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鸿掠影,乱世佳人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5426578 上传时间:2018-03-1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惊鸿掠影,乱世佳人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惊鸿掠影,乱世佳人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惊鸿掠影,乱世佳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惊鸿掠影,乱世佳人(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惊鸿掠影,乱世佳人读宋庆龄图传有感 南国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题记很久以前,就曾听说过有关宋庆龄的一些故事与传闻,她给我的印象,一直都是慈祥与典雅的。犹记得,在小学课本里,收录了一篇叙写宋庆龄去中国福利会看望孩子们的文章,那张微笑的插图,让我感觉特别窝心,有妈妈般的温暖。然,对她的印象,也仅仅停留于此。近日,一次偶然的机会,很惊喜地,我再一次与她“邂逅”了。顺手翻阅这本宋庆龄图传,眼睛一眨不眨的呆望着她各个时期的照片,大脑也如放电影般,循环播放着有关她的片段,从妙龄青春到晚年暮夕。顿时,我被这个“美”了一生的的女人,迷住了。静静的注视着书中三

2、朵金花不同年代的照片,我的思绪开始漫无边际的徜徉宋家三姐妹宋霭龄,宋庆龄,宋美龄,长相略有几分相似。其中,庆龄长的最像其母倪桂珍(明徐光启后裔,在这里我小小的惊叹了一下),也是公认长得最漂亮的一个。庆龄很小的时候,就已与孙中山结缘相识因为父亲宋嘉树。父亲是最早追随孙中山的民主革命人士,并与孙中山是多年的同辈好友与合作者。也许,正是由于父亲与孙的频频交涉,一丝丝奇妙的情谊在幼小的庆龄心中滋生了。在她心中,“宋逸仙博士是有胆识有见识的英雄”,颇为仰慕他。也许,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当大姐霭龄嫁与孔祥熙后,她便代替姐姐成了孙中山的英文秘书。年龄相差 27 岁的两人,从此便相知,相恋,相依,相守,携手走

3、过十年坎坷而又甜蜜的爱情路。有人问宋庆龄:“在你一生中,你最珍视的是什么?”她答道:“是我对孙博士的忠诚,自从和他相遇之日起直到他逝世,至今我仍忠贞不渝。”其实,当孙中山去世后,宋庆龄正值 32 岁,以她的条件,当时并不乏国内外追求者,但她从未动过心,一直秉承着孙的遗志,独自走过 56 年的遗孀路。这 56 年,她所历经的,是真正意义上的孤苦伶仃:被亲人离弃因为有违常理的同孙中山结为连理,只身逃往东京与孙结婚;被同伴孤立因为一群“墙边草“意志不坚定,在革命与妥协之间犹豫徘徊;被老天不公的裁决因为一次意外流产,致使她终身失去了做母亲的机会。此般的境遇,怎凄苦二字了得?此般的生活,又有几个人能够体

4、会!想到这儿,我的心中不知被什么尖物戳了一下,刺疼刺疼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这幅由孙中山执笔写就的字迹图,现今收藏在宋庆龄的上海老家中。望着业已发黄的图片,我仿佛看到庆龄为完成孙博士的革命理想而不断努力的背影,一直到她逝世为止。她被誉为是“世界上第一个履行政治职责的政治领袖的妻子”,并早于罗斯福成为“第一夫人”,而且她的政治功绩也远远超过后者。抗日战争期间,庆龄挺身而出,成立了“保卫中国大同盟”,为抗战提供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仅成立一年,便获得了各国朋友捐款 25 万元。不仅如此,由于她一直在国际上享有声誉,美国当局竟同意了她提出的“动员医疗队去游击区工作”的建议,并诚恳地表示,

5、“中国游击队抗日有多久,我们就援助多久。”这于当时来说,着实是一件十分难得的事。说话如此有分量、能够有此等魄力的人,除了庆龄,再没几个。对她,我除了佩服,还是佩服:佩服她的处变不惊,亦佩服她的巾帼大将之风。随后,她发表了“一碗饭运动”的开幕演说、后又代表新中国出席多次国际代表会议、且亲手创办了中国建设这样一本向世人介绍新中国的杂志。(今今日中国)像这样,她在国内外政治舞台上奔走的身影,随处可见;像这样,她为国家革命与建设事业而效力的事例,不胜枚举。后人称其为“国母”,在我看来,实在是名副其实,一点也不为过。撩开政治外衣,寻视人性之光。书中有很多细节,都让我很是感动,也很是好奇:究竟是什么,给予

6、了庆龄源源不竭的动力,让她的善心能惠及众生?俗话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而在她这里,便演化成了“八方有难,一方支援”。不论是政界的名人,还是知心的好友,亦或是孤苦的孩子都曾受到过庆龄的恩惠,尽管有时候也不免会招致风险与误解:抗日战争中,她毅然决然的替被怀疑为间谍的埃德加斯诺澄清与辩护、冒险抚慰遇害被杀的杨杏佛之家属;文化大革命中,她抵住被排挤和打压的风险,一如既往的接济刘少奇一家子,与他们夫妇俩结为挚友,一辈子都亲密相待。事实上,庆龄对周恩来邓颖超也甚为关切,一辈子都相依相持;此外,她还十分关心国民革命烈士子女的成长、创建为妇女儿童谋取利益的中国福利会这样的例子,俯拾皆是。可说到底,她也只是一个女人,一个与家人分离、早年丧夫、没有子嗣的女人。她的至亲都没有能陪伴在她身边。或许,正因为如此,她便把身边所有人,都当成了至亲的人。我不知道,也不敢妄加定论:这是否就是导引她内心方向的力量和她能一直坚守正义和原则的精神支柱,只是在内心深处,我被这位民国惊鸿、乱世佳人触动了,深深地,无数次地掩卷之余,不免深为叹息:这个在世界上走过 88 年人生道路的女人,历经了近一个世纪的沧桑变幻,美了一辈子,也苦了一辈子,最终平和安详地离开人世,留给世人无尽的敬仰与爱慕。至于她对后世的影响,则远远不止八十八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