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周周练试题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5420463 上传时间:2018-03-1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四周周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第十四周周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十四周周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四周周练试题(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二语文 周练试题卷 第 1 页 初二语文 周练试题卷 第 2 页语语文文中中考考模模拟拟 试试卷卷2、依次填入下面空格内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我们对心灵的 能力和对神经的 能力越来越差,陷于困境的我们难以及时觅到 苦难的出口和 成功的出路。A、守护 调控 逃离 冲击 B、守护 调控 冲击 逃离C、调控 守护 逃离 冲击 D、调控 守护 冲击 逃离3、修改下面语段中划线部分的语病。今年的母亲节,由市妇联和市“爱心妈妈”联盟社会招募的 60 名“爱心妈妈”和结对帮扶的儿童,在解放公园举行了“共筑爱心林,感恩妈妈心”认养小树活动。此次活动旨在向社会彰显“爱心妈妈”的无私奉献并激励更多的爱心人士加

2、入其中。4、下面这句话应填入文中 A、B、C、D 哪一处( )江南大地布满了崇山峻岭。A 江南的水又时有“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之势。B 这坚韧而顽强的水,也涵养了江南风物和江南人的那种英豪之气。C 杭州的栖霞岭,绍兴的会稽山,常熟的虞山,都雄伟挺拔,占尽风云。D 那山间的飞瀑,山下的激湍,是养育大山的支支血脉。6、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10 分)某省教育部门对“随手扔垃圾”的现象做了一次抽样调查,下面是这次抽样调查的一个统计表。被调查人群被调查人群小学生小学生初中生初中生高中生高中生大学生大学生随手扔垃圾所占百分比随手扔垃圾所占百分比2.36.27.48.3(1)请你用一句话写出上面表格所

3、反映的主要信息。(2)这次调查,使得人们再一次谈论起“素质教育” ,请你围绕“素质教育”这一话题,按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要求,设计两个选题。(3)针对“随手扔垃圾”的现象,有人说,这与个人的素质毫无关系,不是有清洁工吗?这一说法遭到很多人的反驳。下面哪一项不是反驳的话( )A、随手扔垃圾,反映的是个人的不良习惯,是极不文明的行为。B、清洁工是让城市更加干净,并非以扫垃圾为目的,如果不扔垃圾,不仅减少了清洁工的工作量,让城市会更美。C、随手扔垃圾微不足道,与个人素质没有关系,清洁工本来就是为人民服务的。D、随手扔垃圾是一种污染环境的行为,还有传播疾病的可能。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杜 畿 传杜畿字

4、伯侯,京兆杜陵人也。少孤,继母苦之,以孝闻。举孝廉,除汉中府丞。荀彧进之太祖,太祖以畿为司空司直。追拜畿为河东太守。是时天下郡县皆残破,河东最先定。畿治之,崇宽惠,与民无为。民尝辞讼,有相告者,畿亲见为陈大义,遣令归谛思之,若意有所不尽,更来诣府。乡邑父老自相责怒曰:“有君如此,奈何不从其教?”自是少有辞讼。班下属县,举孝子、贞妇、顺孙,复其徭役,随时慰勉之。渐课民畜牸牛、草马,下逮鸡豚犬豕,皆有章程。百姓勤农,家家丰实。畿乃曰:“民富矣,不可不教也。”于是冬月修戎讲武,又开学宫,亲自执经教授,郡中化之。少孤,继母苦之 畿亲见为陈大义 百姓勤农,家家丰实8、译句:有君如此,奈何不从其教?9、下

5、面哪一项不是关于“河东最先安定”的原因( )A、杜畿做了河东大守 B、杜畿的统治方式宽容大度C、百姓知道杜畿做太安就不打官司 D、老百姓即使富有了也要施以道德教诲10、你认为杜畿是怎样的一个人?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之一是最敢于使用色彩也最善于使用色彩。这个特点是和中国建筑的木结构体系分不开的。因为木料不能经久,所以,中国建筑很早就采用在木材上涂漆和桐油的办法,以保护木质和加固木构件,同时增加美感,达到实用、坚固与美观相结合的效果。以后又用丹红装饰柱子、梁架,或在斗拱、梁、枋等处绘制彩画。经过长期的实践,中国建筑在运用色彩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形成了南北不同的

