研究,2002,(7) 11樊文中.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几点注意事项J.职业与健康,2001,(9)12付选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教育探索,2005, (5)13冯海志.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机制本土化问题的探讨J.教育导刊,2002 ,(6) 14边保旗.美国学校心理辅导的发展历程及启示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2 ,(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