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之精细化管理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5425749 上传时间:2018-03-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班主任工作之精细化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班主任工作之精细化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班主任工作之精细化管理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班主任工作之精细化管理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班主任工作之精细化管理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班主任工作之精细化管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班主任工作之精细化管理(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刘桥中心学校班主任工作精细化管理细则所谓“精细化管理”简言之就是人人会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通过层层落实管理责任,让原来班主任一人操心的事变为大家操心。精细化管理在班主任的管理工作中有效降低了管理者的劳动强度,同时也使班级管理更有序,更自主。现代管理学认为,科学化管理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规范化,第二层次是精细化,第三个层次是个性化。精细化管理给企业带来了十足的效益,同样“精细化管理”运用于学校、班级管理同样适用。通过层层落实管理责任,让原来班主任一人操心的事变为大家操心。在班级管理中,应力求让每个人都有管理任务(一般学生管理自己,监督他人) ,责任人人担。将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用心做

2、好。一、细化管理的过渡偏远农村初中学生日常行为、学习习惯规范是一个大难题,首先,学生没有一个“规范”的意识,需要我们在他们踏进初中学习之初就要按照规范化标准去要求他们。其次,没有一个好的社会环境,走出校园以至在家都没有这样一个环境要求他们,所以家庭、学校、班级管理必须要求学生坚持行为习惯、学习习惯规范化。再次,家校必须做好榜样,使其耳染目濡,形成习惯。最后,形成制度,常抓不懈,促使学生自觉遵守规范化要求。学校是规范学生的主阵地,肩负责任溢于言表。这亦是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基石。二、精细化管理原则(一) 、警告性原则持刀抢劫,属违法,人人皆知。这就要求班主任及其管理人员坚持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其明

3、白不按制度办事就会受到惩罚,使其内化为习惯。(二) 、确定性原则制度一旦制定就必须保证可行性,就像法律一样具有强制性,这样制度在学生心中才有威严。制度制定要有学生参与,拿出来让大家讨论,这样才有公信度。在执行过程中如果发现有出入,需班委会讨论通过后再修改,切忌班主任一个人凭经验制定制度。1(三) 、奖惩性原则班级管理制度与法律有严格的区别,处罚不是目的,意在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所以任何一个制度都要做到有惩罚就必须有奖励,只有这样学生在执行过程中才有积极性。(四) 、即时性原则俗话说“趁热打铁” 。奖惩必须在行为发生后立即进行,以期达到放大奖惩目的的效果,决不拖泥带水,延误了最佳时机,特别是惩罚

4、一旦延误时间,告诫力度大打折扣。因此,要求制定规章制度时有所考虑,要形成及时发现违规行为的机制。否则,势必导致制度就如废纸一张,违规行为不但得不到控制,反而更猖獗。(五) 、公平性原则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俗语云:“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这就要求执行制度者必须秉公办事,对事不对人。(六) 、指导性原则班级管理不是班主任一个人的事,再说班主任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班级管理还应有个健全、健康的班级领导班子。他们在执行过程中难免出现差错,班主任应该有预见性的开展班级领导班子的培养,让班干部不断学会管理这门艺术,使其管理具有威严性。若出现制度执行差错,班主任必须化解矛盾,切忌简单粗暴。三、精细化管理的举

5、措(一) 、制度上的精细化精细化管理的精髓就在于“精” 、 “细” 。对待班级管理的每一项工作都必须做到“精” 、 “细” 。但要真正做到“精” 、 “细” 二字,并非易事,且从以下几方面与同行探讨。1、班干部、小组长的桥梁和骨干作用。班干部这个团体建立得好与坏,直接关系到班集体是否能健康成长。班级领导班子建立应根据个性品质安排适合的职务,加以培养,定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好处有三:其一,培养了班干部的自治自理能力,使其终身受益。在班上形成了第一个良性群体,起到榜样、示范的作用;其二,班主任能够通过班2级干部及时掌握班级动态。通过与班干部的沟通可以了解很多隐性问题,把一些不良现象消灭在萌芽阶段。

6、其三,班主任可以从繁杂的班级事务中抽身解决一些制约班级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有针对性的加强理论学习,为今后的班级管理夯实基础。小组长,是班级管理的最底层管理者。他所管理的学生最少,同学们在一起的时间最长,他们可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从各个管理层面来说,小组管理作用最大,也是最轻松的。小组组建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这个小组的凝聚力,关系到整个班风、学风,对班级管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小组的建立,小组长的培养,相对而言至关重要。这就好比地基,不是哪块石料重要,而是所有奠基石作用一样,任何地方都不能出现问题。(二) 、实行纪律、卫生、班团队活动承包制。1、层层负责制班委对班主任负责,组长对班委负责,组员对

