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的预防与危害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5420251 上传时间:2018-03-15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87.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慢性病的预防与危害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慢性病的预防与危害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慢性病的预防与危害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慢性病的预防与危害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慢性病的预防与危害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慢性病的预防与危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慢性病的预防与危害(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危险长期高血糖可引起大血管较大血管和毛细血管的管壁增厚并促进动脉粥样硬化,使氧气及其它营养物质难以达到所需的部位。长期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协同加重血管损伤和动脉粥样硬化。血液的粘度增加高凝状态易于发生微栓子和血栓。高血糖使蛋白糖基化可直接损伤组织和器官。2 型糖尿病由于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发生胰岛素抵抗可导致高胰岛素血症,在慢性并发症中起重要作用,可诱发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等。遗传易感性:如果家族成员中已有人患视网膜病变肾病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本人患慢性并发症的可能性很大。微血管病变及其危害性肾脏病变:主要指肾小球硬化,往往与视网膜病变同时存在,糖尿病早期肾脏体积增大, 肾小球滤

2、过率增加, 呈高滤过状态, 以后逐渐出现间歇蛋白尿或微量白蛋白尿, 随着病程的延长出现持续蛋白尿浮肿高血压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进而到肾功能不全尿毒症。糖尿病肾功能衰竭比非糖尿病病人高17 倍,是糖尿病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眼部病变:高血糖可引起视物模糊,有时这种现象是短暂的,经过数周严格控制血糖, 视力会逐渐恢复, 但若血糖未及时控制长期高血糖可导致视力永久性减退甚至失明,糖尿病病人由于眼病失明比非糖尿病人高25 倍。1.视网膜病变:在眼球后面有一布满微血管的薄膜即视网膜,高血糖与高血压可损伤视网膜上的微血管使其扭曲变形甚至破裂出血。早期可无症状, 病情发展出现视物模糊,眼前有物漂浮视野缩小夜晚视

3、力更差。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微血管病变的主要表现,它的存在说明全身各脏器均有微血管病变, 其发生率随着糖尿病的病程延长而增高。早期表现为视网膜毛细血管扩张和微血管瘤,荧光素造影可以发现早期病变,此后视网膜出血、水肿、微血栓、渗出等病变, 当出现新生血管表示进入增殖期则后果严重,因为新生血管易破裂导致视网膜前和玻璃体出血, 血凝块机化后,纤维组织牵拉视网膜剥离,这是失明的主要原因。2.白内障:眼球的晶状体应该是无色透明的,如同照相机一样可以聚焦物体清晰地成像于视网膜上。 随着年龄的增长, 晶状体有时变得越来越混浊,视力不清楚换副眼镜无效,总觉眼前有一层雾, 瞳孔由黑色变为灰色, 导致失明,称之为白

4、内障。糖尿病人加重了晶状体混浊的速度和程度,发生率比普通人高, 病情也重, 病情进展与糖尿病控制较好坏有关。3.青光眼:由于眼球内液体增加所致,当眼内液体增加时,这会损伤视神经,进而影响视力。 主要有两种类型:慢性开角型青光眼:常见的一种类型,眼压缓慢增加可以无感觉眼睛视力下降,看书时间稍长眼睛发胀,流泪甚至头晕,进一步发展有失明的危险。急性闭角性青光眼:此类型少见,眼压急剧增加,视力明显下降,双眼流泪不止,多数情况下感到头晕甚至剧烈头疼呕吐,应迅速到医院诊治。眼睛的保护糖尿病眼部病变早期视力不受影响,病人容易忽视检查和保护眼睛,当病情进一步发展,不仅视力会急剧下降而且有失明的危险如能在医生的

5、指导下加强眼睛保健,积极治疗是可以避免失明的。使血糖保持正常或接近正常。控制血压在正常范围内。积极治疗血脂紊乱。戒烟出现视力改变尽快到医院诊治。已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避免参加剧烈运动及潜水等活动。定期到医院眼科检查糖尿病出诊时即应对眼睛做一次全面的检查,以后每年检一次视力和眼底检查。激光是治疗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手段。神经病变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 也是糖尿病致死致残的原因之一,早期治疗可使病情获良好的控制晚期则病情很难逆转糖尿病神经病变可累及神经系统的任何部分,最常见的是周围神经病变,大多数在发现糖尿病23 年后才出现神经症状,糖尿病病程超过10 年者,约有 90%人患有此症。糖尿病神经病变的

