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简章-食疗养生师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5445030 上传时间:2018-03-1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6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招生简章-食疗养生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招生简章-食疗养生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招生简章-食疗养生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招生简章-食疗养生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培训中心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培训中心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食疗养生专业委员会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食疗养生专业委员会“食疗养生师食疗养生师”招生简章招生简章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大众更加关注健康和生活品质 的提高。“民以食为天”,人们对饮食的要求不仅满足于色香味型,营养配餐,而且要求 健康长寿,科学养生。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创建和谐社会,推动正确的饮食观念传播,使 人们养成合理的饮食习惯养成,直接促进大众的身心健康。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 培训中心、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食疗养生专业委员会共同开发的食疗养生师食疗养生师培训项目, 结合中国传统食

2、疗养生科学和现代营养学知识与技能,为大众提供全面系统的食疗养生指 导。 食疗养生师食疗养生师培训是传承传统食疗养生文化,融汇现代营养学知识,为餐饮、食品、保 健等行业培养更优秀和更全面的人才。促进饮食行业开通发展,提高国民预防疾病、改善 健康状况、延缓衰老的能力,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一、培训对象:一、培训对象: 1餐饮企业和食疗养生相关机构(食品、保健、美容、健身等)的从业人员,有一定的 烹饪知识和实践经验,准备从事食疗养生配餐和咨询工作的人员。 2追求健康、热心食疗养生文化的社会人士。 二、培训内容:二、培训内容:食疗导论 中医食疗学理论食疗的起源和发展、中医食疗的基本观念(天人相

3、应、阴阳平衡、药食同 源、辨证施膳)、中医食疗基本理论(基本特点、阴阳学说、五行学说、 藏象、气血津液)食物的性能 药食同源物品食物的四性(寒热温凉)、食物的五味、食物的升降沉浮、食物的归经、 食物的配伍关系、药食同源介绍、药食同源物品举例、常见食材的性能和 食疗功用常见病食疗方 不同人群食疗方中医诊法和辩证(望诊-舌诊,八纲辨证)介绍、常见疾病(糖尿病、高 血压、痛风、肥胖、脂肪肝等常见病)食疗养生方介绍 不同年龄人群、不同状态人群的饮食宜忌和食疗方介绍四季的食疗方四季的养生观、四季的饮食原则、四季的宜食和忌食食物、四季养生食疗 方介绍体质的辨识与食疗体质辨识(平和质、气血虚质、阴虚质、阳虚

4、质、痰湿质、湿热质、瘀血 质、气郁质、特禀质)不同体质的饮食调养原则,食疗方介绍食疗养生菜品及开发食疗养生菜品开发的原则、食疗养生菜点开发中的烹饪技法应用、食疗和 营养技能在开发中的应用现代营养学基础七大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脂类、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 水)、人体的消化和吸收食物的营养价值和合理处理食物的营养价值和合理处理疾病及疾病营养常见疾病(糖尿病、心脏病、高血脂、肥胖、痛风、骨质疏松等)的营养 预防及营养指导,膳食指导营养配餐膳食分析、带量食谱设计、一菜平衡菜品设计三、培养方式:三、培养方式:理论讲解、技能传授、考核测试。 四、报名条件:四、报名条件: (1) 具有相关专业专

5、科学历,连续从事相关行业工作 1 年以上。 (2) 具有高中或中专学历,连续从事相关行业工作 2 年以上。 五、授课师资:五、授课师资:特聘知名院校、医院、养生食疗机构的中医专家、营养专家、食疗专家、 烹饪专家为执教专家团。 六、认证方式:六、认证方式:修完全部课程,并经考试合格者,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培中心 统一颁发的“食疗养生师”岗位培训证书。 证书查询: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食疗养生专业委员会 http:/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培网 http:/ 七、培训时间:七、培训时间:共 100 个学时。 八、收费标准:八、收费标准:5800 元(含教材费、报名费、培训费、考试费、证书费等) 九、报名须知:九、报名须知: 学员需认真填写考核申请表,并准备如下资料:身份证复印件一份、学历证明复印件一 份,蓝底照片两寸 2 张、一寸 4 张。 十、联系方式:十、联系方式: 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食疗养生专业委员会 培训部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新中街 11 号 2 号楼 508 室 编码:100027 电话:010-84016175、64035950 传真:010-84016175 联系人:简老师 手机:13366238953 邮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教育培训中心 食疗养生专业委员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