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迎来大城时代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5445997 上传时间:2018-03-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州迎来大城时代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苏州迎来大城时代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苏州迎来大城时代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苏州迎来大城时代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州迎来大城时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州迎来大城时代(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强“心”壮“核”奔向大城时代苏州中心城市行政区划调整优化的“加”“减”法观察1正如城市发展的日新月异,此次行政区划调整意味着苏州已经迈出跨越历 史的新步伐。图为吴江城市夜景。记者徐志强摄 苏报首席记者 王芬兰奔向“大城时代”、做强城市之“核”,苏州迈出跨越历史新步伐。据了解,此轮部分行政区划调整前,苏州市区面积(含水域)3229.6 平方公里,辖区户籍人口 245.2 万,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市比重约 37.9%。调整后,市区面积(含水域)4467.3 平方公里,户籍人口 325.4 万,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市比重提高至 49%。三区合并聚力前行,撤市设区融入中心城市。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实施的此次部

2、分行政区划调整,在给“大城苏州”的县级行政建制做新一轮“加减法”的同时,凝聚的将是推动苏州中心城市进一步做大做强、做精做细的强大合力,是苏州城市发展和古城保护历史上的里程碑。破解发展瓶颈制约 为中心城市加快发展“松绑”“加码”穿越 2500 多年历史长河,苏州在每一个历史发展阶段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进入创新发展新时期,按照国务院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要求,苏州以“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和创新性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胜地”为发展新坐标。触摸新标杆,需要全身力量的凝聚和爆发。但是,中心城市首位度不高、辐射带动能力偏弱等问题,始终制约着苏州的新一轮起跳。苏州下辖五县市,五只“小老

3、虎”个个位列全国百强县前十,经济实力雄厚,现代化发展程度较高。相比而言,苏州“大城之核”的经济实力、功能和辐射性不强。据统计,去年,苏州市区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市的比重仅为 37.9%,为苏南各市最低;苏州市区户籍人口占全市的比重为 38.2%,在苏南各市中也是偏低的。去年,平江、沧浪、金阊三个城区地区生产总值合计仅占苏州市区的 11%。古城三区现实发展中遭遇的种种制约和瓶颈也日益凸显,中心城市首位度难以快速提升。平江、沧浪、金阊三城区的产业结构已经转变为以服务业为主导,是构建我市三二一产业结构的重要平台。但由于三个城区各自发展空间偏小,土地资源绝对数量的匮乏对产业布局和拓展造成了很大的制约,影响

4、了产业链的延伸,难以形成规模化、集群化效应。同时,三区产业发展同质化现象严重,资源要素却难以整合,调节无力势必带来产业小而散。尽管三个区管辖面积较小、人口较少,但是三区并存造成单位面积人口行政管理机构、行政管理人员偏多,行政管理成本相对偏高,行政管理的效能相应也有待提升。在社会管理和建设方面,也存在着服务半径过小、效率不高等问题。古城区是苏州的文化精华和响亮名片,区域内汇集了众多历史文化古迹和风景名胜。但这些文化珍宝分属于三个不同的行政区,导致古城保护的协调性不强,集聚度不足,既不利于对苏州古城整体的保护和管理,也使旅游文化资源开发难以取得相应的规模效应。此外,受现行体制影响,苏州市在太湖保护

5、开发方面存在管理体制分散等问题,不利于东太湖综合整治和东太湖湿地保护。与此同时,苏州中心城市向南发展也一定程度上受阻。离苏州中心城区仅有不到 20 分钟车程的吴江城区早已与苏州城区连为一体,吴江北部地区和吴江城区已被纳入苏州中心城市规划范围。但是,受现行体制制约,苏州市总体规划难以顺利实施,不利于苏州城区与吴江的统一建设和管理,不利于在更大范围内调整优化生产力布局,影响苏州和吴江的统筹发展。中心城市强不强,关键看“核心”。突破种种制约和瓶颈,给中心城市做大做强“松绑”和“加码”势在必行。据此,市委市政府在科学把握发展大势基础上作出了实施部分区划调整的重大决策,这样的调整正当其时、顺乎民心、影响

6、深远。行政区划新“加减法”为城市能级大提升搭好台全球化、工业化、城市化大背景下,正快步迈向“大城时代”的苏州其城市功能和布局必须在科学整合下有效提升和优化。区划调整,苏州不乏成功先例。从 1983 年地市合并之后,苏州先后进行了多次部分行政区划调整,每一次调整,都是城市发展能级的再提升、再跨越。作为前几次区划调整基础上的进一步延续和深化,实施新一轮部分行政区划调整既符合时代和发展的需要,又为苏州城市能级新一轮的大提升蓄好势、搭好台。苏州是长三角地区重要中心城市,城区与吴江紧密相连,地域间经济、人员交往愈发密切。撤销吴江市设立吴江区,可进一步优化苏州市区行政区划结构,便于城市总体规划实施,促进苏

7、州城区与吴江统一建设和管理。同时,区划调整后苏州城区直接与上海市接壤,有利于苏州在更大范围内调整优化生产力布局,增强苏州中心城市的集聚、辐射和带动功能,进一步提升苏州在接轨上海、促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据统计,三区合并、吴江撤市设区后,苏州市区大部分的经济社会指标占全市的比重都将超过 50%。与此同时,作为苏州市的“南大门”,吴江撤市设区使该区域既保持了原有体制机制的活力优势,又获得了中心城区功能新的发展优势,将使吴江更好地促进资源要素流动和接受苏州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更便于苏州中心城市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向吴江覆盖,促进吴江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等基本公共服务与苏州市区一体化,提高苏州市