6、原因:长期高血糖对神经细胞有直接破坏作用,同时也损伤了神经细胞的营养血管。1. 周围神经病变:感觉神经病变:主要症状是四肢尤其多见于下肢对称性地出现各种感觉 (冷热痛觉 )障碍以及震动的感觉和准确触觉减退,四肢麻木分布如袜子和手套状与次相反还可以表现为明显的感觉过敏和疼痛(隐痛刺痛烧灼痛 )夜间和寒冷时加重,还可以有像蚂蚁在身上爬行的感觉称为蚁走感。运动神经病变:随着糖尿病病情的进展,后期出现运动神经病变表现为肌肉萎缩无力起立行走困难。2.自主神经病变:自主神经支配呼吸心跳血压胃肠蠕动和膀胱排尿等,不受主观控制,当发生自主神经病变时,其症状表现为:出汗异常:半身出汗或吃饭时出汗,最常见的是头面

7、部及上半身多汗。膀胱排尿功能异常:排尿困难,不能将膀胱内尿液全部排除,即残余尿增加, 膀胱充盈尿潴留, 久之,还可以尿液返流合并泌尿系感染多无尿痛症状。性功能障碍:男性与女性均可出现性功能低下男性可有阳痿。胃肠功能紊乱:食道收缩功能受影响,而吞咽困难,胃张力低下使胃排空时间延长,感到胃饱胀感,肠道功能紊乱:表现为:腹泻或便秘或两者交替但是并不伴有腹痛。直立性低血压:由于交感神经受损伤所致,由卧位突然坐起或站立时,头昏眼前发黑严重甚至于昏倒。心脏自主神经病变:迷走神经较交感神经更易受损且严重,可有窦性心动过速,休息及夜间心率可大于90 次/分,可有心慌晚期非常严重,甚至猝死。未觉察的低血糖:一般

8、情况下低血糖发作,应立即出现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如心跳加快等, 当自主神经受损后低血糖时,不会兴奋交感神经, 因此不易觉察甚至出现低血糖昏迷。3.糖尿病神经病变的防治控制血糖是关键,同时也要控制血压和血脂在正常范围内。临床症状出现前, 用肌电图和电生理测定, 感觉神经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已有所减慢,应及早治疗。治疗烫伤洗脚洗澡水温度请家人先试确定温度适宜后再洗,尽量不用热水袋电褥子。防止冻伤,注意冬天保暖。穿松软鞋袜勿穿高跟鞋。自我保护:从事易受伤害的工作,如炼钢、翻砂、焊接、建筑工种时,注意自我保护,若有可能可换工种。治疗:少用镇痛剂,可用甲基B12(弥可保 )或爱维治疗效较好,也可大量使用维生素

9、、肌醇等营养神经药,可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大血管病变: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除了糖代谢紊乱外, 还有明显的脂代谢异常, 约 1/3的病人有高甘油三酯高胆固醇血症,有些病人虽无高脂血症, 但是可以有脂蛋白和载脂蛋白成分比例失调, 同样也可以引起动脉粥样硬化, 使心脑肾四肢供血的动脉僵硬, 弹性减退, 官腔变细, 易形成血栓使血流减慢甚至阻断血流其结果发生冠心病脑卒中和下肢坏疽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遗传因素:家属中有发生心梗及脑卒中者。性别:绝经前妇女不易发生心脑血管病绝经后妇女与男性有同样的危险性。高血压: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血脂紊乱: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LDL) 增高密脂蛋白度(HD

10、L)减少。血粘度增加:正常人凝血系统与抗凝血系统保持平衡,而糖尿病人二者失去平衡。 凝血系统活性增强, 抗凝血系统活性减低其结果使血浆纤维蛋白自行溶解能力降低血小板易于凝聚再加上高脂血症促进血液呈高凝状态。肥胖运动量减少营养过剩大量饮酒。高血糖。2 型糖尿病的胰岛素抵抗及高胰岛素血症是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糖尿病人尿中有白蛋白排出增加提示出现大血管危险性增加。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早期无症状,进一步发展到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时, 可出现心绞痛, 多在劳累或情绪激动时发作,可在胸骨后或左上胸有重物压榨性疼痛,波及左上肢、左肩背,持续数分钟或半小时以内,休息或使用扩血管药如硝酸甘油后疼痛可缓解

