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心灵的自由与纯净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5439211 上传时间:2018-03-15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799.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追寻心灵的自由与纯净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追寻心灵的自由与纯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追寻心灵的自由与纯净(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画廊札记远人 著花城出版社本书为湖南诗人远人的读画文 长卷集。 作者没有就画论画, 而是 以饱含哲思的诗意之笔进行极具个 性化的阐读。 读者不仅能从中领略 到艺术大师们气象万千的作品魅力, 还能看到作者自身的人生哲思和艺 术旨趣。有匪少年游 著湖南文艺出版社这是一部女性武侠作品, 传承 了现代武侠小说的写法, 讲述了一 个 关 于 超 越 武 林 前 辈 的 传 奇 故 事 , 塑 造 了 众 多 鲜 明 生 动 的 人 物 形 象 , 特别是女侠周翡和文弱 “书生” 谢 允这一对以武力而言女强男弱的恋 人 撑 起 了 整 部 作 品 的 筋 骨 与 精 神 。 作者为网络超人气作家。穿越历史

2、聊经济汪凌燕 汪通 著北京大学出版社一部二十四史, 帝王将相读出 来的, 往往是尔虞我诈和经略权变, 而在经济学家的眼中, 却是很多当 代经济理论的预演。 本书从经济学、 金融学的角度看历史, 展现了一个 同样惊心动魄而又别开生面的视角。树之生命木之心 日西冈常一 小川三夫 盐野米松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本书是著名作家盐野米松,对日 本师徒三代宫殿木匠持续十年的采 访笔录,分为天、地、人三卷。 不仅呈 现延续了一千三百年的日本古建智 慧与匠人之魂,也纪录片式地讲述了 一门古老技艺在现代的传承。悦读周刊江182016年11月11日星期五 投稿邮箱:责任编辑 肖欣 版式编辑 周鑫邓湘子在我的阅读

3、感觉里, 那个孩子不属于哪一个家 庭、 哪一个村庄、 哪一个城市, 他甚至也不属于哪 一个民族或国家。 他就像一个从云端来到人间的孩 子, 尽管过着四处流浪的生活, 却是纤尘不染, 那 么好奇、 热情、 执着而神秘。 他简直就是走进了人 们生活中间的一个精灵。 男孩的名字叫蒙多, 他是法国作家勒克莱齐 奥所著的 蒙多的故事 里的小主人公。 作家赋予了男孩蒙多对世界的无比好奇和细腻 的感觉。 男孩好奇又好动, 那充沛的内在的天真与能量, 引导他兴致勃勃地漫游世界, 激励他热情洋 溢地待人接物。 他细腻的感觉, 通过作品纯净的文 字得到充分展示, 整本书中随着男孩蒙多的漫游, 读者得以领略海洋、

4、高山、 草原、 沼泽、 河流、 森 林、 花鸟、 走兽、 游鱼之美。 男孩蒙多还穿行于形形色色的人物之间, 其中 有洒水员、 卖面包的、 邮递员、 渔夫、 茨冈人、 哥 萨克人、 越南人、 牧羊人男孩对人的观察与感 觉也极为敏锐, 会让读者对每一个人留下深刻的印 象。 这个神秘的男孩形象让读者产生审美联想, 他 身上的好奇与热情, 他的纯净与天真, 隐含着对现 实世界的一种反讽。 这个形象给予读者的审美体验 也是极不一样的, 需要调动想象力去贴近、 去体 味。 这个形象的塑造, 相对于常见的人物描写方 法, 也有着很大的不同。 他不是作家一笔一画描绘 出来的, 而是作家从意念中捕捉到的。 作家

5、赋予了 这个人物心灵的自由, 这个叫蒙多的男孩因此具有 了精灵一样的奇异秉性和特质。 忽然想到曹文轩先生在 论发现 一文说过的 一句话: “ 文学家要从存在中发现的就是一些形而上或具形而上性质的东西。” 曹文轩先生的这句话, 似乎就是针对勒克莱 齐奥的这类作品而说的。 客观存在物之中, 包藏着形而上或具形而上性 质的东西。 就好像大米、 高粱之类粮食可以酿酒, 就好像阳光照彻水汽升腾的地方可能出现彩虹。 那些深藏的形而上或具形而上性质的东西, 需 要艺术的眼光去发现、 去发掘。 勒克莱齐奥是善于进行艺术发现的人, 是艺 术上的酿酒师, 是捕捉彩虹的人。 他像所有有雄心 的小说家一样, 致力于建

