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国外大城市的贫民窟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5427652 上传时间:2018-03-15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1.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走进国外大城市的贫民窟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走进国外大城市的贫民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进国外大城市的贫民窟(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际国际2017年 8月 14日 星期一2323提起贫民窟, 你会想到什么, 是巴西贫民窟的脏乱差、 猖獗的 毒品贸易和犯罪?是南非和肯尼 亚贫民窟那些蜷缩在铁皮屋里佝 偻的身影?是印度贫民窟狭窄的 过道?抑或是美国贫民窟那些挣 扎在贫困线下被忽略的人群? 联合国对贫民窟的定义是最 恶劣的住房条件、 最不卫生的环 境、 犯罪率高和吸毒盛行的穷人 避难所。巴西与印度分别拥有拉 丁美洲和亚洲最大的两个贫民 窟, 无论是 上帝之城 还是 贫民 窟的百万富翁 , 都只让我们窥探 到了贫民窟生活的一角, 那里有 泪水、 挣扎和绝望, 但也有欢笑、 奋斗与希望。 贫民窟是巴西、 印度等不少 国家城镇化过程

2、中不可忽视的现 象, 这些贫民窟大多位于市中心 或与闹市区仅一墙之隔的黄金地 段。从巴西的罗西尼亚贫民窟可 以远眺里约著名景点基督山和面 包山; 孟买的达拉维贫民窟紧挨 着市中心豪华的建筑; 纽约贫民 区亨特镇旁一水之隔就是纽约市 城区拉瓜迪亚机场 贫民窟从何而来?有一种看 法是因为城镇化带来的失衡导致 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大量 农村劳动力只能聚集在大城市周 围从事低端服务业, 居住在最简 易的环境中。随着时间的推移, 聚集人群越来越多, 贫民窟也就 形成了。但由于最初大多数政府 对此并没有合理的规划, 贫民窟 社区内相应的卫生、 水循环设施 极度匮乏, 一些基本的电力供应 等也很难跟上需

3、求, 所以贫民窟 居民的居住环境在很长时间内是 相当恶劣的。生存环境的恶劣也 导致这些地区犯罪高发, 极大影 响了城市安全。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各国政 府都采取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巴 西通过 “家庭补助金” 及 “我的生活我的家” 等项目, 向穷人发 放补助及建造廉租房, 帮助他们改善生活环境; 孟买的达拉维 贫民窟因其低廉的房价发展成为小商品制造中心; 纽约的亨 特镇则成为美东地区最大的农副产品集散地之一。但这些措 施在实施的过程中也都或多或少面临一些问题, 巴西不少居 住在贫民窟的穷人花完补助金后依然穷困潦倒; 达拉维贫民 窟的不少小商贩还是一家人蜷缩在几平方米的房间内; 亨特 镇的教育

4、等配套设施依然无法跟上 当然, 我们不应忽视那些在贫民窟里积极生活的人们干 净澄澈的笑容。尽管住着破败的房子、 用着破旧的家具, 他们 依然在努力地生活。 至今还记得在里约罗西尼亚贫民窟遇到那群十几岁少年 的场景, 破旧的衣衫遮掩不了梦想的光芒、 黝黑的面庞上满是 对未来的期待。我问其中一位少年 “你最大的梦想是什么? ” 他 回答:“我要成为下一个内马尔。 ” 他们赤足在贫民窟的巷子里练 习踢球、 柔道, 还兴奋地给我表演, 这才是梦想该有的样子。 贫民窟治理是个系统工程, 政府除了出台相关措施改善贫民 窟的基础设施建设外, 更应该通过职业教育培训等给当地居民提 供就业及受教育机会。治标又治

5、本, 让当地居民真正实现自己的 梦想、 摆脱贫困, 贫民窟才能真正不再贫穷。王海林忘不了他们脸上写满的期待走进国外大城市的贫民窟第一次亲眼见到贫民窟是在深夜的里 约热内卢。夜幕下, 贫民窟褪去了白天的杂 乱, 只剩下星星点点的灯光在夜色里摇曳, 随着山势起伏, 绵延好几公里。我指着这片 山间的星辰, 询问出租车司机。 “您到过贫民窟吗? ” “没有。 ” “进去会怎样? ” “也许有去无回! ” 巴西人对贫民窟避之唯恐不及。“有一次 汽车导航出错, 我开到了距离贫民窟很近的 地方, 真是惊出一身冷汗。 ” 出租车司机说。 2002年上映的电影 上帝之城 让巴西的 贫民窟名声大噪。在里约,“上帝