7、组长负责。实行层层负责制,小分工、大协调。班长主抓协调班级日常事务(对班级工作上传下达,安排每天的值日生,各委员、小组长遇到的问题交班长提交班委会讨论决定处理意见,若还不能解决交班主任处理) 。学习委员主抓学习,搞好这方面的各类知识竞赛,提高大伙儿的学习兴趣。纪律委员负责纪律监督(即管理小组长) 。文娱委员负责学校组织的各项文娱活动卫生委员负责各区域的卫生监督,安排卫生扫除工作,委派卫生小组长。再由卫生小组长安排卫生值日) 。体育委员负责体育各项工作(体育课的协调,各级别赛事安排等) 。团支部书记负责校团委安排的各项工作以及班级团队活动,培养团员。小组长工作与班长工作有几分相似,不同的是他的工

8、作相对较繁琐。各科科代表对本学科负责。2、定期召开班团队、小组长、科代表会议一是全面了解班级动态,做出相应的补救措施,安排后期工作。二是了解各班团干部的工作开展情况,以便对其做出针对性指导。3(三) 、促成小分工,大协调,相互监督机制。层层负责制是小分工,但各自的工作又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各职能干部相辅相成,这便是大协调。班级管理中大协调就是班主任工作的大舞台,能否搞好各方面的协调,直接关系到班级成长路程。各学员也并非只有被动接受管理,其实任何人都受到多方的监督,从这个层面来说人人平等,比如,班委干部要受到小组长、课代表的管理,学员是监督管理者是否秉公办事的最有力的一个群体,也是制度执行的可靠

9、保障。四、情感上的精细化任何一种管理都是建立在感情之上的,没有感情的管理是不人性化的。班级管理是教师与学生“心理需要”相互映照的过程,是师生心理交流的过程。学生只有感受到教师的“亲” ,集体的温暖才会“亲其师,信其道” ,才会愿学、乐学。(一) 、承诺学生的事,教师要放在心上。学生的事无大小之分,只要有承诺便要有行动。一个“信”字便在这样的小事上建立。他们的成功,哪怕是一句鼓励的话,哪怕是几毛钱的奖品,都是对他们进步的肯定。(二) 、交代学生的事要放心放心地让孩子们去做一件事,指导是必须,但不能“老是阻挠” ,即使出现了瑕疵,也很正常,需要的是总结经验而不是指责。往往学生的想法、举动,都会让你

10、眼前一亮,效果远超教师的指派。(三) 、倾情呵护,给予亲情的温暖我们的孩子相当一部分都是寄宿制,只有周末才能与父母团聚,还有相当一部分孩子是留守儿童,一年甚至是几年才能和父母团聚一次,所以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还应担当起另一重身份家长。班主任对学生的关心,理应做到无微不至,让他们感受到浓浓的亲情,对他们犯的错不能简单粗暴对待,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 “青年人犯错,上帝都可以原谅” ,何况他们是孩子,只要他们改正,有什么不可以原谅的呢?孩子们的成长就是在犯错与改错的过程中成长的。(四) 、感恩教育,回报社会4俗话说,五个手指头有长短,每个人的能力千差万别,不可能要求每个孩子都品学兼优,不同孩子的

11、要不同的对待。但是懂得感恩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临走说一声“XX,我上学去了” ,回家说声“我放学回家了” ,都让他们为之感动。感动的是“我的孩子懂得感恩”(五) 、用放大镜寻找每个学生的闪光点成就需要是每个个体的最高心理需求,在这点上,尤其要注意班级边缘群体学生的关注。首先,他们在性格上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表现出胆小,不愿与他人交朋友,如果他们一旦犯错,教师对待他们又简单武断,长此以往,就可能导致他们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遇到这类学生,你越处罚,他越犯错,你越是恼火,越想处罚,形成恶性循环。他之所以犯错,根源在于他需要成就感,需要引起别人的关注,没优点就只好用这种方式来“表达”咯。所以班主任要

12、带着放大镜发现他们的优点,哪怕是帮助了某某同学,自愿扫了次地,某节课终于没有违纪,都该表扬。让其他学生明白,他的确该表扬,因为这是他的进步。五、精细化管理的价值(一)细节决定成败纵观各优秀班集体,都在细节的管理上下过很大功夫。班级靠口号和粗放管理就能打造出一个优秀的团队和优秀学生的想法是极其幼稚的。正是不注意细节的毛病使很多有潜质的学生被埋没,使无数智力出众的学生与理想失之交臂凡此种种,无不可以在细节上找到源由。(二)习惯决定命运一位名人说:“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 ”好习惯是我们成功的基石,也是走向成功的阶梯。好习惯成就好人生,班级的精细化管理,是新时代教育赋予班级管理的新理念,更是未来发展方向的指引。班主任精细化管理是一项纷繁复杂而又妙趣横生的工作。它的成功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品性、学业、前途,也直接影响到他们的价值观、世界观。精细化管理小到他们的坐立行走、穿着打扮,大到思想情感、前途命运。因此班主任还必须掌握好一些管理策略和艺术。这些管理策略和艺术不可复制,我们每5届所面对的对象不一样,需要我们做个有心人,每天花一定时间整理当天的教育心得,搞好阶段性工作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