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5446147 上传时间:2018-03-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思维品质对学生学习成果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尤其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不但要教给学生必要的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在教学过程中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关键词】数学;思维品质;培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在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学如何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已经成为一个广泛而值得探讨的课题.下面就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作一些探讨. 一、创新问题情境,启动学生思维 俄国心理学家

2、鲁宾斯坦说:“思维通常是由问题的情境产生的,并且以解决问题的情境为目的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渴求,使他们带着一种高涨的热情从事学习和思考,使学生处在积极的思维之中. 1.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出发,创设问题情境 例如,在探究几何体表面的最短路径问题时,设置下列问题:一只蚂蚁在圆筒外壁的 a 点,想吃到圆筒内壁的点 b 处残留的一点蜂蜜,怎样走路程最短?(图略)由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2.从学生熟知的生活背景出发,创设问题情境 比如,在教学“加权平均数”这一节时,用学生身边的实例奖学金的计算方法来引入,不仅引起了学生的关注,还启发学

3、生举出了期末体育考试成绩的计算方法等与加权平均数有关的实例. 3.从学生求知的愿望出发,创设问题情境 新知识是旧知识的延伸,在旧知识不能解决新问题时进行设问.例如,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时,可先提出如下问题:(1)求一元二次方程 x 2-3x-18=0 的两根之和与两根之积;(2)不解方程,求此方程的两根之和与两根之积. 对于问题(1) ,学生很容易想到先解方程,求出两解后,再求两根之和与两根之积;而对于问题(2) ,学生则感到不知所措.为了寻找答案,学生的学习欲望被激发,思维即处于积极状态. 可见,问题是思维的灵魂,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是激发思维的有效方法.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思

4、维特点,在教学的重点、难点或关键处设计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启动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要使学生的思维达到稳定、深刻、敏捷、灵活的水平,还必须训练科学的思维方法,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1.暴露思维过程,培养探究猜想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 ,即掌握知识,而且要让学生“会学” ,即掌握思维方法.要让学生“会学” ,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尽量暴露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使数学教学成为数学思想活动的教学.例如,对于下面一道同学们熟知的追及问题,可以做如下的思维训练.问题:甲步行从 a 地去 b 地需 11 小时,乙骑

5、自行车从 a 地去 b 地需 5 小时,若甲先出发 4 小时,问:乙出发几小时后追上甲?题中存在的相等关系是:甲先步行的路程+乙出发后甲的行程=乙的行程.可设乙出发 x 小时追上甲,这时要表示相等关系的左边和右边,须知甲、乙的速度.这些都是同学们习惯的思维方法,但现在的问题是甲、乙所需时间都未知.因此,需换个角度看问题,发现从 a 地去 b 地,甲、乙所需时间都已知,这样,若能知道 a,b 两地之间的路程,那么甲、乙的速度就可以表示了!但是,路程也未知,怎么办?进一步考虑能不能引进一个参数,把 a,b 间的路程假设为 s 千米呢?带着这一猜想,列出了下面的方程:s11(x+4)=s5x,方程两

6、边的 s 刚好可以消去,从而问题解决.以上的训练过程,层层分析,步步深入,学生容易接受,并且不会觉得自己想不到而自卑.可见教师应尽量暴露解决方法的思考过程,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科学的方法与解题规律,从而在今后的学习中能摆脱困境,提高能力. 2.实行定向训练,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要使学生在遇到新问题时,善于归纳转化,形成明确的破题思路,教师应重视对一般规律的揭示,加强思维的定向训练,培养思维的敏捷性.例如,对于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应强化训练教科书中归纳的五个一般步骤,前四步的目标就是转化为最简形式ax=b(a0),建立了这一数学模型,学生便能依据方程特点,灵活采用解题步骤,尽快实现解题目标. 3.注意

7、逆向训练,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定式往往有其消极的一面,所以在思维训练中,还要引导学生打破不合理的思维定式,进行逆向思维训练,以培养思维的深刻性.例如,学习了一个数学命题,可随即对其逆命题进行审判.如,对于命题“若 a=b,则|a|=|b|.”教师可反过来提出问题:“若|a|=|b|,则一定有 a=b 成立吗?”再如,3,4,5 是一组勾股数,可以反问学生: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边是 3,4,那么第三边长一定是 5 吗?以此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类处理,克服思维定式的不利影响,以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4.变换思考角度,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通过对于一道习题进行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变式训练,引导学生从一道习题抓一般问题,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举一反三,达到训练思维提高能力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