6、地域色彩风格。 北方的建筑很善于运用色彩的对比与调和,往往具有鲜明活泼的特点。房屋的主体部分,也即可以经常照到阳光的部分,一般用暖色,特别是用朱红色;房檐下的阴影部分,则用蓝绿相配的冷色。这样就更强调了阳光的温暖和阴影的阴凉,形成一种悦目的对比。朱红色的门窗部分和蓝绿色的檐下部分往往还加上金线和金点,蓝绿之间也间以少数红点,使得建筑上的彩画图案显得更加活泼,增强了装饰效果。这种色彩风格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与北方的自然环境有关。因为在平坦广阔的华北平原地区,冬季景色的色彩是很单调的。在那样的自然环境中,这种色彩就使建筑物变得活泼,富有生趣。例如北京的故宫、天坛等建筑,红色的门窗,蓝绿色的房檐,再配

7、以黄色、绿色或蓝色的琉璃瓦,如同京剧舞台上的戏装,华丽而生动。而它们的下面又往往衬以一层乃至好几层雪白的汉白玉台基和栏杆,秋冬之际,在华北平原万里无云的蔚蓝天空下,这样的色彩效果显得无比动人。同样,在山明水秀、四季常青的南方,建筑的色彩一方面为封建社会的建筑等级制度所局限,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南方终年青绿、四季花开,为了使建筑的色彩与南方的自然环境相调和,它使用的色彩就比较淡雅,多用白墙、灰瓦和栗、墨绿等色的梁柱,形成秀丽淡雅的格调。这种色调在比较炎热的南方的夏天里使人产生一种清凉感,不像强烈的颜色容易令人烦躁。 当然,我国古建筑的色彩的运用,除了上面提到的两种格调外,随着民族和地区的不同,也有一

8、些差别。 11、中国古代建筑敢于和善于运用色彩的具体原因是什么?(4 分)12、结合语境,说说文章画线句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4 分)13、中国古代建筑在运用色彩方面为何会形成南北不同的地域色彩风格?城市里的城市里的树树初二语文 周练试题卷 第 1 页 初二语文 周练试题卷 第 2 页树是城市的客人,树要在客人家度过一生。 树的故乡在山林和旷野,那里有鸟语花香,有潺潺溪水,有它们相濡以沫的兄弟姐妹。如果它们的数量足够多,就构成了森林。自从有了城市,树的家族中一部分成员就背景离乡,来到城市的大街小巷。树一到城市,面临的是另一种森林-由高楼大厦构成的丛林。这里没有鸟语花香,只有车水马龙;没有潺潺溪

9、水,只有钢筋水泥。从此,树看不见了土地。 人把自己弄得彻底与大地隔绝,而树永远需要脚踏实地。但是水泥、柏油、砖块把土地覆盖,像古代犯人脖子上的枷板,把树干和树根隔开。水,泥,这是多么柔软的两个字眼,但组合成一个词时,就成为最坚硬的一种东西。城市的路面是不吸水的,每到下雨时,我看到雨水滚滚而流,流进下水道,而不是树根,我就想树渴了怎么办?因为有了坚固的路面,城市的树也就不会“落叶归根“,树把叶子生出来,但叶子却找不到根,它们随风而飘,就像丢失的找不到父母的孩子。 人们不会给一棵树起一个名字,树总是以类的名义而存在,比如梧桐、白杨、松柏。其实每棵树也像每个人一样是不同的。城市的树不能像山林里的树那

10、样自由生长,经常会被修剪,砍去旁逸斜出的枝条,这种修剪不是为了让树成材,而是嫌那些多余的枝条碍事。但修剪是人的事,而长成什么样子是树的事,树永远不会按照人的意志去生长,去改变。现在的树与一千年前的树没有区别,但现在的人与一千年前的人已大不一样,绝大多数的人都在按照别人的意志生活。 城市的树身上,经常贴满了办证电话、招聘启事、治病广告。树不但受着污染,有时还得承受疼痛。树在城市,一生过得伤痕累累。有一次在西郊的路上,我看见一棵合抱的梧桐树被一辆满载货物的卡车拦腰撞断。城市的道路不断在拓宽,而每次拓宽道路对树来说都可能是一次灾难,因为道路拓宽后原来在路边的树就处于了路中间,这些树要么被砍伐,要么被