6、立一个自供自给的小说世 界, 创造卓尔不群的艺术形象, 寄现实于幻想之 中, 叩问着当代文明中的裂变, 探索着在物质掩盖 下的人性。 蒙多的故事 是法国中学生的必读书, 其纯 美的文笔, 纯净的思想, 纯正的品质, 适合读者静 下心来慢慢品味, 去追寻心灵的自由与纯净。 这样 一种阅读体验, 或许能将我们带入真正的文学阅读 之中。 (作者系湖南儿童文学作家蒙多的故事 勒克莱齐奥 著湖南少儿出版社出版)一轮明月照窗台孙绍富 小窗幽记 是明代文学家陈继儒编 写的一本格言小品, 我将此书置于案头, 常翻常念常新。 夜幕品读, 若见明月照窗 台, 心田无尘, 思绪澄明如镜。 先说一个“ 醒” 字。 “

7、 今世之昏昏逐 逐, 无一日不醉, 无一人不醉, 趋名者醉 于朝, 趋利者醉于野, 豪者醉于声色车马, 而天下竟为昏迷 不醒之天下矣, 安得一服清凉散, 人人解醒。” 今天, 社会 已进入一个巨变的时代, 到处令人眼花缭乱, 保持一份清醒 尤为重要。 何谓“ 清醒”? 清楚、 明白也。 如何清醒? 书中 向我们一一道来: “ 倚才高而玩世, 背后须防射影之虫; 饰 厚貌以欺人, 面前恐有照胆之镜”, 是说在处世为人上要清 醒。 “ 天薄我福, 吾厚吾德以迓之; 天劳我形, 吾逸吾心以 补之; 天阨我遇, 吾亨吾道以通之”, 是说处在福禄和祸灾 时要清醒。 “ 仕途虽赫奕, 常思林下的风味, 则

8、权势之念自 轻; 世途虽纷华, 常思泉下的光景, 则利欲之心自淡”, 是 说在权势与利欲上要清醒清醒要清醒在角角落落、 方方 面面、 人人事事、 时时处处。 后说一个“ 闲” 字。 林语堂说过, 智慧的人不劳碌, 劳 碌的人无智慧。 闲, 不是袖手好闲, 无所事事; 不是怠慢闲 散, 玩世不恭; 不是好逸恶劳, 坐享其成。 而是脱去劳顿的 盔甲, 披上悠闲的便装, 把神收起来, 让心闲下来, 神不随 物转, 心不随境迁。 忙里偷闲, 多陪父母聊聊天; 张中放 驰, 多同妻儿吃吃饭。 可去濯清水, 追凉风, 钓游鲤, 弋高 鸿; 可去读良书, 会高朋, 弄歌舞, 逛闾阎。 忙碌中保有悠 闲, 心

9、闲身不闲, “ 到得能闲几丈夫”。 “ 斜阳树下, 闲随 老衲清谈; 深雪堂中, 戏与骚人白战”, 是休闲; “ 宠辱不 惊, 闲看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 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也不是空闲。 内心无慌乱, 有闲心情好心态保底, 眼中的阴 霾不再是阴霾, 心里的苦雨不再是苦雨, 脚下的寒冰不再是 寒冰。 忙, 人自取; 闲, 天定许。 学会劳逸结合, 忙中就 闲, 闲中去忙, 才是高人。 再说一个“ 静” 字。 “ 多燥者, 必无沉潜之识; 多欲 者, 必无慷慨之节; 多言者, 必无笃实之心。”静, 就是不 多言, 不浮躁, 不妄动。 静是深邃的, 给人以不动声色的刚 毅和坚韧; 静是大气的

10、, 给人以从容不迫的稳健和襟度。 当 今社会, 气定神闲、 安之若素者越来越少; 患得患失、 坐立 不安者越来越多。 一个人倘若心浮气躁了, 必定乱方寸, 失 举止。 惟宁静能缓解情绪, 沉淀浮华, 曲肱安寝; 惟宁静能 放逸身心, 过滤浅薄, 成就业绩。 宁静是削冗举要, 撇去泡 沫的器具, 是沉默寂寥, 剔除纵欲的利剑, 也是精神成长的 良田沃土。 世界嘈杂, 我们无法避免, 但内心宁静, 可由我们自己 把握, 正是所谓“ 名利任人忙, 乾坤容我静”。欧柏禅宗对诗歌的影响源远流长。 我国古代不少杰出诗人 如王维、苏轼等是禅宗思想的信奉者。 禅与诗,确有某些相 通之处,正如金代诗人元好问之言

11、: “ 诗为禅客添花锦,禅是 诗家切玉刀。 ”湖南诗人李青凇对此有深切的感悟。 他参悟 佛法,潜心写诗,在他看来,修行是为了发现自我、完善自我 并觉悟大我。 他的诗歌渗透了一种深厚的悲悯情怀,有一种 超脱世俗的对人生的体悟和大爱,善于在隐逸中冥想,作品 具有 “ 诗”与 “ 思”的双重品格。 今年作家出版社为他出版了 隐行者诗思集,包括 我 之歌诞生与涅槃之间的精神史中英文修订版和 盛世 微言一个现代隐者如是说。 “ 我是谁”,是文学永恒 的话题。 我之歌和 盛世微言是李青凇的内心体悟,特别 是对 “ 我是谁”这一亘古以来的哲学命题的追寻,是极有价 值的心灵探悟。 李青凇在诗中探索了 “ 我”