8、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水平,让吴江百姓共享苏州中心城市发展成果。延续苏州 2500 多年的历史文脉,保护好古城是重中之重。苏州众多历史街区以及古民居、古城墙、古典园林等历史遗存和古城风貌主要集中在平江、沧浪、金阊三区。三区合并设立姑苏区,意味着古城区将实行统一的行政管理,将大大提升古城历史文化特色,增强古城旅游服务功能,为进一步打造一体化的古城保护示范区奠定基础。作为长三角地区的“母亲湖”,太湖大部分水面在苏州,苏州历届市委市政府始终视保护好太湖为重要使命。此次撤销吴江市设立苏州市吴江区,将有利于苏州市进一步理顺太湖保护体制机制,从产业布局、政策制定和资金投入等方面加大东太湖综合整治和东太湖湿地保护

9、力度,统筹苏州沿太湖地区保护和开发,促进太湖地区可持续发展。此次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给苏州城市能级和中心城市辐射功能做了一次“加法”,也给部分行政建制做了一次“减法”。中心城市行政区划调整优化以后,可减少 2 个县级行政建制,尤其是三区合一,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机构设置,实现管理中心的下移,总体上降低管理成本,提升行政效能。发挥 1+1+1+14 集聚效应 行政区划调整要调出新活力区划调整、资源整合,目的是充分发挥 1+1+1+14 的集聚效应。随着此轮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的逐步到位,这样的集聚效应,将充分体现在经济发展、社会管理和民生改善等方方面面。“文旅融合发展创新区”是新设姑苏区的一大发展方向。

10、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市地方志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向记者展示了这样一幅美好蓝图。水上游是古城苏州文化旅游的特色项目,拿山塘河游船项目来说,受现有行政区划和体制的制约,游客只能在山塘河上来回,游客看到和感受到的水上景致相对单一和有限。三区合并,并经过统一规划、整合后,城内的小桥流水将一路串起,与环古城河相通相接。在这样的游船上,游客既能较完整地饱览苏州古城的历史风貌,也能充分感受水乡苏州的别致韵味。甚至游船可以像公交车一样,随时停靠站点,成为游客和市民游览古城和出门的交通工具,再现水乡居民的水上“慢生活”。与此同时,目前止步于干将路的历史文化名街平江路,突破行政区划的界限后,可一路向南,延伸至望星桥、十

11、全街,整体连接、贯通目前正在实施综合整治改造的天赐庄地区。改善民生,建设和谐社会样板区,新设姑苏区底气更足。据了解,目前我市部分居民小区在地域上跨越了古城区的两个行政区域范围,如位于干将路和阊胥路交叉口的某新建居民小区,其一期、二期地处金阊区行政范围,三期地处沧浪区行政范围,由此带来小区物业管理、治安、环境整治等一系列分割难题。同一个小区必须设立两个社区居委会,既把同一个小区的居民人为“分家”,也带来了各种管理成本的上升。区划调整后,该小区可顺利解决所有区划分割带来的烦恼,让小区居民住得更舒适安心。展望不久的将来,苏州中心城市行政区划调整优化带来的集聚效应值得期待。 苏州迎来大城时代1苏州新市

12、区区划示意图 经历 2500 多年风雨,苏州古城自建城起就没有动过位置。而苏州市区却在不断扩大中。特别是上世纪 90 年代开始,苏州市区就通过一系列行政区划调整,不断延伸扩展。本次行政区划调整后,苏州市区将为 6 个区,总面积达到 2743 平方公里(不含所辖太湖水域)。在此,我们简单梳理一下近 20 年来苏州市区行政区划调整的基本脉络。囿于资料来源不足,可能有不够翔实之处,仅供参考。1983 年 3 月 1 日起 实行市管县新体制,撤消苏州地区,将常熟市、沙洲县(现张家港市)、太仓县(现太仓市)、昆山县(现昆山市)、吴江县(现吴江市)、吴县(后为吴县市,现已撤市建区)划归苏州市管辖。全市总面

13、积 8848.42 平方公里(包括所辖太湖水域)。其中,市区 119.12 平方公里,下设平江区、沧浪区、金阊区及郊区。1992 年 3 月 我市新建苏州河西新区,开始代管原属苏州市郊区横塘乡的永和、星火、曙光、落星、何山、狮山 6 个行政村。1993 年 4 月 河西新区改称苏州新区,区域范围除划入郊区横塘乡的黄山村外。将原吴县枫桥镇的徐何、典桥、金庄 3 个村,木渎镇的兴隆、新升、明星、石城 4 个村一并划入。这是自 1963 年以来,苏州市区面积的首次变化。1994 年 2 月 国务院批准设立苏州工业园区,同年 5 月实施启动,行政区划 288 平方公里,其中中新合作区 80 平方公里,除原属郊区的娄葑镇外,原属吴县的唯亭、胜浦两个镇划入。1994 年 6 月 吴县的枫桥镇,木渎镇的兴隆等 4 个村划归苏州市区管辖,由苏州新区管理委员会行使行政管理职能。经过一系列调整后,苏州市区面积达到了 409 平方公里。2000 年 12 月 31 日批准撤销吴县市,原吴县市辖区分设为吴中区与相城区,2001 年 2月 28 日正式宣布。吴中区陆地面积 742 平方公里,太湖水域面积约 1459 平方公里。相城区行政区划 496 平方公里。至此,苏州市区面积增至现在的 1650 平方公里(不含所辖太湖水域)。2002 年 9 月 设立虎丘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