11、, 有些病人由于神经病变, 并无疼痛感觉,只觉胸闷憋气,应警惕此病。心肌梗死:由于冠状动脉长时间供血减少甚至中断以致心肌坏死,表现为胸痛持续时间超过半小时,可以表现多种多样,如咽痛、上腹痛伴恶心呕吐,有的甚至不疼,如果出现心率失常、休克、心力衰竭,说明病情已相当严重应及时救治,糖尿病冠心病比非糖尿病人高三倍以上心肌梗死平均发病年龄比非糖尿病人早发展快死亡率高23 倍。脑血管病变:为脑卒中或中风,是由于供应大脑的血管阻塞(缺血性)或血管破裂 (出血性 )等因素导致大脑得不到氧气和营养物质的供应,导致大脑功能丧失甚至死亡, 糖尿病人由于常常合并高血压和脑动脉粥样硬化,两个危险因素其脑卒中比非糖尿病

12、者发病率高410 倍,发病年龄早且严重, 脑梗死最常见若短时间内侧枝血管再通,中风症状轻甚至消失也可经常反复发作后果严重。下述症状提示可能发生中风一侧面部和肢体突感无力麻木。出现口角歪斜一侧肢体不能动弹。眼睛突然视物模糊甚至失明。突然言语不清不能说话或不能明白他人说话的意思。出现无原因的喝水呛水现象。剧烈头痛或呕吐。突然眩晕站立不稳甚至摔倒。周围大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可使管腔变细,血流受阻,严重者血流中断,多发生于下肢可引起下肢坏疽。下述症状提示可能患周围大血管病变当行走一段路程时,感觉双腿或一条腿抽筋胀疼休息片刻即好转,但再次行走时又出现,这称为间歇性跛行。双腿或双手发冷,甚至夏天也要盖棉被。当

13、你触摸足背动脉使,搏动减低,甚至消失。双腿尤其是脚在休息时也会疼痛。皮肤苍白,而严重时肢体变为紫黑色,此即坏疽,是周围神经病变最严重的形式。糖尿病心脑血管病急性发作的自救心绞痛一旦出现,应立即休息,一般病人停止活动后症状即可消失。立即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等血管扩张药物。在完全缓解后,可到医院做更详细检查,并制定完善的治疗方案。心肌梗死:当出现严重的心前区压榨痛,并按心绞痛发作进行抢救后不仅不缓解,反而加重,应该考虑到心肌梗死的可能性。在继续服用血管扩张剂的同时,服用安定等镇定剂,以便病人情绪稳定,安心休息。尽量减少活动就地抢救不要搀扶或用自行车送病人去医院。与急救站或医院急诊科联系尽快将病人送至医

14、院进行抢救在途中即应展开抢救。中风:如果出现口角歪斜一侧肢体不能活动等现象时,提示可能发生中风,应尽快卧床休息。让病人头部外向一侧, 保持口腔清洁尤其病人呕吐时以免呛咳。尽快将病人送往医院。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预防控制血糖:保持血糖正常或接近正常可防止和延缓高血糖对血管的伤害。控制血压:如果同时有高血压,必须尽快采取各种措施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这包括健康饮食、适当运动、减肥、服降糖药物。限制食盐的摄入量是防治高血压的重要措施,一般情况下,每天的食盐摄入量应控制在5 克 以下。戒烟:香烟有百害而无一益处,它可促使血管收缩,还可促使脂肪和胆固醇沉积在血管壁上,而使血管变细,还会加快血栓形成。减肥:

15、如果你太胖,应该控制饮食增加运动使体重降至标准体重。运动:运动可以减肥降糖降压降血脂,运动将给你一个健康乐观的人生。调节血脂:尤其是胆固醇,正常情况下血浆胆固醇在5.58mmol/l以下,为降低胆固醇你应该做到:1.适当运动保持体重在正常范围避免过胖。2.注意饮食避免吃含胆固醇多的食品,建议多吃:3.花生油菜籽油和豆油等植物油4.鱼类瘦肉和去皮家禽肉等5.豆制品等植物蛋白质6.脱脂牛奶豆奶等低脂奶类制品7.鸡蛋仅吃蛋白,而不吃蛋黄8.主粮以米面为主9.各种绿叶青菜10.尽量避免吃猪油肥肉牛油等动物类脂肪、全脂牛奶或酸奶全脂奶酪、炒饭炒面及各类油炸食物、动物内脏、鸡蛋黄。经过以上治疗,胆固醇仍不能减低到正常范围以内,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降脂药物。 可医生指导下在服用小剂量阿斯匹林或丹参等活血化淤类药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