6、之城”“罗西 尼亚”“阿勒芒” 携一众贫民窟被打上暴力、 毒 品与死亡的标签, 与之相关的负面新闻层出 不穷。世人心怀畏惧, 却也总想亲身一探究 竟, 游客葬身贫民窟的事件时有发生。 里 约 最 早 的 贫 民 窟 已 有 100 多 年 历 史。伴随着城市化浪潮, 大量外来务工人员 涌入里约, 贫民窟应运而生。据统计, 如今 这座城市有近 800 个贫民窟, 大大小小, 星 罗棋布, 200 万人居住于此。不少贫民窟和 富人区仅一墙之隔, 他们共享里约的碧海蓝 天, 居住条件却有着天壤之别。 19 岁的拉斐尔是一位里约小伙, 常年 居住在贫民窟。“里约是大都市, 这里有更多 的工作机会, 我

7、身边很多人做家政、 物业、 保 安等工作。小城市里岗位少, 竞争激烈, 没 有关系很难找到工作。 ” 谈及小时候, 拉斐尔说得最多的就是“没钱” 。他的父亲一个月只有几百雷亚尔 (1 雷亚尔约合 2 元人民币) 的工资, 母亲的 收入也不高, 一家四口生活拮据。对贫民窟 的孩子来说, 改变命运是一种执念。“成为足 球运动员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踢出名堂, 成 为下一个罗纳尔多、 内马尔是我们的梦想。 ” 对足球运动的热爱与金钱的驱动交织在一 起, 拉斐尔也有过这个梦想, 曾效力过低级 别联赛, 然而伤病让他停下了逐梦的脚步, “再踢下去可能会无法正常走路。 ” 告别绿茵 场, 他哭过, 绝望过,

8、但是他选择朝前看。 如今, 拉斐尔通过职业学校培训找到一 份不错的工作。“我从小就渴望用知识、 用双 手去致富, 有一份正经工作, 然后离开这 里。 ” 但在贫民窟, 并非每一个人都如此。有 些人则走上了另一条致富的 “捷径”贩 毒, 由此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谈及贫民窟里的治安状况, 拉斐尔神情 黯淡。在他口中,上帝之城 所展现的黑暗 与血腥绝非耸人听闻。“毫不夸张, 我很多时 间都是在恐惧中度过的。 ” 拉斐尔说:“帮派 间的火拼时常上演, 随时都会爆发枪战, 有 时感觉枪声就在门口, 我们躲在屋里, 生怕 被流弹击中。 ” 纵然如此, 这里也有拉斐尔难 以割舍的温情:“这里生活着很多正

9、当营生 的老百姓, 热情善良。我们很团结, 经常聚 餐, 相处非常愉快。 ” 拉斐尔坦言, 在里约, 贫民窟的状况不 尽相同, 一部分贫民窟有警察驻守, 治安相 对稍好, 但总体并不乐观。在他看来, 里约 贫民窟的治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上帝之城” 路漫漫本报驻巴西记者张远南“如果有工作, 请您介绍给我, 打扫卫生 什么的我都能做。 ” 20 岁出头的滕比向记者 说道。她居住的约翰内斯堡北郊 “迪普斯洛” 是一大片贫民窟, 中产阶层的漂亮小区与它 相隔仅一座小山丘。如果从空中俯视, 这种 差异更令人感到震惊, 一边是绿树成荫的整 齐花园, 另一边则是密集的铁皮屋顶。贫富 差距显而易见。 滕比居

10、住在一间狭小的铁皮屋里, 每天 需要步行两三公里搭乘小巴士翻越山丘去中 产阶层小区找工作。如果当天有活儿干, 她 可 以 挣 到 150 兰 特(1 兰 特 约 合 0.5 元 人 民 币) 。下班时, 需要和数百号打工者一起等候 回程的小巴士。 据统计, 有 14 万人居住在迪普斯洛, 其 中 98%是黑人居民。狭窄的道路旁是一望 无际的铁皮屋, 沿马路排列着简易的移动厕 所。贩卖二手衣服的小贩把货物摊在地上, 往来的人们络绎不绝, 小巴士停在路口鸣喇 叭招揽客人。大多数人居住在 6 平方米大 的铁皮屋内, 所有建材只是废弃铁皮、 木头 和塑料。许多家庭用不上自来水。“你可以 看到的这些并不

11、算是真正的贫民窟, 更贫穷 的还在里面。 ” 熟悉这里情况的当地华人介 绍道。 根据联合国人居署的一份报告显示, 撒 哈拉以南非洲 61.7%的城镇居民居住在不同 形式的贫民窟里, 这在全球范围是最高的。 非洲贫民窟的产生多是伴随着城市化的 进程。大量农村居民涌入城市, 而非洲许多 城市则没有相应规划, 导致贫民窟人口聚集。非洲开发银行发布的 2016 年非洲经济 展望 显示, 2015 年非洲的城市人口较 1995 年时翻了一番, 约 4.72 亿人。到 2050 年, 非 洲城市化率预计达到 60%。 由于失业率高企, 贫民窟成了暴力和贫穷 的聚集地。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郊区拥有全球 最大的

