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的人文教育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5446086 上传时间:2018-03-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大学的人文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大学的人文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谈大学的人文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谈大学的人文教育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大学的人文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大学的人文教育(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大学的人文教育摘要 在新的世纪,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教育事业必须解决的根本 问题,而在人的培养中,人文教育是关键,只有抓住这一关键,我们才能培养 出符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接班人来,我们的事业才能源源流长,才能 不断走向繁荣昌盛。在今天错综复杂的市场经济条件下,面临国内外新的形势, 重视和加强大学生的人文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人文教育;人格教育;以人为本在关于社会发展的问题上,人们已经取得这样的共识:社会的发展应是可持续的、全面的发展。可持续的发展,即追求当前的发展不能影响未来的发展,而应以保证人类社会具有长远的持续发展的能力为前提;而全面发展,即不仅追求社会物质财富的增

2、加,而且也应重视社会精神文明的进步。这种发展观注重发展的持续性、整体性和协调性,它要求重建人的精神理念、提升人性、开发人的精神文化世界,以建立一种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新秩序。除树立起新的社会发展观之外,人们在科学领域里所遇到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方法和手段等也发生了新的变化。随着生产、科学实践的深入,人们迫切需要揭示诸如宇宙的演化、气候的形成与变化、生命的起源、人脑思维等的秘密或规律。但这些问题的解决,单靠某一学科是无法完成的,它需要多学科的协同、合作、联合攻关,并使学科与学科之间的交叉成为必要。目前,综合化、整体化已经成为人们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主要方式。社会需要素质发

3、展全面的人,这是历史的选择!作为以培养人才为主要任务并由社会边缘走向社会中心的大学,理应建构起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人文教育价值观。大学在人们心目中,始终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综合标志,是人类的精神家园。教育是培养人的,大学教育是用人类积累起来的具有永恒价值的文化成果浇灌人的智慧,培育人的德性,促进、保护和增强社会的价值观念,不断对天下大势和社会潮流进行分析,运用自己的批判和前瞻功能引导社会发展。这些永恒的价值是大学永葆魅力的生命点,是“大学之所以为大学”的生命之源。大学之所以为大学,不仅在于它是一种客观物的存在,更因为它是一种精神的存在,这种大学精神最重要的内涵就是其人文精神。

4、现代大学教育的核心理念应是 “以人为本”的人文教育理念。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社会文化活动,其核心是正确认识和处理教育与社会、教育与人之间的基本关系。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科学地解决了教育史上一个长期悬而未决的矛盾和难题,那就是教育、社会、人之间的三维关系。第一,人在本质上是社会关系的产物,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全面进步互为前提、互相补充,归根结底是为了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第二,教育的目的在于培育人们自我生存和发展的能力,为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奠定基础,进而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人是社会赖以发展的诸因素中第一重要的决定性的因素,正是在教育确认人是发展的第一主角和终极目标的意义上,“以人为

5、本”才找到了其自身产生发展的合理依据。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的功能在不断的延伸和发展,承担着教学、科研、服务三项基本功能。但大学教育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以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教育使学生达致真、善、美。大学从本质上讲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进而推动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也就是说大学的人文精神要以人为本,以教师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以育人为根本。以人为本的人文教育理念的中心点以教师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大学中坚持以人为本,要牢固确立教师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学的理想要靠每一位学生和教师来实践,大学的生命就在于教师和学生在自由探索的空气中相互激荡,唤醒生命的意义,更深刻地了解自己、他人和世界,不断寻求理想

6、的亮光。“以人为本”办学方针的核心是充分发挥广大教师在办学治校中的主导作用。以学生为中心,就是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确立学生在学校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将学生视为大学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参与者;使学生由课本和课堂被动的接受者变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和主动学习者;以为学生的成长服务为办学宗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和行动世界宣言明确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新视角和新模式:要把学生及其需要作为关心的重点,将学生视为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和负责的参与者;要全面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尤其要发展其独创性和超前性的应付能力。以人为本的人文教育理念的着眼

7、点在管理、教学、服务中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理念是现代大学的精髓和灵魂。从本质上说,教育的本质是育人,人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宿,在大学教育、管理、服务的各个育人环节中贯彻以人为本理念,既是对现有教育观念的修正和提高,更是教育目的在原本意义上的真正回归。只有在教育、管理、服务各个环节上把握以人为本的实质,从观念、内容和方法上具体落实这一理念,才能使高等学校的育人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和水平。以人为本的人文教育理念实现的基本途径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现代大学教育理念的核心内容是培养具有广博而高深的知识,具有良好的个人修养,具有为社会服务能力的全面发展的完整的人。要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服务

8、社会,不仅需要相应的科学素质,更需要关心前途、命运的责任感,以及为此献身的人文精神,因此,培养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相统一的人是大学的迫切任务。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文化活动,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出发点都是指向人,并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归宿。科学教育是指以掌握自然规律促进物质财富增长和社会发展为目的,向人们传播自然科学技术知识、开发人的智力的教育。人文教育即是以培养人文精神为目标,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的传播、环境的熏陶,使其内化为学生做人的基本态度和基本品质。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构成了以人为本的大学教育的基本内容。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人文教育中的人格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的弱点和盲点,由此也导致