12、从出生到生命终 结的心路历程,情感真诚,思考深邃,在诗人晃动的这面多 棱镜中,读者不仅可以发现自己,更能领悟如何在诗歌中处 理 “ 我”与世界的关系。 诗中既有诗人的自我,又有诗人的 “ 非我”,即诗人生活其中的宇宙。 诗人忠实于自我,但又不 局限于自我,把自我的感觉、情感、思维、想象向无限深广的 境界中推进,让自我与世界融合,让个体与万物呼应,使主 客观达到高度的和谐,使心灵获得净化与升华。 李青凇不断地出入于隐逸与入世之间。 隐逸使他获得 心灵的安宁,入世使他感悟人生的价值。 他愿为世界的真善 美而歌,并做人间的持灯者。 作为都市中的 “ 隐行者”,李青 凇的诗歌特质在于超越世俗, 执着于

13、内心体悟而达到澄明 之境,呈现出别样的诗学价值。 透过他创作出的洗炼的、富 有张力的诗行,一个飘逸的、孤独的并执着地追求诗歌感悟 大道的形象呈现出来。 在当下诗坛同质化的写作铺天盖地 的形势下,这个独特的、非常个性化的诗人形象的存在,是 极值得珍惜的。 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院长、 当代新诗评论界权威 谢冕教授评价他和他的诗说: “ 诗人敏感,情感丰富,且表现 独特,言谈举止均有不同于常人之处,他是如此沉醉于自己 的冥想,你不能推翻他的判断,你只能静静地倾听,他的诗 句不仅是智慧的,而且含蕴着旷远的禅思。 这个现代隐者, 他为自己选择的生活方式,既是对现实保持距离的静观,也 是体现自身强大的对

14、于大千世界遥远的凝视。 他把诗人的 孤独设定为一种诗学的高度,但他也不乏庄重的省思。 他对 于孤独的表述,不止是远志大略,也有郑重的内省,而这些 发自内心的自我省视因为他的坦然而动人。 整本诗集,他都 用来思考,忘记的是外在世界的繁华和喧嚣,不曾忘记的是 人间的苦难,坚忍,爱,自由,创造,以及人性的尊严。 他的 诗,与其说是在叙述些什么,毋宁说是总在思考着什么。 有 哲理,有禅意。 处于孤独之中的纯粹的思考者,给予他的诗 歌以特有的魅力。 ” 已故鲁迅文学奖获得者、 著名诗人评论家陈超教授曾 评论 我之歌称,古人谓: “ 禅是诗家切玉刀。 ”李青凇作为 一个成熟的诗家, 的确不乏斫玉老手的劲道

15、。 一部 我之 歌,175节,1050行,写得经胳舒展,气脉贯通。 有观照冥想,有活参顿悟;有直抒胸臆,有隐喻暗 示;有净善清音,也有当头棒喝。按照 “ 万古长空, 一朝风月”的境界来衡估,这部作品大抵是做到 了的,你很难分清楚此诗的 “ 时间”究竟是 刹那还是万古,此诗的 “ 空间”,究竟是当下 还是永恒。 这种诗与禅化若无痕的融 汇,是对华夏民族自然 含蓄凝炼的审美性格 的现代承继与变通。 以诗修心悟道,确 是一种独到的法门。 李 青凇和他的创作证明 了这一点。 (隐行者 李青凇著 作家 出版社出版)语文与文卢宗仁几十年来, 对文学的偏爱, 对文字的钟情, 一直贯穿我的人 生, 且会伴随终

16、生。 而这一切, 完全是因为语文的缘故。年轻 时读了不少的书, 但真正溶进我 血脉、 塑造我灵魂的, 非 语 文 莫属。 爱惜书, 是小时候养成的习 惯。 每每新学期开始, 领到新书 的第一件事就是包书。 一般是用 报纸或白纸, 奢侈一点有奖状或 画报做成书皮。 包书是一个细 活、 经验活。 折叠时角度有讲 究, 书脊上下剪口也有技巧。 书 包好了, 还要请人工工整整写上 “ 语文” 二字、 姓名三字。 稍大 一点就自己写了。 一个学期读 完, 书皮稀烂了, 成了乌龟壳, 可封面还是崭新的。 背书, 是贯穿中小学时代不 变的功课。 很小的时候是“ 丫口 腔”, 只知道读, 不知道写, 只 知道音, 不知道意。 比如“ 得道 多助、 失道寡助” 一句, 虽然背 得滚瓜烂熟, 但一直没弄明白意 思, 直到后来上了中专, 才突然 悟出。 那时的晨读, 真的是一山 百鸟鸣, 此起彼伏, 东边日出西 边雨; 而自习课, 则是满堂蛤蟆 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