12、贫民窟之一基贝拉。这片2.5平方 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内罗毕1/4的人口。泥泞 的土路, 拥挤狭窄的铁皮房, 成片的垃圾山。让 人担忧的是, 这里70%的人口是儿童, 失业率高 达50%, 大多数居民每天收入低于1美元。 此外, 非洲的贫民窟产生也有其历史 原因。非洲许多城市都是由欧洲殖民者建 立的, 殖民者建立城市的时候, 并没有给涌 来的农民提供住房安排, 而是将他们视为 暂 时 的 劳 动 力 , 仅 给 一 张 床 的 容 身 之 所 。 后来这些劳动者的亲人也跟着搬迁到了城 市, 他们没有办法购买房子, 于是贫民窟就 产生了。这也是为什么非洲许多城市的市 中心规划很好, 但是郊区却聚集

13、了大量的 贫民人口。 另一方面, 殖民者人为的隔离也造成了 许多贫民窟。例如, 南非种族隔离时代, 白 人政府以卫生监控、 疾病预防、 种族等原因 强行进行隔离, 有色人种被驱赶到城市边 缘, 形成了一系列著名的贫民区。其中, 规 模最大、 最出名的莫过于人口达到 200 万的 索韦托, 在英语里是 “西南镇” 的缩写。类似 的区域还有很多, 尽管这些区域近些年得到 了长足发展, 但与中产阶层生活的街区相比 依然差距很大。殖民时代遗留大片铁皮屋本报驻南非记者李志伟印度最大金融中心孟买, 是印度房价最 贵的城市, 住着印度最富有的人群。然而, 闪闪发光的玻璃幕墙和镀金豪华建筑却被 低矮的贫民窟包

14、围其中。 19 世纪末, 随着陶瓷厂等工厂的建立, 一批印度南方贫民涌入孟买, 到了 20 世纪 30 年代经济萧条时期, 大批无家可归者又 来到这里安营扎寨, 最终形成了亚洲最大 贫民窟达拉维。现在的达拉维面积仅 约 2 平方公里, 人口却超过 100 万。20 世纪 七八十年代这里曾是臭名昭著的犯罪中 心, 现在已转变为所谓的 “亚洲最大小商品 制造中心” 。 狭窄的街道有的地方宽不足一米, 开放 式排水管, 刺鼻的臭味, 悬在空中杂乱的电 线, 抬头只见一线天, 偶尔出现的呆滞眼神 都在诉说着生活的艰难。然而, 这里却是一 个巨大的商业区, 狭窄街道两边都是一个个 小店铺和手工艺作坊。

15、侯赛因生于斯, 长于斯, 已经是达拉维 的第三代, 现在的他是一位塑料垃圾回收 商。“原来人们只是住在这里, 现在商铺作坊 要比住宅多。随着业务的拓展, 越来越多富起来的贫民开始移居到其他住宅区。人们 就将他们的居住地改造为工厂或商店。 ” 侯 赛因告诉本报记者。 有 6 万多个住户拥挤在达拉维的贫民 窟内, 其中大部分为小作坊。人们在一楼工 作, 二楼居住, 楼顶和楼道及小巷被用来堆 放原料, 还有的人直接就住在白天工作的作 坊里。据孟买市政府数据显示, 达拉维有大 约 1.5 万个小手工加工厂, 这些作坊和小工 厂每年创造 6亿到 10亿美元的产值。 走进一个小作坊, 可以看到十几名青壮

16、年工人正在熟练操作着缝纫机, 制造箱包、 衣服和皮带等。这里最大的业务是回收。 全印乃至外国的塑料、 金属和纸张等垃圾废 弃物, 80%以上孟买的塑料垃圾都被运输到 这里, 经过人工分拣、 洗涤、 干燥等程序变成 塑料颗粒, 用来制造各种商品。 孟买 2000 万人口中有超过 60%生活在 贫民窟, 而且每年仍有成千上万的移民加入 其中。达拉维是贫民窟居民的工作场所, 在 这里他们可以避开孟买昂贵的租金, 找到落 脚的地方, 这里的很多人一天工作长达 16 至 18个小时, 辛苦谋生。孟买达拉维的辛苦谋生本报驻印度记者苑基荣来到与纽约市城区拉瓜迪亚机场仅一水 之隔的布朗克斯区亨特镇, 很难把眼前破败 不堪的建筑同纽约这座世界级都市联系在一 起。但事实就是如此残酷, 亨特镇与曼哈顿 直线距离不过 2公里。 亨特镇在历史上以农业种植为主, 1895 年至 1900年期间, 开始有大批纽约曼哈顿居 民涌入居住。到了 20 世纪初, 纽约地铁建 成, 地铁站修到了附近, 城市功能逐渐建立起 来, 一些公寓楼和别墅在该地区北部拔地而 起, 南部则成为纽约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