11、重新移到新道路边上,反正树永远只能靠边站。但是人挪活,树挪死。树被移动后,等于经历了一场浩劫,它枝头上原先的枝条要被全部砍掉,这就像一个得了重病的人做化疗、放疗后会失去一头的秀发。多年前一次出差路过山西的一个小城,突然看见一条主干道的中央长着一棵粗壮的古树,人流车流都绕着这棵树走。这是我见过的唯一一棵长在路中间的树。我猜想,这座城市当年修这条路时,可能有关部门对这棵树的去留进行过激烈的争论,最终他们决定留下这棵树,因为这棵树的年龄比这座城市里所有的人、建筑都要老。一瞬间我竟然有一种感动,觉得这个城市的人真伟大。 我每天都会看见树,看见树的时候常常眼睛发潮,总是充满伤感。城市里的树就像进城的农民

12、工,无依无靠。它们受尽委屈,却毫无怨言,受尽伤害,却充满宽容。树最终会原谅一切,自己把伤口愈合。如果城市里没有树,只有柏油马路、钢筋水泥、高楼大厦,那么城市将会是多么地坚硬和干枯。正是树摇曳的身姿、葱茏的绿意,给了我们温柔、诗情、生动和美。 树一辈子站在一个地方,一动不动,不言不语,一世沉默。你如果与一棵树交上了朋友,他会永远站在那里等你。14、作者说, “树在城市,一生过得伤痕累累” ,具体列出“伤痕累累”体现在什么地方?(4 分)15、如何理解“现在的树与一千年前的树没有区别,但现在的人与一千年前的人已大不一样”这句话的含义?(4 分)16、作者写在山西小城看见过路中间的古树,为什么说“这

13、个城市的人真伟大”?(3 分)17、城市的树,给了作者太多的感想, “城市的树”给了你怎样的启示?(4 分)三、作文18、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母长颈鹿产出小鹿,等它落地一分钟后,就做出最不合常理的事她抬起长长的腿,踢向她的孩子,让它翻一个跟斗后,四肢摊开。如果小鹿不能站起身,这个粗暴的动作就被不断重复,直至小鹿颤抖着双腿站起来。想让小鹿一出生就记住自己是怎么以最快速度站起来的。学会自立,以免在荒野中遇到危险时,被狮子、狼等野兽猎获,能凭借自身速度逃过劫难。生存能力始于自立。请自拟题目,自定文体,写篇不少于 600 字的文章。语文试卷答题卡语文试卷答题卡2、A3、 “奉献”后加“精神”4

14、、C6、 (1)在校学生受教育程度越高,随手扔垃圾现象越严重。或:从小学到大学,学生随手扔垃圾的情况越来越严重。(2)例:1、素质教育在大学;2、素质教育的误区;3、素质教育的核心:道德教育。(3)C7、 (1)虐待(使受苦) (2)讲述(陈述、讲) (3)殷实(富裕)8、翻译:有这样的父母官(太守) ,怎么不听从他的教诲呢?9、C10、宽厚仁慈;勤政爱民;崇尚德治11、 (1)保护木质和加固木构件;(2)增加建筑的美感。12、 “往往”起限制作用,说明古代建筑的特点,不只这一点,表明说明语言的科学性。13、 (1)北方:受平坦广阔的平原及相应的气候等自然环境的影响;(2)南方:受封建社会建筑等级制度所局限;与南方终年青绿、四季花开的自然环境相调和。14、树干和树根被隔开;被修剪、砍伐、撞断;被污染;经常被移到新地方,枝条被全砍掉。15、树永远脚踏实地,永远不会按照人的意志去生长、改变;现在绝大多数人按别人的意志生活,远离善良与正直。16、这个城市的人懂得善待和尊重树。17、城市的树始终不改本性,令人赞叹,人不能扭曲自己;城市的树给了我们诗情画意的美,我们应尊重和感谢那些默默无闻的奉献者;城市的树受尽很委屈却无怨言,受尽伤害却充满宽容,这样的品质令人敬佩,这样的人应受尊重和学习。(答出两点即可,同时应由树及人) 。初二语文 周练试题卷 第 1 页 初二语文 周练试题卷 第 2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