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教学反思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5421115 上传时间:2018-03-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归去来兮辞》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归去来兮辞》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归去来兮辞》教学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归去来兮辞》教学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归去来兮辞》教学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归去来兮辞》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归去来兮辞》教学反思(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归去来兮辞归去来兮辞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归去兮辞教学反思“归去兮辞中序称辞是作于十一月,尚在仲冬,倘为追述、直录,岂有木欣欣以向荣 、 善万物之得时等物色?亦岂有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植杖而耘耔等人事?其为未归之前之想象,不言而可寓矣。 ”(管锥篇 钱钟书 122 至 1226 中华书局 1979 )按钱钟书先生的说法, 归去兮辞中存在着诸多方面的矛盾,仔细推敲也不无道理。作为一名心向自然的士大夫,在“归”还是“不归”两个问题间,尽管他选择了前者,但是它的内心还是很沉重的。所以,读归去兮辞并不能够给人多少轻松感,因为在中逍遥自在、孤独徘徊、忧愁、释然等心境是同时存在的。1 逍遥自在的幸福者

2、。钱钟书先生认为,此辞写作于归去之前,那么中的那些场景就是他的设想,是他“心中”的快乐,但,毕竟他还有“心中”的快乐,而且这种快乐是单纯的。一句“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一下子就能够把我们带入“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的歌声中去。在回家的路途中,释去了官场的诸多缛节,释去了“乡里小儿”的“无礼要求”。一个人或站在船头,或坐于船尾,一杯酒、一曲歌、一阵清风,这是何等的惬意,何等的美妙,何等的洒脱。还有谁能够像他那样辞职得“任性”而“率性”呢?恐怕“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得改为“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种菊”了!脱去了官衣,一身轻松地行走在回家的路上。陶渊明是洒脱的,是任性的。那么回到家中,回到现

3、实,在“未见其术”的情况下,在无“公田之利”的现实里,他还是那么的逍遥吗?回答当然是肯定的。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房屋虽小,容得下他的形体,也容得下那那颗“归隐”的心。作为一个退而成为“农夫”的士大夫,他是成功的。美国人把陶渊明写进了自己的历史,看中的就是他精神的可贵之处:“但是,在这个职位上他只呆了 82 天,据说就因为不愿意讨上司的欢心,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就挂印而去了!四十岁的陶渊明彻底放弃了进取官场之心,住在乡下以农耕自给?此后的 22 年里,他经受了作为中国农民的所有苦难:一年四季为了果腹而面朝黄土背朝天,水旱之虞,病痛之灾!但是他不仅仅是一般的中国农民,但他跟士大夫阶层的

4、人保持了紧密联系,经常在一起诗酒唱和,他的作品里反映了他对这样的简单的田园生活的满足,甚至把这种生活美化成世外桃。 ”(麦基世界社会的历史美国)回归田园,不仅他是幸福的,他的妻子也是幸福的。在士大夫求取功名的道路上。人们都喜欢越越好,可是陶妻并没有那样,而是幸福着夫君的回归。 “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就是最好的证明。虽然这只是一处细节描写,但是,我们可以读出陶夫人的快乐。若是没有内心的快乐,哪儿的美酒满樽呢?所以,陶渊明的逍遥自在,不仅仅是个人的,他也让家人感受到了幸福快乐。2 内心孤独的徘徊者在归去之前,陶渊明在“自然”与“仕途”的选择中并不是毅然决然的。他也经历了一个复杂而艰难的过程。他本质

5、上也不是一个只喜欢游玩水而不关心政治的人。虽说“性本爱丘”,但他的内心还是想有益于社会的,鲁迅先生在谈到陶渊明时说:“就是诗,除了论客所佩服的悠然见南之外,也还有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在证明着他整天整夜地飘飘然”(题未定草鲁迅)在归去兮辞中“请息交以绝游”、 “世与我而相违”这些愤激之语,的还是非常沉重的。虽然比不上哈姆雷特“是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从中我们却能够看得出他内心沉重的矛盾。 “爱丘”的本性让他无法适应纷繁复杂的官场,归隐也许是一个好的出路。 “世与我而相违”,一个世界、一个社会都与他的心志相悖,却又不得不违心地和世界相处。可见他的内心是何等的凄苦。而今,我们的处

6、世哲学是“当无力改变世界的时候,就因世界而改变我自己。 ”可陶潜他无法做到。所以说他的内心世界是孤独的。“抚孤松而盘桓”一句道出了他的内心世界是孤独与徘徊相交织的。 “松”在古代诗词中是高洁的代名词,这是陶渊明气节的象征。“抚孤松”可见,陶渊明的高洁是他一个人的高洁,他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无法自拔,他的与世不合,他的“世与我而相违”让他只能抱着“孤松”守望。 “盘桓”即徘徊之意,在辞官归隐之前,他坚定着自己的“气节”而徘徊在“去留”的问题上。这些句子,道出了他内心深处的复杂矛盾。 “留?”,又不愿意为“乡里小儿折腰”, “去?”,又不舍与“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分道。所以说在归去兮辞中,陶

7、渊明又是一个孤独的徘徊者。3 忧愁背后的叹息者。“他年少时就有“济世救民”的志向,他对传说中的“尧舜圣世”非常向往。他有一番雄心壮志,也希望能为社会建功立业。但是,门阀制度盛行下的东晋王朝政治上极其腐败,很多真才实学的人遭到压抑,家世已经没落的陶渊明自然得不到社会的重视的”(古代学名家47 页 何崇等编写 青海人民出版社 1981 年 11 月第一版 )同样,在归去兮辞中也无不体现了他忧愁中的那份无奈之情。以前在讲这篇的开篇时,总是引导学生去分析陶渊明归隐的原因,为没有注意到这几句话中包含的情感。比如“既自以心为形役”中的“既”字。翻译解释为“既然”,而我们知道,日常用语中, “既然”一词是带

8、有较为强烈的感叹意味的。从这个词中我们可以看出陶渊明内心那种对官场得透看淡的情思。我们可否这样揣测他的内心世界:“罢了罢了!心都被束缚了,还留下干什么呢?”这里实际上隐含了他的一种坦然,一种释怀。的最后一段“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一开始的两个感叹词,不仅是语气的加强,更是他内心的那一声深深地叹息。 “算了吧!哎!”而第一个问是他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我在天地间还能有多长的时间呢?”“也许,回去是生命的最好归宿!”这第二个问用了一个问更加深刻的回答了前一个对生命短暂的叹息。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则是再一次回到现实,对如今彭泽县令官场生活处境的一种思考,一种质问!所以,后面“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这些话语才更加坚定了他“乐安天命”的决心。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这样说诗歌“一切景语皆情语”。古语也有云“诗言志、以载道”等。一篇,大多反应一位作者的内心情感。 归去兮辞是陶渊明的经典之作,它写于陶渊明辞官归隐之前,在我看,个中复杂的思想情感需要我们仔细去推敲和品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