9、了严重的后果,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话题。例如,有人就曾指出:如今的大学生有智商没有智慧,有前途没有壮志,有文化没有教养,有知识没有思想,有青春没有热血,有个性没有品行圈。随着大学教育的不断普及,这种现状不但没有解决,还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而且,大学生的心理障碍、精神疾患也呈迅速向上发展趋势,各种不道德现象、极端行为在各校园不断蔓延,刘海洋事件、马家爵事件令世人震惊,这不能不使人关注大学生的人格教育问题。著名哲学家、耶鲁大学教授布鲁贝克提出:现代大学提供的不是职业技术,甚至不仅是“治学”的场所,而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世俗化教会,人们希望大学不仅“具有教学和科研的职能”,而且还应加上“社会领袖的职

10、能”,即成为造就学生心灵造就公众心灵的“圣殿” 。所以,大学的本质首先在于人格的养成。爱因斯坦不也曾批判过只重专业的教育吗?他说:“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善有鲜明的辨别力。我们大学教育工作者必须通透地理解这一点,重视和加强大学生的人格教育。虽然人格是人的内在精神,需要经过长期的努力才能养成,但有效的人格导向在这个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甚至直接影响学生的人格形成。没有人格的力量,一切教育都会变成空洞的说教,无法奠定学生的人格基础。那么,在大学校园里,一个教师应有的人格

11、导向是什么呢?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博大的学术人格。大学之所以大于中小学,就在于它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在于造就学术,如果说,“在中学阶段,学生主要是伏案学习,那么在大学里,他应该站起来四面了望” 走进学术。蔡元培就曾讲:“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络众家之学府也。”“大学者,研究高深之学问也。”所以,一个大学教师如果是学术之人,是思想之家,则自然会引起学生的垂青和羡慕。有学者被羡慕和垂青,其结果就是被羡慕和垂青者人格品位的提升。同时,具有不同造诣的学术氛围本身就包含着深刻的人格力量,因为只有“品端”才能“学粹”,只要撑起学术大旗,把人们召唤到探求真理的队伍当中,为人类的进步和正义事业而奋

12、斗,才能够引领人格,使人高尚起来。所以,学术人格是大学校园里最宝贵的人格导向。第二,精湛的教学人格。教育是一门伟大的艺术,而教学就是这门艺术绽放花蕾的大舞台,教师就是这个大舞台当中最重要的角色。在这里,教师全方位向学生表现自己的一切,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就是通过这个舞台实现的。在这个舞台上,如果他失败了,教育就失败了,如果他成功了,教育就成功了。当然,在这个舞台上的成功有许多方面,如渊博的学识对学生的震憾,高超的教学技巧对学生的感染,高尚的为人品格对学生的影响都是成功的因素。所以,当北京22中特级教师孙维刚去世时,人们这样评价他:“他不仅在课堂上以他深刻的教育思想、高度娴熟的教学技巧和机智、高屋建

13、瓴、出神入化地带领他的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激励他的学生超过先生,学会恣意驰骋,决胜千里,他还在教学实践中用自己高尚品德陶冶感染学生的品德,用自己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智慧,用自己的人格影响学生的人格,用自己的灵魂塑造学生的灵魂。他教给学生一种无法物化在书本上的人生智慧,使学生得到一种心灵的彻悟。”所以,精湛的教学艺术本身就是教育学生的最好财富。第三,良好的管理人格。人是社会动物,必然处在大小不同的一定层级的集体当中学习、工作与生活,并且追求其中的质量和效益。因而,不论哪一个人都不能离开集体的管理。教师就是一个班级最有效的管理者。一个教师的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管理风格不但关系着如何形成一个班集体,

14、更昭示着一种人格,在另一个层面告诉学生如何“做人”。那么,如何获得成功的管理即如何获得有效的教育呢?美国管理大师彼得斯说得好,一个好的管理员不是“坐在办公室里削削铅笔,制定策略计划,”习而是一个“不懈的开发人的潜能的建筑师。”“他所能做的最大贡献就是使员工发现自己的伟大之处。”这实际上就是我们大学进行有效管理的黄金法则,如若在我们的管理中,学生的潜能能不断得到开发,学生的伟大之处能不断地显现出来,那么我们的教育就已经成功了,就已经使学生走上了正确的“自我实现”之道。第四,高尚的伦理人格。伦理人格就是一个人在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格,如心胸开阔与度量狭窄、真实与虚伪、诚实与诡诈、热情与冷峻、勇敢与怯懦、利己与利他、吝啬与大方、乐观与悲观、勤奋与懒惰等,如果一个教师能以比较宽厚、随和的心态,树立起友善、平等、关心他人、奉献社会等高尚的伦理人格,那么这些人格就会像无形的彩笔,不断刷写学生的灵魂,描绘学生的心灵,最终塑造起学生善美的人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